现在初三期末考试物理化学会出什么类型的题?

我现在初三 星期一期末考试 谁告诉我 物理化学复习的重点~

一常见的固体颜色:白色固体:MgO 、P2O5 、CaO 、 NaOH 、Ca(OH)2 、KClO3、 KCl、 Na2CO3 NaCl 、
无水CuSO4 、 铁 、镁为银白色(贡为银白色液体)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 、CuO、 MnO2、
Fe3O4 ; KMnO4 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 Fe2O3、 HgO 、红磷4).淡黄色:硫 5).绿色:Cu2(OH)2CO3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气体的颜色:(特殊)红棕色NO2 黄绿色Cl2(其他一般为无色)8).溶液的颜色:1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 ep: 硫酸铜溶液、 氯化铜溶液、 硝酸铜溶液(均含有Cu2+)2凡含Fe2+
的溶液呈浅绿色 ep: 硫酸亚铁溶液, 氯化亚铁溶液, 硝酸亚铁溶液(均含有Fe2+) 3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 ep: 硫酸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 硝酸铁溶液,工业盐酸(均含有Fe3+)4其于溶液一般无色↓无�禾澹?水, 稀盐酸, 稀硫酸, 酚酞试液5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 石蕊溶液为紫色溶液 9).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 1盐:白色↓CaCO3、BaCO3(两种溶于酸);AgCl、BaSO4(两种都不溶于HNO3)等。2碱:蓝色↓Cu(OH)2 ; 红褐色↓Fe(OH)3 ; 白色↓Mg(OH)2等. 10). 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H3、SO2、HCl(皆为无色)2 无色无味的气体:O2、N2、H2、CO2 、CH4、CO(剧毒)3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盐酸、醋酸、硝酸(酒精为特殊气味的液体)11).有毒的物质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二:常见的干燥剂及所能干燥的气体:1). 固体氢氧化钠、生石灰、碱石灰属碱性物质,可干燥气体为中性(ep:H2、O2、CO、N2、CH4等)和碱性(ep:氨气)注意:固体氢氧化钠和碱石灰 注意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ep:二氧化碳 氯化氢2).浓硫酸为酸性物质,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来除去不与H2SO4反应的气体中的水分 ;可干燥的气体为中性(ep:H2、O2、CO、N2、CH4等)和酸性(ep:CO2、HCl气体等)注意: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比如 氨气 3).固体氯化钙为中性气体,可干燥除氨气以外的任何气体三离子的检验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四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三)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5、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6、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五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生石灰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7、氢氯酸(HCl):盐酸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10、甲烷 (CH4):沼气11、乙醇(C2H5OH):酒精12、乙酸(CH3COOH):醋酸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六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化钙溶液 14 NaCl(KNO3):蒸发溶剂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七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八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PH=0时,酸性最 强 ,碱性最 弱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氧 十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易溶于水; Cl化合物中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硫酸盐中 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碳酸盐中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易溶于水,MgCO3微溶 ,其他都不溶于水2、碱的溶解性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 如:Mg(OH)2 CaCO3 BaCO3 Ag2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十一复分解反应中的事项 1) KNO3、NaNO3 一般不参加反应2) 碱与盐、盐与盐反应的前提条件下都要可溶(反应物),再观察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3) 初中常见的沉淀:1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2溶于酸有气体生成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Ag2CO3;3溶于酸且生成水的沉淀: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十二.总结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三大化学肥料:N、P、K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28)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35)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36)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初三物理竞赛例题详解
下表是小明家准备购买的某一型号空调的使用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结合上面所介绍的知识和空调使用说明书,通过计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台空调的能效比是多少。
2小明家新购买楼房客厅的面积约为30m2,层高为2.7 m,他想在客厅内安装上表所示的空调。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种选择是否合理。
3.若小明家用此空调器制冷,空调器的压缩机每天实际工作6 h,一个月仅空调一项所支付的电费约为多少?(当地的电价为0.5元/度)
八、(12分)小军家客厅墙壁上有一个控制灯的开关和一个两孔插座装在一起的“一开两孔”的电工元件。图12是元件的面板、图13是元件壳体内部的原接线图。由于开关损坏,需要更换整个元件。小军爸爸决定自己动手完成,小军给爸爸当助手。
小军爸爸断开家中进户线的总开关,在拆旧换新的过程中发现:拆下前没有留意元件中的A、B, D三根导线(B、C间己有一短导线在内部相连)与外面的①②③三根导线的连接关系(如图14 ).因为室内导线都在水泥墙内,无法观察①②③各导线与墙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于是他闭合家中进户线的总开关,用试电笔检测各根导线,发现:第①根导线可以使试电笔发光;第②、③根导线不能使试电笔发光。
根据小军爸爸的检测,能不能判断各根导线的连接情况?小军经过仔细思考后认为,不能判断每根导线的连接情况,如果在情况不明时盲目连接还可能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1)你认为小军的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2)你能不能利用常用的家用电器,如台灯等(均带有插头),鉴别出①②③根导线应怎样分别与A、B、D接线柱相连接?说出你的方法并简述理由。
(3)根据你的判断,将图14中①②③根导线与下面的A、B、D接线柱和上面的火线、零线及灯泡连接起来。












第十六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参考解答和评分标准
说明:
1. 提供的参考解答除选择题外,不一定都是惟一正确的。对于那些与此解答不同的解答,正确的,同样得分。
2. 评分标准只是按一种思路与方法给出的。在阅卷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可按照本评分标准的精神定出具体处理办法,但不要与本评分标准有较大偏离。
3问答题或计算题是按照分步方法给分的。在评分标准中常常写出(1)式几分,(2)式几分……这里的式子是用来代表步骤的。若考生并未写出这个式子,而在文字表达或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反映了这一步骤,同样得分。没有写出任何式子或文字说明,只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
4. 参考解答中的数字结果是按照有效数字的运算要求给出的,但对考生不做要求。不要因为有效数字的错误而扣分。

5. 在最后定奖时,如果得分相同的人数超过获奖名额,因而难于选拔时,可对待选试卷进行加分评判。加分评判的基本依据是:
(1) 所用方法或原理不是课本所讲的,具有创新性,应加分;
(2) 方法简便,应加分;
(3) 提出多种正确解法,应加分;
(4) 试卷表达规范,条理清楚,能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应加分。
上述各项的执行都需由竞赛领导小组做出规定(省统一分配奖励名额的由省决定, 地、市分配奖励名额的由地、市决定)。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5 分
1. C (3分) 2. C(3分) 3. B (3分) 4. B (3分) 5. C(3分)

二、填空题 共15 分
1.(3分)前(1分);后(1分);顺(1分)
2.(3分)C(1分);B(1分);省(1分)
3.(3分)气压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降低(或低于100℃)(2分);大(1分)
4.(3分)小于(1分);小于(2分)
5.(3分)(1) 沿直线(1分);(2) 音色(1分);(3) 红,绿,蓝(1分)

三、简答题 共22分
1.(4分)参考答案:
(1)(2分)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小水珠组成的……………………………………1分
它是由水池里的水汽化后又降温液化成小水珠飘浮在空中形成的。………………1分
(2)(2分)高温的火焰喷到水中,水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从而起到保护发射台的作用。
(水还直到减震的效果,这也是一项保护作用。此项不答不扣分)………………2分

2.(4分)参考答案:
(1)绝缘子表面涂釉是为了使它的表面光滑,防止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积聚灰尘、污垢而导电;………………2分
(2)制成一节节的形状是为了增大可能漏电的表面层的长度,从而增大绝缘子的电阻,减小漏电的危险。……2分

3.(4分)参考答案:
如答题图1所示,当某个小彩灯L的灯丝烧毁时,AB间形成断路,220V电压就直接加到细金属丝与灯丝导电支架AB之间;………………………………………………………………2分
氧化层被击穿,细金属丝与灯丝导电支架导通,此时这个灯只相当于一段导线(如答题图1),起到连接作用,这样其他小彩灯就能继续工作。…………………………………………2分
但是每个灯上的电压有一点升高,不过还不至于烧毁灯丝。当然,烧毁的小彩灯太多时,其余小彩灯也会因为电压过高而全部烧毁。(此段不答,不扣分)

4.(4分)参考答案:
如答题图2所示。
说明:①所连电路只能控制南面或北面一侧喇叭的得1分;全对得4分。

②本题中不考虑输出端的阻抗问题。

5.(6分)参考答案:
①使用空心水泥砖,减少了水泥与沙石量,可以有效节约资源。
②用空心水泥砖垒墙,由于墙体内的空气为热的不良导体,使这种房子冬暖夏凉,从而节约能源。
③有隔音作用
④不挖粘土,不破换环境
说明:每答出一条得2分,最多得6分

四、(共6分)参考解答:
由题意可知,1元钱可购得2度电或15kg/60=0.25kg液化气………………………………1分
消费1元钱用电烧水得到的有效热量为:2×3.6×106J×90%=6.48×106J……………………2分
消费1元钱用液化气烧水得到的有效热量为:0.25kg×4.2×107J/kg×30%=3.15×106J ……2分
消费1元钱用电烧水比用液化气烧水得到的有效热量更多,可见用电热水壶烧水更省钱。
……………………………………………………………………………………………………1分
其他解法,只要正确,参考上述评分标准评分。

五、(共8分 )参考解答:
(1)设含沙量为x,则体积为V的泥沙水中,沙的质量为xV,沙的体积为
水的体积为: , 水的质量为:
水与沙的总质量为: ………………………………-2分
泥沙水的密度: = =
令 , 则 ……………………1分
泥沙水的密度随含沙量x变化图象如答题图3 …………2分
(2)依据: 则x= …………1分
已知ρ沙=2.4×103 kg/m3
kg/m3
所以 k= …………………………………………………………………1分
则x= kg/m3…………………………1分
六、(共 10 分)参考解答:
⑴ 电池充满电时储存在电池内的能量
E=UIt=3.7V×2200×10-3A×3600s=29304J ……………………………………3分
每拍摄一张照片平均消耗的能量 E1= U1I1t1=3.7V×0.2A×5×60s=222 J…………2分
拍摄照片的张数 n= E/ E1=29304J /222 J=132张……………………………………1分
⑵对电池完全充电时,充电器向电池输出的电能
W=U′It′=4.2V×2200×10-3A×2.5×3600s=83160J………………………………2分
充电的效率 η=E/W=29304J /83160J =35.2%………………………………………2分

七、(共 12分)参考解答 :
1.这台空调的能效比为 …………………………2分
2.所需的制冷量为:Q冷=S×140W-180W=30×140W-180W=4020W ………………2分

所需的制热量为:Q热=S×180W-240W=30×180W-240W=5160 W ……………………2分
查表得:空调的额定制冷量为5000W,额定制热量为5300W,都略大于房间所需要的制冷量和制热量。考虑到楼房的高度2.7m>2.5m,应适当加大功率,故这种选择是合理的。 ……………3分
3.空调一个月内消耗的电能为W=Pt =(8.6×220×)W×6h×30=340.6kW·h, …………2分
应支付的电费为340.6kW·h×0.5元/ kW·h =170.3元 ………………………………1分
其他解法(每月按31天),只要正确,参考上述评分标准给分。

八、(共12分)参考解答:
1.小军的观点是对的。…………………………………………………………………1分
第①根导线可以使试电笔发光,说明是火线,一定与B相连;第②、③根导线不能使试电笔发光,说明不是火线,但还不能判断出到底哪根线直接接在零线上,哪根线接在灯泡上。如果盲目连接,可能会将零线接在D上,闭合开关,就会形成短路,可能引起火灾,造成更严重的事故。……3分
2.具体的连线方法,有二种可能
(一)第一种可能
方法:闭合台灯开关,如果将①、②两导线小心地接在台灯的插头上(不要短路),台灯正常发光;将①、③两导线接在台灯的插头上时,两灯均发光,但都不是正常发光,亮度都较暗,这说明导线②是直接接在零线上并与A相连;导线③接在灯泡上,并与D相连………………………………3分
理由是:台灯直接接在火线与零线上时,正常发光;与灯泡串联时,两灯功率都小于额定功率,两灯都较暗。……………………………………………………………………………………2分
实际连线如答题图4所示。………………………………………………………………3分
(二)第二种可能
方法:闭合台灯开关,将①、②两导线小心地接在台灯的插头上,两灯均发光,但都不是正常发光,亮度都较暗;将①、③两导线接在台灯的插头上时,台灯正常发光。这说明③导线是直接接在零线上,并与A相连;导线②接在灯泡上, 并与D相连。 ………………………………3分
理由是:台灯直接接在火线与零线上时,正常发光;与灯泡串联时,两灯功率都小于额定功率,两灯都较暗。 ………………………………………………………………2分
实际连线如答题图5所示。 ……………………………………………3分
说明:学生只要正确回答一种可能即可得满分。


不错哦

你讲的很抽象
最好去买卷子还有书之类的
希望你考试成功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小亮的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螺丝刀撬瓶盖可以〔 〕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D.由于撬了盖的一边,而增大了盖的另一边的压力
2.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顶端有一条(或两条)比下面输电线细的金属线(如图1~图2 ),它的作用是〔 〕
A.加强铁塔的稳定性 B传输零线的电流
C.防雷电起到避雷针的作用
D.作为备用线,供输电线断开时应急使用
化学
初三化学典型例题分析

1.已知(1)溶液中c(OH-)在10-6mol·L-1和6mol·L-1之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呈红色;
(2)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现将0.39g过氧化钠粉末溶解在10mL水中,向所得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放置片刻,红色褪去。
(1)甲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溶液中c(OH-)较大,此种说法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通过估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反应中有过氧化氢生成,此种说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并通过①分析推理、②提出假设、③设计实验来说明理由:
①分析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依据高一年级新课程版教材〔实验2-5〕,通过进一步探究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
(1)获取知识的能力。
(2)估算(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推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
〔解题思路〕
粗读,对题目的整体有个初步认识,明确获得的信息是“已知:(1)”和“已知:(2)”,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Na2O2与H2O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联想旧知识2Na2O2+2H2O=4NaOH+O2↑,由于有NaOH生成,滴加酚酞试液后,理应看到溶液呈红色,为什么放置片刻红色褪去了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甲、乙两同学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明确题目要求。
细读题目(1),甲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溶液中c(OH-)较大”,先不忙下结论,题目要求“通过估算”说明理由。怎样估算呢?这就要调用旧知识:n(Na2O2)=0.39/78mol,假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仍为10mL,依2Na2O2+2H2O=4NaOH+O2↑,估算可得c(OH-)=(4×0.39)÷(2×78)mol÷(10×10-3)L=1mol·L-1,再结合获取的信息(1)“溶液中c(OH-)在10-6mol·L-1和6mol·L-1之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呈红色”,可得出结论:此时溶液浓度应在酚酞试液呈现红色范围之内,红色不会褪去。由此判断出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细读题目(2),乙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反应中有过氧化氢生成”,也先不忙下结论,题目要求通过“推理”、“假设”、“设计实验”说明理由。不妨先假设如果反应过程中有过氧化氢生成,根据获取的信息(2)“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可推知: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有过氧化氢生成,使红色褪去。究竟反应中有没有过氧化氢生成呢?还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调用旧知识:如果反应中有H2O2,可根据反应:2H2O2 2H2O+O2↑,检验O2的存在,推知有H2O2生成。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在锥形瓶中,将0.39g Na2O2固体溶解在10mL水中,待不再有气体放出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在瓶口盖上玻璃片,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若有气体放出,则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锥形瓶口,见木条燃烧起来,说明此气体是氧气。可以得出结论:在反应过程中确有过氧化氢生成。证明原假设正确。由此判断出乙同学的说法正确。
〔评析〕
通过上述分析,同学们能体会到对基本化学实验的进一步探究,可以通过粗读、带着问题细读、获取新信息、联想调用已学过的知识、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经过估算、推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和判断,思维得到了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答案〕
(1)不正确;通过估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mol·L-1,应在酚酞呈现红色范围内。
(2)正确;①由题示信息知过氧化氢有漂白性,所以反应过程中如有过氧化氢生成,可使酚酞试液的红色褪去;②假设反应中有过氧化氢生成;③将0.39g过氧化钠固体溶解在10mL水中,待气体不再放出,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若有气体放出,则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如木条燃烧起来,说明生成了氧气,发生了反应2H2O2 2H2O+O2↑。由此证明该假设正确。

2.下图所示为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

烧瓶中盛放的固体是MnO2和NaC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药品前,怎样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打开活塞K,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烧瓶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收集氯气完毕,所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收集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应对此装置进行一些改进。试画出改进的装置图,并标出装置图中所盛放的药品。

〔命题意图〕
依据高一年级现行课程版教材〔实验1-8〕,在图1-10基础上,创设了新情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元素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知识、实验基础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
(1)对实验装置图的观察能力。
(2)综合运用元素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知识、实验基础知识,对观察结果分析推理的能力。
(3)安全操作及控制实验条件操作的能力。
(4)加强环保和创新意识,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考查。
〔解题思路〕
粗读,对整套实验装置做到心中有数。A、C、D是学生熟悉的现行课程版教材中的实验室制氯气的原装置,A是氯气发生装置,B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的装置,D是尾气吸收装置,只有B是新增加的装置。这时要有好的心态,应预感到会围绕B装置提出问题。不要着急,先看清要求回答什么问题,再一一回答。
细读题目,回答问题(1),盛放药品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基于这套装置比较大,可采用微热烧瓶的方法来检验。将D装置中导管出口浸没在水面下,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活塞K,微热A烧瓶,D装置中有气泡冒出。关闭活塞K,D处水会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B处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B瓶中液面下降),熄灭酒精灯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
问题(2),要确定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是什么液体及烧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粗读时已经确定A为Cl2发生装置,又知烧瓶中已放有MnO2和NaCl,联想已有知识: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氯气的原料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怎样获得浓盐酸呢?调出旧知识:食盐固体与浓硫酸共热,可制得氯化氢气体。由此可推知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烧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NaCl(固)+ H2SO4(浓) Na2SO4 + 2HCl↑;4HCl(浓)+ MnO2 MnCl2 + 2H2O + Cl2↑。也可以写成总反应式:4NaCl + 2H2SO4 + MnO2 MnCl2 + 2Na2SO4 + 2H2O + Cl2↑
问题(3)直接调用已有知识即可回答。D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l2+2NaOH=NaCl+NaClO+H2O,它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
问题(4),是本题的创新之处,有了B装置,当收集氯气完毕后,关闭活塞K,熄灭酒精灯,多余的氯气被封闭在B瓶中,于是将B瓶中的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多余的氯气就被贮存在B瓶中了,防止了氯气对环境的污染。这个B装置既起到了安全瓶的作用,又保护了环境。B瓶中盛放的液体是水好呢?还是饱和食盐水好呢?调用旧知识,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显然是饱和食盐水好。
问题(5),要求对原装置进行改进,收集到干燥纯净的氯气,根据原装置的特点,显然A装置出来的氯气中,可能混有少量氯化氢气和水蒸气,调用旧知识,可在B、C装置之间增加除尘装置,先选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气体,问题就解决了。(装置图略)
〔评析〕
通过上述分析,同学们可以体会到在化学基本实验基础上的创新,是与基本实验技能及环保意识紧密相联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到的是同学们熟悉的实验思路: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集气装置→尾气吸收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都是基本方法和基本反应。创新之处巧在对多余氯气的贮存上。这种训练对同学们提高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能力是有帮助的。
〔答案〕
(1)将D装置中导管出口浸没在水面下,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活塞K,微热A中烧瓶,D装置中有气泡冒出。关闭活塞K,D处水会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B处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B瓶中液面下降),熄灭酒精灯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
(2)浓硫酸;4NaCl + 2H2SO4 + MnO2 MnCl2 + Cl2↑ + 2Na2SO4 + 2H2O
(3)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4)饱和食盐水;关闭活塞K,熄灭酒精灯。贮存多余的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5)应在B、C装置之间连如图装置:

力,二力平衡,密度,压强,浮力,欧姆定律,串并联计算,电功,电功率,磁,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凸透镜成像 电量:(1)定义:物体含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用符号“Q”表示。(2)单位:库仑(库),用符号“C”表示。(3)检验:验电器(结构、原理、使用)。 2、电流: (1)定义: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电流)。用符号“I”表示。(2)公式:I=Q/t (定义式)式中I表示电流强度(电流),Q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t表示通电时间。 (3)单位:国际单位——安培(安)(A) 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4)测量:电流表。(5)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 I1=I2=I3=…=In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 I总=I1+I2+…+In 3、电压:(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用符号“U”表示。 (2)电源的作用:电源的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了电能,而在对外供电时,却又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3)单位:国际单位——伏特(伏)(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4)几种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伏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U≤36伏)(5)测量:电压表。(6)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即U=U1=U2=…=Un 4、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符号“R”表示。(2)单位:国际单位——欧姆(欧)(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4)测量:伏安法(电压表和电流表)。(5)等效电阻: a.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即R总=R1+R2+…+Rn 若各电阻均为r,则R=nrb.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1+1/R2+…+1/Rn若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均为r,则1/R=n/R即得:R=r/n 5、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用符号“W”表示。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3)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焦)(J)其它单位——千瓦时(kwh),生活中也用“度”来表示。(4)公式:定义式——W=UIt=Pt 导出式——W=I2Rt W=(U2/R)t W=UQ (Q在这指电量)(5)测量:用电能表(电度表)测量。应掌握它的读数方法(最后一位是小数)。 电能表上铭牌上通常有以下内容: “220V”——表示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伏“5A”——表示这只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安.“kwh”——表示电功的单位,即“度” “3000R/kwh”——表示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的转盘就转过3000转。(6)电功特点:a.电功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所做的总功等于各部分用电器电流所做功之和。即W总=W1+W2b.串联电路中电功分配关系: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其电阻成正比,即W1:W2=R1:R2c.并联电路中电功分配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其电阻成反比,即W1:W2=R2:R1 6、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用符号“P”表示。意义: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瓦特(瓦)(W)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 (3)公式:定义式——P=W/t 决定式—P=UI (因为W=UIt=Pt) 导出式——P=U2/R=I2R (因为P=UI、I=U/R、U=IR)(4)测量:伏安法(电压表和电流表)另也可以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用电器铭牌上标的通常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如某灯上标有“PZ220—60”、“220V 60W”等,要懂得从当中求出R(因为P=U2/R所以R=U2/P),也可以从中求出该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因为P=UI所以I=P/U)。灯的亮暗决定于它的实际功率。(6)电功率特点: a.电功率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都等于各用电器所消耗的功率之和。即P总=P1+P2b.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与它的电阻成正比。即P1/P2=R1/R2 c.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与它的电阻成反比。即P1/P2=R2/R1 7、电热:(1)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电热。即电流的热效应。用符号“Q”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焦)(J)(3)公式:定义式——Q=I2Rt (焦耳定律) 导出式——Q=W=UIt Q=(U2/R)t 这两个导出式成立的前提是,电路为纯电阻电路,也就是这时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 (4)电热器的发热体——电阻率大、熔点高。 保险丝——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丝。 (5)电热特点: a.电热特点:不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中所产生的总热量都等于各用电器产生的热量的总和。即Q总=Q1+Q2b.串联电路中电热与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产生的电热与其电阻成正比。即Q1/Q2=R1/R2c.并联电路中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产生的电热与其电阻成反比。即Q1/Q2=R2/R1 (三)对2个基本电路联接方式要求掌握典型电路图的画法、实物电路图的连接、电流特点、电压特点、等效电阻、电功特点、电功率特点、电热特点。 (四)对1个重要电学实验——伏安法,应掌握在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的具体实验中的常规处理方法,包括它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电路图、操作方法等。

为什么生地会考要到初三结束公布
答:因为这个是加进中考的总分。生物地理会考成绩出来了初二也看不到,这两门将会在初三所有考试结束后生物和物理化学,地理和历史政治,加总算分凭定ABCD,所以只有初三结束才可以知道。生物地理会考的成绩虽然同中考成绩一起批,但是要等到下学期,也就是9月到10月才能出来。出的也是等级,不是成绩。

初三下学期物理化学知识点
答:因为提前班考试会考整个初三知识,而我们老师只上到初三上学期,希望哪位给我点知识那就整个初三的 展开...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磁性...二氧化碳——制取:大理石(碳酸钙)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会挥发,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不纯;也不能用...

...中考的初三学生,马上就要物化实验考试了,化学考试可能有co2的制取...
答:NH4HCO3ΔNH3↑+ H2O +CO2↑ 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实验室制备氢气 Fe+H2SO4=Fe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 Mg+H2SO4 =Mg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

我初三了,还有两天就要期末考试,但在物理、化学上英语。还有很多很多...
答:不用怕,我也是读初三,我也没有怎么样好好的复习,不过不用怕,期末试卷都是很简单的,只要你平时上可听懂老师讲课,就可以,其实也没什么好复习的,都是靠平时的积累,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考试时只要你认真的,不要那么粗心,不要紧张就可以了,这是我平时的考试时的经验很有用的,不妨试试...

今年中考物理化学难不难
答:难。根据我所在的城市南京,截止2023年6月28日,中考所考核的知识点不断变化和升级,难度会有所增加,而且今年新增加了一些知识点,考试内容会更加深入和细致,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技能,考试难度自然就会增加。

江西赣州初三期末考试语文89分,数学26分,英语62分,物理56分,化学50分...
答:数学考试认真要检查,不会的题目可以不写,保证会写的题目不错就行,检查完有时间再来思考不会写的,有题目不会写一定不能着急,别人也不一定会写,写出来,分也不一定高,数学考试往往会因为粗心而考不好。化学 化学还是要背,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要及时复习,做一些巩固类的题。化学实验的步骤要...

我上初三了,这次期末考试数学物理化学都挺差,化学最差,
答:初中成绩不理想,有一句不是这样说嘛,条条大路通罗马,意思是成功的道路有很多,主要还是看你自己怎么去把握机会。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行业,认真学习,在校能学技术,毕业能推荐就业,也能拿到相应的学历证书。比如当下比较盛行的专业:汽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都是不错...

中考考理化的时候,是两张卷子一起发呢,还是做完一张去和老师换啊?_百...
答:一起发的,在一张卷上

2023中考物理化学难不难
答:中考物体化学提分技巧:1、答题稳: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醒自己: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2、看全面: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办法。3、做...

我现在初三,还有22天期末考试,我们学校一共800多人,我成绩在250-350名...
答: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这真的很重要,老师讲的例题都是很有用的,把每个知识点都搞懂,不要只是背。然后可以找点经典的题来做来看,一定要把思路理清楚,短时间内就是认真做题多问老师。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