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税法二》考点纲要:企业所得税(4)

~ 接受捐赠收入

(8)接受捐赠收入;
①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非货币资产:均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
②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受赠非货币资产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内容包括:受赠资产价值和由捐赠企业代为支付的增值税,不包括由受赠企业另外支付或应付的相关税费。
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体现权责发生制)
(1)货币性资产捐赠。企业接受货币性资产的捐赠,假如接受捐赠100万,则应该计入当期所得,计算缴纳所得税。
借:银行存款 100万
贷:营业外收入 75万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万
(2)非货币性资产捐赠。
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内容包括:受赠资产价值和由捐赠企业代为支付的增值税,不包括由受赠企业自己支付或承担的税款及费用。
例:A企业接受B企业捐赠的一批材料,该批材料发票上的不含税金额是10万,增值税是1.7万;如果B企业不向A企业收取这个增值税,那A企业在税法上接受捐赠的收入就是发票上不含税金额10万元加上增值税的金额1.7万元,合计11.7万元;如果B企业说材料白送,但要收取相应的增值税,那么A企业在税法上接受捐赠的收入就仅仅是发票上不含税金额10万元,而不包括增值税,因为这时1.7万的增值税,A企业是付了钱的,不是B企业白给你的。
同理,接受捐赠的A企业自己支付的其他税费,因为是你自己付了钱的,不是人家免费白给的,所以,不含在接受捐赠的收入里面。

例:某企业接受一批材料捐赠,捐赠方无偿提供市场价格的增值税发票注明价款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受赠方自行支付运费0.3万元,则:
该批材料入账时接受捐赠收入金额=10+1.7=11.7万元
受赠该批材料应纳的企业所得税=11.7×25%=2.93万元
该批材料可抵扣进项税=1.7+0.3×7%=1.721万元
该批材料账面成本=10+0.3×(1-7%)=10.279万元

例如某企业接受捐赠货物一批,价值117万,受赠企业支付的运费1万,上述业务都有合法的凭证。
接受捐赠时,
借:原材料 10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万
贷:待转资产价值 117万
运费可以抵扣,
借:原材料 9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当期纳税时,
借:待转资产价值 117万
贷:营业外收入 87.75万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9.25万
如果当期生产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 100.93万
贷:库存材料 100.43万

其他收入

(9)其他收入:
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人、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
债务重组收入:重组收入,要交税。如果拿非货币性资产偿债,应当视同销售和偿债两项业务来处理。
例如,甲企业2008年12月与乙公司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甲以一批库存商品抵债所欠乙公司一年前发生的债务180.8万元,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是130万元,市场不含税销售价是140万元。,该批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不予考虑。甲企业的该项重组业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是多少?

甲公司(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            180.8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14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3.8万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17万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0万
贷:库存商品                130万
若看成销售,140-130=10万,这10万就是视同财产转让所得,要交所得税。而140万的不含税价格,将来应该填在所得税申报表主表的第一行“销售或营业收入”里,作为计提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基数。130万放在申报表的成本栏里,10万就交所得税。
偿债时,180.8-(140+140×17%)=17万,是债务重组的收入。债务重组收入在其他收入栏里反映,所以不能作为计提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基数。(10+17)×25%=6.75万,即合计的重组业务应交所得税。
补贴收入:主管部门或县市级政府给的补贴,通常是要纳税的。国务院财政部、税务总局这一级给的补贴收入不纳税。会计上计入营业外收入,会计和税法一致。不作为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计算限额的基数。
违约金收入:合同上的延期付款作为增值税的价外费用,计算缴纳增值税。会计上计入营业外收入,会计和税法一致。不作为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计算限额的基数。
汇兑收益:会计上计入投资收益,不作为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计算限额的基数。)

例: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下列收入项目中,属于收入总额中“销售货物收入”的有(  )。

A.销售原材料取得的收入
B.销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
C.销售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
D.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

【答案】A

例: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下列收入项目中,属于收入总额中“其他收入”范围的有(  )。

A.补贴收入       
B.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C.固定资产盘盈收入
D.固定资产出租收入 租金收入

【答案】ABC

小结:
(1)销售货物收入、(2)劳务收入、(6)租金收入、(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这四个会计上计入放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作为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计算限额的基数。

税务师各科目考点内容介绍,怎么学才高效?
答:税务师考试一共有5个科目,各科目都有不同的难度和特点,在备考前,考生必须了解清楚各科目的难度和特点才能更高效进行学习,对此,深空网就跟大家讲解这方面的内容。税务师考试各科目难度情况税务师的考试科目一共有五门,这五门考试科目分别是《税法一》、《税法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财务与...

税务师各科题型介绍,考点内容有哪些?
答:《税法(I)》、《税法(II)》、《财务与会计》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组成;《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组成;《涉税服务实务》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组成。税务师考试各科考点内容解析1、税法一、税法二在税务师考试...

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二》答案及解析(5)
答:判断性题目。选项A: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在法定税率的基础上减半征收契税。选项B:自2010年10月1日起,个人购买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普通住房,在法定税率的基础上减半征收契税。27、正确答案:A, B, D 试题解析:理解性题目。选项A:税法规定,对已缴纳契税的购房单位和个人,在未办理房屋权属变更登记...

税务师各科目考点内容介绍,附备考建议
答:税务师考试一共有5个科目,规定必须在5年内通过全科考试才可取得证书,那么税务师各科目有哪些重难点内容值得大家去注意?税务师重难点内容介绍1、《税法一》科目的重点考查对象有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以及环境保护税。考生们可重点复习这几章。2、《税法二》的难度也比较小,...

税务师各科目考点详解,如何申请免考?
答:在国内财税领域里,税务师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资格证书,每年报考税务师人数持续性在增加,那么税务师考试各科目考些什么内容?免考条件是什么?税务师各科目考点详解税务师考试科目总共为五门:《税法(一)》、《税法(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财务与会计》、《涉税服务实务》。这我们考试科目中《...

税务师各科目重要考点介绍,附报考建议
答:随着财税领域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税务师证书含金量随之也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税务师报考阵营里。很多人都想一次通过税务师考试,那么税务师各科目重要考点有哪些?税务师各科目特点详解税务师考试有5门科目,《税法一》、《税法二》科目是税务师考试中的基础科目,税法一比较简单,税法二稍微难一些...

税务师《税法二》考哪些内容?命题特点是什么?
答:在税务师考试中,虽说《税法二》是一门相对比较简单的科目,不过由于其涉及记忆内容特别多,考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为了提高合格率,接下来深空网就跟大家着重讲解关于《税法二》的考点内容,以及相关学习建议。《税法二》考哪些内容?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一直都是《税法二》中的重点内容。在税务师的...

税务师《税法二》考什么?附复习技巧
答:税务师《税法二》科目内容主要是围绕我国的所得税、财产税、各类税收政策、规范法规等。教材内容上,除了需要计算内容外,还包含了比较多需要考生记忆的专业知识点,像征税对象、税率、纳税人等。税务师《税法二》科目考什么内容?《税法二》这科目其实与《税法一》的知识点比较类似,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围绕...

税务师各科目的考点是什么?如何复习更高效?
答:税务师各科目的考点是什么?1.《税法一》:不需要太多其他科目的背景知识,主要讲解流转税法(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2.《税法二》:需要稍微有一点会计知识,起码了解会计利润怎么计算,主要讲解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3.《涉税服务实务》:需要有基础的会计知识,主要是纳税申报...

税务师《税法二》科目有什么特点?考试内容有哪些?
答:在税务师考试中,虽说《税法二》科目难度比较低,并且考点基础,但考察的范围较广,出题灵活多变,考生在备考时还是要提高警惕。今天深空网就为大家着重讲解《税法二》重难点内容,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税法二》考试特点一、题型稳定《税法二》试题多年来均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和...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