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普通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讲普通话的~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扩展资料:
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历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时间主题宣传口号:
1、第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无。时间:1998年9月13日-19日。
2、第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时间:1999年9月12日-18日。
3、第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迈向新世纪”。时间:2000年9月10日-16日。
4、第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时间:2001年9月9日-15日。
5、第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时间:2002年9月15日-21日。
6、第六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时间:2003年9月14日-20日。
7、第七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时间:2004年9月12日-18日。
8、第八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时间:2005年9月11日-17日。
9、第九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时间:2006年9月10日-16日。
10、第十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时间:2007年9月9日-15日。
11、第十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时间:2008年9月14日-20日。
12、第十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时间:2009年9月13日-19日。
13、第十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时间:2010年9月12日-18日。
14、第十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时间:2011年9月11日-17日。
15、第十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间:2012年9月14日-20日。
16、第十六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时间:2013年9月11日-17日。
17、第十七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时间:2014年9月15日-21日。
18、第十八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说好普通话,提高国家软实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普通话

  1956年正式开始

  1949年至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头六年,是新中国文字改革的研究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机构,确定方针,制定实施方案。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1951年12月26日,周恩来总理指示,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设立一个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
  10月20日,协会举行了第一次理事会议,决定把研究拼音文字作为主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了加强对文字改革工作的指导,于1953年10月1日在党中央成立了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
  1954年12月23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最后通过了修正后的《汉字简化方案(初稿)》和《一九五五年工作计划大纲(草案)》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58年1月10日,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报告会,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重要报告,他在报告中对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做了明确透彻阐述。


  普通话概念:是汉民族共同语,而北京话只是诸多方言的一种。普通话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为民族共同语后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一般认为,这个定义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加以规范。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音,即北京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而不包括北京话的土音;同时,普通话词汇也不包括北京话中的一些土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权利(非义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大陆从50年代开始推广普通话,取得较大的成就。现在,中国基本实现了在城市中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在东部地区已经全面实现。在02年后,推普力度继续加大 1994年,国家又提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对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进行检测和评定。这一年,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和原广电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1998年国家语委再次审订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并作为部级标准予以正式颁布,同时还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2000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又审议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十九条中明确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走上完全新的阶段,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推广民族共同语是非常必要的,克服方言分歧造成的隔阂。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要推广民族共同语,历史上曾经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我们叫什么呢?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一律平等,而民国时期的国语实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而不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同语。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目前,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

在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新中国的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普通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拼音又是什么时候有的呢
答:“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也就是说北京方言就是普通话雏形。2.汉语拼音的由来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

哪年开始推广普通话?
答:沿革: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语音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0年爆发“京国之争”,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热河省省会承德(1955年中央裁撤热河省,承德划入河北省)滦平县为普通话...

普通话的来历是什么
答: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话)——无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语言方言众多而推行各国的标准用语以利于人们广泛交通。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区别于首都胡同音)。要区别三个概念:首都...

普通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答:“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北京...

普通话是从什么开始有的?发源地?
答:“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发源地是北京。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

普通话什么时候成为国语的?
答:2、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现代汉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3、2000年10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开始施行。要求...

全国开始统一学习普通话是从哪年开始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答:现在我们国家这么大的领土之内有非常大的人口流通,南方的人到北方,北方的人到南方,以及西部东部之间的人口流动,人口流动过后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交流的问题,因为之前是存在各地方方言的,我们经济发展之后发现了这个问题要去解决它。1998年9月份我们国家开始了去宣传普通话,普通话的原型是以河北省承德市...

中国普通话什么时候诞生的
答:”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

普通话什么时候开始推广的?
答: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

目前中国大陆的普通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推广的,我印象中是不是建国后推的...
答:中国大陆的普通话推广始于1956年,当时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标志着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工作正式开始。而我印象中,台湾的普通话推广则是在1975年左右开始的,当时台湾当局为了推广台湾话和闽南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将台湾话和闽南语列为官方语言,并在教育、媒体、政府机构等公共...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