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贾府的人是靠什么生活的?

~

《红楼梦》贾家偌大家族,宁荣二府占据了一条街。不但几世繁衍,子孙众多。家里奴才繁衍更巨。单荣国府就有“三四百丁”,古代“丁”单指男人。所谓三四百丁,大致是三四百户的意思。一户人家四五口人常见,大致就要两千多人口。麝月后文也说这家里“上千”的人,是指有工作的。没工作的再多一半不为多。两府合在一起三四千口,都靠主子生活,贾家到底靠什么养着这么一大家子。他们的经济来源具体有哪些呢?



细读《红楼梦》,简单分析下贾家的经济来源。

一,俸禄

贾家是功勋之臣,有爵位有官职就有俸禄。具体到人头,贾家当时拿俸禄的人有九个。

贾母:世袭荣国公诰命夫人,超品。

贾赦:世袭一等爵,正一品将军,一品。

邢夫人:一品诰命夫人,一品。

贾政:世袭敕造荣国府,从五品工部员外郎,从五品。

王夫人:五品诰命宜人,五品。

贾珍:世袭三等爵,正三品威烈将军,三品。

尤氏:三品诰命淑人,三品。

贾蓉:五品龙禁尉,五品。

许氏:五品宜人,五品。



贾家拥有爵位、官职、诰命的就这些人。工资最高的是贾赦,最低的是贾蓉。

根据明清爵位对照,贾赦世袭一等爵的将军,对应“镇国将军”,明代俸禄“一千石”折60000公斤米,清代俸禄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石)折24600公斤米。

贾珍对应“奉国将军”,明代俸禄“六百石”折三万六千公斤米。清代俸禄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石)折9600公斤米。

贾政工部员外郎,俸禄最多一百五十两左右。林如海的巡盐御史正七品,史料有明确记载俸禄一百七十五两。一般外官俸禄高于六部各级对等官员。推测贾政俸禄不会高于贾珍,也要低于林如海。

贾母等各诰命俸禄若干(诰命夫人俸禄没有资料),注意:夫人为一品、二品诰命称谓。三品淑人以下不能称夫人。像邢夫人实至名归。王夫人就是敬称。现实中不可以这样称呼。贾母为超品国公诰命,高于一品诰命夫人。

闲言少叙,贾家的俸禄收益,粮米颇多,银钱极少。想养活四千人口,远远不够。



二,爵产

宁荣二公创下的家业,最主要的富贵不是爵位,而是爵产。功勋贵胄除了封妻荫子之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有封地,也可以适当圈地。

乌进孝管着宁国府一处田庄。一年进奉两千五百两银子,常米一千多石折6/7万公斤。这是乌进孝“打擂台”后的“折扣”,按正常应该五千两银子才对。

宁国府这样的田庄有八九处。一年收益在两万到四五万两银子之间。常米60000*8约等于50万公斤粮食。

由于爵位降等递减,荣国府要比宁国府爵产多出一倍左右,收益也更多。如此巨额的财富收益,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还是经过了两三代之后的爵位爵产递降宁荣二公时代,该是何等模样?无怪乎贾琏在穷了后抱怨“再发个三二百万财就好了”。



如果不是贾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经过几代积累,贾家的银库是有这些存款的。可惜只因一次省亲花的精光。

有人说这笔钱是林如海的遗产,根本不可能。林家爵位比之贾家远远不如,又早都有名无实,根本不会存那么多钱。巡盐御史再肥,也不可能把税银搬空。三二百万两可是足足几年的税银不止,巡盐御史不过是监察,真正管理盐业的还是各级官员!

清朝乾隆年间两淮盐引大案,乾隆小舅子也只贪污了几十万就被杀头了。林如海不过一个新晋探花,没有背景,怎么敢那样捞钱。再说林黛玉父亲会是贪官么?

三,投资

宁荣二公爵位太高,爵产太多。如果好好经营,别铺张浪费,保佑贾家几世富贵绝对不难。国公之家,爵产比之其他侯爵,不可同日而语。

可惜贾家后人腐败堕落,都是草包,任由乌进孝等人坑蒙拐骗。吴新登、戴良、钱华这些人从名字就知道都是内外勾结,中饱私囊的硕鼠。加之奢侈无度,人口冗多,尤其贾元春省亲掏空家底,才有贾家迅疾的一败涂地。



当然,除了爵位俸禄和爵产,贾家仍旧有投资。

比方贾家与秦业联姻迎娶秦可卿,就是看重秦业工部营缮司对皇宫和皇陵的工程效益。当然背后还有政治目的,不多说。

比方冷子兴工作的大古董行,一定有贾家的产业或者股份。

比方小红的父母,之前说掌管各处房产。

比方家庙铁槛寺……

都属于贾家的投资,也都算产业。甚至与薛家也会有生意入股分红等等。

四,卖官鬻爵

除了以上正当收益,贾家当然还有灰色收益。比方非法圈地,有周瑞伙同刘姥姥女婿狗儿“争地”。

王熙凤包揽诉讼,折射的就是贾家包揽诉讼。

王熙凤放高利贷,就是影射贾家放高利贷。

但这些都是小钱,真正赚钱的其实是卖官鬻爵。起复贾雨村,贾政能够定点投放,为了薛蟠的“葫芦案”就能将贾雨村放到应天府,足见贾家之能手眼通天。贾雨村当官后,岂能没有回报?



而赖尚荣奴籍捐官,张太医给儿子捐官,冯紫英去找贾珍,背后都透露出贾家卖官鬻爵的本质。

尤其孙绍祖拿了五千两银子给贾赦,在兵部候缺。贾赦派贾琏两去平安州,为孙绍祖买官之事打点无疑。五千两银子,起码一半落入贾赦腰包无疑。

曹雪芹一再暗写这些人的捐官,候职,就是伏笔贾家卖官鬻爵的现实。而他们在江南甄家存了五万两银子,极可能就是与甄家一同卖官所得。甄家抄家,连累孙绍祖买官落空,才有贾赦嫁贾迎春的无奈之举。

总之,贾家收益有正有奇,有黑有白。一个庞大家族背后的利益链条,不可为外人道。能被察觉的,也不过只是明面的冰山一角。赚的多,花的更多。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人是靠收租,俸禄,赏赐,还有灰色收入

贾府中人依靠着的不过是祖上的福荫,传承下来的爵位官职,还有就是田庄店铺的营收支撑着偌大的贾府的日常支出。

《红楼梦》中贾府既是皇亲国戚,又是仕宦大家。贾府拥有田亩千顷,这些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贾府多人在朝为官,有朝廷俸禄可食。贾府经营商业,且为大商。

她们都姓(贾)了。还发愁生活琐琐碎碎吗?

红楼梦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答:古代世袭制度是长子袭官,下面的儿子如果没有本事,就败落了。宁国公其他儿子家业都不行,荣国公这边也是。这些旁支主要是依附正支生存,也传下一些玉字辈和草字辈的,宁公那边重要的人物有贾蔷、贾芹,荣公这边重要的有贾芸。贾母是书中贾府健在的最高辈。3、第三代文字辈,名中带反文旁。贾代化生...

《红楼梦》中贾府的生活方式能算顶端的贵族生活吗?
答:贾府是个名门望族,大富大贵之家! 贾敏作为探花的妻子,对黛玉说:贾府与别府不同。黛玉看到贾府的三等仆人,衣食无忧,非同一般。贾政的宅子上有雄伟的玄岗,鹿顶翼,耳房钻山,无障碍。红楼梦》中讲述的贾家是一个真正的富贵人家先说富贵,金陵十里的富贵可以说是贾府四大富贵之首。他们是贾、史、...

《红楼梦》中谁的个人能力最为出众?
答:我认为《红楼梦》中个人能力最出众的是王熙凤。因为个人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的想象力,号召能力,学习沟通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这些都是王熙凤,作为贾府的掌权人,所具备的能力。如果说是个人才情,学识能力来看,那么最出众的应该是林黛玉。王熙凤之所以是个人能力最出众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第一...

《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一死,贾家很快就被抄家了?
答:在《红楼梦》当中,贾家被抄家其实跟林黛玉没有太大的关系,根本原因是作为贾府靠山的老太妃跟贾府的顶梁柱都不幸去世后,贾家开始逐渐走下坡路,最后落得一个被抄家的下场。贾府的起源提到贾府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贾演和贾源兄弟两人。他们原本只是金陵城中普通士绅家的孩子。因为从小喜练就...

《红楼梦》中贾府衰败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答:《红楼梦》中的贾府为何从扬名近百年的名门望族,钟鸣鼎食之家落得最后家破人亡的下场?除开当时的封建制度,有着其从兴旺走向衰败的必然性之外,贾府这个大家庭本身也有着一定的主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活太过奢靡,平时铺张浪费。在建筑方面,宁国府和荣国府的气派在小说中是显而易...

《红楼梦》中贾政是个怎样的人
答:之所以说三观正,也是说他是贾府男人中难得没有毛病的,宁国府那边一个住道观的,一个和儿媳妇暧昧的,荣国府这边,一个贾琏出轨成性的,一个贾宝玉脱红尘之外。贾府某种意义上其实都得靠贾政。贾政也是一个可怜人。大女儿死了,大儿子也死了。三姑娘探春远嫁边疆,贾环是个不成器的孽子。唯一寄托贾宝玉...

《红楼梦》中贾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答:一、《红楼梦》中贾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元妃之死。《红楼梦》中的贾家从贾元春病死在皇宫后转向衰败。贾府的衰落是由盛至衰的规律,是封建社会衰落的必然,也是曹雪芹想表达的一个根本道理。二、原因:1、直接原因:元妃死,贾府失宠,受到当权者的排挤,邃被他们以贾政外放做官时出的所谓...

《红楼梦》中薛宝钗在贾府为什么人缘特别好?
答:《红楼梦》中薛宝钗在贾府生活,深得贾府众人得喜爱。她虽然并不是贾府的子女,但她在贾府的人缘非常好,贾府里的人都喜欢她。薛宝钗在贾府的人缘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薛宝钗体贴为她人着想。她会观察别人的喜好和困难,并且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会在他人不尴尬的情况下解决别人的麻烦。贾母为...

《红楼梦》里贾府怎么请那么多佣人,在那个年代有必要吗?
答:在那个年代,每个大家族里都会请佣人。佣人的数量非常多,这是很有必要的。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金陵四大家族的家底雄厚。贾府作为一个大家族,在宫廷中也有关系,贾元春进宫当妃并且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在后宫当中,的权利还是比较大的。从小说中的描绘来看,贾府非常大,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样子就足以可见...

《红楼梦》贾府被抄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贾府被炒的根本原因是贾府内部无人可用,外部失去了靠山,直接原因是贾赦和贾珍触犯了法律,被人抓住了把柄。在《红楼梦》中贾府作为勋贵荣耀已经百年,不论从影响力还是财力都不可能让人轻易撼动,但是最后贾府还是因为贾赦和贾珍行为被抄家。通过书中描述可以看出,贾府内部已经腐朽不堪,子孙不争气无法撑...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