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务兵成了上将,自己却被授予中将,但是授衔后三位上将给他敬礼

~


每当听到有人抱怨给自己的授衔低了之时,詹才芳将军总是这样回复。而事实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抱怨,也并非是大家不满,而是因为与詹才芳将军自身的“将军伯乐”之名分不开的。

在1955年大授衔中,共授予了1000多位将军,其中包括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五十七位上将、一百七十七位中将等。而詹才芳将军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当然足以自傲;但问题是他曾经的勤务兵陈锡联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就连许世友、王建安这些他曾经的手下也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作为发掘他们的“伯乐”,这也让一些他的老战友们自然要说上几句。可对于詹才芳而言,他并不在乎这些,他在乎的是新中国终于在无数战友的努力之下得以建立,也同时为自己的部下能够有高的成就而发自内心的高兴。





詹才芳将军1907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黄安县地处鄂东北的大别山南麓,地形多山耕地少,又生逢乱世的农民家庭,詹才芳将军的童年生活之苦可想而知。

或许也正是黄安如此普遍贫苦的生活,才磨砺了无数黄安县(今红安县)男儿的热血报国之心,从这里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为此有14万人献出生命。而在这些英雄之中,也诞生了如董必武、李先念、韩先楚、陈锡联、詹才芳等数以百计的革命家将军。

詹才芳出生之时家中贫苦,又多兄弟姐妹,因此常常连一顿饱饭都没有,生病更是没有钱财救治。7岁时,詹才芳的母亲便因为久病成疾而不治身亡。母亲去世之后,生活更加的贫苦。无奈之下,父亲也只得时常上山挖一些野菜果腹充饥。可是,一如戏文里唱得那般“麻绳专挑细处断”,12岁那年父亲采了一些不知名的野菜用来充饥,而这一吃之下父亲、二姐都已然是中了毒,缺少钱财医治身体又积弱,最终也撒手人寰。唯一幸运的就是詹才芳只吃了几口,便感觉恶心,才躲过一劫。

没有了父母、二姐,詹才芳和弟弟被大姐带回了她的家中。可是,大姐家中同样贫苦,如今又多了两张嘴,虽然姐姐、姐夫勉力支撑,却仍难免捉襟见肘。而在此后,詹才芳和弟弟靠着给地主放牛才算是稍有进项。



待到年龄渐长,詹才芳便萌生了外出闯荡一番的想法。对于小舅子外出闯荡的想法,姐夫也很是支持,而身为共产党人的姐夫还为詹才芳谋到了一份影响他一生的工作——在我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建的学校当校工。

从黄安到了武汉,对于年轻的詹才芳而言一切都是焕然一新。而在到达武汉中学后,身为武汉中学主办人的董必武,对于这个黄安来的小老乡很是照顾, 不仅教他做人要如墙上校训那般“朴、诚、勇、毅”,更要树立远大的抱负,坚定革命信念。

虽然由于时局变化,詹才芳也在武汉中学待了一年后便返回了黄安,可这无疑就是他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堂思想课。




在返回黄安后,詹才芳迅速组织了农民自卫军并担任了队长,逐步走上了革命之路。1927年,詹才芳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同年,黄麻起义爆发。作为共产党员,詹才芳也参与其中,而黄麻起义也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长江以北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它为鄂豫皖根据地以及苏维埃政权、土地革命建设拉开了序幕;同时他还铸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一大批优秀的革命人才。但同样也因为缺少经验以及内部叛徒的出卖,导致起义失败。而詹才芳的大哥詹才华也因此被杀害。在黄麻起义失败之后,詹才芳并未气馁而是继续率部在木兰山一带进行游击作战。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詹才芳成为了陈锡联、王近山等人的伯乐。

就在詹才芳在木兰山进行游击作战时,由于秋毫无犯,军纪严明,很得民心。而当时陈锡联的母亲要送13岁的陈锡联加入革命队伍,但眼见陈锡联年龄太小詹才芳便想着以明年加入为托词。

不成想第二年,14岁的陈锡联果真的找到了詹才芳的队伍。“无奈之下”詹才芳同意了陈锡联加入,同时还为了方便照顾陈锡联,安排了陈锡联担任他的勤务兵。后来,在鄂豫皖肃反时,詹才芳还曾救下了被肃反的陈锡联。1955年大授衔中,陈锡联也凭借战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而王近山中将则曾是詹才芳的警卫员。在詹才芳坚持游击战时,王近山的姐姐认识了这位当时名唤“詹裁缝”的大人物。最终,在姐姐的劝说下15岁的王近山加入了红军,而因为年龄小詹才芳将王近山安排做他的警卫员。

在担任警卫员不久,王近山便因为作战勇猛而被提拔,后来的开国大授衔中也凭借战功而被授予上将(一如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邓岳少将也曾在詹才芳将军麾下担任警卫员)。

除了陈锡联、王近山之外,许世友上将也曾在詹才芳手下担任过班长,而当时的詹才芳可已经是连长了;洪学智上将也曾是詹才芳将军的部下(至于秦基伟上将等也都曾是詹才芳将军的部下,这自是后话)。



而在发掘将才之外,詹才芳将军同样战功赫赫。

1932年的苏家埠役之中,詹才芳指挥红30团,大破国民党军3万余人,不仅俘获了国民党的皖西“剿共”总指挥,还缴获了大量的军事物资。

在红四方面军西征时,他与何畏、许世友指挥红九军在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宣达战役等战役中再次大破国民党军。

解放战争中,詹才芳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不仅五战五捷,歼灭了国民党2万余人;还在辽西走廊的切断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此毛主席都发电令嘉奖—— 歼敌两万,九纵有份;毁机五架,九纵单干!

后来的天津之战中,詹才芳率领九纵俘虏了天津市长杜建时及白英杰等将领;衡宝战役中解放了衡阳等11县城,俘获14名国民党将军。




可以说,詹才芳将军既有识人之明,又有战场杀伐之赫赫之功。然而就在开国大授衔后,詹才芳却“只”授予中将,陈锡联、许世友这几位他的勤务兵、属下却成为上将,他的上司。

对于这样一幕,詹才芳一开始也难免有些难受,但转念一想却豁然开朗,自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比之自己的这几位老部下显然是逊色一些的。只有按照战功便可以避免资历身居高位,这无疑是有利于治国、治军的。

可在詹才芳释然之外,被授予上将的陈锡联、许世友、洪学智三位上将却自觉不好意思,在授衔结束后,三位上将走到中将詹才芳面前齐齐敬礼。

向詹才芳将军致敬!



先烈的故事
答:董存瑞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1947年1月12日 ,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

叶帅打电话问他手抖不抖,他回答说不抖,几个月后被任命为副总长
答:1955年,李达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无上的荣耀,却被李达闭口不谈,更没有对自己的家人透露半分。 直到有一天,李达的女儿李彤妍听到同行两个男同学的议论,才知道了这被父亲低调掩藏的荣光。 那天,李彤妍一如往常去学校上课,隔壁隐隐传来了两个人的议论声。 “你最佩服谁?” 被提问者,骄傲地回复道:“我最佩服李...

头衔虽然他只是个少校但是被授予头衔时却有着前所未有的记录_百度知 ...
答:这个史无前例的记录不是关于战功,而是关于年龄。众所周知,元帅、将军中,年龄最大的毫无疑问是朱将军,他出生于1886年,1955年受任时已经69岁。其他三位都出生于1892年,分别是刘伯承元帅、张将军和陶之岳将军。他们服役时都是63岁。这也是仅有的四位60岁以上的开国将军被授予称号。但校级军官中,...

萧克: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论资历可比肩元帅,为何55年仅授上将
答:不过萧克上将在得知自己被授予上将之后,本人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异议,反而成为其余开国将领看齐的典范。尽管在军衔的评定上并不理想,萧克的实际职务上却相当的高。建国后,萧克先后担任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纵观萧克上将的一生,尽管他曾在关键时刻几次犯下几次严重错误,但这并不影响他是一个...

陈天佑将军简介?
答: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广西临桂人 。1928年入桂军当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34年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早年经历...

"吴佩孚"是何人
答:从淮军聂士成部戈什哈(勤务兵)做起,“凭借其秀才的功底,受到曹锟的赏识,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成为直系军阀的一员大将。通过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的第一...对自己,吴又提出了“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虽然有人指责他哗众取宠,但在某种程度上。吴佩孚确实实践了他的信条。在用人上,...

关于首长警卫员
答:现在军队首长警卫员并不是很神秘的。只有军以上首长才有资格配备警卫员,一般编制属于,军区司令部管理局,主要负责给首长家庭做勤务工作,包括打扫卫生、做饭之类的,另外还会配备司机,有的是司机和警卫员是一个人,一般首长住宅的安全问题有专门的警卫连或者警卫班负责,出行由单位负责安全,首长身边的警卫...

陈明仁主动投诚授予上将,他的两个儿子的结局如何?
答: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二、陈明仁的妻子儿子 陈明仁有过两段婚姻,他的原配名叫谢芳如,虽然是小户人家的女子,但夫妻相敬如宾,可惜谢芳如在1950年因病去世。谢芳如去世后,陈明仁又娶了第二任妻子,名叫萧毅,不过两人未生育子女,陈明仁仅和前妻生育了...

感动励志的小故事
答:他用一年的时间来让自己沉淀,学习盲人该学习的一切,当明白所有的悲惨都已成定局的时候,他开始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管他处在什么样的情绪里,始终陪着他的...*** 当局为了奖励他的勇敢行为,决定授予他“上将”军衔——两次因跛足而被海军拒绝任用的他,却成了海军上将。 篇三:创造奇迹的“斯蒂芬·塔尼” 19世纪...

李聚奎的生平故事
答:王代表向军部请示后又与地方党组织联系,把李聚奎安排在莲花县九堡的一户老百姓家,同时派了—个勤务兵陪伴他。那户人家有四口人,夫妇加上两个孩子,思想觉悟比较高。知道红军是帮穷人打天下的,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李聚奎,每天给他备水做饭,千方百计保护他。有一次,地主的民团下乡活动,被老百姓家的孩子发现...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