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比朱棣兵强马壮,为什么宁王都没反而朱棣就干反呢

明朝朱棣时期宁王的后代谁造反了??~

朱棣时没造反,是正德时造反的
朱元璋17子宁王朱权,建藩国于大宁,后改江西南昌府
宁献王(朱权)-宁靖王(朱奠培)-宁康王(朱觐钧)-宁王(朱宸濠)
正德十四年,朱宸濠集兵号十万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被俘,废为庶人,除其封国。

提起朱元璋,我们都知道他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在我们赞叹这位古今奇人的时候,关于他儿子们的故事,也是我们大家所关注的。朱元璋这个人不但打仗的本事大,生孩子的本领也是挺强,他一生共生有二十个儿子,十六个女儿。但因为年代久远,真正让后人记住的还是占少数。这其中比如大皇子朱标,四皇子燕王朱棣,十七皇子宁王朱权。


朱标大家都知道,他是朱元璋最为看重的儿子。在他还是吴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世子位置留给了朱标。然而天不遂人愿,洪武二十五年那场疾病,夺走了太子的性命。太子的突然离世,让朱元璋一时间慌了神,他亲手培养了二十多年的接班人,突然就这样没了,搁谁也受不了这种打击。
然而毕竟是经历过腥风血雨的人,朱元璋痛定思痛,知道太子的离去,既然已经成了既定事实,谁也改变不了。那么就干脆放下悲痛的心情,趁自己还有股着精气神,重新培养一个新的接班人。很多人想,原来太子在世,众多其他皇子没有机会,现如今该轮到其他儿子了吧。

再加上朱元璋的基因还是比较好的,除了长子朱标,贤能淑德。自己的四皇子朱棣,也是勇猛异常,善于作战,性格处事能力都和自己极为的相似。不然朱元璋也不会放心自己的这个四儿子去驻守北平(曾经的元大都)。同样的对于十四皇子朱权,也就是后来的宁王,这个人善于权谋,是不可多得军师级别的人物。他要是生活在乱世,绝对是决胜千里的诸葛亮一般的人物。
朱元璋正是看中了这两个儿子优秀的基因。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朱元璋也是物尽其用。分别将最优秀的皇子,分封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的仁义不施,导致他们在统治华夏90余年以后,被农民起义军出身的朱元璋给推翻,他们也被赶回了漠北老家。然而他们仍然贼心不死,时刻准备着反攻中原。而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正是他们入侵中原的绝佳地带。

他们时刻想着重复几百年前唐宋以来的悲剧,然而朱元璋是个有远见的人。面对着复杂的北方地区,加上王朝新都定在南京,所谓鞭长莫及。所谓山高皇帝远,皇权虽大,却不能直接影响边疆。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能力和影响力都匹配的皇子驻守在那里。所以自然而然的,优秀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选择在北平(今北京);对于同样优秀的朱权,被封为宁王,封地设在今内蒙古地区。
然而朱棣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兵力虽然不弱,但是要直接和朝廷对抗,对自己来说风险还是很大的。所以如何把宁王拉下水,和自己一起对抗朝廷,对他的造反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打动宁王和自己一块造反呢?思前想后的朱棣,看来软的不行,那就来个诡计。朱棣通过一番软磨硬泡,宁王朱权就是不为所动,最后无可奈何的朱棣假装认输,开始和自己的弟弟宁王打起了感情牌。他主动来到宁王的藩地,和宁王回首过去,感叹过去的日子。说到情深之处,还假意让宁王替自己写一个奏折,为自己说说好话,看建文帝能不能看在是亲人的份上放过自己。

因为当时宁王被朱棣绑架了,还忽悠他说事成之后,平分天下。朱允炆上台之后,就大肆削藩,先拿实力弱的藩王开刀,周王(老五)首先被朱允炆给废掉了,找了个罪名,把其给废为了庶民,接着代王、湘王、齐王、岷王都被朱允炆给废掉了。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曾与诸将商议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

同时,建文帝害怕朱权投向朱棣,派人召朱权回京,朱权未到,被削三护卫。当年九月,江阴侯吴高进攻永平,燕王前往营救。吴高退兵,朱棣于是从刘家口抄小路直趋大宁,诈称是因为穷蹙前来求救。

朱权邀请朱棣一人骑马入城,朱棣握住朱权的手大哭,诉说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为起草奏章谢罪。朱棣居住数日,朱权都诚恳相待,全无防备之心。北平精税部队则埋伏城外,官兵也渐渐入城,暗中勾结三卫部长及诸守军。

朱棣这才告辞离去,朱权到郊外为其饯行,伏兵趁机而起,将朱权拥往前行。三卫弓广骑及诸守军,一呼云集。守将朱鉴抵挡不住,力战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随入松亭关,回到北平,大宁成了一座空城。朱权进入燕军之后,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扩展资料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

七月,朱棣以计(以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

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擅长于防守)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9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50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

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

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恢复齐、黄官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棣

百度百科-朱权



因为当时宁王被朱棣绑架了,还忽悠他说事成之后,平分天下。朱允炆上台之后,就大肆削藩,先拿实力弱的藩王开刀,周王(老五)首先被朱允炆给废掉了,找了个罪名,把其给废为了庶民,接着代王、湘王、齐王、岷王都被朱允炆给废掉了。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曾与诸将商议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

同时,建文帝害怕朱权投向朱棣,派人召朱权回京,朱权未到,被削三护卫。当年九月,江阴侯吴高进攻永平,燕王前往营救。吴高退兵,朱棣于是从刘家口抄小路直趋大宁,诈称是因为穷蹙前来求救。

朱权邀请朱棣一人骑马入城,朱棣握住朱权的手大哭,诉说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为起草奏章谢罪。朱棣居住数日,朱权都诚恳相待,全无防备之心。北平精税部队则埋伏城外,官兵也渐渐入城,暗中勾结三卫部长及诸守军。

朱棣这才告辞离去,朱权到郊外为其饯行,伏兵趁机而起,将朱权拥往前行。三卫弓广骑及诸守军,一呼云集。守将朱鉴抵挡不住,力战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随入松亭关,回到北平,大宁成了一座空城。朱权进入燕军之后,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朱棣的谋略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

七月,朱棣以计(以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



明朝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超过宁王,敢于争夺皇位的原因如下:
一、朱棣相对于宁王朱权,更加的有志向和成熟一些。
朱棣是历史上是跟着明朝第一大将徐达锻炼成长起来的,受徐达的影响,逐渐培养成了胸怀大志向的人,另外多年的与入侵的外族对战,也锻炼了朱棣的意志和性格。宁王朱权,比朱棣小27岁,出生时时局已定,缺乏磨炼的土壤。
二、朱棣有着宁王所没有的极品谋士
朱棣的首席智谋团成员姚广孝,是个有大智慧的人。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而宁王朱权从历史上应对朱棣及当时皇上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来看,显然是没有展现出好的应对策略,导致自己的大将被杀,精锐骑兵朵颜三卫也被收编,这也旁证了宁王身旁无优秀的谋士相助。
三、朱棣曾经非常接近皇位,只不过朱元璋没有选他而已
由于朱元璋非常喜欢和自己相似的四儿子朱棣,在朱棣的哥哥太子朱标去世后,朱棣被大家公认为是最有机会的太子人选,结果却是朱元璋选定的人选却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这也让所有人意外,因而朱棣心生不满。而宁王为朱元璋的十七子,就是排队也轮不上他。因为对于后位他是想也没法想的。
四、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太狠,让朱棣感觉危机重重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对手握重兵的哥哥们进行削藩,而且对待毫无谋反之意的兄长,下手过狠,这也让手握重兵的朱棣感觉到危险的存在。即使将来交了军权,为了避讳,这辈子也是凶多吉少了。

首先,朱棣40岁左右的时候造反,正是黄金年华的时候。此时宁王只是个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
其次,什么人告诉你“宁王比朱棣兵强马壮”。
第三,宁王也是有野心的人,所以日后在正德年间也造反了。
最后,此二人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人物,朱棣是多么的雄才大略;宁王呢?至多耍耍小聪明而已,要不也不会造反43天就失败了。。。

楼上们~都有点不准确,燕王造反的时候黑了宁王一把,他劝宁王不要动兵,并约定得天下二者分之。结果他把宁王扣押并派遣到当时穷山恶水的江西。三楼说的是明武宗时代宁王的重孙,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呐~~

朱棣得宁王8万人马援助,答应和他平分天下,最终怎样?
答:首先就要从朱棣借兵的原因说起了。在朱元璋在位期间,他分封了二十五位藩王各自镇守一方,朱棣便被封为燕王领兵十万为明朝镇守边关。后来朱元璋传位给了自己的亲孙子、朱棣的亲侄子朱允炆后,朱允炆在大臣的怂恿下决定大肆削藩来巩固自己的势力。但是,朱允炆暂时不敢对掌重兵的朱棣动手,就只能先向周王...

宁王朱宸濠为什么要起兵造反?手握10万兵力都没能成功
答:问题就来了,你宁王这一支可是根正苗红的大明宗室,尊贵无比,有什么血海深仇非得要造反?还真有,而且这始作俑者就是朱棣。宁王这一脉最早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权,咱们大概知道朱元璋的儿子们除了朱标和朱棣之外其他儿子大多都是窝囊废,但您是否知道这朱权也是个厉害角色。(朱权算是被朱棣坑惨了)《明通鉴》有这样一句话,...

朱棣起兵抢了宁王8万精锐,承诺事成平分天下,后来宁王结局如何?
答:论说在朱元璋的那些儿子中谁最像他,那么非朱棣不可。他们都是极为骁勇善战的,在政事上也是极为勤勉的,对百姓好,且在很多事情上也能够做到“心狠手辣 ”,不会拖泥带水。但是,朱元璋虽说对朱棣很喜欢,却又觉得不该让这如此像自己的儿子继位,除去怕兄弟之间起争端,更怕这个儿子像他一样出错。...

朱棣得宁王8万人马援助时,答应和他平分天下,事成后怎么做的?
答:宁王朱权 宁王朱权,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跟朱棣一样,是九大戍边藩王之一。宁王的封地在大宁,就是今天内蒙古赤峰市的宁城县。此人“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从士兵数量上将虽说不是最多的藩王,却被公认为是打仗最猛的一个。时不时跟其他藩王一起跑到塞外打打不老实的蒙古人,而且经常带头冲锋。估计...

朱允炆究竟是怎么成为皇太孙的?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兵,宁王最后什么结局...
答:原因是朱允炆的父亲朱标还没有来得及继承皇位,就突然去世了,朱元璋还是想将皇位传给朱标这一脉,因此就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在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就继承了皇位。宁王的结局非常不错,朱棣登基后,将朱权改封到了南昌,朱权也一直谨慎本分,进退有度,正统十三年,朱权善终,享年71岁,加谥号为宁献王。 已赞过...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
答:朱权 好容易熬死了朱棣,朱高炽继位,结果要块封地,都触了侄子的逆鳞,就只好继续低调做事。可能一天烦心事比较少,修修道,写写书,很长寿。熬死朱棣一脉四代,71岁逝世,安享晚年,寿终正寝,也算好的结局。朱宸濠 到了后辈。宁王一系传到朱宸濠,该有个五代。而皇位到了正德皇帝朱厚照手里,...

宁王带兵援助朱棣,有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答:宁王带兵援助燕王朱棣进行靖难之役,结果并没有达到宁王的目的。燕王朱棣可以说是一个历史上的名人了。他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建文帝的叔叔,在北京城起兵发动所谓的“靖难战役”,并且最终成功的赶走了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而朱棣之所以可以从一个地方藩王一路打到南京城下,他的...

同样是藩王兵变,燕王朱棣和宁王朱宸濠差别这么大?
答:1、建文帝和明武帝,看待亲情完全不同 建文帝在当时生性是至孝的,并且从小的时候就天资聪颖,特别好学,所以深受朱元璋的喜欢。就在他上位之后才逐渐的开始推出削藩。毕竟朱元璋在当时重新立太子的时候,已经跨越了儿子这一辈,然而儿子这一辈里面,能力最强的人就是朱棣。这已经让朱棣特别的不服气,而...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锐兵马,承诺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
答:宁王想了想,好歹自己也为革命出过力,要几个富庶的地方不过分吧。结果要苏州不答应,要钱塘不答应。最后选了一圈,他跑到了离北方比较远的南昌去了。从此以后,他不再过问政事,整日舞文弄墨,日子倒也过得逍遥。最后于英宗朝去世,比朱棣活的还长。其实这样难道不好吗?

朱棣得宁王8万人马援助时,答应和他平分天下,事成后怎么做的呢?
答:明朝朱元璋临终之际把皇位传给了孙辈朱允炆,对此朱棣是非常的不满,联合宁王把皇位从朱允炆的手中夺出来,当时朱棣应允宁王事成之后江山平分,后来朱棣是怎么做的呢?宁王朱权,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跟朱棣一样,是九大戍边藩王之一。宁王的封地在大宁,就是今天内蒙古赤峰市的宁城县。此人“带...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