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爱男朋友,但他很自我,我对别人产生了好感,我是不是喜欢上了二个人?

我已经有男朋友,可是我却又喜欢上了另一个人~

追求全心全意为了彼此的爱情关系
小菲谈了几次恋爱。每一次恋爱,小菲都觉得这个人就是自己的「灵魂伴侣」,于是,小菲非常认真经营每一段感情。
为了对方,小菲很愿意调整自己去配合他;原本在工作上非常尽心,时常加班的小菲,可以为了配合对方的时间而提早下班、请假,假日当然也都是空给对方的。
每当恋爱没多久,小菲就会很想与对方共度两人世界,于是会邀请对方来自己租赁的套房过夜,或是去对方的家中过夜。最后,暂住变久住,小菲也开始担起帮对方打扫、煮饭、照顾对方起居的责任。


当做着这些事,两人生活也越来越没有界限时,小菲会有一种朦胧的幸福感,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幸福,对方应该会和自己长久吧。但没多久,对方会开始有一些微词,对小菲表达:「我们之间似乎太黏腻了,我想要一点个人的空间。」或是把时间花在工作、朋友的聚会,及自己的兴趣上,拉远与小菲的距离。
对于对方拉远距离这件事,小菲感觉非常不安,因此她会开始询问对方去哪里、做什么,甚至夺命连环叩,不停打电话、传消息给对方,甚至变得很容易嫉妒、怀疑对方,是不是劈腿有了别人,甚至不爱自己了??最后,对方总是不堪压力而决定离开。
小菲不懂,为什么对方总会提出「需要自己空间」的要求?为什么对方总是不能如自己一般,把注意力放在这段感情、放在对方身上?小菲觉得自己为了他、为了这段感情付出那么多,为什么他总是不懂得珍惜?


而一段恋情结束后,小菲急于想找朋友聊聊这段感情发生的事,但是小菲也发现,恋情一结束,自己一大部分的生活也空洞了。
小菲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独自去旅行、看看书、听听音乐,或是上一些有兴趣的课程,那是小菲在谈恋爱前很喜欢从事的活动。小菲也发现,自己很久没有与朋友联络或聚会。谈恋爱后,朋友每次邀约,小菲总是找理由推掉,因为她想要保留时间给男友。
当恋情结束后,小菲试图想要与朋友联系,朋友却变得冷淡,而不想回应。有个好友甚至对她直言:「你就是有异性,没人性。这样真的很糟糕!」
面对自己不停重复的爱情模式,小菲感到疲倦而受伤。
每结束一段恋情,小菲就觉得:有一部分的自己,硬生生地从身体中被扯掉。随着一次次感情的挫折,小菲觉得自己越变越小,更把注意力放在男友的一举一动,试图迎合。
小菲觉得自己对男越来越卑微,但做得越多,却往往得到越来越糟的结果:对方总是忍受不了她的不安全感、占有与控制欲,于是决定离开。他们对小菲说的话,对待小菲的方式,也越来越过分、残忍。例如骂小菲下贱,说她没人要,甚至骂小菲三字经,要小菲下跪道歉??。
但是小菲痛苦地发现,就算他们对自己骂出很难听的话,做出很过分的行为,小菲却只希望他们不要离开。只要他们不离开,要她做什么,她都愿意。后来,小菲发现自己开始会自残,会在与男友吵架完,用刀片割自己,或是吞药。男友骂她:「不要再骗了,你再装可怜啊!」
小菲忍不住自问,自己为何被轻贱到如此地步?难道是因为,自己真的是个很糟糕、不值得被爱,甚至不值得活在世界上的人吗?
离不开的关系
你、我或许时常看到小菲这样的女性(甚至可能,你就是小菲)。各方面条件都不差,但在谈恋爱时,完全陷入爱情当中;追求着「全心全意」的爱情关系,只要谈了恋爱,「天地化为零」,没有什么事情比另一半,或是比与对方相处还要重要。
但是这样的女性,却似乎很容易遇到对她不好的伴侣,而且就如「鬼遮眼」一样,离不开对方。就算对方对她非常不好,甚至言语、肢体暴力、精神虐待,她都不会离开。
最后,这个女生身边的所有人都因为看不下去,劝也没用,而决定离开这个女生身边。于是,这个不好的关系,更成为她唯一赖以为生的关系,她更不敢放弃,也不敢改变。
即使她很痛苦。
小菲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自己不够好」的伤痕
有些女性对于自身的价值是不确定的,即使外在表现再好,对于已经带着「好女孩裹脚布」的女性来说,获得男人的爱与稳定的关系,才是「肯定自我价值」的重要关键。

从来,她以「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意义来源,也以此争取父母有限的重视与爱;却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被好好尊重、疼爱、关心的感觉。
因此,当她进入一段爱情关系,会期待可以重写自己的童年剧本,希望靠着付出、牺牲,来换得对方「全心全意」的爱与重视。但是,如小菲这样的女孩,从小到大没有「被好好对待」的经验,只有不停地争取「被重视」、「被看见」、「被认为有用」,以证明自己价值的经验。当遇到对自己不好的人时,曾被好好对待过的人,很快会注意到自己的感受,留意目前的状况不对,于是,不会让自己委屈太久,就会逃之夭夭;但一个没有被好好对待过的人,她在不健康的关系中,是很能「忍耐」的,而且一直抱着「只要我好好表现、努力改变。也许,有一天,他会变得不一样,对我也会变得不同」的心态。
期待能重新获得爱、重新被认可,那个自己总觉得不够好的「小女孩」,可以因为她的努力而被接受、被爱,成为某人心中的独一无二。
「于是,我才真能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对于离开一段关系,她会感觉害怕。因为带着「好女孩裹脚布」,没有被好好对待的过程中,自我被贬低,使得她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所以想到要分手,要离开这个人,会觉得极为害怕:
「如果我离开这个人,会不会找不到爱我的人,孤老一生?」
所以,她宁可留在一个对待她不好的人身边,等到状况真的完全失控,甚至伤害已经造成时,这段关系才有机会结束。
而如小菲一般的女孩们,即使离开了一段受伤的关系,仍可能会继续下意识地「重演自己的童年剧本」,继续追求全心全意,为了对方而活的爱情关系,以全心的牺牲、奉献来取悦对方,换得对方的肯定,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甚至,因为太在意对方评价,面对对方的错待或伤害行为,小菲更离不开,更认为「自己很差,所以对方才会这样对我,那我要努力做得更好」,却没发现这可能是因为对方觉得「不管怎么对你,你都能承受」而产生的行为。
这样奋不顾身、飞蛾扑火地追求爱的态度,常让我们遍体鳞伤,却更觉得「自己不够好」,而勉强自己做更多牺牲。那画面就像是:你全身带着伤,裹着伤口的布条还在渗血,却为对方奉茶,只为了博得对方一笑。
用这样的伤痕与牺牲换来别人的爱,真的值得吗?而我们,又真能在这过程中,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吗?

原来那个男朋友不要,既然会打人,就有暴力因数,结婚了也有可能成为暴力家庭,对小孩的成长不好。现在的男友虽然小,但也会长大。要选择最好的,可以从你的文字中看出,你比较喜欢现在的男友,时间会让你忘掉以前的男友的。

这个问题问得妙啊!

很多给我留言情感困扰的人,会在描述具体情况的时候先带上一句:

“我是焦虑型依恋,他/她是回避型依恋。”

可这么说的,十个人里基本上只有一两个人是真正遇到了回避型依恋。其他人,要么是男(女)朋友不喜欢自己,要么是自己太焦虑使男(女)朋友进入回避态。

我们看一段话,都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分析对方的想法和状态,得结合具体情况和前因后果,适当地进行推理。不管你是否已经确定对方是回避型依恋人格,我都建议对照这篇的内容重新看你们的关系。

于跟回避型依恋打交道比较多的人来说,回避型依恋特别好辨认,几乎随便聊几句话就知道对方是不是回避型。但是对于跟他们打交道比较少的人来说,很容易跟别的情况混淆,被甩锅给回避型依恋的人蒙蔽。

想要弄清楚回避型依恋的情感模式,可以参考著名的陌生情境实验:

心理学家Ainsworth模拟了一岁婴儿跟母亲分离的情境,结果发现,回避型依恋婴儿在妈妈离开的时候,不会哭闹,好像妈妈在或者不在都无所谓。但是他们生理上的变化跟别的类型婴儿一样,皮质醇水平变高,心率变快。

这说明了他们并不是没有分离焦虑,他们也会害怕妈妈的离开,只是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这种早年跟妈妈的相处模式,会贯穿未来的很多年,带入以后跟伴侣的相处中。

【表面的不在意】跟【不喜欢】实在是太像了,以至于很多人直到跟回避型分开,都不清楚对方有没有爱过自己。

如果你跟一个回避型依恋还没有进入到关系里,你很难看出ta究竟是回避型依恋,还是不喜欢你。因为如果只是普通朋友的相处,两个人之间一直保持界限,你有分寸地跟他相处,不去捆绑他,你们会相处得非常好,对方会对你释放最大的善意。

反而是在关系中的两个人,由于进入到一个更亲密的状态,容易使回避型无所适从。他们的舒适区就是疏离的关系和没有太大起伏的情感,而他们的伴侣渴望他们扮演好关系中的角色,抱有的期待太高,导致他们想要逃离。

如果你还没有跟回避型进入更深层次的关系,可以先跟对方聊聊对于亲密关系的看法。对方不喜欢不在意的态度可能是伪装出来的,但他的三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回避型依恋特点一:否认对情感联结的渴望

很多被回避型依恋伤透了的焦虑型依恋对他们有一个误解:他们对爱情的需求很低,又想要无条件的爱。

这有点本末倒置。正是因为得不到无条件的爱,所以需求才低——是一种应对策略,就像有些人想写小说,但是自认为无法靠写小说养家糊口,所以没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进行自我欺骗自我洗脑: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别的东西。

无条件的爱和积极关注,人人都想要,回避型受到的挫折更多,也在早年经历中非常理性地认识到,这样的爱几乎不存在,即使存在自己也不配。他们的应对策略是放低对爱的需求,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可得的事物上。

对工作学习投入,工作和学习上会有回报;在跟别人的关系中投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报,“父母对自己怎么都不满意”就是一个越不过去的例子。

因此他们总是在否认自己需要感情需要爱,把自己武装成一个百毒不侵的样子,但为了保护自己释放出来的攻击性,恰恰反映了他们的内在虚弱和对自身缺爱的不接纳。

否认对情感联结的渴望,会延伸出以下行为:


  • 亲密后突然变冷淡,拉开距离

  • 逃避人与人相处的相关话题

  • 不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 特别独立,不给别人添麻烦

  • 说正事回复,说感情不回复

  • “想爱又不敢爱”是回避型依恋的状态,但他们不会大大方方地跟你说这种话,即使是一个对自己有清晰认知的高阶回避,也不愿意示弱。

    “我以前受过伤,导致自己不敢爱不敢付出。”能清晰表达出来的人,要么是PUA惯犯,要么是不纯粹的回避(高焦虑低回避的恐惧型依恋)。以回避型依恋的控制力,如果真的懂得通过适当示弱来唤醒伴侣的母性,他也不至于只想当感情里的逃兵。

    回避型依恋特点二:自卑

    他们的自卑是因为早年受原生家庭打压,从小被灌输“足够好才值得被爱”“足够听话才值得被爱”,认为爱是有条件的。

    由于慕强比普通人更甚,他们真正喜欢的人,往往也是社交形象比较好、看起来很不错的人,因此一个普通回避型依恋碰到喜欢的人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我不够好”“ta不会喜欢真实的我”的自我怀疑。这种自我怀疑一旦得到证实,会强化他们的自卑,一部分转移到外界,是他们增大对真爱的质疑。

    高阶的回避型,通常是既自卑又自恋的,因为在其他方面的优秀让ta获得了很多积极的反馈。强化了ta的自我认同。ta逃避爱的需要,又对自己的价值深信不疑。如果你说ta不会爱,ta无动于衷;但如果你否定ta的价值,会让ta非常崩溃。

    回避型依恋特点三:情感忽视

    “回避型依恋不会共情”是我听过的最大的笑话。他们不是没有共情能力,而是不愿意跟你共情。

    只要你详细了解过回避型的成长轨迹,你会发现他们的童年总是在讨好父母:

    父母对自己不满意,想要被认同和回应,努力讨好父母,让父母对自己满意。但即使某一点达到期望,别的方面又会出现新的期望。怎么讨好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感到痛苦和迷惘,为了逃避种种消极感受,这才选择回避。

    所以回避型依恋不仅有共情能力,并且他们还高敏感,比普通人更能精准地觉察到你想要什么,这也是一部分跟自己喜欢的人接触的回避型依恋前期有能力做【完美伴侣】的原因。只要他们真的想讨好一个人,做让别人开心的事情根本就不难。

    但他们不愿意老这样啊。为什么不愿意?因为他付出再多,最后都会失望,因此自废武功,没有期待就不会失望。而且随着了解的进一步加深,他们看到伴侣的缺点暴露出来,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也就不会愿意讨好伴侣。

    他们的理解里,伴侣有义务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因为自己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没有给别人添麻烦,也从未让别人处理过自己的情绪,都是自己默默消化和接受。回避型依恋并不是不会改变,假如他们一直意识不到“真正的强者都有自我接纳的能力”,就会一直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更别提接纳伴侣的情感需求。

    情感忽视容易导致他们错用权力。

    本来亲密关系应该遵循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但是他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擅长领域的规则,比如职场的规则与潜规则,代入到亲密关系,以达到让关系“可控”的目的。

    回避型依恋特点四:超我强

    大多数回避型依恋的家庭,教条森严,道德标准高,从小就被灌输,要怎样,不要怎样,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导致他们的超我比较强。

    因此他们一般都不会干劈腿、无缝衔接这种会让社交评价变差的事儿,除非做这些事情完全不用担心被人知道,也不用承担后果,或者劈腿和无缝衔接的对象实在是太好了,可遇不可求,让他们甘愿冒这样的风险。

    感情状态比较混乱的回避型依恋,当然也有,跟三观人品有关。也是因为超我强,有执念,所以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想要通过情感上的狩猎自证价值和魅力,回避型渣的程度也会比普通人更甚。

    大多数回避型往往会因为发生某个他们比较介意的问题,一眼认清两个人没有未来,本着对两个人都负责的态度,直接选择分手。责任感强,使他们容易发生断崖式分手,尤其是回避女。

    除了断崖式分手,他们还是最不喜欢跟前任藕断丝连的群体。分手后对回避型死缠烂打的人,几乎都被对方删除拉黑,一点希望都不留。

    理论上回避型依恋在人群中占比偏小,为什么会突然冒出来这么多“回避型依恋”?除了对回避型依恋了解不够全面的判断失误,还有证实性偏见的原因。

    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指的是,我们更偏好能够验证假设的信息,而不是那些否定假设的信息。

    这就意味着,当你想要为他的“不爱”开脱时,你就会收集各种各样的证据支持,他是个回避型依恋,他本来就是这样,不是不爱你。

    为什么你要帮他开脱?因为你太需要被爱了,你离不开他,需要用这样的理由来支持这段关系。在关系中特别卑微,被渣了,你还是一样会为对方找理由,帮ta剥削自己。

    而当你认定他就是不爱,即使他真的是回避型依恋,你也会找各种不爱的细节,证明他一点也没有把你放在心上。

    你要证明的不是ta不爱你,而是一种自我肯定,证明你在这段关系中受了委屈,不快乐,你有资格责怪他、不谅解不迁就他。

    况且,跟大多数人理解中的不一样,【不够喜欢】在关系中才是一个常态。

    这就像你跟你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你确定自己非常爱他们,也对他们爱你这一点深信不疑,但你很多时候仍会下意识地认为他们不爱你/不在意你的感受/不在乎你的想法,想敷衍他们,甚至想离开他们。最应当没有条件的父母之爱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开始毫无羁绊和牵扯的两个人了。

    心理学家Barbara Fredrickson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类因为爱产生的神经和激素的变化都是短暂的。也就是说,当两个人之间发生一些积极的能量互动时,那一瞬间产生充实的“爱的感受”,才会让双方或者某一方感觉到“爱”,即【足够喜欢】。这种爱的感觉是流动的,间断的,不是连续的。

    如果要做一个亲密关系中爱的感受随时间变化的图,我们因为“爱的感受”而产生的变化肯定是一个折线图,而不是一条直线。

    这个研究除了告诉我们要放低对爱的感觉的要求,回归现实,还能给我们一些别的启发。比如,代入到和回避型依恋的关系中,你可以理解为,即使对方真的是回避型依恋,当你感受到ta的回避时,ta就是不够喜欢你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回避型依恋也是人,他们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有取悦对方、在对方面前刷好感的欲望。他们也想要被爱,加上比较会伪装自己,就会表现的特别好。

    不管ta主动还是不主动,只要ta真的喜欢你,你会明显感受到对方对你投入和纵容。

    但回避型依恋最喜欢的永远是自己,他对你的投入和纵容的最终导向是【让自己获得满足】。当他已经得到了满足不需要再投入,或者投入不再带来满足,他就会停止投入。

    在ta足够爱你的时候,爱你就是爱自己,爱让他自然而然走出舒适区。

    在ta不够爱你的时候,爱自己大过于爱你,自己的优先级在首要地位。

    因此你给ta带来的负面情绪大过于爱的积极感受时,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能还没有对ta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ta可能就已经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开启防御机制,通过情感隔离来保护自己,不顾你的感受——这种情感隔离,也是最让人感到最无力的。

    其实不用争个对错,【先爱自己再爱别人】和【不够喜欢】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算不上什么值得被批判的自私,但把重点放在【纠结于痛苦的过去和现状】,而不是【怎样改变现状】,是一种弱者典型的思维。

    回避型依恋慕强,你会发现你去纠结回避型伴侣爱不爱你,ta就真的不爱你了,想方设法远离你,恶性循环。

    如果你的伴侣是回避型依恋,你想走出目前的情感困境,确实需要你帮助ta才能达到目的,但不要把帮他变成你的责任。ta愿不愿意克服他的困难是他的自由,你愿不愿意一直跟这样的ta在一起是你的自由。一旦你不自觉越过边界,操了太多的心,结果就是两个人都不快乐,足够喜欢都会变成不够喜欢。

    心理测试:测试前任最想对你说的一句话

    1. 在一起时你们是否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是的,经常觉得很累 —2

    很少为了小事争吵 —2

    偶尔会,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认为你是一个喜欢自我反思并愿意改正错误的人吗?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会把自己的烦恼主动告诉你?

    经常说—5

    不怎么说 —4

    4.你会把你们恋爱的过程跟你的父母说吗?

    事无巨细,经常跟我爸妈吐槽 —6

    偶尔他们问起来就说一下 —5

    几乎不说,没啥好说的 —5

    5.面对你想要的东西,你愿意花费多少精力去获取?

    一切随缘,是我的终归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成功—6

    拼尽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们分手是因为出现了第三者吗?

    是—A

    否 —7

    7.分手后对方是否主动联系过你?

    是— D

    否 —C



全心全意追求彼此的爱情关系,菲利普斯谈了几次恋爱。每次谈恋爱,小菲都觉得这个人是她的“灵魂伴侣”,所以小菲认真对待每一段感情。对于另一方,菲利普斯愿意调整自己与他合作;本来工作很努力,经常加班的菲利普斯为了配合对方的时间,可以提前下班请假。当然,假期也是留给彼此的。每当谈恋爱没多久,菲利普斯就会想和对方在一起,于是会邀请对方在自己租的套房或者对方家里过夜。最后,当临时住所变得更长时,肖飞开始承担起打扫卫生、做饭和照顾彼此日常生活的责任。有了这些,当两个人的生活越来越不可限量的时候,小菲就会有一种朦胧的幸福感,觉得自己好像把握住了幸福,对方应该和自己在一起很久了。但过不了多久,对方就会开始有一些抱怨,向肖飞表达:“我们好像太黏人了,我想要点个人空间。”或者把时间花在工作、朋友聚会、自己的兴趣上,和菲利普斯拉开距离。菲利普斯对对方的异地恋感到非常不安,所以她会开始询问对方要去哪里,在做什么,甚至一连串地敲门,不停地给对方打电话发信息,甚至对对方产生嫉妒和怀疑。是对别人不忠,甚至是不爱自己??最后对方总是因为压力太大而决定离开。菲利普斯不明白为什么对方总是要求“需要自己的空间”。为什么对方不能像自己一样一直专注于这段感情,专注于对方?菲利普斯觉得自己为他和这段感情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他不懂得珍惜?一段感情结束后,肖飞急于找到朋友谈论这段感情中发生的事情,但她也发现,在这段感情结束后,她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空虚的。肖飞发现她已经很久没有独自旅行、看书、听音乐或参加一些有趣的课程了,而这些都是肖飞在恋爱前喜欢从事的活动。菲利普斯还发现,他已经很久没有和朋友联系或聚会了。恋爱后,每次朋友邀请,肖飞总是找理由推掉,因为她想给男朋友节省时间。当这段关系结束后,肖飞试图与朋友联系,但朋友们变得冷淡,不想回应。一个好朋友甚至直言不讳地对她说:“你就是有异性,没有人性。这真的很糟糕!面对他一再重复的爱情模式,菲利普斯感到疲惫和受伤。在每段感情结束的时候,菲利普斯都觉得自己的一部分被强行扯出了身体。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挫折,肖飞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渺小,更加关注男友的一举一动,试图迎合她。肖飞觉得自己对男人越来越卑微,但越做越多,往往得到越来越差的结果:对方受不了她的不安全感、占有欲和控制欲,于是决定离开。他们对菲利普斯说的话,以及他们对待菲利普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残忍。比如骂小菲贱,说没人要她,甚至骂小菲三字经,要小菲下跪道歉??。然而,菲利普斯痛苦地发现,即使他们骂自己骂得难听,行为过激,菲利普斯也只是希望他们不要离开。只要他们不离开,他们要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后来,肖飞发现她一开始会伤害自己。和男朋友吵架后,她会用刀片割伤自己,或者吞药。男朋友骂她:“不要再出轨了,你又装可怜了!”“小菲不禁自问,他为什么这么贱?是因为我真的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甚至不值得活在世上的可怕的人吗?你我可能经常会看到菲利普斯这样的女性(甚至可能你就是菲利普斯)。各方面条件都不差,但是恋爱的时候,完全是在恋爱;追求“全心全意”的恋爱关系,只要谈了恋爱,“天地会化为乌有”,没有什么比另一半或相处更重要的了。但是,这样的女人似乎很容易遇到对她不好的伴侣,离开了伴侣就活不下去,就像“鬼压眼”。哪怕对方对她不好,哪怕是言语、肢体暴力或者精神虐待,她也不会离开。最后这个女生周围的人都因为受不了这个女生而决定离开,劝也没用。结果这段糟糕的感情成了她唯一赖以为生的依靠,她不敢放弃,不敢改变。尽管她很痛苦。菲利普斯为什么会这样?“我不够好”的伤疤有些女人不确定自己的价值。即使外在表现再好,对于已经穿上“好女孩的脚布”的女性来说,获得与男性稳定的关系,才是“肯定自我价值”的关键。她一直以“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意义来源,也试图从父母那里赢得有限的关注和爱。但是我从来不知道被人尊重,被人爱,被人关心是什么感觉。所以,当她进入一段恋爱关系时,她会期望改写自己童年的剧本,希望通过付出和牺牲来获得对方“全心全意”的爱和关注。而像肖飞这样的女孩,从小就没有“被善待”的经历,只有不断争取“被重视”、“被看到”、“被认为有用”来证明自己价值的经历。遇到对自己不好的人,被善待的人会很快察觉到自己的感受和目前的处境不对,所以会逃避,不让自己委屈太久;而一个没有被好好对待的人,在不健康的关系中,却可以“忍耐”,她总是抱着“只要我好好表现,努力改变”的态度。也许,有一天,他会不一样,对我也不一样。期待重新获得爱,重新被认可,那个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小女孩”因为自己的努力,可以在某个人心中被接受,被爱,被独一无二。“所以,我才能真正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她会害怕离开一段感情。因为她穿着“好女孩的裹脚布”,在不被善待的过程中,被贬低,让她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所以她一想到分手离开这个人,就会感到无比的害怕:“如果我离开这个人,我会不会找一个爱我的人,一个人过一辈子?所以她宁愿和一个对她不好的人在一起,只有在情况真的失控甚至已经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关系才有机会结束。像菲利普斯这样的女生,即使离开了一段受伤的感情,也可能会下意识地继续“重演童年的剧本”,继续追求一段全心全意为对方而活的恋爱关系,用全心全意的牺牲和奉献来取悦对方,以换取对方的肯定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甚至,因为太在意对方的评价,面对对方的虐待或伤害行为,菲利普斯更是如胶似漆。她甚至认为“我很穷,所以对方会这样对我,所以我会努力做得更好”,但她没有发现,这可能是因为对方认为“不管怎么对你,你都能忍”。这种拼命追求爱情的态度,常常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更多的是,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即使自己还在流血,我们互相敬茶,也只是为了赢得一个微笑。用这样的伤痕和牺牲来换取别人的爱,真的值得吗?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的能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吗?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谨慎对待。第一,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问自己是不是只是一时兴起?你只是被眼前的一些不良情绪蒙蔽了双眼吗?凡事都要慎重考虑。毕竟不仅仅是你自己。先冷静一下,再怎么说你有男朋友了。而他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我并没有突然失去感觉。可能只是我自己那个时代的错觉吧。所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下来。可以先联系男朋友。不要那么频繁。给自己更多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的空间。但是你要认真思考。不要过多考虑自己和现在的男朋友。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件事不是自己能解决的,可以找别人帮忙。你可以向你的父母求助。毕竟,他们是你永远可以信任的人。但是,如果你有特别可以信任的朋友,你也可以问问他们。因为这个时候属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状态。也许别人的话能透露出一些自己一直无法理解的东西。然后就是你想好了会怎么样。如果你已经清楚的知道,那是你自己的心血来潮,是你不成熟的想法,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你想对你的男朋友坦诚,你可以半开玩笑地告诉他这件事。也许能刺激他更加珍惜你。不过,我建议你可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毕竟两个人走在一起不容易。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彼此。如果真的发现自己不适合现在的男朋友,觉得另一个人适合自己,我不主张马上分手。毕竟我和现在的男朋友比较熟。我对另一个人还不够了解。但我觉得不是一回事。在合适的时候和现在的男朋友聊聊。不早也不晚。如果太早,别人就很难接受。如果太晚了,那就是你自己心态的问题。不要让自己万劫不复。这件事是关于三个人的。但问题是你自己。所以不应该牵扯到别人。先把自己和现在的男朋友之间的事情解决掉。想想未来。仔细理清自己和现任男友的关系,以及自己的想法,让两个人都好过一点。最后,要不要和另一个人在一起,取决于单身后的想法。最后一句话:不要伤害最爱你的人的心!
几年前我暗恋一个男生,认识没几天就喜欢上了。因为一节课,无法回避,所以越来越深的喜欢他然后不能很痛苦。后来大学得知他有女朋友,我很痛苦,后来就淡化了,忘记了。高二的时候有个男生追我,我不接受,但是每天都被逼着认识他。终于,过了很久,对我好了之后,有了感情。他对我很好,也很开心,但他并没有感到激动。但是这几天因为实习的原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吃饭遇到的那个男生过来找我聊天,第二天午饭的时候我们又见面了。就几个字,我很开心。我总是想和他说话。我说话的时候开心了很久。而且他故意跟我慢慢走,吃饭的时候也总是跟我坐在一起,他喜欢我。而且这个男生和我高中暗恋的那个男生有些相似。感觉自己又喜欢上了爱人,但是男朋友对我很好。虽然他当时逼我,我已经有感情了,但是我对他没有感情。我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
我非常理解这种情况...我觉得所有女生都会动心,你不用太内疚。有一次,我还背叛了和我相恋两年的男朋友...因为我喜欢上了一个小时候喜欢的人,五年后我们又见面了,心里一动...如果你真的想幸福,就适当的对男朋友坦诚一点,但是不要太直接的说你不想骗他。但是不要说你和另一个男生怎么样了,我觉得他可能不会原谅你。但只有这样,才是对你和他最好的方式。不然有一天他自己发现了,会觉得你骗了他,还那么花花公子,只会惹人厌。跟他说清楚之后,他现在还是要跟这个男生保持一段距离。毕竟和男朋友分手后不可能马上谈恋爱..大胆追求你的幸福。..
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学生时代的感情,毕业后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小,更别说不在一个学校了。说白了,没结婚就没什么男女朋友关系,还在结婚离婚。爱情是免费的,你愿意付出也不后悔。如果你喜欢上了别人,说明你并不是真的喜欢现在的男朋友。既然不喜欢,为什么不早点走?你要等到最后,都是伤疤。

这个问题问得妙啊!

很多给我留言情感困扰的人,会在描述具体情况的时候先带上一句:

“我是焦虑型依恋,他/她是回避型依恋。”

可这么说的,十个人里基本上只有一两个人是真正遇到了回避型依恋。其他人,要么是男(女)朋友不喜欢自己,要么是自己太焦虑使男(女)朋友进入回避态。

我们看一段话,都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分析对方的想法和状态,得结合具体情况和前因后果,适当地进行推理。不管你是否已经确定对方是回避型依恋人格,我都建议对照这篇的内容重新看你们的关系。

于跟回避型依恋打交道比较多的人来说,回避型依恋特别好辨认,几乎随便聊几句话就知道对方是不是回避型。但是对于跟他们打交道比较少的人来说,很容易跟别的情况混淆,被甩锅给回避型依恋的人蒙蔽。

想要弄清楚回避型依恋的情感模式,可以参考著名的陌生情境实验:

心理学家Ainsworth模拟了一岁婴儿跟母亲分离的情境,结果发现,回避型依恋婴儿在妈妈离开的时候,不会哭闹,好像妈妈在或者不在都无所谓。但是他们生理上的变化跟别的类型婴儿一样,皮质醇水平变高,心率变快。

这说明了他们并不是没有分离焦虑,他们也会害怕妈妈的离开,只是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这种早年跟妈妈的相处模式,会贯穿未来的很多年,带入以后跟伴侣的相处中。

【表面的不在意】跟【不喜欢】实在是太像了,以至于很多人直到跟回避型分开,都不清楚对方有没有爱过自己。

如果你跟一个回避型依恋还没有进入到关系里,你很难看出ta究竟是回避型依恋,还是不喜欢你。因为如果只是普通朋友的相处,两个人之间一直保持界限,你有分寸地跟他相处,不去捆绑他,你们会相处得非常好,对方会对你释放最大的善意。

反而是在关系中的两个人,由于进入到一个更亲密的状态,容易使回避型无所适从。他们的舒适区就是疏离的关系和没有太大起伏的情感,而他们的伴侣渴望他们扮演好关系中的角色,抱有的期待太高,导致他们想要逃离。

如果你还没有跟回避型进入更深层次的关系,可以先跟对方聊聊对于亲密关系的看法。对方不喜欢不在意的态度可能是伪装出来的,但他的三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回避型依恋特点一:否认对情感联结的渴望

很多被回避型依恋伤透了的焦虑型依恋对他们有一个误解:他们对爱情的需求很低,又想要无条件的爱。

这有点本末倒置。正是因为得不到无条件的爱,所以需求才低——是一种应对策略,就像有些人想写小说,但是自认为无法靠写小说养家糊口,所以没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进行自我欺骗自我洗脑: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别的东西。

无条件的爱和积极关注,人人都想要,回避型受到的挫折更多,也在早年经历中非常理性地认识到,这样的爱几乎不存在,即使存在自己也不配。他们的应对策略是放低对爱的需求,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可得的事物上。

对工作学习投入,工作和学习上会有回报;在跟别人的关系中投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报,“父母对自己怎么都不满意”就是一个越不过去的例子。

因此他们总是在否认自己需要感情需要爱,把自己武装成一个百毒不侵的样子,但为了保护自己释放出来的攻击性,恰恰反映了他们的内在虚弱和对自身缺爱的不接纳。

否认对情感联结的渴望,会延伸出以下行为:


  • 亲密后突然变冷淡,拉开距离

  • 逃避人与人相处的相关话题

  • 不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 特别独立,不给别人添麻烦

  • 说正事回复,说感情不回复

  • “想爱又不敢爱”是回避型依恋的状态,但他们不会大大方方地跟你说这种话,即使是一个对自己有清晰认知的高阶回避,也不愿意示弱。

    “我以前受过伤,导致自己不敢爱不敢付出。”能清晰表达出来的人,要么是PUA惯犯,要么是不纯粹的回避(高焦虑低回避的恐惧型依恋)。以回避型依恋的控制力,如果真的懂得通过适当示弱来唤醒伴侣的母性,他也不至于只想当感情里的逃兵。

    回避型依恋特点二:自卑

    他们的自卑是因为早年受原生家庭打压,从小被灌输“足够好才值得被爱”“足够听话才值得被爱”,认为爱是有条件的。

    由于慕强比普通人更甚,他们真正喜欢的人,往往也是社交形象比较好、看起来很不错的人,因此一个普通回避型依恋碰到喜欢的人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我不够好”“ta不会喜欢真实的我”的自我怀疑。这种自我怀疑一旦得到证实,会强化他们的自卑,一部分转移到外界,是他们增大对真爱的质疑。

    高阶的回避型,通常是既自卑又自恋的,因为在其他方面的优秀让ta获得了很多积极的反馈。强化了ta的自我认同。ta逃避爱的需要,又对自己的价值深信不疑。如果你说ta不会爱,ta无动于衷;但如果你否定ta的价值,会让ta非常崩溃。

    回避型依恋特点三:情感忽视

    “回避型依恋不会共情”是我听过的最大的笑话。他们不是没有共情能力,而是不愿意跟你共情。

    只要你详细了解过回避型的成长轨迹,你会发现他们的童年总是在讨好父母:

    父母对自己不满意,想要被认同和回应,努力讨好父母,让父母对自己满意。但即使某一点达到期望,别的方面又会出现新的期望。怎么讨好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感到痛苦和迷惘,为了逃避种种消极感受,这才选择回避。

    所以回避型依恋不仅有共情能力,并且他们还高敏感,比普通人更能精准地觉察到你想要什么,这也是一部分跟自己喜欢的人接触的回避型依恋前期有能力做【完美伴侣】的原因。只要他们真的想讨好一个人,做让别人开心的事情根本就不难。

    但他们不愿意老这样啊。为什么不愿意?因为他付出再多,最后都会失望,因此自废武功,没有期待就不会失望。而且随着了解的进一步加深,他们看到伴侣的缺点暴露出来,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也就不会愿意讨好伴侣。

    他们的理解里,伴侣有义务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因为自己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没有给别人添麻烦,也从未让别人处理过自己的情绪,都是自己默默消化和接受。回避型依恋并不是不会改变,假如他们一直意识不到“真正的强者都有自我接纳的能力”,就会一直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更别提接纳伴侣的情感需求。

    情感忽视容易导致他们错用权力。

    本来亲密关系应该遵循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但是他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擅长领域的规则,比如职场的规则与潜规则,代入到亲密关系,以达到让关系“可控”的目的。

    回避型依恋特点四:超我强

    大多数回避型依恋的家庭,教条森严,道德标准高,从小就被灌输,要怎样,不要怎样,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导致他们的超我比较强。

    因此他们一般都不会干劈腿、无缝衔接这种会让社交评价变差的事儿,除非做这些事情完全不用担心被人知道,也不用承担后果,或者劈腿和无缝衔接的对象实在是太好了,可遇不可求,让他们甘愿冒这样的风险。

    感情状态比较混乱的回避型依恋,当然也有,跟三观人品有关。也是因为超我强,有执念,所以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想要通过情感上的狩猎自证价值和魅力,回避型渣的程度也会比普通人更甚。

    大多数回避型往往会因为发生某个他们比较介意的问题,一眼认清两个人没有未来,本着对两个人都负责的态度,直接选择分手。责任感强,使他们容易发生断崖式分手,尤其是回避女。

    除了断崖式分手,他们还是最不喜欢跟前任藕断丝连的群体。分手后对回避型死缠烂打的人,几乎都被对方删除拉黑,一点希望都不留。

    理论上回避型依恋在人群中占比偏小,为什么会突然冒出来这么多“回避型依恋”?除了对回避型依恋了解不够全面的判断失误,还有证实性偏见的原因。

    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指的是,我们更偏好能够验证假设的信息,而不是那些否定假设的信息。

    这就意味着,当你想要为他的“不爱”开脱时,你就会收集各种各样的证据支持,他是个回避型依恋,他本来就是这样,不是不爱你。

    为什么你要帮他开脱?因为你太需要被爱了,你离不开他,需要用这样的理由来支持这段关系。在关系中特别卑微,被渣了,你还是一样会为对方找理由,帮ta剥削自己。

    而当你认定他就是不爱,即使他真的是回避型依恋,你也会找各种不爱的细节,证明他一点也没有把你放在心上。

    你要证明的不是ta不爱你,而是一种自我肯定,证明你在这段关系中受了委屈,不快乐,你有资格责怪他、不谅解不迁就他。

    况且,跟大多数人理解中的不一样,【不够喜欢】在关系中才是一个常态。

    这就像你跟你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你确定自己非常爱他们,也对他们爱你这一点深信不疑,但你很多时候仍会下意识地认为他们不爱你/不在意你的感受/不在乎你的想法,想敷衍他们,甚至想离开他们。最应当没有条件的父母之爱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开始毫无羁绊和牵扯的两个人了。

    心理学家Barbara Fredrickson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类因为爱产生的神经和激素的变化都是短暂的。也就是说,当两个人之间发生一些积极的能量互动时,那一瞬间产生充实的“爱的感受”,才会让双方或者某一方感觉到“爱”,即【足够喜欢】。这种爱的感觉是流动的,间断的,不是连续的。

    如果要做一个亲密关系中爱的感受随时间变化的图,我们因为“爱的感受”而产生的变化肯定是一个折线图,而不是一条直线。

    这个研究除了告诉我们要放低对爱的感觉的要求,回归现实,还能给我们一些别的启发。比如,代入到和回避型依恋的关系中,你可以理解为,即使对方真的是回避型依恋,当你感受到ta的回避时,ta就是不够喜欢你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回避型依恋也是人,他们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有取悦对方、在对方面前刷好感的欲望。他们也想要被爱,加上比较会伪装自己,就会表现的特别好。

    不管ta主动还是不主动,只要ta真的喜欢你,你会明显感受到对方对你投入和纵容。

    但回避型依恋最喜欢的永远是自己,他对你的投入和纵容的最终导向是【让自己获得满足】。当他已经得到了满足不需要再投入,或者投入不再带来满足,他就会停止投入。

    在ta足够爱你的时候,爱你就是爱自己,爱让他自然而然走出舒适区。

    在ta不够爱你的时候,爱自己大过于爱你,自己的优先级在首要地位。

    因此你给ta带来的负面情绪大过于爱的积极感受时,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能还没有对ta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ta可能就已经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开启防御机制,通过情感隔离来保护自己,不顾你的感受——这种情感隔离,也是最让人感到最无力的。

    其实不用争个对错,【先爱自己再爱别人】和【不够喜欢】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算不上什么值得被批判的自私,但把重点放在【纠结于痛苦的过去和现状】,而不是【怎样改变现状】,是一种弱者典型的思维。

    回避型依恋慕强,你会发现你去纠结回避型伴侣爱不爱你,ta就真的不爱你了,想方设法远离你,恶性循环。

    如果你的伴侣是回避型依恋,你想走出目前的情感困境,确实需要你帮助ta才能达到目的,但不要把帮他变成你的责任。ta愿不愿意克服他的困难是他的自由,你愿不愿意一直跟这样的ta在一起是你的自由。一旦你不自觉越过边界,操了太多的心,结果就是两个人都不快乐,足够喜欢都会变成不够喜欢。

    心理测试:测试前任最想对你说的一句话

    1. 在一起时你们是否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是的,经常觉得很累 —2

    很少为了小事争吵 —2

    偶尔会,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认为你是一个喜欢自我反思并愿意改正错误的人吗?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会把自己的烦恼主动告诉你?

    经常说—5

    不怎么说 —4

    4.你会把你们恋爱的过程跟你的父母说吗?

    事无巨细,经常跟我爸妈吐槽 —6

    偶尔他们问起来就说一下 —5

    几乎不说,没啥好说的 —5

    5.面对你想要的东西,你愿意花费多少精力去获取?

    一切随缘,是我的终归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成功—6

    拼尽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们分手是因为出现了第三者吗?

    是—A

    否 —7

    7.分手后对方是否主动联系过你?

    是— D

    否 —C



男朋友很自我,感觉他很自私,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才为我做,或者对他也有...
答:可能他不懂怎么去爱,心里应该是喜欢你,这个是人品问题,不是爱不爱的问题。

我很爱我的男友,我想对他好,要怎么做啊?
答:9.有心事要跟他讲,受了委屈要跟他说,不要像电视上演的一样想着”不能让他担心”,因为他是你的男朋友,他希望为你这么做.10.要对他有信心,不要把醋当成饮料喝,偶尔一回让他知道你的脾气,他会很高兴的改正,因为他知道你在乎他.11.不要他把你当孩子,你就真把自己当孩子,不要看到他哄...

有个太自我的男朋友,是什么体验?
答:有个太自我的男朋友,是是一种很不好的体验。他会自我感觉良好,一切不放在眼里边。过度自恋的人,通常夸大了自我的价值,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有能力,甚至是完美的,觉得自己所思所想都是对的,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反驳和批评;当他们长期抱有这样的思想,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时,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

觉得男友太自我不懂关心我,感觉很累到底要不要分手
答:你应该受不了,还有一种结果,就是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且希望可以改正,他真的在做,两个人共同努力,积极沟通,最后他可以变成你希望的样子,所以,你先跟他沟通吧,最后看情况,再决定你们的未来,如果他真的是那种很自我的人,你的沟通,未必有用,我也不喜欢很自我的人,很讨人嫌 ...

他是我男朋友,对我很好,很爱我,给了我足够的安全感,我对他也很好,但是...
答:是一种占有欲,你爱他,想成为他的全部。好的感情是有自我的,你用失去自己去爱他,或许换不回他爱你。虽然对你很好,但也可能是你对他好换来的,现在的你还缺乏安全感,就是因为他给你的不够,比如说时间。

我爱他胜过爱我自己。但是他却把我当当成可有可无,我该怎么做是不是要...
答:两个人之间相处虽然说应该相互理解包容,但是谈恋爱也好夫妻之间也罢总有一方付出的比较多一些,你既然这么说就说明你现在还是很爱他真正的放手你肯定也舍不得,其实你可以跟他交流沟通或者换一种方式相处看看他会不会改变 或许就是应该你的太在乎他才会认准你不会离开他,你以后就算是心里特别在乎不要...

我很爱很爱我的男朋友,爱到忘记了自我,但是我知道我们一后不能再一...
答:这样的痛苦会一直陪着你,说句难听点的你别不高兴。你凭什么为了你爱的男朋友失去了自我?父母养了我们那么多年,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只系希望我们过得好,我要活得比他们好,我欠的是父母的债,当你心里有了另外的一个目标,你就会忘了这一个!为了心中真正值得去奋斗的目标,去快刀斩断你...

我爱我男朋友更多,但他就不太在意我,该怎么办?
答:我爱我男朋友更多,但他就不太在意我,该怎么办?很多女生在交往了男友之后会发现,自己对男友掏心掏肺,但是男友却不怎么在意自己,这种情况下,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1.当他冷落你的时候,学会不纠缠。自从你和他在一起,你就下定决心和他一起生活一辈子。你对他要求不多,只要他能全心全意地...

男友对我很好可我总觉得他的爱有点自私反正他性格就是不太好 终于忍...
答:既然你介意他爱的有点自私,性格不太好,容忍不了,(记得有句话是:因为喜欢他的优点所以和他谈恋爱,现实却是和他的缺点生活在一起。若你能接受他的缺点那么你们可以生活在一起,接受不了那只能分)那分了是最好的选择你现在觉得你深爱着他其实是你还没习惯罢了,时间久了或者认识一些新朋友就好...

我很爱男朋友,可是感觉他一点都不在乎我怎么办?,
答:我很爱男朋友,可是感觉他一点都不在乎我怎么办?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恨不得时刻都黏在一起。因此当男朋友突然变得忽冷忽热,不在乎自己的时候,女生就会变得很慌张。这个时候,是该放弃这段感情还是挽回男朋友的心呢?男朋友突然不在乎自己,对自己不管不问,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也是多...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