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常见的财务造假方法

ST昆机财务造假,常见的财务造假方式有哪些~

一般都是在做账上面,还有就是价格的进价这些方面。

所谓关联企业,是指存在关联方交易的企业。由于关联关系的存在,关联企业之间、关联企业的股东之间、关联企业的债权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关联企业利用复杂的关联关系粉饰财务报表,甚至编造虚假财务数据,骗取银行贷款、操纵股价、抽逃资金等,给相关债权人、投资者带来损失。有效识别关联企业财务舞弊手段,是审计人员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审计实践,浅析关联企业存在以下几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一)虚构经济业务,虚增资产,虚减负债,人为抬高关联企业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例如,有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以大大高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将商标权、专利、技术及其他资产出售给上市公司,或抵偿对上市公司的债务。外资企业的母公司通过高价向外资企业出售设备、技术、原材料等,虚增了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关联企业之间进行投资也可以通过上述手段高估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达到虚增资本目的。另外,关联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投资、参股、也使得双方的资产都出现了虚增,影响了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的正确判断。(二)虚构利润。通过关联方交易虚构销售收入和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是关联企业常用舞弊手段。主要方式为:1.在商品或服务购销环节,关联公司以较低价格从其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劳务,又以较高的价格向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虚增利润。如,某些公司在上市时,是以其母公司资产通过分立、重组等整合而成,上市后仍与其母公司在供、产、销及其他服务方面存在密切关系。在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母公司通过以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产品,以较低价格向其销售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收入,调节上市公司利润;母公司还通过调低上市公司应缴纳的费用标准,或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以达到转嫁费用、调节利润的矛目的。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构根本没有发生的应收、应付等资产负债业务及收入支出和利润项目,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反过来,有的公司通过反向操作手法,虚减收入和利润,达到逃税或转移资金的目的。2.通过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和财务状况。母公司通过以优质资产置换借款企业的不良资产、高价购买其债权、承担其费用或债务、支付资金占用费等手段,调控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3.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4.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用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三)以委托经营、受托经营或合作投资方式,虚增关联企业经营业绩。例如:在关联公司面临投资项目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下,如果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给母公司,委托母公司或与母公司合作投资,则将投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嫁到母公司,而将投资收益的回报确定为关联公司当年的利润。(四)采用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资产租赁、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以资产转让置换为例,以极低的价格将优质资产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以极低成本获得了优质资产,而优质资产可带来丰厚的盈利,这样可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通过不等价交换来操纵利润。(五)利用企业破产、清算程序,侵害债权人利益。例如:破产企业在破产清算前向关联方分配、无偿转让资产;以较低价格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或资产;对原本没有财产担保的关联方债务提供担保;提前清偿关联方债务;放弃对关联方的债权或怠于行使债权等。无论哪一种形式,都会减少可分配财产,增加债权人的损失。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

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某年度卖出了1万台汽车,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第二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然又声称上一年度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惨重。

在西方,投资者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这种小把戏骗不过市场;但是在中国,不但普通投资者缺乏经验,机构投资者、分析机构和证券媒体都缺乏相应的水平,类似的假账陷阱还真的骗过了不少人。

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在“达尔曼”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可以是委托理财,可以是某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让我们站在做假账的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且估价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容易露出马脚。有了银广夏和郑百文虚构销售记录被发现的前车之鉴,后来的造假者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应收款”则来无影去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很难抓到确实证据。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讲,由于销售的不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应收账款”,如果要做假账,只能在“其他应收款”上做手脚。在中国股市,“其他应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账的却少之又少。

换一个角度思考,许多公司的高额“其他应收款”不完全是虚构利润的结果,而是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结果。早在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就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东挪用资金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应收款”的名义进入会计账目。

虽然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早已被视为中国股市的顽症,并被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进行清查,但至今仍没有根治的迹象。在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东想企业资金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假账,但肯定是一种违规行为。

二、与“应收账款”相连的“坏账准备金”

与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关键词是“坏账准备金”,通俗的说,坏账准备金就是假设应收账款中有一定比例无法收回,对方有可能赖帐,必须提前把这部分赖帐金额扣掉。

对于应收账款数额巨大的企业,坏账准备金一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净利润的急剧变化。举个例子,波音公司每年销售的客运飞机价值是以十亿美圆计算的,这些飞机都是分期付款,只要坏账准备金变化一个百分点,波音公司的净利润就会出现上千万美圆的变化,对股价产生戏剧性影响。

理论上讲,上市公司的坏账准备金比例应该根据账龄而变化,账龄越长的账款,遭遇赖账的可能性越大,坏账准备金比例也应该越高;某些时间太长的账款已经失去了偿还的可能,应该予以勾销,承认损失。对于已经肯定无法偿还的账款,比如对方破产,应该尽快予以勾销。

遗憾的是,目前仍然有部分上市公司对所有“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按照同一比例计提,完全不考虑账龄的因素,甚至根本不公布账龄结构。在阅读公司财务报表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它是否公布了应收账款的账龄,是否按照账龄确定坏账准备金,是否及时勾销了因长期拖欠或对方破产而无法偿还的应收账款;如果答案是“否”,我们就应该高度警惕。

从2002年开始,中国证监会对各个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账目的巡回审查,坏账准备金和折旧费都是审查的重点,结果有大批公司因为违反会计准则、进行暗箱操作,被予以警告或处分,它们的财务报表也被迫修正。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无论证监会处罚多少家违规企业,处罚的力度有多大,如果普通投资者没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类似的假账事件必然会一再重演,投资者的损失也会难以避免。

三、最大的黑洞——固定资产投资

许多中国上市公司的历史就是不断募集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他们发行股票是为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发配股是为了固定资产投资,不分配利润也是为了省钱行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的阴影里,是否隐藏着违规操作的痕迹?

固定资产投资是公司做假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是这种假账不可能做的太过分。公司可以故意夸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借机转移资金,使股东蒙受损失;也可以故意低估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或者在财务报表中故意延长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减少每一年的成本或费用,借此抬高公司净利润——这些夸大或者低估都是有限的。

如果一家公司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做的手脚太过火,很容易被人看出马脚,因为固定资产是无法移动的,很容易审查;虽然其市场价格往往很难估算,但其投资成本还是可以估算的。

监管部门如果想搞清楚某家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有没有很大水分,只需要带上一些固定资产评估专家到工地上去看一看,做一个简单的调查,真相就可以大白于天下。事实就是如此简单,但是在中国,仍然有许多虚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没有被揭露,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投资者,对此都缺乏足够的警惕性。

如果一个投资者对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造假现象抱有警惕性,他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调查:

上市公司承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没有在预定时间内完工?比如某家公司在某年度开始建设一家新工厂,承诺在第二年完工,但是在第二年年度报告中又宣布推迟,就很值得怀疑了。

而且,项目完工并不意味着发挥效益,许多项目在完工几个月甚至几年后仍然无法发挥效益,或者刚刚发挥效益又因故重新整顿,这就更值得怀疑了。

如果董事会在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中没有明确的解释,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该公司在搞“钓鱼工程”,或者干脆就是在搞“纸上工程”。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呈现高额化、长期化趋势,承诺投入的资金动辄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项目建设周期动辄三五年甚至七八年,仅仅完成土建封顶的时间就很漫长,更不要说发挥效益了。

这样漫长的建设周期,这样缓慢的投资进度,给上市公司提供了做假账的充裕空间,比那些“短平快”的小规模工程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监管部门清查的难度也更大。即使真的调查清楚,往往也要等到工程接近完工的时候,那时投资者的损失已经很难挽回了。

公司财务造假是一个全流程覆盖所有公司运营层面系统性的操作,我也从审计师过来人的身份以及过往经验且一一道来:

1 首先,财务造假一般需要虚增收入或利润,因此通过关联交易应该是比较直接的方法。设立表面并无关系的关联方,伪造大额购销交易记录。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审计程序(询证,抽凭等)可能失效。因此,审计过程中,对于关联交易的识别是重中之重,很多的anti fraud程序会过程中采用,比如重大经销商客户实地走访,抽取样本对相关工商注册信息进行核查,看是否被审计公司相关的地址,以及其地址是否真实存在,公司设立时间,营业范围注册资本等是否合适,董监高是否为公司高管等等,当然审计师是有局限性的,对于部分确实表面并无关联的也看起来没有问题也只得放过,但是相关程序必须要做足。
2 从存货的角度,伪造大额销售交易量的同时,从成本角度也需要进行匹配,因此从采购环节入手,直到生产流程的成本归集以及存货销售的全流程,均需要进行财务造假。造假方式最简单的也可以通过无表面联系的关联方入手,伪造虚增采购成本,生产流程和成本归集也需要进行虚增造假,最后发货相关单据等也需要进行造假。当然,也有前述流程只有最后一个流程进行造假的,比如真实采购真实生产,但是不实际销售发货,而仅仅存放于仓库进行伪装,仅仅伪造发货销售单据,或者发货至外租的存放点进行存放,而不进行实际销售。这种情况下理论上只是对存货进行虚假发货,是一个截止性的造假,因为相关程序理论上不可持续,仅仅是为完成当年或当期目标进行的应急处理。从审计角度,审计师执行的程序就多了,采购端的一般性程序以及刚刚提及的anti fraud程序,另外存货实地盘点是很重要anti fraud的流程(当然往往也是很被忽视和被糊弄的流程),帐到实实到帐的随机抽取盘点实物确认,有的时候因为很多原因相关程序可能执行了但是并没有到位,所以很多时候很难发现问题。场外仓库的问题需要对相关费用进行分析抽样,看货运费用是否合适,外运终点是否为客户终端,是否有不正常的大额外场租金费用等等。
3 最后造假需要实现的是虚构现金流转。所有交易到最后都需要转化为现金进行体现,因此对于货币现金的核查就是所有anti fraud程序中的重中之重。刚刚所有所说的交易,到最后都需要落实到现金的流入流出之中。对于财务造假来说,简单的话就是伪造大额系统内财务交易记录,或者伪造大额未实际发生的现金交易记录,这种造假方式只需要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系统中进行操作,而不经过独立第三方的体系流转(比如银行账户或者支付宝等),这是非常可疑的操作,也很容易被发现猫腻,一般勤勉尽责的审计师都会注意到这部分的问题。难度大点的造假,需要对银行流水也进行伪造,这里说的伪造不是指ps假的银行流水(当然这也时有发生,但是实在太傻了),而是通过真金白银伪造大额现金流转,当然现金的获取流转留存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想要把货币现金做的天衣无缝,需要股东或者高管团队有大量现金储备在体外流转,这个成本也是很高的,在不出现纰漏的情况下伪造假帐其实需要财务造假经验以及非常强的团队执行力进行操作。
综上所述,其实财务造假要做的天衣无缝确实是一门学问,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有如此能力的团队,最后去用在财务造假上,实在让人唏嘘,这样的能力,要是把心思放在主业上,估计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了。
会计学堂专注财会培训,30天让你成为会计高手!

会计账簿造假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答:如用类似涂改凭证的方法来篡改有关账簿,有的则制造事故,造成账簿不慎被毁的假相,从而将不法行为掩盖于一般的过失当中,使审查人员的线索中断。例如某市纪检部门在决定对某企业进行审查时,该企业发生了火灾,烧毁了部分财务...

审计工作中财务报表数据的造假套路有哪些?
答:【导读】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和资金流动情况的表现,从rx咖啡可以看到财务造假可以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那么在审计工作中财务报表数据的造假套路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1.虚拟资产挂账:存货计价采用的方法不同,对...

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有哪些 ?
答:法律分析: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有:1.应付账款长期挂账,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若干“应付账款”明细款项长期未付而挂账。2.虚列应付账款,调节成本费用。3.利用应付账款,隐匿收入。4.故意增大应付账款,如某企业采购人员...

简述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手段
答: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手段有存贷双高问题、存货瞒报问题、应收账款和大股东股权质押比高问题。一、存贷双高问题。1、2017年未修正的财报显示,康美药业有限公司的货币资金为34,151,434,208元,其账面上货币资金相当充足。2、美药业...

财务造假的手段有哪些
答:财务造假的手段有:虚增成本,少进收入,不开发票等,任何一种造假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不可取。

编造虚假会计凭证的方法有哪些
答:实际上,在企业中,这种财务造假行为经常发生,而且手段比较多样,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一定要多加提防。4。制造假文件和发票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经常会有制造假文件的现象发生,管理者为了掩人耳目会利用一切办法来掩盖其造假的事实...

财务费用方面常见的造假手法有哪些
答:2、财务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以及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但有些企业在实务操作中,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利息收入转作"小金库",不冲销财务费用,而虚增期末利润。如某企业出纳人员...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常见的会计造假方法有哪些?
答:1、虚列收入,调整利润 企业财务人员受上级领导指示,对已实现的收入不按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企业领导人为了私利,授意会计人员虚增利润,造成企业虚盈实亏;有的企业谋求团体利益,虚增、虚减、转移或截留利润...

如何识别财务造假?
答:这些都是主要动机。造假手段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主要手段有以下四种:1.虚构收入:包括过早确认收入、延迟确认费用、非经营损益划分;2.调节财务比例:主要有表外资产和负债、高估资产、高估经营现金流;3.平滑利润:具体操作要么是...

记账凭证会计造假的常见形式有?
答:记账凭证中会计造假的常见形式主要有:①“假账真做”,即指无原始凭证而以行为人的意志凭空填制记账凭证,或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让其金额与原始凭证不符,并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符的凭证混杂于众多凭证之中。例如某企业...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