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是怎么计算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怎么计算?~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支出-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净损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非经常性损益: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净损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非经常性损益分散在不同的会计科目之中,涉及的项目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支出等。

举例:

一个生产白酒的公司,销售白酒的收益就是他的经常性损益。 他有闲钱,也顺便拿来买股票,这里赚的亏的就叫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表示企业正常情况下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收益,就是营业外收支净额。扣除上面的部分就是营业利润了再扣除所得税费用后是扣非后净利润。

扩展资料:

非经常性损益的判断要点:

利得和损失

1、非经常性损益即国际会计准则中所提到的利得和损失

公司如果发生非经常性收益,则会导致公司经常性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要低于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当期净利润,从而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标就会小于按照当期净利润计算所得出的结果;如果发生非经常性损失,则会导致公司经常性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要高于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标就会高于按照当期净利润计算所得出的结果。

2、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发生于与公司生产经营无直接联系的相关领域

比如,公司出售分部或子公司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在很多公司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非经常性损益也有可能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比如在关联交易中,大股东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上市公司生产的产品或者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向上市公司供应原材料,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由于按照非公允的价格进行关联交易所获取的利润并不是公司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可以获取的利润,因而也应该算做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

因此,我们不能根据损益是否来源于商品生产经营活动作为判断该收益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的唯一标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经常性损益





一、利润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支出—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净损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二、非经常性损益涉及核算项目
现行利润表没有非经常性损益这个项目,没有单独列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而是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作为披露项目进行披露。
非经常性损益分散在不同的会计科目之中,涉及的项目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支出】等。
其中,前四个科目使用频率比较高,后五个科目本来用于核算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收支,此处只用来核算个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这就造成了核算项目和非经常性损益特征上的不匹配。由于没有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对应的科目,造成了实务中的混乱,会计人员不得不从众多科目中寻找非经常性损益的”蛛丝马迹“。
三、非经常性损益应包括以下项目:
(一)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
(二)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三)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四)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五)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八)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九)债务重组损益;
(十)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
(十一)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十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十三)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
(十四)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十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十六)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十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十八)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十九)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二十)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二十一)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合计
答: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包括了非经常性损益带给企业的收益或亏损.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是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净利润扣除了少数股东损益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是一个参考指标,用来判断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经营业务带给上市公司股东的收益.我们在作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时,所...

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是什么意思
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是指公司经营业务产生的净利润,不包括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是公司可持续的净利润。净利润是一家企业在某一个经营时间段内的经营成果的体现。一、扣非后净利润 扣非后净利润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意思。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是单纯的反映企业经营...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总额是什么意思
答:综上所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总额是剔除了非日常经营活动影响后,母公司股东实际享有的净利润,这一指标有助于投资者和分析师更真实地评估公司的常态经营绩效和持续盈利能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当编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表,并在相关文件中披露。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和净利润区别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答:关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和净利润区别,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非经常性损益: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净损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怎么计算?
答: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1-所得税率) 。2、加权平均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本期净利润/2净增权益资本*(新增时月份至报告期剩余月份-报告期月份数)/报告期月份数,如果本期无增发新股或发放现金股利等权益资本的减少,则加权平均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期末净...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合计
答:实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这部分利润.由于上市公司通过投资的方式,控股但非全资持有的企业,其生成的利润或者亏损,根据股权比例,将不属于上市公司的这部分净利润或净亏损列于少数股东损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包括了非经常性损益带给企业的收益或亏损.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是...

扣非归母怎么算
答: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15,753,508.93 ① 扣除所得税影响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假设税率为25%)的非经常性损益 (19,185,967.09-210,560.35 )*(1-25%) ②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③=①-②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

扣非净利润和净利润的区别是什么?
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是反映企业管理经营业绩的一个简单指标,不包括资本溢价等因素,只看经营利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判断企业业绩的好坏。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还有和经营活动有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真实、公允反映的损益。

求财会高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
答:1、在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时,将非经常性损益的数据扣除就可以了。2、其实您没必要掌握什么计算公式,公司年报都会分别提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数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扣非净利润是什么?
答:扣非净利润:9300-800-5000=3500万。扣非净利润与净利润的区别?净利润,是指从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中扣除企业所得税之后的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1-企业所得税率)。净利润是没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是正常经营的净利润加上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净利润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盈利状况,净利润无法确切...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