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1亿美金的收入高吗? 算不算富翁啊 ? 这个收入的人有哪些 ?

100万美元在美国算有钱人还是穷人?~

  在美国,年收入多少可以算作是富人呢?100万美元、1000万美元?都不是。
  美国民众眼中的富人标准其实没有那么高,奥巴马说个人年收入200000美元以上、家庭年收入250000美元以上就是富人了。而盖洛普最新的民调则显示,在美国人心目中,家庭年收入150000美元以上,或是家庭净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就是富人了。因为这样的收入在美国可以进入收入最高前10%人群。美国富人标准不高却很现实。
  说到富人,人们自然会想到比尔-盖茨或是巴菲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出的400富豪那可不是普通的富人,而是世界上有名的超级富豪。所以不能用这些超级富豪来作为富人的衡量标准,否则这世界上没几个人会成为富人。
  美国人收入水平经过调查显示:
月薪1200-2000美元属于低收进者,相当于8000-15000元人民币。
月薪2000-4500美元(15000-30000元人民)在美国属于技术性白领或者有一定学历的职员。
月薪上4500美元(3万人民币)的阶层是属于收进比较高的阶层,属于接近金领阶层,比如:大学教授,医生等。
  收入最低的十个行业:
  (1)一般的工人
  收入在3万至4万美元之间,但美国208个大都会地区中有163个地方他们是买不起住房的,他们在美国210个大都会地区只能在68个地方可以租得起两房的住宅,在181个地区可以租得起一房的住宅。
  (2)维修工人
  年收入也是在3万多块钱左右,在美国208个大都会地区中有159个地方他们是买不起住房的,他们在美国210个大都会地区有64个地方可以租得起两房的住宅,在181地方可以租得起一房的住宅。
  (3)采暖通风空调的技工
  干的是技术活,收入高一些,他们的年收入在4万到5万美元之间。他们的收入比一般的工人要高一些,所以在买房上还占点优势。在美国208个大都会地区中有118个地方他们是可以买得起住房的,但在43%地区他们依然是买不起房。他们在美国210个大都会地区中的大多数地区都有能力租得起两房的住宅,在200个地区租一间房决不差钱,只有在在8个地方他们的收入租不起一房的住宅。
  (4)环境工程技术员
  年收入咋整,低的也有4万多,高的近5万,算是不错的收入了。所以在美国各地买房,有57%的大都会地区他们有能力买的起房子,43%的大都会地区他们的收入买房就很困难了。不买房租房也可以,他们在美国210大都会地区中90%的地方可以租得起两房的住宅,在绝大部分地区要租一房的公寓,说起来就有点小菜一碟了。
  (5)电机工程技术员
  年收入比环境工程技术员稍好一点,4万多、5万多。所以在美国各地买房,在59%的大都会地区他们还是可以买的起房子的,但在美国41%的大都会地区他们依然属于买房的困难户。在租房上,电机工程技术员的年收入在美国210大都会地区中有198地方可以租得起两房的住宅,但要在夏威夷他们的收入租一房的公寓都有些经济上的压力。
  (6)售货员
  知道吗,最最普通的工作,他们工作辛苦,收入又不高,在美国售货员的年薪低的还不到2万美元,纯纯正正的劳动人民。要说他们挣那点钱就能买的起房子,那恐怕得等到进入共产主义了。30年,美国的售货员真得能买的起房子,现在只能买瓦片了。所以售货员咱不说他买房子的事,他们只有在美国最烂的地方才买的起最烂的房子。就说租房子吧,要想租的起一间房子,那还得感谢老天也,为啥,全美国216个大都会地区只有26个地方他们挣的那点钱才够租一间房。
  (7)门卫
  也就是把门的或是叫打更的,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业余警察。门卫的收入特低了,一年也就万八的,所以买房根本不用谈,就说说租房吧,挣那俩钱两房租不起,那就租一个房,在美国216个大都会地区,也没几个地方能租的起一间房。
  (8)护士
  那在美国可是个好差事,没听我说有些护士在美国比医生还挣得多。不过论起护士的收入,在美国208个大都会地区,她们的收入能买的起房的地区只有46个。但在租房上,护士的收入要是租上个两房那是绰绰有余。在美国210个大都会地区,护士的收入不够租两房的地区只有55个,其余地区管够租。
  (9)美国警察
  买不起房,还真没几个人信,但美国警察也不是高收入人群,买不起房也就不必大惊小怪了。警察一般也就是挣个5万多美元,美国208个大都会地区他们能买的起房的地方数来数去还挺高,有60%的地方他们的收入可以买的起房,但在40%的地方他们也还是买不起房。不买房没关系,美国210个大都会地区,他们的收入可以在198个地区随心所欲地租上个两房的公寓。
  (10)小学教师
  年收入在4万至5万美元之间,他们有没有能力购买住房呢?在美国208个大都会地区,他们在125个地区有能力购买住房,83个地区则是买不起住房,约占40%。租房呢?基本上问题不大,在美国210个大都会地区,他们在199个地区都可以租的起两房的公寓。

“中国年收入5.6万元属于高收入,和南非的卡车司机收入一样多”,在统计数据出炉后,这样的对比引来了网友对5.6万这一数字的质疑。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每天都在诞生无数的财富英雄,就算不考虑部分人群庞大的灰色收入,5.6万的年收入也大大不符合人们对高收入群体的认知——“50年的收入才能在北京买套房的人也算高收入人群?”许多人怀疑,统计局有意做低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以避免贫富差距过大的指责。

统计局回应了网友对这一数据的关心,但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统计局指出,高收入组是指将城镇调查户按照家庭人均收入由低到高排序,分成五等份,依次形成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高收入组是指全国城镇居民中收入最高的20%户群体,约有1.5亿人口,不是大家心目中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群体。统计局还指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把未就业者也平均进来了,而且可支配收入指标已经扣除了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局还举了一个例子:以普通的三口之家为例,按照高收入组标准计算,全家可支配收入就是约17万元,家庭中2人就业,那么就业者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8.5万元。

8.5万年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7000元左右的税后月薪,乍一看合理了不少,虽然7000月薪作为高收入者的门槛其实都还嫌低。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指的是平均数,既然1.5亿高收入者包含了那些亿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收入平均到1.5亿人头上,就只有这么少吗?

排名前一千富豪的财富增加量,就比“1.5亿高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增量要多

事实表明,顶级富豪的收入不会因为平均到1.5亿人头上就变得无足轻重。据2013年发布的胡润富豪榜单,排名前1000的中国大陆富豪,平均财富从2012年的54亿人民币增长到2013年的64亿。换言之,仅就中国大陆最富有的前1000人,1年时间内的总财富就增长了1万亿人民币。这些增长绝大部分都属于股票增值之类的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毫无疑问属于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范畴。2013年末大陆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五等分即约为14620万人。光是把这1万亿平均到这14620万“高收入”人的头上,每个人就增加了约6800元人民币——而按统计局的数字,2012年“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1456元,2013年这一数字为56389元,仅增加5000元不到。

除了这1000人财富增加,“高收入组”中的其他人难道收入就没有增加甚至说减少了吗?这显然不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这高收入组平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大大低估了,数据本身和增量都大大低估了。

对比港台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便可知“5.6万”靠不靠谱

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台湾和香港的同类数据,便知道“5.6万”这个数据的成色如何。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每年会发布《家庭收支调查报告》,其中有一项数据是“按户数五等位分平均每户家庭可支配所得”;香港政府统计处定期也会发表《香港的住户收入分布》,有一项数据是“按十等分组别除税及福利转移后住户每月收入”。这两组数据简单换算后与“5.6万”所属的大陆“城镇居民五等份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数据基本是对应的。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在五等分后三地“最高和最低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2012年台湾最高收入组户均可支配所得是184.6万新台币,最低收入组户均可支配所得是30.1万,前者为后者的6.1倍;2011年香港收入最高的第九和第十等住户除税及福利转移后的收入占据了全体住户收入的51.8%,而收入最低的第一和第二等合计只占据了3.7%,前者是后者的14倍;而2013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6389元,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4元,前者是后者的4.9倍。

换言之,这个几乎同一口径的数据,反映出香港的收入差距最大,台湾次之,而大陆的收入差距最小——“5.6万”这个数字靠不靠谱,相信网友心里也有了答案。如果还所疑惑,不妨参照一下对应年度的基尼系数:香港是0.475,台湾是0.338,而大陆是0.473。是不是有组数据对应不上?

事实上,“5.6万”这个数字统计局自己也未必相信

且慢!或许已经有眼尖的网友看出,0.473这个最新公布的基尼系数,是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而以上对比的大陆高低收入差距,指的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包含农村,怎么能如此对比呢?的确如此,但这并不是我们在玩弄数据,而是因为“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并没有公布。

“基尼系数”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中,是一个有趣的存在。统计局很多年以前曾经定期公布过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但后来中断了,只公布了农村居民纯收入基尼系数。据说原因是“原先城乡住户调查分开进行、城乡收入概念不一致”,要统一之后,才会公布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去年1月公布年度统计数据时,国家统计局称按照新标准、新口径、老资料把全国基尼系数补齐了,但直到今年公布收入数据时,仍然农村是“纯收入”,城镇是“可支配收入”,这使得全国基尼系数难以验证。

上述全国基尼系数曾经不公布的理由,其实并非说不通,不过人们过于关心全国基尼系数,反而忽略了另一个应该公布的基尼系数——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事实上,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一直都有,包括“五等份分组数据”一直都记录在统计年鉴中,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算出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何这个数字一直以来不像农村基尼系数那样定期公布呢?

答案是,国家统计局对这个数字根本不自信。2011年国家统计局住户办主任王萍萍其实曾经透露过,2010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2009年的0.335下降到0.330(这两个数字相对而言可以解释上述4.9倍的高低组别收入差距),这是仅有的能查到的城镇基尼系数。然而很快,2011年的这个数据就不公布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2年初就解释说,由于高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信息难以获取,导致依据目前城镇住户调查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偏低,所以这项数据没有发布。

这就是说,不管是“0.3几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还是这个数据所反映的高低组别收入差距倍数,或者说是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时,国家统计局局长都对这些数据没有信心。

那现在是两年后,国家统计局长会对新数据的可靠性有信心吗?不妨算一下从2011年到2013年高低两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速度,高收入组的速度分别是14.3%、9.4%、9.6%,而低收入组则是15.6%、17.9%、10.4%。换言之,每一年差距都在缩小,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变得更低了——所以国家统计局更不敢公布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了。

总而言之,不管是看胡润的财富榜,还是参照港台的经验,又或者是国家统计局自己的看法,都足以说明“高收入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这个数字根本就靠不住。

那么应该是多少呢?按2013年学者王小鲁执笔的一份报告,2011年按家庭分布的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是0.496,远远高于他用同样方法对国家统计局的2011年城镇居民分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0.324。如果0.496的说法准确,那么高低组别的收入差距应该参照香港甚至更高,即14倍以上。如果低收入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实能达到11434元,那粗略估算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高达16万以上。

高、算。估计只有世界富翁前十能排进去吧。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