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禅宗是中国化佛教的典型

如何理解禅宗是中国化佛教的典型~

禅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

我这里用通俗的话来解释禅宗。因为禅宗是直指佛心的,比其他教派都要圆融一些,修的好的话,既要讲究自己的内心安定,又可以饶益于其他众生,而且用禅悟的方式可以提升大脑的思维力,帮助现实问题如企业管理、商业策划等问题,不是一般的老头老太搞迷信活动,给人怪怪的感觉,而是深入到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各个部分。禅有关的国学很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相互兼容因此受欢迎受接纳的程度较高。高到谋略管理,浅到一般百姓生活都很适合,比佛教其他教派相比显得灵活而不教条。例如佛教禅宗的少林寺学武强身健体能够被很多老百姓所接受和爱戴,但是佛教净土宗强调死后往生净土,虽然没有错但一般人就会感觉怪怪的,并非佛教不好。而是禅宗的思想渗透到民众中更加容易,因此是中国佛教的典型。
由于直接学佛因此难度也比较的大,因此学禅宗也很辛苦,讲究当下的平静,小到走路吃饭方方面面都要悟道。

本人不才,仅用最通俗的语言表示,真正的禅宗非常专业,要请大德解释。

禅宗是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

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为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所以亦称佛心宗。禅宗的祖庭有河南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广东南华寺等。

依传说菩提达摩为创始人,被尊为初祖,其后几代的传承者依次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禅宗传承的影响,自四祖道信时开始扩展,结束了流动生活,于黄梅双峰山聚众定居,垦荒自给。五祖弘忍始为朝廷承认,其禅称为“东山法门”,门徒布于全国,形成许多传禅基地。安史之乱后,禅宗分为南北二派。北宗尊神秀为领袖,强调“拂尘看净”,要求“慧念以息想,极心以摄心”,通过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实现拂除客尘烦恼,清净自心的目的,被称为“渐悟”。南宗奉慧能为领袖,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的努力,受到自藩镇以至王室的重视,主张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不重戒律,不拘坐作,不立文字,强调“无念”、“无相”,“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自称“顿门”。慧能著名的弟子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形成禅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岳、青原两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形成沩仰、临济两宗;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五家”。其中临济、曹洞两宗流传时间最长。临济宗在宋代形成黄龙、杨岐两派。合称“五家七宗”。

作为禅宗代表经典的《六祖坛经》,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提出了“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另外,禅宗思想广泛流传的过程中,将其自然任运的态度注入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禅家南宗的主张经过南岳、青原一二传以后,便将禅的意味渗透在学人的日常生活里,使它构成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严格的说来,这已不属于佛家三学的纯正类型,而它的理论根据也和教说相去渐远了。本来,南宗主张定慧等学,不分先后,是用契理的知行合一来解释定慧为一件事的两方面,又还说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这样早已扩大了禅定的范围。到了南岳的启发马祖,更生动地用磨砖不能成镜来形容坐禅无从作佛,就不再拘泥平常所说静坐习禅那些功夫了。但是,禅家一切行为的动机,始终在向上一着,探求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并且不肯泛泛地去走迂回曲折的道路,而要直截了当把握到成佛的根源。这个根源,在他们所认识到的,即是人们的心地,也可称为本心。说心还嫌空灵,于是从心思所表现的各方面即言语举动等来讲。像马祖门下的大珠(慧海)回答如何用功修道的问题就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而这些和常人不同之点,即在当时毫无计较,纯任本然。他们又常常说“平常心是道”、“拟向即乖”,可见都是在日常生活上着眼的。后来更有人说这些不但是心的作用,而且是性的发现,所引的论据即异见王和波罗提尊者的问答。波罗提说见性是佛,性在作用,意指见闻觉知,这样说成性和作用无异。宋明理学家很不满意这种看法,常批评禅宗只知道心而不明白甚么是性,因为泛泛的见闻觉知并没有当为不当为的意义,自然说不上是性。但在禅家认定“即心即佛”,不假修成,由此本心流露无不解脱,是无妨看它作性的。所谓真正道人,“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当行就行,当止就止,自然合泊而成为随缘任运的生活。禅宗的这种思想特质,对于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禅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



禅宗是什么意思呀
答:禅宗又名佛心宗。教外别传。禅宗不是汉传佛教,又不离汉传佛教,是中国化后的佛教——即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

我国的禅宗的思想!对现代的佛教的影响!
答:佛教自东汉明帝时,由印度传入我国后,近二千年来,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护持、译述与弘扬,不断演变和发展,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宗派纷呈,妙谛流布,逐步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六祖‘顿悟自性,见性成佛’为代表的禅宗的传播,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典型,而且是佛法的心髓,成道的关键。自达摩初祖航海东来,以‘不...

从佛学到禅宗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什么特点
答:佛学到禅宗的演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点,其中包括:1.佛教的中国化: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收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元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体系。2. 注重实践和体验:禅宗强调实践和体验,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种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文化...

禅宗的起源和文化是什么,南宗北宗究竟有何区别?
答:禅宗的出现 一开始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还是保留着他自己本身的色彩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也并没有针对佛教进行一系列的研究,随着时间的加长,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渐渐的被加入了一些带有中国色彩的东西。这个时候的佛教有很大一部分与原来的佛教是有着区别的,所以中国化的佛教又被称为禅宗,这应该是一个...

什么是禅宗
答:印度僧菩提达摩在南北朝时期(公元520年)来到中国,传禅法于北魏,经慧可、僧璨、道信,和弘忍的一脉单传,传至惠能(禅宗六祖)。惠能发展了菩提达摩“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论,使之完全中国化,到唐朝初年,开创了中国禅宗。惠能认为,佛性是每个人本身就具有的,不是通过...

禅宗是什么意思,是佛不是道的思想
答:我们要知道,开悟的人,所悟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禅学嘛。迷昧的人,所迷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禅学嘛。这样看来佛教的禅学的的确确是一切法门的大总相法门了。也就是我们信仰佛教,发心修行的善男子、善女人,最后所要达到唯一的目的。禅宗,它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一个宗派。是根据初祖达摩大师依《...

禅宗和密宗有什么区别?!
答:惠能传承的禅宗,让中国人知道佛教不从外来,如众生的佛性本具。得佛心者知佛不从外得,信佛教不从外来。印度达摩西来传的就是这个心印。惠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传承人。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

为什么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
答:宋代以后,教与禅的融合更是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特点之一。禅宗以禅得名,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并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代表。自菩提达摩始,禅学思想就循着僧睿、道生等融会空有两大系的路数将《楞伽》心性说与《般若》实相说融摄于禅学理论之中。禅宗初创,虽然对空有思想的侧重时有不同,但以《般若...

禅宗与佛教的关系
答:禅宗又名佛心宗。禅宗不是汉传佛教,又不离汉传佛教,是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汉族佛教(即禅宗)。禅宗是达摩祖师传到中国的,他最早是在少林寺传道的,所以少林寺是禅宗的发源地。所以少林寺是佛教,又是禅宗的一支。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

佛教与中国历史
答: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吸收阶段,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这么七八百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基本上都是在吸收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绝大多数的佛教经典,就是在这一时期翻译过来的。 第二阶段是佛教中国化的阶段。隋唐以来,天台、华严、特别是禅宗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了佛教在中国...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