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接在______线上,并且开关与电灯是______联的,而电灯与插座是______联的

家庭电路中,电灯要与开关______联,并且开关接在______线上,螺口灯泡的螺旋部分要接在______线上,用电~

(1)安装家庭电路时,电灯和开关串联后连在火线上,这样开关能控制灯泡,并且在灯泡损坏时,更换灯泡时,断开开关,切断了火线,更换灯泡时更安全.螺口灯泡的螺旋部分要接在零线上;(2)因为家庭电路的用电器既可以单独工作,又互不影响,所以用电器和插座应该是并联连接.故答案为:串联;火;零;并.

(1)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用电器额定电压是220V,因此家庭电路中的电灯、电视机并联连接.(2)开关和电灯之间是串联连接,为了安全,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故答案为:并联;火;串联.

为了开关断开后,用电器与火线断开,则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并且开关和开关控制的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只有串联才能控制用电器,如果并联会使电路短路.
用电器和插座之间是并联的,只有并联才能使用电器正常工作.
故答案为:火;串;并.



...如电灯、电视机的连接方式是___,开关必须接在___线上,并且开关与电...
答:(1)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用电器额定电压是220V,因此家庭电路中的电灯、电视机并联连接.(2)开关和电灯之间是串联连接,为了安全,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故答案为:并联;火;串联.

安装家庭电路时,电灯的开关必须接在___;电灯与电灯(或其它用电器)必须...
答:安装家庭电路时,电灯的开关必须接在 电灯与火线之间;电灯与电灯(或其它用电器)必须 并联;熔断器必须 串联在电路中.故本题答案为:电灯与火线之间;并联;串.

在安装家庭电路时必须把开关接在___线上,螺口灯泡的螺旋套接在___线...
答:安装家庭电路时,电灯和开关串联后连在火线上,这样开关能控制灯泡,并且在灯泡损坏时,更换灯泡时,断开开关,切断了火线,更换灯泡时更安全.灯泡的螺旋套只准接在零线上.故答案为:火;零;串联.

...为了防止触电,必须把用电器的开关装在___线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
答:(1)用电器的开关装在火线上,接触用电器时,可以断开开关,切断火线,防止接触用电器发生触电事故.(2)如果用电器漏电,金属外壳接触火线,人接触金属外壳,间接接触火线,发生单相触电事故.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即使人接触漏电的用电器,人被接地导线短路,不会发生触电事故.(3)家用电器失火,...

...为了防止触电,必须把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装在___线上(填火或零);我们...
答:(1)用电器的开关装在火线上,接触用电器时,可以断开开关,切断火线,防止接触用电器发生触电事故.(2)我们用测电笔来辨别零线和火线,测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故答案为:火;测电笔.

...灯座、插座等组成.其中控制电灯的开关应接在___之间
答:(1)家庭电路主要由进入家庭的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灯座、插座等组成. (2)电灯与控制它的开关串联,为了安全,开关要接在电灯和火线之间.故答案为:保险丝;电灯和火线.

家庭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答:方法如下:1、家庭电路中有火线、零线和地线,单根保险丝接在火线上,开关接在火线上。2、电灯安装时,零线、火线并排走,零线直接进灯座。火线通过开关进灯座。如果灯泡是螺丝口的,尾部中心接火线,螺旋套接零线。3、插座安装时,两孔插座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三孔插座的左边的孔接零线,右边的...

家用电器的开关应接在什么线上? A.地线 B.零线 C.相线
答:家用单相电路(俗称照明电路)中,相线一般就是指火线。单相电路电压是220V,有零线火线之分。火线与地面的电压是220V,零线与地面没有电压,火线是危险的,零线是相对安全的。如果同时接触到火(相)线和地面导致220V电压加在人体上而使人触电称为单相触电。相线颜色:宜采用黄、绿、红三色。以三相进建筑...

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必须安装在火线上???
答: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必须安装在火线上,这句话是正确的。开关安在火线上,是为了在检修电路时,切断电路,保证人员的安全。触电是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开关接在火线上,当开关断开时,人接触用电器就安全了。如果开关安装在零线上的话,在关断后用电器的每一根线就会带电,接地线除外。举例如:将...

...等家用电器都是___联在电路中的,用电器的开关要接到___(选填“火线...
答:电灯、电视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并联,既能保证用电器正常工作,又互不影响.开关控制用电器时,开关接在火线上,断开开关,切断火线,操作更安全.5月底电能表的读数是2818.7kW?h,所以5月份消耗的电能为:W=2818.7kW?h-2708.7kW?h=110kW?h.故答案为:并;火线;110.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