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欲购买一台设备,要支付400万元,该机器的使用寿命为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某企业欲购进一套新设备,要支付400万元,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4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预计每年可生~

回答得很好!由于所得税影响,税前利润只有60%是流入,折旧有40%可以抵扣,应看作现金流入。140*60%+100*40%=124。一年收回124。400/124=3.2
2020.6.11更新一下,我上面的回答是错误的!!!
这题是直接套用公式:每年营业净流量=税后利润+折旧额。140*60%+100=184
400/184=2.17年

为什么会出现错误是因为:题目给的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税前收入-税前费用-折旧额。
之前是想通过,每年营业净流量=(1-所得税率)*税前收入-(1-所得税率)*税前费用+(所得税率)*折旧额。误以为(税前利润)就是税前收入,大错特错了。
假如要使用另外一个公式解题;每年营业净流量=(1-所得税率)*税前收入-(1-所得税率)*税前费用+(所得税率)*折旧额
题中(税前利润)=140。可以假设(税前收入)=300,(税前费用)=60,(折旧额)已知=100
每年营业净流量=300*60%-60*60%+100*40%=184

某企业欲购进一套新设备,要支付400万元,该设备的使用等是为4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提取折旧。预计每年可产生税前现金流量140万元,如果所得税税率为40%,则回收期约为3.2年。
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所得税税率,
每年现金流量=140×60%+100×40%=124万,投资回收期=400÷124≈3.2年。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营业净现金流量就是经营性现金流入额减去经营性现金的流出额。经营现金净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营业利润+折旧-所得税,设备折旧为400/5=80万,净现金流量=30+80-30*25%=102.5万元。直线法计提折旧的公式在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在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拓展资料:
1、直线法计提折旧(Straight Line Method)又称为平均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年、月)折旧额都是相等的。
2、在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案例一:冠华电子科技研究所购入一台新款红旗,价款100万元,计划使用10年,净残值率为5%。根据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该设备的年折旧率是多少?
根据公式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5%)/10×100%=9.5%
3、案例二:冠华电子科技研究所购入一台塔吊,购置成本12万元,该塔吊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率5%,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时,该塔吊第三年的折旧额是多少?
根据公式:年折旧率=(1-5%)/10×100%=9.5% 第三年折旧额=120000×9.5%=11400元

营业净现金流量就是经营性现金流入额减去经营性现金的流出额。
经营现金净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
=营业利润+折旧-所得税
设备折旧为400/5=80万
净现金流量=30+80-30*25%
=102.5万元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而使其损耗导致价值减少仅余一定残值,其原值与残值之差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摊,是固定资产折旧。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是计提折旧的前提。在所考察的时期中,资本所消耗掉的价值的货币估计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也称为资本消耗补偿。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企业可以根据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等,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直线折旧法一般指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旧的方法。按此计算方法所计算的每年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因此,在各年使用资产情况相同时,采用直线法比较恰当。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净现金流量就是经营性现金流入额减去经营性现金的流出额。

经营现金净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
=营业利润+折旧-所得税

设备折旧为400/5=80万

净现金流量=30+80-30*25%
=102.5万元

每年入利=30-30*0.25=22.5万
每年设备损耗费=400/5=80万
每年净利=22.5-80=-57.5万

我草 晕 倒贴57.5万

甲公司欲购置一台设备,设备供应商有以下四种销售方式:1:从现在起每年...
答:2:从现在起每年年末支付1.8万元,连续支付9年。3:从三年开始,每年年末支付2... 甲公司欲购置一台设备,设备供应商有以下四种销售方式:1:从现在起每年年初支付2万元,连续支付10年。2:从现在起每年年末支付1.8万元,连续支付9年。3:从...

某企业拟购买大型设备,价值为500万元,有二种付款方式可供选择:①一次性...
答:8264+50*0.7513=456.57(万元)资金成本为16%(2)一次性付款:500*88%=440(万元)分期付款:P=500*40%+500X30%(P/F,16%,1)+500X20%(P/F,16%,2)+500x10%(P/F,16%,3)=435.66(万元)...

财务管理问题,某企业需要用一台设备,如果买入需要一次付款120000元...
答:PV=A×PVIFA6%,10=18 000×7.3601=132481.8(元)由于该年金的现值132 481.8元大于买入时一次付款额120 000元,因此,该公司应选择购入此设备。例如:2001年12月31日 -2003年12月31日 已提2年折旧额 (120000...

某企业拟购买一台新机器来更新目前的旧机器,要购买新机器需要再支付10000...
答:设年限为n,则:20000(P/A,10%,n)=100000 (P/A,10%,n)=5,查表可得,n=7时,(P/A,10%,n)=4.8684,n=8时,(P/A,10%,n)=5.3349,利用内插法计算:(5.3349-5)/(5.3349-4.8684)...

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实际支付买价20万,增值税3.4万,另支付运...
答:领用的原材料用于机器设备,进项税不转出,也不要视同销售。 20+0.3+0.1+4+2=26.4为入账价值 (另外,如果运费能从运杂费中分离的话,运费的93%入设备的入账价值)

14 、企业购买一台无需安装的设备,买价20万元,增值税3.455万元,运杂费0....
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八条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因此,作为一般纳税人,...

)购进1台设备,买价80 000元,运输费400元,包装费300元,所有款项均以银行...
答:付设备款,借:在建工程 80000元 贷:银行存款 80000元 付运输费 包装费, 借:在建工程:包装费 300元 在建工程:运费 400元 贷:银行存款 : 700元 3.设备交付使用,借:固定资产:80700元 贷:在建工程:80700...

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实际支付买价20万,增值税3.4万,另支付运...
答: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实际支付买价20万,增值税3.4万,另支付运杂费0.3万,保险费0.1。入账价值为 20+0.3+0.1+4+2=26.4。

企业购入一台设备,价款为20000元,增值税为3400元,支付运费500元...
答:(1)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价款为20000元,增值税为3400元,支付运费500元,保险费150元,安装费2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借:在建工程2265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贷:银行存款26050严格来说是...

某企业购买一大型设备,成加价20万。卖方允许两种方式付款,一是付现金...
答:第一种方案的现值=20万元 第二种方案:现值P=7+5*(P/A,15%,3)=7+5*2.2833=18.42万元 两种方案比较,第一种方案比第二种方案少付1.58万元,因此应选择第二种方案,即:首付7万,然后连续三年每年末等额支...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