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辨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用主义实践观

辨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唯心主义实践观 区别~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既有主观的能动性和认识的局限性,也有客观的主体性和决定性。

唯心主义实践观,往往假定客观现象符合人们的主观想象,以此指导人们的具体实践。比如人们制造出五行理论,就会拿来到处套,比如把人的五脏对应五行,什么肝木肾水之类。经常这样牵强附会,貌似有理,但不能确切证明的东西,施之于人,治得好理论对头,治不好医术不高明而已(不怀疑理论)。

所以出现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盖因用既有的理论解释世界,从来都不是难事。你有一千种宗教,就有一千套大体说的通的道理。

唯心主义的实践观,是静止的,把事情做一次就结束。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理论越来越符合客观实际,不断由相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起到一个更好的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流于解释世界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指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
实践观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
一、生产实践:为满足人类生产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
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调整和改革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为目的的活动。
三、科学实践:科学的探索宇宙间普遍规律的有目的的能动性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的基本主体是人,实践的基本矛盾就是人的基本矛盾,其规律就是人的运动规律。人的行为范畴就是实践的行为范畴。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规律特点:
实践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不同于思维和认知,与思维和认知相矛盾。实践不能独立于思考和认知而存在。实践需要以思维为指挥所产生的实践意识,思维需要以获得的知识为基础,没有思维和理解就没有实践。实践、思维、理解是统一的整体,是连续、交融的主体的主要日常行为。
实践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没有实践,就没有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就没有城市、乡村、山岭、田野和一切由实践创造的东西,就没有在实践中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实践不仅创造新的对象,而且创造新的主题。
人类的实践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主体,其实践与社会息息相关。因此,人的实践不仅是社会的实践,也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践(实践名词)
人民网—人民日报大家手笔: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二者不能等同。
马克思主义注重实践的作用,把实践看做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并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就等于实用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是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的变换活动,表现出人的自觉能动性,更重要的,它是社会历史的过程。实践体现着自然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体现人的内在尺度和事物外在尺度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实用主义实践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本体论出发阐释了认识的意义在于反映客观世界,实践主义虽然也承认实践决定认识,但却认为实践赋予了认识的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中的实践具有社会性,是社会关系下的实践,从社会性的角度看待人,而实用主义的实践仅仅强调实践这一行动,却看不到实践背后的社会性,把人仅仅看做单纯的生物机体。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后者却看不到这一点,而实用主义者所理解的改造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随意创造。
4实用主义的实践观把真理和有用直接等同起来,即主张“有用即真理”。由此,真理白身所具有的客观特性被彻底否定了。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真理是人们的认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由于它能实现人的某种需要和目的,因此具有功利性。马克思主义践观认为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联系:
1它们都强调认识是在行动中获得的,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根本的途径。
2都认为认识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3它们都承认真理的有用性。
综上所述,本观点是错误的,不能把二者简单地混为一谈。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