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节的名人小故事

一个有民族气节的名人小故事(50字)~

岳飞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北归。五月,康王赵构(即宋高宗)于南京继位,史称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收复失地。 文天祥 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地,文天祥觉得自己也要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民族英雄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做大丈夫
霍去病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祖父一个辈分的若侯产和季父,勇冠三军,受封冠军侯

苏武牧羊---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
  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不吃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晋国太史董狐因不畏权贵,“书法不隐”,记下“赵盾弑其君”而被孔子称赞为“古之良史”。由此而后,不畏权贵、秉笔直书就为中国历代史家所效仿,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一条铁则。

1、洪皓

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宋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岩前村(今属乐平市洪岩镇)人,南宋初年著名爱国英雄。

他出使金国,被羁留15年,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坚贞不屈,死守大宋使节印符,不辱朝廷使命,历尽艰辛,终于全节而归。

其事迹当时就声震华夏,被宋高宗称誉为“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史称其“独处冷山,节侔苏武”,是垂范史册的风节名臣。乐平历史上称之“洪公气节”,则缘由于此。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知泗州(今江苏盱眙北)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对付叛军李成。五月,宋高宗准备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今南京),以避金兵锋芒。

洪皓不顾职位卑微,上书谏阻。他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却因此为高宗赏识。高宗特意召见他,擢升其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任大金通问使,率队出使金国。八月,赴金国至太原,被金扣押,十二月被迁往云中(今山西大同市),在同行的副使被诱降的情况下,洪皓宁死不屈。

在云中,见到金国权臣完颜宗翰,完颜宗翰不许洪皓请归二帝之要求,逼迫他到金廷操纵的伪齐刘豫政权去当官。洪皓严词拒绝。完颜宗翰大怒,下令推出斩首。

两名壮士“执剑夹承”,拥之以下。洪皓面不改色,从容而行。一位贵族见状,深受感动,不觉失声说道:“真忠臣也。”遂用目光制止剑士暂缓行刑,并亲自跪下请求完颜宗翰免除洪皓一死。完颜宗翰虽然免洪皓死,但决定把洪皓流放到遥远的冷山去。

2、伯夷叔齐

传说有伯夷、叔齐两个人是孤竹国的王子。老国君临死时,想让小儿子叔齐接班。而小儿子叔齐却打算把国家让给大哥伯夷。大哥怕弟弟违背父命,就逃走了。弟弟也不想当国君,也逃走了,于是中间的儿子当了国君。

伯夷叔齐在外流浪多年,终于彼此相遇。他们听说西伯侯姬昌很仁慈,就一起去投奔他。结果,等他们到了姬昌的领地,西伯侯姬昌已经死去,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带着父亲的灵位带兵伐商。伯夷叔齐双双在马前扣头说:“父亲死了却不埋葬,还让他经历战争而不得安宁,能算孝顺吗?

以臣子的身份,却去杀自己的国君,能算忠诚吗?”。左右的士兵打算抓住他,却被姜子牙解救说:“这两个人是义士啊,不能杀”,就扶着他们离开了。

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进而统一天下,成为天子。但伯夷叔齐却觉得这是件可耻的事情,就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隐居,以野菜(蕨菜)为食,最后饿死山里。

3、岳飞

南宋名将岳飞北伐中原胜利在望,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等地。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却在这种抗金有所转机的时候,遭到来自朝廷内部的摧残。高宗赵构担心一旦收复中原,金人放回钦宗,他的皇位便保不住了。于是伙同秦桧给岳飞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其入京。

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监察御史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

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

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

4、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大诗人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因为考虑亲人年迈,家里贫穷,开始做了州祭酒的小官,但是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身体虚弱的病,只好又做镇军、建威参军的小官,陶潜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就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就任用他为彭泽令。

这是陶潜最后一次做官,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在朋友的劝说下,又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潜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潜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5、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

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1、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意愿。”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

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他为文王,正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

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

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

2、苏武牧羊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3、击鼓骂曹

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县人。他少年的时候很有才华,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看不起别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关系友善。孔融也很深爱他的才华。当时祢衡才二十岁,孔融已经四十,但两人还是结交为朋友。

孔融很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痛恨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

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

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祢衡说“好!”,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

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现在祢衡请求亲自来谢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

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把祢衡送走。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

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

4、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大诗人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因为考虑亲人年迈,家里贫穷,开始做了州祭酒的小官,但是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身体虚弱的病,只好又做镇军、建威参军的小官,陶潜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就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就任用他为彭泽令。

这是陶潜最后一次做官,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在朋友的劝说下,又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潜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潜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5、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

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人遗弓,人得之.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文天祥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1278年元兵进犯,奋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囚禁在兵马司土牢达四年。文天祥面对元统治者的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毫不动摇,誓死不降,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凛然正气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动摇,誓死不降,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凛然正气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孙天帅:1995年,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韩国女老板金珍仙因工人们工休期间在工作台上打盹,要求120多名来自河南、四川、江西、湖南等地的打工者跪下,河南郑州市小林乡的小伙子孙天帅一个人坚定地站在了那里。不跪的孙天帅在女老板的辱骂声中离开了月薪1300元的工作岗位。 在市劳动监察大队投诉金老板践踏中国工人的尊严、侮辱中国工人的人格事件时,孙天帅说:“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死也不能下跪!因为我是一个有尊严,有人格和国格的中国工人!”

气节操守的小故事
答:2、齐白石的民族气节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

从古至今有关民族气节的人或故事
答: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

中华民族气节人物,有什么英雄故事
答: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主峰建起了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1978年,宋学义因病...

气节操守的小故事
答:叫手下送给这位宰相,但这位宰相坚持不肯收下。那位送鱼的很是惊奇,问他这么喜欢吃鱼,却为什么不肯收下这名厨烹饪好的鱼呢。宰相笑了笑,回答到:“你们家老爷送鱼,必然是有事托付于我,于是便用嗜好来贿赂我,我若收下他,则气节全失,日后恐将越陷越深,鱼可失,但气节不可丢啊!”...

有关朱自清有气节的故事最简短
答: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历史名人的气节故事?
答: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

急需一个有关“气节”的名人小故事,150字左右,要具体内容
答:①苏武牧羊 苏武,西汉杜陵人。汉武帝时期,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要逼他投降,他宁死不降,被关进地窖里,后又被流放到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北海去牧羊。但他威武不屈,困苦不移,“渴饮雪,饥吞毡”,坚持十九年如一日,直至最后胜利回到长安。苏武这种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两千多年来...

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爱国名人有哪些?
答: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2、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

你知道有那些关于气节的故事吗?
答:就去投奔周文王。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一种以暴易暴的行为,是道德的衰落,就不食周朝粟米,去首阳山隐居,终于饿死在那里。这个故事被古人当做坚守节操的范例来歌颂。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伯夷列传》置于七十列传之首,表现了对气节的推崇和赞美。

写古人不辱使命或保持气节的例子
答:在狱中,虞常供出了苏武的副使张胜。苏武听到这些事之后,自感无脸面返回汉朝,只得拔刀自杀,却被其他人夺下刀,自杀不成,但已受了重伤。单于对于苏武的气节非常佩服,他希望苏武投降,为单于效力。在他养伤之际,单于常派人看望,并劝苏武投降,苏武没有答应。单于用尽计谋,软硬兼施,都不能使苏武...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