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满汉不通婚,为什么康熙的母亲还是汉人?

清朝时满汉不通婚,为什么康熙的母亲还是汉人?~

1、康熙的母亲属于汉军旗,属于满洲八旗的编制。所以康熙的母亲血缘上虽然是汉族人的后代,但是已经是汉军旗。
孝康章皇后(1640年-1663年3月20日),佟佳氏(本姓佟,原属汉军正蓝旗,康熙时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姓佟佳氏),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生于崇德五年,佟图赖之女。
2、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设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这一方面牵制了旗民关系,一方面提升了其影响力,还加强了军事实力。
而“满汉不通婚”本质上其实是“旗民不通婚”。清廷前期所规定的“满汉不通婚”,“汉”指的的确是汉人,但并不包括汉军旗人。
康熙之后,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旗民不通婚,有“不分满汉,但问旗民”之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才取消禁令,但是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扩展资料:
八旗里有满、蒙、汉三旗,其中满军旗地位最高,而且这三旗之间是可以通婚的。所以“满汉不通婚”本质“旗民不通婚”,指的是八旗与汉人平民子女不可通婚,而“八旗”中有汉军旗,是可以和满军旗通婚的。所以此项规定指的并非民族而是等级。
虽然有明确规定“旗民不通婚”,但从“满汉不通婚”这一说法来看,清朝是有满人与汉人不通婚的传统习惯的。但这仅仅止于习惯,而非禁令。
所以,当满人子女与汉人子女想要结连理时,通常父母并不会以“满汉不通婚”极力反对。当然,前提是二人同属八旗或平民。
康熙的纯裕勤妃,陈氏,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她就是《甄嬛传》中多情的十七爷果郡王允礼的生母。
雍正的年妃,我们所熟知的“华妃娘娘”,是年羹尧的妹妹,也隶属汉军旗,是汉人。
乾隆的令妃,《还珠格格》里那位贤良淑德、善良大方,还非常喜爱小燕子的嫔妃,她也是汉人,隶属汉军旗。
另外,我们所熟知的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坊间传闻她是汉人,其实她是满人。
通俗来讲,这些汉军旗的嫔妃,从法律上讲不是汉人,而是旗人。虽然她们身上流着汉人的血,但是户口本、身份证上面写的都只是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康章皇后

清朝主张的满汉不通婚,不是指满人和汉人不能成亲,是严禁与汉族平民之后通婚的。
清朝旗人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其中汉八旗较为特别,从民族来看,他们是汉人;从属性来看,他们属于旗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户口簿上写的旗人,不管他身上流的是哪个民族的血,他都依法享有旗人的权利和义务。
严格来讲,满汉不通婚,指的是旗民不通婚。意思就是八旗子弟不能跟非八旗人通婚。再严格来讲,是八旗不能跟汉人平民子女结婚。
清代中前期所规定的满汉不能通婚,其中的汉指的是汉人,而不包括汉军旗人,因为清朝的八旗不仅仅是满八旗还包括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满人与蒙古八旗和汉八旗之间是可以进行通婚的。
此前坊间一直传闻康熙皇帝的母亲是汉军旗人,实际上是以讹传讹,康熙皇帝的母亲是满人,而不是汉人。

扩展资料:
满汉不通婚,或严格来说是旗民不结亲,是满族的旗制,祖制或祖训,后来渐渐成了全族人的定规,而并非大清律的一条。尽管没有律令方面的严格规定,但满族人几百年来基本遵守这条定规。自女真建国以来,历史记载的满汉通婚的例子很少。
但其间也有一些例外。
顺治五年(1648 年),摄政王多尔衮告谕礼部:“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世祖实录》第四十卷)。
可是,几天之后,多尔衮对于满汉通婚作了进一步规定:凡希望嫁给汉人的满族官员之女需呈明户部,登记户口;希望嫁给满人的汉族官员之女也需报户部登记;非官员家妇女许配满人听其自便,无须报部。并告诫满人务必合法结婚,除了正式的妻子,不许另占汉族妇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汉通婚

康熙的母亲佟佳氏是满人,再说她是汉人的进来看看”(以下简称“康文”)一文大玩偷换概念之能事,看似十分有理,其实漏洞百出。本来针对这贴,某写了点反驳之言,居然被满族吧吧主给删掉了,他喜欢掩耳盗
铃,某偏要把他的手拿开,所以今天就正八经的辩辩。

“康文”的前半部分论证佟佳氏乃满洲姓氏,费了大片文字,举了许多例子,其实很可笑,“康文”作者不过是在玩偷换概念的游戏罢了,的确佟佳氏就是满洲姓氏,这无须争论了(康文作者也论证得很完美),但是,
要搞清楚的是康熙母亲一家原本是佟姓的,只是在康熙年间,赐姓为佟佳,并由汉军抬旗入满洲镶黄旗的,“康文”作者如此偷换概念,把佟佳与佟氏混为一谈,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的。

所以,要论证康熙的母亲是汉人还是满人,关键还是要看佟氏一族的历史,而不是论佟佳一族。佟这个姓氏,乃是华夏之古姓,相传夏桀臣子终古从商之后,改终为佟,被认为是佟氏的始祖。康熙的母亲一族佟氏,早在明成祖时就开始任明朝在辽东各官职,到明末,因私自卖铁给努尔哈赤,遂遭到朝廷的抄家,其族有三百多人被朝廷处死,残余投奔努尔哈赤,后来汉军八旗成立后,被编入汉军八旗。

当然,本来,佟氏一家既然被编入汉军,就无可争辩什么了,不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还得继续辩论一下,关于佟氏到底是汉人还是满洲,我们可以看看佟家的观点,康熙年间,佟家开始编写《佟氏原修宗谱》,在其序中,称佟家的远祖乃东晋十六国时的汉人佟万。可能,有人说,佟家不过是想找一个有名望的祖先而已,话虽不错,但清朝时,满汉的界限是非常明显的,如果一个满臣称其祖先是汉人,那简直就是数典忘祖,等着砍头抄家吧,所以佟家敢在其宗谱上称其远祖是汉人,就能说明无论是清庭官方还是佟氏本家,都认为佟氏乃汉人也,所以他们追认一个汉人祖先,也就无可厚非了。

另外,“康文”中称“《佟氏宗谱》和《佟氏族谱》皆记载其始祖为巴虎特克慎。”这一点不假,巴虎特克慎看起来是一个满洲名字,但,实际上,巴虎特克慎的真名是佟满只,根据明朝《三万选薄》记载,居住在辽东的汉人佟满只因为常年与女真人交往,受女真人影响,所以,他就给自己起了女真别名“巴虎特克慎”,以方便交往而已。

“康文”中还以“一只军队以汉人为主,他的指挥官必然是满族人,这是常识问题,所以隶属汉军决非就一定是汉人”为理由,来解释佟家为什么入汉军,佟妃的父亲佟图赖为什么出任汉军正蓝旗固山额真。这就更可笑了,作者以为他是谁啊,就这么轻松一句就改变历史了?按照他的说法,汉军的固山额真只能以满人来担当,可实际上,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汉军在皇太极初创时,只有一旗,固山额真乃是马光远,后来汉军不断扩旗,石廷柱、王世选等人先后都当上了固山额真,到皇太极末年,汉军八旗已完备,八旗的固山额真分别是: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金砺、佟图赖、石廷柱、巴颜、李国翰。一个简单的事实,“康文”作者的谎言就不攻而破了,另外,乾隆也说过:“汉军之初本系汉人”,所以,按照乾隆的说法,汉军刚成立时,都是汉人的,这也说明了佟家为什么被编入汉军了。

康熙的母亲属于汉军旗,属于满洲八旗的编制

谁告诉你佟妃是汉人了?

为什么清廷能够接受汉人文化,却不能接受满汉通婚
答:汉人满人通婚,一是不屑,自认为是征服者高贵,二是满人是清国统治基础,汉人起事时要用满人组成的军队镇压,在实在不行时可以由满人组成军队的掩护下退回老家,汉满普遍通婚,一般满人的民族性消失后,他的统治基础也就没了,汉人还会允许个异族当皇帝吗,他时刻都在提防着华夏文化和汉人。

清朝满蒙联姻,为何不允许满汉联姻
答:之后清朝与普通汉族的联姻越来越少,这是官方不提倡的,但皇帝娶的八旗汉族女子同样有不少,他们虽然当不了皇后,当嫔妃、贵妃还是可以的。而在私底下,许多王爷娶汉族女子的人更不在少数。所以,表面上没有政策支持满汉联姻,但满汉通婚的结果,也不是没有。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帝王,他们的后宫,...

清朝时期不准满汉通婚,那为何从嘉庆君王开始就有了汉族血统?
答:不允许满汉通婚,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持满族的贵族地位。清朝的满族是特权阶层,如果通婚,你是贵族,自然我也是贵族。比如说皇室,公主是贵族,公主的公公婆婆自然也是贵族;皇帝是贵族,皇帝的小舅子、岳父岳母地位能低?皇室的话,驸马、皇后自然是依附于皇家的。但到民间,形式就不一样了。有资格与满族...

清朝汉不通亲,传说康熙的母亲是汉人,这是真的么?
答:不是汉人,是满人。孝康章皇后(1640年-1663年3月20日),佟佳氏(本姓佟,原属汉军正蓝旗,康熙时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姓佟佳氏),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生于崇德五年,佟图赖之女。顺治十年(1653年)入宫为庶妃,顺治十一年生皇三子玄烨(康熙帝)。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驾崩,康熙帝即位后...

清朝时期满汉不可通婚,事实果真如此吗?原因是什么呢?
答:”此外,顺治帝还收了一位汉族妇女石氏为妾。从这里可以看出,满族与汉族之间的婚姻制度,在清朝前期并没有那么严格。但是,在多尔衮死后,这一提议就被列入了罪名之中。后来,康熙帝即位初期,满洲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因为八旗制度的影响而变得更加恶劣,所以,满洲人之间的不能结婚,也就成了所有人都遵守...

同样是近亲通婚,清朝三个皇帝绝后,为什么
答:后来因为儿子做了皇帝,才把汉族姓氏改为满族的佟佳氏,这个满族的佟佳氏也是显赫门庭,太祖努尔哈赤的发妻就是满洲佟佳氏。所以,其实并不是满汉两个民族不通婚,而是在旗的人不能同不在旗的人通婚,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以为在旗的人就是满族人,其实不是,但已经无从考证,所以解放后登记民族,所有...

清朝时期为何不允许满汉通婚?
答:满汉不通婚,换个说法就是旗民不结亲,这是满族的旗制,祖制或祖训,后来慢慢成为全族人的定规,虽然不属于法律条文,但几百年来满族都遵守这条规矩,很少有人去打破规矩。满族作为当时的统治阶层,需要保持其民族血统的纯正,如果与汉族结婚,就会影响后代的血统;且满汉两族从风俗,语言习惯上来说差异...

在清朝,有规定满汉不得通婚,为何会有这样的法例?
答:在清朝,有规定满汉不得通婚主要是说旗人是不允许嫁给汉族的普通百姓,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压力。人们的旗子分为满族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这里的含义自然不需要重复,而且在每一种八旗中,还可以携带旗子。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市民,那么就可以抬进汉八旗了,汉八旗的地位是比较低的,但是在...

清朝皇室为保证血统纯正,不娶汉族女子,为何康熙却有个汉族妃子?_百度...
答:康熙朝的一位曾到过畅春园陪侍的传教士曾记载过一段,“远远的看过去,岸边坐着一位像是仙女一样的年轻女子,气质极其高贵。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贵在她的身边,在说些什么,大概是她的儿子……(复述,原话记不清了)”我看到这段记载的时候,脑海中冒出的第一段文字就是曹植《洛神赋》中的,...

在清朝满族与汉族不能通婚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_百 ...
答:清朝实行民族隔离政策,规定满汉不通婚,违者严惩,甚至杀头。满汉不通婚,或严格来说是旗民不结亲,是满族的旗制,祖制或祖训,后来渐渐成了全族人的定规,而并非大清律的一条。尽管没有律令方面的严格规定,但满族人几百年来基本遵守这条定规。清初定旗民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才取消禁令...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