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什么意思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这一年下来有什么变化~

义乌试点的发展目标得到明确,到2015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
  此次试点改革将让义乌这座城市的全方位服务能力将升级。

  1.建立新型贸易方式

  建一个出口大平台,所有的出口小商品在平台集中,由平台出面,和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大采购商做生意。倚仗大平台,中国商品抱团出口,侃价时就有底气;国际大采购商可一次性采购海量商品,而不是卖袜子谈个合同,卖喇叭再谈个合同。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加工贸易出口,赚的只是微薄的代工费,今后通过义乌销往国外的,多数是具有自主品牌,且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3.加强义乌市场建设

  今后的义乌,能买到的不光是小商品,棉纱、铜铁、大机器,或许都卖。

  4.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

  用前沿IT技术,让商品走最短路程,花最少时间和汽油,抵达用户。

  5.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这是针对小商品生产商,在地皮紧张、工资上涨的义乌,再靠打人海战术、拼低成本造出口产品的路已经走不通。据测算,东南亚一些国家生产低端产品的成本比义乌低60%。新一代义乌制造,倚仗的应是品牌和科技含量。

  6.开拓国际市场

  有人戏称,义乌人的贸易伙伴多是黄皮肤和黑皮肤,白皮肤的欧美市场,将是未来义乌商品的开拓方向。此外,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已运行,而义乌小商品在东南亚占的市场份额并不算高。

  7.加快“走出去”步伐

  正如义乌小商品交易城在中国遍地开花,走出去就是把义乌的商贸模式输往全世界,可以在国外开义乌小商品城,也可收购现有的营销网络。

  8.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金融危机证明,过高的外贸依存度,让义乌企业受制于人,经营风险大。今后,既出口,也重内销,不仅能“把鸡蛋放入两个篮子”,也能拉内需,让国人分享义乌名牌。

  9.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
  此次改革对于义乌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改革后竞争更为激烈,那么也可促使义乌自己在国际贸易方面不断提升,尽量去掉以前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走在贸易行业的前列,同时也提高了本地人民的经济水平。弊的地方主要在于因为竞争激烈,可能会有很多小规模、管理不完善的贸易行业被超过,从而给当地的经济收入也造成影响。

(1)示例:“义乌试点”获批是义乌发展的新起点。 义乌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义乌的发展即将上一个新台阶。 义乌的外贸将有新突破新跨越。 义乌将确立新型的贸易方式。 (表舒服和标题内容即可)(2)示例: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投资者天堂,创业者乐园。 (符合要求即可)

信息流的建设已经有所进展,如加快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创新电子商务发展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做大做强“义博会”、“文博会”等,加快建设政府主导、能全方位反映各种商品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  资金流方面,主要是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引入外资银行,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快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试点,创新外汇管理政策等来带动。  总体来看,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核心,是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义乌市场由原来的国内小商品集散交易,进一步向国际化、全球性的商品贸易集散地拓展,打造浙江经济竞争新优势。  记者:义乌小商品有着小而散的特点,上百万种产品为产品的标准化、海关检验带来了难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该如何破解?  张汉东:国际贸易的发展让专业市场的运作复杂化了,这是义乌市场发展遭遇的最大瓶颈。所以,现在的义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国家层面上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突围。  最早的义乌市场,是为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逐渐发展辐射到周边,再到满足全国市场的需求。前几年,随着国际客商的逐渐增加,这个市场又自发兴起了一种被称为“旅游购物”的贸易模式,这其实正是义乌市场发展国际贸易的雏形。但是,随着国外客商数量的增加和他们采购规模的扩大,传统的海关监管制度、国外客商的签证机制等都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  这是一对激烈的矛盾。一方面市场本身发展进入到要求更为高效的要素流通机制,但同时市场又必须借助监管、市场标准的制定来实现规划化运作。所以如何通过“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建立,实现“管得住、通得快”,是义乌试点的机制改革的核心点所在。  义乌试点的先行先试,会体现国际贸易几大新趋势: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内外贸融合新趋势;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的结合趋势;从单一的小商品贸易到股权、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大市场的延伸;并实现从实物交易向产品展示加订单、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的新型贸易方式转型。  姚作汀:当然,试点获批还只是开始。未来几年,我们还需要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争取国家层面更多的政策支持。目前省里已经起草了针对试点的“三年实施计划”,重点改革任务已经明确,未来三年要加快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建设“义乌港”等18项主要任务。  记者: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该如何抓机遇?  姚作汀:针对小商品的特点,接下来一个重要的创新在于产品的分类管理、源头管理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致力于从企业生产主体这个“源头”开始建立一套高效、规范、优质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  未来的义乌,要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商贸名城,它必须是有质量、有标准、有门槛准入和一整套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责任追溯处理的规范管理制度,并非对所有的商品来者不拒。  这种进入门槛对欲进入义乌市场、从而迈出产品国际化的中小企业制造提出了新的转型升级要求要从没有品牌向自有品牌发展,从没有质量认准向建立产品质量标准看齐,从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跨越。  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  5年内,投入150亿元,发展LED产业!这是“浪莎”在“十二五”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从袜业到LED,翁荣金的发展思路尽管极具跳跃性,但内在逻辑却惊人一致。在他的擘画中,“浪莎”LED产业发展路径是:从德国引进设备和技术,集中精力主攻最核心、附加值也最高的芯片,而后利用义乌市场的放大优势,将产品发往全球各地,供应给下游做应用产品的企业。  这种以义乌市场为核心的成长模式并不新鲜,它已经帮助“浪莎”等义乌本土企业在过去数十年间成长、成功,翁金荣相信,它也一定能让“浪莎”成功在LED领域取得一席之地。  翁金荣的执拗,其实反映着义乌企业的一种普遍直觉:市场是核心,是生产的起点和终点,产业转型必须通过市场才能最终实现。而这直觉也恰好与义乌试点的一个战略意图完全契合“通过市场带动,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集群”。  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何美华认为,义乌市场在过去的发展,得益于长三角轻工制造尤其是日用消费品生产加工的支撑,同时也为这些制造企业提供了快速壮大的发展平台。而未来,义乌市场能否持续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与制造业的这种良性互动关系能否持续。  也正是在这种思路下,义乌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发展面向纺织品、工艺品的新材料、面向食品、药品的生物产业、以LED照明、家用电器为重点的电子电器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细细分析下来,所谓五大新兴产业,其实是“10+5”,即在原有的十大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延伸,连起义乌市场的过去和未来。  以市场为核心,在未来的产业愿景中,已经颇具基础的义乌服务业也将实现新的突破。在试点实施后,义乌将以市场贸易为龙头,打造贸易、电子商务、物流、会展、金融、总部经济、创意、购物旅游、商务服务、生活服务等十大平台,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新物流:打造国际小商品贸易的物流高地  物流之于市场,犹如血管之于身体。而在义乌,物流之价值尤甚。  统计显示,在义乌,每天公路货运量近3万吨,国际规模最大的20家船运公司17家来开展业务,全球前十强航运公司都设立了办事处。  更直观的表现是:在“雪峰路”,每天下午3时左右,就会出现一条一眼望不到边的集装箱车队长龙,长龙尽头是义乌国际物流中心,每天至少有1000多个满载小商品的集装箱,要从这里运往宁波或上海口岸。  但物流对义乌市场的支撑,却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义乌国际物流中心这条“物流神经”已明显过劳。去年,义乌小商品出口集装箱达到57万个标箱,国际物流中心的设计能力只有10多万标箱每年,远远超出负荷。同时,义乌本地物流企业虽然有2000多家,但大多规模小、能力弱。  物流不升级,市场就无法升级。“买全球,卖全球”目标的确定就同时决定了,义乌必须同时打造为国际物流节点城市。  值得欣喜的是,打造新物流格局的进展超出预期。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向南约1公里处,有一座巨大的现代建筑,与国际商贸城遥遥相对,这里就是被义乌人称之为“内陆口岸”的新国际物流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今年10月就将投入使用。而整个新国际物流中心建成后,占地1050亩,总投资30亿元,设计标准为每年110万个标箱,相当于目前使用中的物流中心设计标准的10倍,可以容纳395辆集装箱车同时装卸、查验。在我国内地,独此一家。  小商品国内物流中心、小商品出口监管中心,都将在今年年内开工。未来几年,义乌在物流和交通上的投入,将会达到500亿元。  而且,未来,义乌还将吸引更多国际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到义乌设立区域性总部;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改变目前义乌集装箱车辆高达90%“重进轻出”的现状等。  “通过所有这些努力,最终,义乌将成为具有域名和口岸功能的‘始发港’和‘目的港’,成为小商品国际物流高地。”义乌物流办主任黄旭光说。  新制度:从单兵突进到一揽子解决  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外事审批权试点县级市,海关总署在义乌实行“旅游购物商品”监管模式和简化归类政策……义乌从来不乏制度创新。  但“这些制度突破往往是单兵突进式的,也已接近现行政策制度框架下的创新极限。”义乌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施文臻认为,必须改变当前“小马拉大车”的政策不匹配现状,进行一揽子的制度创新。  监管模式的创新为例。义乌小商品种类多达170多万种,小商品贸易具有单笔规模小、贸易主体多、交易频繁等特征,与我国现行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贸易方式都迥然不同。因此,在小商品贸易中,如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实施监管,存在归类难、核价难、成本高、效率低等种种弊端。  对这些弊端,在义乌开了五六年集装箱车的张涛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小商品出口集装箱多为拼柜,一般都有十几种以上的产品,多的时候有上百种,而最早义乌海关总共只有7个人进行通关查验,他每次都要花上大量时间排队等待,现在海关查验人员虽然增加了一倍,但显然还是远远赶不上查验工作量的增加。  为加快义乌小商品通关速度,此前,海关总署已经为义乌量身定制了“旅游购物商品”监管模式和小商品归类简化政策。但由于没有明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合法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依然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且,涉及税务的出口退税等问题一直都无法解决。  在试点获批后,这些问题都迎来了破解契机。试点方案明确规定,“要探索实施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适应的监管措施和办法”。而且,这是一次性的根本突破,涉及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五个部门,不仅将解决小商品通关对应的监管问题,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还将改变小商品贸易无法办理出口退税以及外汇核销、外贸主体资格等方面问题。  一切都还刚刚开始,人们有理由相信,新义乌必将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更辉煌的商业传奇!  链接:义乌市场四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义乌市场的产生和发育阶段。义乌自古有“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1978年底,义乌稠城、廿三里两镇的农民自发地在镇区马路两侧摆起地摊,并逐步形成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马路市场”。1982年,义乌县委、县政府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提出一系列允许和扶持发展市场的政策,并出资搭建了简陋的市场设施。这些措施给予小商品经销者以合法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大量农民纷纷加入经商队伍,并逐步转变为职业商人,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自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1984年,市场摊位已经发展到1887个,年成交额2321万元。  第二阶段:1984-1992年,义乌市场快速发展阶段。1984年,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市场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以商贸业作为义乌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小商品市场,第二代、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相继建成,到1990年底,已形成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设有8503个固定摊位、1500多个临时摊位的全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成交额跃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之首,1992年8月,国家工商局正式命名“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场从区域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集散地。  第三阶段:1992-1998年,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工商联动)阶段。1993年,义乌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引导部分已完成原始积累的经商户把商业资本投资制造业,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产业体系,为义乌市场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城市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义乌的工贸联动战略催生和促进了义乌城市化进程,义乌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商贸名城。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内需相对不足,为进一步拓宽小商品市场的销售渠道,义乌及时提出“巩固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的思路,积极“走出去”、“引进来”。1998年,义乌提出建设“国际商贸城”,如今,义乌市场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互支撑,拥有经营面积40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6.2万多个,从业人员和日客流量均达到几十万人次,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对义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放开,使其能对一些不适应发展的法规规定,就可以向省政府提出申请,停止实施或者进行调整,这个创新为义乌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意思会有新的政策,就是有一些其他地方没有的特权

义乌个体户可以无限制收汇结汇,真的是这样吗?
答:义乌是中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金融试点城市,拥有全球最大的国际商贸城。针对义乌小商品出口特点,2013年4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同意在义乌市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个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自从这项利好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义乌有利的政策,办理了电商个体户收汇...

《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于3月初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答:(1)示例:“义乌试点”获批是义乌发展的新起点。 义乌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义乌的发展即将上一个新台阶。 义乌的外贸将有新突破新跨越。 义乌将确立新型的贸易方式。 (表舒服和标题内容即可)(2)示例: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投资者天堂,创业者乐园。 (符...

2010年3月义乌成为我国第几个经济特区
答:第十个 GWY发文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国函[2011]22号)。这是继国家设立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又一个综合改革试点。

义乌个体户结汇真的安全吗?什么政策?
答:义乌是中国唯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金融试点城市,实施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为满足当地众多中小微企业的贸易金融,对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结汇进行了创新改革,每年可以进行一定额度的外汇结汇。目前,结汇操作无风险,都是通过银行进行正规结汇,这政策14年至今一直在用 有朋友可能会想知道我不是浙江...

义乌个体户真实可靠吗
答: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义乌是中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金融试点城市,拥有全球最大的国际商贸城。实施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结汇便利化机制、深化个人跨境人民币试点、推动离岸业务发展、加快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加快集聚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贸易信用体系建设。现如今从事国际...

义乌开通至中亚五国国际集装箱专列
答:“义新欧”(义乌-中亚五国)国际集装箱专列首发,标志着浙江义乌直达中亚的国际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基本建成。这是义乌响应“新丝绸之路”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铁路局的大力支持下,开通的以义乌为起点,经新疆阿拉山口等边境口岸,直达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大...

中欧班列激发浙中地区对外贸易活力
答:另据统计,铁路今年1月至11月在义乌、金华等浙江中部地区开行中欧班列516列,共计发送41540个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51.7%,激发了当地的外贸活力。浙江中部地区作为长三角的“南大门”,民营经济发达,外贸活跃,其中义乌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和国务院批准的首个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有180...

11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是
答: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海浦东新区(2005.6批复,下同)、天津滨海新区(2006.5)、重庆市成都市(2007.6)、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2007.12)、深圳市(2009.5)、沈阳经济区(2010.4)、山西省(2010.12)、厦门市(2011.12.21)、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2011.3)、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

义乌个体户结汇账户政策收紧是真的吗?
答:您好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义乌个体户政策开始慢慢收紧了,如果还没有开的朋友,可以早点开 义乌是中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金融试点城市,实施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结汇便利化机制、深化个人跨境人民币试点、推动离岸业务发展、加快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加快集聚各类...

义乌个体户营业执照费用多少,义乌个体工商户有什么优势
答:义乌是中国唯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金融试点城市。2014年国家针对国际贸易企业、soho及跨境电商发展退出利益化政策。义乌个体户大额外贸收汇结汇政策就是从这个时候在义乌试点开始实施的,帮助成千上万做跨境电商和国际贸易的朋友解决了外汇管制严、收汇结汇难的问题。义乌个体户收汇结汇的优势:1. 没有个人每年五...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