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结构

宋词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小令、中调、长调。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扩展资料: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等。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调《莺啼序》,240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词 (中国文学)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本词谱使用符号说明
  用字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压平声韵 压仄声韵
  标记符号 ○ ● ◎ △ ▲

  十六字令 捣练子
  词例:〔元〕周晴川

  眠,
  △,
  月 影 穿 窗 白 玉 钱。
  ◎ ● ◎ ○ ● ● △。
  无 人 弄,
  ◎ ◎ ●,
  移 过 枕 函 边。
  ◎ ● ● ○ △。

  说明: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
  《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词例:〔南唐〕李煜

  深 院 静,
  ○ ● ●,
  小 庭 空,
  ● ○ △,
  断 续 寒 砧 断 续 风。
  ◎ ● ◎ ○ ● ● △。
  无 奈 夜 长 人 不 寐,
  ◎ ● ◎ ○ ○ ● ●,
  数 声 和 月 到 帘 栊。
  ◎ ◎ ◎ ● ● ○ △。

  说明:《捣练子》又称《捣练子令》,
  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忆江南 忆王孙
  词例:〔唐〕白居易

  江 南 好,
  ○ ◎ ●,
  风 景 旧 曾 谙。
  ◎ ● ● ○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 ◎ ○ ○ ● ●,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 ◎ ● ● ○ △。
  能 不 忆 江 南?
  ◎ ● ● ○ △。

  说明:《忆江南》又名《望江南》、
  《梦江南》、《望江梅》、江南好等,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
  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词例:〔宋〕李重元

  萋 萋 芳 草 忆 王 孙,
  ◎ ○ ◎ ● ● ○ △,
  柳 外 楼 高 空 断 魂。
  ◎ ● ◎ ○ ◎ ● △。
  杜 宇 声 声 不 忍 闻。
  ◎ ● ◎ ○ ● ● △。
  欲 黄 昏,
  ● ○ △,
  雨 打 梨 花 深 闭 门。
  ◎ ● ◎ ○ ◎ ● △。

  说明:《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
  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
  做双调者。
  如梦令 乌夜啼
  词例:〔宋〕秦观

  遥 夜 月 明 如 水,
  ◎ ● ◎ ○ ○ ▲,
  风 紧 驿 亭 深 闭。
  ◎ ● ◎ ○ ○ ▲。
  梦 破 鼠 窥 灯,
  ◎ ● ● ○ ○,
  霜 送 晓 寒 侵 被。
  ◎ ● ◎ ○ ○ ▲。
  无 寐!
  ○ ▲,
  无 寐!
  ○ ▲。
  门 外 马 嘶 人 起。
  ◎ ● ◎ ○ ○ ▲。

  说明:又名《忆仙姿》、
  《宴桃园》、《无梦令》,
  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
  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例:〔南唐〕李煜

  无 言 独 上 西 楼,
  ◎ ○ ◎ ● ○ △,
  月 如 钩。
  ● ○ △。
  寂 寞 梧 桐 深 院、
  ◎ ● ◎ ○ ○ ●、
  锁 清 秋。
  ● ○ △。

  剪 不 断,
  ◎ ◎ ●,
  理 还 乱,
  ◎ ○ ●,
  是 离 愁。
  ● ○ △。
  别 是 一 般 滋 味、
  ◎ ● ◎ ○ ○ ●、
  在 心 头。
  ● ○ △。

  说明:又名《相见欢》、《秋夜月》、
  《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
  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长相思 生查子
  词例:〔唐〕白居易

  汴 水 流,
  ◎ ◎ △,
  泗 水 流,
  ● ◎ △,
  流 到 瓜 洲 古 渡 头。
  ◎ ● ○ ○ ◎ ● △。
  吴 山 点 点 愁。
  ◎ ○ ◎ ● △。

  思 悠 悠,
  ◎ ◎ △,
  恨 悠 悠,
  ● ◎ △,
  恨 到 归 时 方 始 休。
  ◎ ● ○ ○ ◎ ● △。
  月 明 人 倚 楼。
  ◎ ○ ◎ ● △。

  说明:又名《长相思令》、
  《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
  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
  韵,一韵到底。
  词例:〔唐〕白居易

  昨 宵 醉 里 行,
  ◎ ○ ◎ ● ○,
  山 吐 三 更 月。
  ◎ ● ○ ○ ▲。
  不 见 可 怜 人,
  ◎ ● ● ○ ○,
  一 夜 头 如 雪。
  ◎ ● ○ ○ ▲。

  今 宵 醉 里 归,
  ◎ ○ ◎ ● ○,
  明 月 关 山 笛。
  ◎ ● ○ ○ ▲。
  收 拾 锦 囊 诗,
  ◎ ● ● ○ ○,
  要 寄 扬 雄 宅。
  ◎ ● ○ ○ ▲。

  说明:又名《楚云深》,
  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
  式相同,各两仄韵,上
  去通押。
  浣溪沙 菩萨蛮
  词例:〔清〕纳兰容若

  谁 道 飘 零 不 可怜?
  ◎ ● ○ ○ ● ● △。
  旧 游 时 节 好 花 天,
  ◎ ○ ◎ ● ● ○ △。
  断 肠 人 去 自 今 年!
  ◎ ○ ◎ ● ● ○ △。

  一 片 晕 红 才 着 雨,
  ◎ ● ○ ○ ○ ● ●。
  几 丝 柔 柳 乍 和 烟,
  ◎ ○ ◎ ● ● ○ △。
  倩 魂 销 尽 夕 阳 前,
  ◎ ○ ◎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
  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
  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
  求对仗。

  词例:〔唐〕李白

  平 林 漠 漠 烟 如 织,
  ◎ ○ ◎ ● ○ ○ ▲,
  寒 山 一 带 伤 心 碧。
  ◎ ○ ◎ ● ○ ○ ▲。
  暝 色 入 高 楼,
  ◎ ● ● ○ △,
  有 人 楼 上 愁。
  ◎ ○ ◎ ● △。

  玉 阶 空 伫 立,
  ◎ ○ ○ ● ▲,
  宿 鸟 归 飞 急,
  ◎ ● ○ ○ ▲。
  何 处 是 归 程,
  ◎ ● ● ○ △,
  长 亭 连 短 亭。
  ◎ ○ ◎ ● △。

  说明:又名《子夜歌》,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
  两仄韵,两平韵,平仄换
  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卜算子 采桑子
  词例:〔宋〕苏轼

  缺 月 挂 疏 桐,
  ◎ ● ● ○ ○,
  漏 断 人 初 静。
  ◎ ● ○ ○ ▲。
  时 见 幽 人 独 往 来,
  ◎ ● ○ ○ ● ● ○,
  缥 缈 孤 鸿 影。
  ◎ ● ○ ○ ▲。

  惊 起 却 回 头,
  ◎ ● ● ○ ○,
  有 恨 无 人 省。
  ◎ ● ○ ○ ▲。
  拣 尽 寒 枝 不 肯 栖,
  ◎ ● ○ ○ ● ● ○,
  寂 寞 沙 洲 冷。
  ◎ ● ○ ○ ▲。

  说明:双调四十四字,前后
  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
  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词例:〔宋〕欧阳修

  群 芳 过 后 西 湖 好,
  ◎ ○ ◎ ● ○ ○ ●,
  狼 籍 残 红,
  ◎ ● ○ △,
  飞 絮 蒙 蒙。
  ◎ ● ○ △。
  垂 柳 栏 干 尽 日 风。
  ◎ ● ○ ○ ◎ ● △。

  笙 歌 散 尽 游 人 去,
  ◎ ○ ◎ ● ○ ○ ●,
  始 觉 春 空,
  ◎ ● ○ △,
  垂 下 帘 栊。
  ◎ ● ○ △,
  双 燕 归 来 细 雨 中。
  ◎ ● ○ ○ ◎ ● △。

  说明:又称《罗敷媚》、《丑奴儿》,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
  韵到底。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减字木兰花 诉衷情
  词例:〔宋〕秦观

  天 涯 旧 恨,
  ◎ ○ ◎ ▲,
  独 自 凄 凉 人 不 问。
  ◎ ● ◎ ○ ○ ● ▲。
  欲 见 回 肠,
  ◎ ● ○ △,
  断 尽 金 炉 小 篆 香。
  ◎ ● ○ ○ ◎ ● △。

  黛 蛾 长 敛,
  ◎ ○ ◎ ▲,
  任 是 春 风 吹 不 展。
  ◎ ● ◎ ○ ○ ● ▲。
  困 依 危 楼,
  ◎ ● ○ △,
  过 尽 飞 鸿 字 字 愁。
  ◎ ● ○ ○ ◎ ● △。

  说明:又名《减兰》,双调四
  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
  平韵,换韵方式“甲乙丙丁”。

  词例:〔宋〕欧阳修

  清 晨 帘 幕 卷 轻 霜,
  ◎ ○ ◎ ● ● ○ △,
  呵 手 试 梅 妆。
  ◎ ● ● ○ △。
  都 缘 自 有 离 恨,
  ◎ ○ ◎ ● ○ ◎,
  故 画 作、
  ◎ ● ●、
  远 山 长。
  ● ○ △。

  思 往 事,
  ○ ● ●,
  惜 流 芳,
  ● ○ △,
  易 成 伤。
  ● ○ △。
  拟 歌 先 敛,
  ● ○ ○ ●,
  欲 笑 还 颦,
  ● ● ○ ○,
  最 断 人 肠。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
  各三平韵,一韵到底。又一体
  四十四字,将前阕四五句变为
  “◎●●○△”,如陆游“当
  年万里觅封候”。
  忆秦娥 清平乐
  词例:〔唐〕李白

  箫 声 咽,
  ○ ◎ ▲,
  秦 娥 梦 断 秦 楼 月。
  ○ ○ ◎ ● ○ ○ ▲。
  秦 楼 月,
  ○ ○ ▲,
  年 年 柳 色,
  ◎ ○ ◎ ●,
  灞 陵 伤 别。
  ● ○ ○ ▲。

  乐 游 原 上 清 秋 节,
  ◎ ○ ◎ ● ○ ○ ▲,
  咸 阳 古 道 音 尘 绝。
  ◎ ○ ◎ ● ○ ○ ▲。
  音 尘 绝,
  ○ ○ ▲,
  西 风 残 照,
  ◎ ○ ◎ ●,
  汉 家 陵 阙。
  ● ○ ○ ▲。

  说明:又名《秦楼月》、《碧
  云深》、《双荷叶》,双调四
  十六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
  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
  词例:〔南唐〕李煜

  别 来 春 半,
  ○ ○ ◎ ▲,
  触 目 柔 肠 断。
  ◎ ● ○ ○ ▲。
  砌 下 落 梅 如 雪 乱,
  ◎ ● ◎ ○ ○ ◎ ▲,
  拂 了 一 身 还 满。
  ◎ ● ◎ ○ ◎ ▲。

  雁 来 音 信 无 凭,
  ◎ ○ ◎ ● ○ △,
  路 遥 归 梦 难 成。
  ◎ ○ ◎ ● ○ △。
  离 恨 恰 如 春 草,
  ◎ ● ◎ ○ ◎ ●,
  更 行 更 远 还 生。
  ◎ ○ ◎ ● ○ △。

  说明:又名《清平乐令》、
  《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
  前阕四仄韵,后阕三平韵,
  平仄换韵。
  更漏子 阮郎归
  词例:〔唐〕温 庭 筠 <P>

  柳 丝 长,
  ● ○ ○,
  春 雨 细,
  ○ ● ▲,
  花 外 漏 声 迢 递。
  ◎ ● ◎ ○ ◎ ▲。
  惊 塞 雁,
  ○ ● ●,
  起 城 乌,
  ● ○ △,
  画 屏 金 鹧 鸪。
  ● ○ ○ ● △。

  香 雾 薄,
  ○ ◎ ▲,
  透 重 幕,
  ◎ ○ ▲,
  惆 怅 谢 家 池 阁。
  ◎ ● ◎ ○ ◎ ▲。
  红 烛 背,
  ○ ● ●,
  绣 帘 垂,
  ● ○ △,
  梦 君 君 不 知。
  ● ○ ○ ● △。

  说明:双调四十六字,前阕
  两仄韵、两平韵,后阕三仄
  韵,两平韵,换韵方式“甲
  乙丙丁”。前后阕一二句、
  四五句要用对仗。
  词例:〔宋〕晏几道

  天 边 金 掌 露 成 霜,
  ◎ ○ ◎ ● ● ○ △,
  云 随 雁 字 长。
  ◎ ○ ○ ● △。
  绿 杯 红 袖 趁 重 阳,
  ◎ ○ ◎ ● ● ○ △,
  人 情 似 故 乡。
  ● ○ ○ ● △。

  兰 佩 紫,
  ○ ● ●,
  菊 簪 黄,
  ● ○ ○,
  殷 勤 理 旧 狂。
  ◎ ○ ○ ● △。
  欲 将 沉 醉 换 悲 凉,
  ◎ ○ ◎ ● ● ○ △,
  清 歌 莫 断 肠。
  ● ○ ○ ● △。

  说明:又名《醉桃源》,《宴桃
  源》,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
  四平韵,一韵到底,后阕起首两
  句要对仗。
  摊破浣溪沙 西江月
  词例:〔南唐〕李璟

  菡 萏 香 销 翠 叶 残,
  ◎ ● ○ ○ ● ● △,
  西 风 愁 起 绿 波 间。
  ◎ ○ ◎ ● ● ○ △。
  还 与 韶 光 共 憔 悴,
  ◎ ● ◎ ○ ○ ● ●,
  不 堪 看。
  ● ○ △。

  细 雨 梦 回 鸡 塞 远,
  ◎ ● ◎ ○ ○ ● ●,
  小 楼 吹 彻 玉 笙 寒。
  ◎ ○ ◎ ● ● ○ △。
  多 少 泪 珠 何 限 恨,
  ◎ ● ◎ ○ ○ ● ●,
  倚 阑 干。
  ● ○ △。

  说明:又名《山花子》、
  《南唐浣溪沙》。双调
  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
  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例:〔宋〕司马光

  宝 髻 松 松 挽 就,
  ◎ ● ◎ ○ ◎ ●,
  铅 华 淡 淡 妆 成。
  ◎ ○ ◎ ● ○ △。
  红 烟 翠 雾 罩 轻 盈,
  ◎ ○ ◎ ● ● ○ △,
  飞 絮 游 丝 无 定。
  ◎ ● ◎ ○ ◎ ▲。

  相 见 争 如 不 见,
  ◎ ● ◎ ○ ◎ ●,
  有 情 还 似 无 情。
  ◎ ○ ◎ ● ○ △。
  笙 歌 散 后 酒 微 醒,
  ◎ ○ ◎ ● ● ○ △,
  深 院 月 明 人 静。
  ◎ ● ◎ ○ ◎ ▲。

  说明:又名《步虚词》、
  《白苹香》、《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
  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
  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醉花阴 浪淘沙
  词例:〔宋〕李清照

  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
  ◎ ● ◎ ○ ○ ● ▲,
  瑞 脑 销 金 兽。
  ◎ ● ○ ○ ▲。
  佳 节 又 重 阳,
  ◎ ● ● ○ ○,
  宝 枕 纱 厨,
  ◎ ● ○ ○,
  昨 夜 凉 初 透。
  ◎ ● ○ ○ ▲。

  东 篱 把 酒 黄 昏 后,
  ◎ ○ ◎ ● ○ ○ ▲,
  有 暗 香 盈 袖。
  ◎ ● ○ ○ ▲。
  莫 道 不 销 魂,
  ◎ ● ● ○ ○,
  帘 卷 西 风,
  ◎ ● ○ ○,
  人 比 黄 花 瘦。
  ◎ ● ○ ○ ▲。

  说明:双调五十二字,前后
  阕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词例:〔南唐〕李煜

  帘 外 雨 潺 潺,
  ◎ ● ● ○ △,
  春 意 阑 珊。
  ◎ ● ○ △。
  罗 衾 不 耐 五 更 寒。
  ◎ ○ ◎ ● ● ○ △。
  梦 里 不 知 身 是 客,
  ◎ ● ◎ ○ ○ ● ●,
  一 晌 贪 欢。
  ◎ ● ○ △。

  独 自 莫 凭 栏,
  ◎ ● ● ○ △,
  无 限 江 山。
  ◎ ● ○ △。
  别 时 容 易 见 时 难。
  ◎ ○ ◎ ● ● ○ △。
  流 水 落 花 春 去 也,
  ◎ ● ◎ ○ ○ ● ●,
  天 上 人 间。
  ◎ ● ○ △。

  说明:又名《浪淘沙令》、《卖
  花声》(不同于《谢池春》的别
  名《卖花声》)、《过龙门》,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鹧鸪天 南乡子
  词例:〔宋〕聂胜琼

  玉 惨 花 愁 出 凤 城,
  ◎ ● ○ ○ ● ● △,
  莲 花 楼 下 柳 青 青。
  ◎ ○ ◎ ● ● ○ △。
  尊 前 一 唱 阳 关 曲,
  ◎ ○ ◎ ● ○ ○ ●,
  别 个 人 人 第 五 程。
  ◎ ● ○ ○ ● ● △。

  寻 好 梦 ,
  ○ ● ●
  梦 难 成,
  ● ○ △,
  有 谁 知 我 此 时 情。
  ◎ ○ ◎ ● ● ○ △。
  枕 前 泪 共 阶 前 雨,
  ◎ ○ ◎ ● ○ ○ ●,
  隔 个 窗 儿 滴 到 明。
  ◎ ● ○ ○ ● ● △。

  说明:又名《思佳客》、
  《思越人》、《醉梅花》、
  此调很象两首七绝相并而成,
  唯后阕换头处稍变。双调五
  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
  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
  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不可不知。
  词例:〔宋〕辛弃疾

  何 处 望 神 州,
  ◎ ● ● ○ △,
  满 眼 风 光 北 固 楼。
  ◎ ● ○ ○ ● ● △,
  千 古 兴 亡 多 少 事?
  ◎ ● ◎ ○ ○ ● ●,
  悠 悠,
  ○ △,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流。
  ◎ ● ○ ○ ● ● △。

  年 少 万 兜 鍪,
  ◎ ● ● ○ △,
  坐 断 东 南 战 未 修。
  ◎ ● ○ ○ ● ● △。
  天 下 英 雄 谁 敌 手,
  ◎ ● ◎ ○ ○ ● ●,
  曹 刘,
  ○ △,
  生 子 当 如 孙 仲 谋。
  ◎ ● ○ ○ ● ● △。

  说明: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
  四平韵,一韵到底。
  鹊桥仙
  词例:〔宋〕秦观

  纤 云 弄 巧,
  ◎ ○ ◎ ●,
  飞 星 传 恨,
  ◎ ○ ◎ ●,
  银 汉 迢 迢 暗 度。
  ◎ ● ◎ ○ ◎ ▲。
  金 风 玉 露 一 相 逢,
  ◎ ○ ◎ ● ● ○ ○,
  便 胜 却、
  ● ◎ ●、
  人 间 无 数。
  ○ ○ ◎ ▲。

  柔 情 似 水,
  ◎ ○ ◎ ●,
  佳 期 如 梦,
  ◎ ○ ◎ ●,
  忍 顾 鹊 桥 归 路。
  ◎ ● ◎ ○ ◎ ▲。
  两 情 若 是 久 长 时,
  ◎ ○ ◎ ● ● ○ ○,
  又 岂 在、朝 朝 暮 暮。
  ● ◎ ●、○ ○ ◎ ▲。

  说明: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本词谱使用符号说明
  用字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压平声韵 压仄声韵
  标记符号 ○ ● ◎ △ ▲

  虞美人

  词例:〔南唐〕李煜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 ◎ ● ○ ○ ▲,
  往 事 知 多 少。
  ◎ ● ○ ○ ▲。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 ○ ◎ ● ● ○ △,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 ● ○ ◎ ● ● ○ △。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 ○ ◎ ● ○ ○ ▲,
  只 是 朱 颜 改。
  ◎ ● ○ ○ ▲。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 ◎ ● ● ○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 ● ● ○ ◎ ● ● ○ △。

  说明: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
  平仄换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玉楼春 小重山
  词例:〔宋〕宋祈

  东 城 渐 觉 风 光 好,
  ◎ ○ ◎ ● ○ ○ ▲,
  毂 皱 波 纹 迎 客。
  ◎ ● ◎ ○ ○ ● ▲。
  绿 杨 烟 外 晓 寒 轻,
  ◎ ○ ◎ ● ● ○ ○,
  红 杏 枝 头 春 意 闹。
  ◎ ● ◎ ○ ○ ● ▲。

  浮 生 长 恨 欢 娱 少,
  ◎ ○ ◎ ● ○ ○ ▲,
  肯 爱 千 金 轻 一 笑。
  ◎ ● ◎ ○ ○ ● ▲。
  为 君 持 酒 劝 斜 阳,
  ◎ ○ ◎ ● ● ○ ○,
  且 向 花 间 留 晚 照。
  ◎ ● ◎ ○ ○ ● ▲。

  说明:又名《木兰花》、
  《春晓曲》,双调五十
  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
  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词例:〔宋〕岳飞

  昨 夜 寒 蛩 不 住 鸣,
  ◎ ● ○ ○ ◎ ● △,
  惊 回 千 里 梦、
  ◎ ○ ○ ● ●,
  已 三 更。
  ● ○ △。
  起 来 独 自 绕 街 行,
  ◎ ○ ◎ ● ● ○ △,
  人 悄 悄,
  ○ ◎ ●,
  帘 外 月 胧 明。
  ◎ ● ● ○ △。

  白 首 为 功 名,
  ◎ ● ● ○ △
  旧 山 松 竹 老、
  ◎ ○ ○ ● ●,
  阻 归 程,
  ● ○ △。
  欲 将 心 事 付 瑶 筝,
  ◎ ○ ◎ ● ● ○ △,
  知 音 少,
  ○ ◎ ●,
  弦 断 有 谁 听?
  ◎ ● ● ○ △。

  说明:又名《小冲山》、《小重
  山令》,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
  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踏莎行 临江仙
  词例:〔宋〕秦观

  雾 失 楼 台,
  ◎ ● ○ ○,
  月 迷 津 渡,
  ◎ ○ ● ▲,
  桃 园 望 断 无 寻 处。
  ◎ ○ ◎ ● ○ ○ ▲。
  可 堪 孤 馆 闭 春 寒,
  ◎ ○ ◎ ● ● ○ ○,
  杜 鹃 声 里 斜 阳 暮。
  ◎ ○ ◎ ● ○ ○ ▲。

  驿 寄 梅 花,
  ◎ ● ○ ○,
  鱼 传 尺 素,
  ◎ ○ ● ▲,
  砌 成 此 恨 无 重 数。
  ◎ ○ ◎ ● ○ ○ ▲。
  郴 江 幸 自 绕 郴 山,
  ◎ ○ ◎ ● ● ○ ○,
  为 谁 流 下 潇 湘 去。
  ◎ ○ ◎ ● ○ ○ ▲。

  说明:又名《踏雪行》,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
  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
  两句例用对仗。
  词例:〔宋〕欧阳修

  柳 外 轻 雷 池 上 雨,
  ◎ ● ◎ ○ ○ ● ●,
  雨 声 滴 碎 荷 声。
  ◎ ○ ◎ ● ○ △。
  小 楼 西 角 断 虹 明。
  ◎ ○ ◎ ● ● ○ △。
  阑 干 私 倚 处,
  ◎ ○ ○ ● ●,
  遥 见 月 华 生。
  ◎ ● ● ○ △。

  燕 子 飞 来 窥 画 栋,
  ◎ ● ◎ ○ ○ ● ●,
  玉 钩 垂 下 帘 旌。
  ◎ ○ ◎ ● ○ △。
  凉 波 不 动 簟 纹 平。
  ◎ ○ ◎ ● ● ○ △。
  水 晶 双 枕 畔,
  ◎ ○ ○ ● ●,
  犹 有 堕 钗 横。
  ◎ ● ● ○ △。

  说明: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
  三平韵,一韵到底。
  蝶恋花 一剪梅
  词例:〔宋〕苏轼

  花 褪 残 红 青 杏 小,
  ◎ ● ◎ ○ ○ ● ▲,
  燕 子 飞 时,
  ◎ ● ○ ○,
  绿 水 人 家 绕。
  ◎ ● ○ ○ ▲。
  枝 上 柳 绵 吹 又 少,
  ◎ ● ◎ ○ ○ ● ▲,
  天 涯 何 处 无 芳 草。
  ◎ ○ ◎ ● ○ ○ ▲。

  墙 里 秋 千 墙 外 道,
  ◎ ● ◎ ○ ○ ● ▲,
  墙 外 行 人,
  ◎ ● ○ ○,
  墙 里 佳 人 笑。
  ◎ ● ○ ○ ▲。
  笑 渐 不 闻 声 渐 悄,
  ◎ ● ◎ ○ ○ ● ▲,
  多 情 却 被 无 情 恼。
  ◎ ○ ◎ ● ○ ○ ▲。

  说明:又名《鹊踏枝》,
  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
  四仄韵,一韵到底。

  词例:〔宋〕蒋捷

  一 片 春 愁 带 酒 浇。
  ◎ ● ○ ○ ● ● △。
  江 上 舟 摇,
  ◎ ● ○ △,
  楼 上 帘 招,
  ◎ ● ○ △,
  秋 娘 容 与 泰 娘 娇。
  ◎ ○ ◎ ● ● ○ △。
  风 又 飘 飘,
  ◎ ● ○ △,
  雨 又 潇 潇。
  ◎ ● ○ △。

  何 日 云 帆 卸 浦 桥。
  ◎ ● ○ ○ ● ● △。
  银 字 筝 调,
  ◎ ● ○ △,
  心 字 香 烧,
  ◎ ● ○ △,
  流 光 容 易 把 人 抛。
  ◎ ○ ◎ ● ● ○ △。
  红 了 樱 桃,
  ◎ ● ○ △,
  绿 了 芭 蕉。
  ◎ ● ○ △。

  说明:又名《腊梅香》,双调六
  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
  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
  句用韵。
  渔家傲 定风波
  词例:〔宋〕范仲淹

  塞 下 秋 来 风 景 异,
  ● ● ◎ ○ ○ ● ▲,
  衡 阳 雁 去 无 留 意。
  ◎ ○ ◎ ● ○ ○ ▲。
  四 面 边 声 连 角 起,
  ◎ ● ◎ ○ ○ ● ▲,
  千 障 里,
  ○ ◎ ▲。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 ○ ◎ ● ○ ○ ▲。

  浊 酒 一 杯 家 万 里,
  ● ● ◎ ○ ○ ● ▲,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 ○ ◎ ● ○ ○ ▲。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
  ◎ ● ◎ ○ ○ ● ▲,
  人 不 寐,
  ○ ◎ ▲,
  将 军 白 发 征 夫 泪。
  ◎ ○ ◎ ● ○ ○ ▲。

  说明:双调六十二字,前后
  阕各五仄韵,句句用韵,一
  韵到底。
  词例:〔宋〕苏轼

  莫 听 穿 林 打 叶 声,
  ◎ ● ○ ○ ● ● △,
  何 妨 吟 啸 且 徐 行。
  ◎ ○ ◎ ● ● ○ △,
  竹 杖 芒 鞋 轻 胜 马,
  ◎ ● ◎ ○ ○ ● ▲,
  谁 怕?
  ○ ▲,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
  ◎ ○ ◎ ● ● ○ △。

  料 峭 春 风 吹 酒 醒,
  ◎ ● ◎ ○ ○ ● ▲,
  微 冷。
  ○ ▲。
  山 头 斜 照 却 相 迎,
  ◎ ○ ◎ ● ● ○ △,
  回 首 向 来 萧 瑟 处,
  ◎ ● ◎ ○ ○ ● ▲,
  归 去,
  ○ ▲,
  也 无 风 雨 也 无 晴。
  ◎ ○ ◎ ● ● ○ △。

  说明:双调六十二字,前阕
  三平韵,两仄韵,后阕四仄
  韵,两平韵,平仄换韵方式
  是“甲乙甲丙甲丁甲”。以
  平声韵为主间以仄声韵。
  青玉案 天仙子
  词例:〔宋〕贺铸

  凌 波 不 过 横 塘 路,
  ◎ ○ ◎ ● ○ ○ ▲,
  但 目 送 芳 尘 去。
  ● ◎ ● ○ ○ ▲。
  锦 瑟 年 华 谁 与 度,
  ◎ ● ◎ ○ ○ ● ▲,
  月 楼 花 院,
  ● ○ ○ ●,
  绮 窗 朱 户,

百度搜

说明:又名《忆仙姿》、
《宴桃园》、《无梦令》,
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
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例:〔南唐〕李煜

无 言 独 上 西 楼,
◎ ○ ◎ ● ○ △,
月 如 钩。
● ○ △。
寂 寞 梧 桐 深 院、
◎ ● ◎ ○ ○ ●、
锁 清 秋。
● ○ △。

剪 不 断,
◎ ◎ ●,
理 还 乱,
◎ ○ ●,
是 离 愁。
● ○ △。
别 是 一 般 滋 味、
◎ ● ◎ ○ ○ ●、
在 心 头。
● ○ △。

说明:又名《相见欢》、《秋夜月》、
《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
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一首词由哪些部分组成,都有哪些规则,比如形式,说的是诗词就像冰心徐志摩...
答: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分。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

宋词的三大词体
答: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派别: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

唐诗和宋词在形式与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答:首先朝代不同。唐诗繁荣于唐代,宋词兴盛于宋代。其次,结构也不同。唐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有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词分阙。词的格式与词牌有关。这就涉及到唐诗宋词的第三个不同:...

宋词格体
答: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所以有曲子词,杂曲,乐府等别称。由于它的句式长短不齐,又称为长短句。在形式上,词要求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和结构分片四个特点。词有许多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

什么是宋词
答: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

写词有什么格式?宋词的词牌格式怎么运用?
答: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宋词有很多词牌,每个词牌有相应的词谱,写宋词必须按照词谱写。词谱规定了整首词的句子结构组成,比如:一首词分为几段,每段多少句,每...

古代的诗词中的“词”又叫什么?分为上、下两阕?
答:2.别称: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3.结构:基本结构:词牌名,上阙,下阙 格律 1.定段,定句,定言;2.平仄,在整首词中,每个字的平仄都有...

宋代诗词的特点是什么?
答:宋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2、词一般都...

唐诗和宋词在形式与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答: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 “近”...

唐诗与宋词在形式结构上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
答:宋词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