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为什么加上损失(像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减去收益(像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为什么做如下会计分录?~


刚好我也学到这里了。试着回答一下。
不是用包含关系来理解的,更倾向于把这财务费用和这三者的合起来叫作“税后利息费用”,只是一个叫法。
因为税后经营净利润全部是由经营资产带来的,所以其计算过程中,不包含传统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金融资产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以在用税后经营净利润进一步计算传统利润表上的净利润时,要把之前没考虑到的这几项放进去。
即:净利润=税后经营净利润-(财务费用+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金融资产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平均所得税税率)
这个式子中,加粗的一块合起来叫做“广义的利息费用”,广义的利息费用*(1-平均所得税税率)即为税后利息费用。
再来一张刚才制作的图:

祝考试通过

这个是纳税调整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调整之后确定的
这个调整,主要的原因就是税务所得税前扣除的规定与财务核算口径不同的调整
你说的资产减值损失,按照规定一般的这种损失是不能税前扣除的(看具体是什么损失),所以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比如坏账准备等);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按照规定,在计税时,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处置时,所取得的价款在扣除其历史成本后才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也做相应的调整
具体的调整还涉及很多,比如广告宣传费,业务招待费,捐赠支出,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等,你可以参看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为什么要加上累计摊销
答:净利润-税法允许不计税的收入或利得+税法规定要计税的支出(或超出比例扣除的费用支出)-税法允许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 典型的税法规定要调增的计税支出如行政罚款,需调增超出比例扣除的费用支出如广告费、业务招待费 税法...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答:1、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

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什么
答:问题一:什么叫应纳税所得额 一般来说,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触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扣损后的余额。

什么叫递延所得税
答:永久性差异是不会递延的,不交就不交,多交就多交了。 一般来说,按税法调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激包含了和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应交所得税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答:(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利润总额
答: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加上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收入总额: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

企业所得税计算时,所得金额 减去经营税和增值税吗
答:除此以外,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

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总额吗
答:利润总额是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通过会计核算计算的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是税收概念,是计算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利润总额:即会计利润,为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是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剩余。公式表式:...

税前列支是什么意思?
答:比如说企业受行政处罚3万元,会计税前利润是80万,但税法上认定的应交所得税的利润(税收上称应纳税所得额)不是80万元,而是80+3=83万元,这3万元就是不能在税前列支的,所以要加上去一起计算所得税。

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是什么
答:利润总额是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通过会计核算计算的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是税收概念,是计算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利润总额:即会计利润,为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是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剩余。公式表式:...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