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三国谋士排列。你们是怎么排的呢?

谁能给排个三国谋士名次表?~

NO.1 诸葛亮 诸葛孔明 评价值 10 (不必多说,火烧新野;火烧博望;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等举不胜举。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NO.2 司马懿 司马仲达 评价值 9.5(作为诸葛亮后期的主要对手,司马懿确实老当益壮。他的守城之术没有几人可与之匹敌,而且后期智赚曹爽,为司马家族夺取曹魏政权;一统天下奠定基础。确是老而奸,老而滑!)

NO.3 郭嘉 郭奉孝 评价值 9.5 (“鬼才”郭嘉,曹操前期的主要谋士!有神鬼莫测的智谋,其善出妙计,敢出险招!曹操征乌桓,众人反对,恐其刘表突袭后方!郭嘉力荐必须打,随给出刘表夸夸其谈,徒有虚表,必不敢来犯!打辽东捉袁熙,袁尚时又是郭嘉出计,不可追之。袁氏兄弟与公孙同床异梦不用打!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郭嘉的才智!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操叹曰“若奉孝在此,不至此败!”后来史学家评价 “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绝对可以和诸葛亮一教高下!排名退而第三!)

NO.4 贾诩 贾文和 评价值 9.5 时人称其为“毒士”公元192年 董卓被杀,其手下李傕郭汜欲逃亡西北,贾诩出面制止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随后李郭二人集结残兵反攻长安,击退吕布!曹操征张绣,又是贾诩出计连败曹操!击杀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是三国时期谋士中为数不多的善始善终的!只是其后期为保全性命而太过低调,不然排名绝不逊色与郭嘉,孔明!)

NO.5 周瑜 周公瑾 评价值 9 (青年俊才,24岁就当上了东吴的大都督!赤壁之战,计斩蔡瑁,张允;群英会智骗蒋干;谈笑间,曹贼灰飞烟灭!同样因为英年早逝而排名第五!)

NO.6 陆逊 陆伯言 评价值 8.5 (接吕蒙出任大都督,后任丞相!少年英才,大将之风。献计吕蒙,白衣渡江,击杀关羽;临危受命,火烧连营,气死刘备!东吴后期的中流砥柱!)

NO.7 荀彧 荀文若 评价值 8.5 (曹操五大谋士的首席谋士,杰出的政治家。早期为曹操定下了政治蓝图,战官渡时又力劝曹操死战袁绍!难得的王佐之才,只不过后期没看出曹操的野心,死于非命!故排名第七!)

NO.8 庞统 庞士元 评价值 8 (凤雏之名绝非浪得虚名,赤壁之战骗曹操铁索连船。当县令日审百余案!只不过枉死落凤坡,没有再创功名的机会!故排名第八!)

NO.9 鲁肃 鲁子敬 评价值 7.5 (其实将鲁肃排名第九实属无奈,因为《三国演义》将其描写的太过老实,好好先生!但鲁肃之智之眼光绝不逊于之前的几位。赤壁大战前夕,鲁肃就像孙权提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三分天下,只不过没有刘备而是刘表!赤壁大战时又是鲁肃力劝孙权打此一仗,说“臣投降,上可保全性命;而主公你呢?恐难保全身!”孙权随决一死战!)

NO.10 徐庶 徐元直 评价值 7(诸葛亮之前的刘备主要谋士,大破曹仁八门金锁阵。又力荐诸葛亮,如果不是后来曹操用计骗他到许昌,其前途不可限量!)

程昱和荀攸等几位因小说没有给出什么精彩的描写,故没有上榜!但较其真实而言智谋不逊于其他人!而东吴的首席谋臣张昭因赤壁大战劝孙权投降,实难给其排名!至于曹操同样因为其君主的身份没有排名!

(接上章)

二十八、杨阜:

此人乃魏之张昭,为人梗直不屈一身正气。

1.料到官渡之战曹胜袁败+2分。

2.劝曹操严密防守马超,+2分。


3.杨阜借兵破马超,了不起的一战啊!+4分。

4.曹真伐蜀遇雨难进,杨阜劝其退。+2分。

5.多次极力谏诤文帝、明帝,+4分。

6.一开始便看好曹家,+2分。

7.升官两次,封侯,+1.5分。

总计:2+2+4+2+4+2+1.5=17.5分。


二十九、辛毗:

总的来讲,不喜欢这个老头。第一是因为卖了袁谭,第二打过审配,第三坏过诸葛亮的好事。真讨厌。

1.代表袁谭出使曹操,为自己谋好后路+2分。

2.极力劝谏曹丕不迁冀州民,+2分。

3.劝曹丕不要征吴,+4分。

4.劝阻曹睿建高观,+2分。


5.节制司马懿军,不让出战+4分。

6.升官两次,封侯+1.5分。

总计:2+2+4+2+4+1.5=15.5分。

三十、蒋济:

曹魏集团一位杰出谋士,寿命也相对比较长。

1.建安十三年初露锋芒,用计吓退孙权+4分。


2.劝曹操内徙江淮之民,+2分。

3.关羽北伐时与司马懿一起劝曹操不要迁都并联络孙权灭关羽,+4分。

4.劝曹仁不要袭击濡须洲中,+2分。

5.劝曹丕不要由水道入广陵以免堵塞、后又凿地道以解决壅塞+2分。

6.劝曹休不要深入吴地,后又引军相救+4分。

7.劝曹睿不要由海上进攻辽东+2分。


8.料到曹爽不会用桓范之谋+2分。

9.一开始便看好曹家,+2分。

10.史书有传记且算无遗策+3分。

11.升官4次,封侯+2分。

总计:4+2+4+2+2+4+2+2+2+3+2=29分。

总结到这里,发现寿命长的分数普遍比较高。


三十一、刘晔:

个人很喜欢刘晔。曹魏集团的汉家皇族后裔。也因这个身份而能完全发挥才能。

1.设计孤身杀豪帅郑宝,归曹操+2分。

2.劝刘勋提防孙策的进攻+2分。

3.设计剿灭山贼陈策+2分。

4.坚定曹操平定汉中决心+4分。


5.劝曹操趁势灭刘备,+4分。

6.料到孟达会造反+2分。

7.料到魏讽会造反,+2分。

8.料到关羽死后刘备会伐吴+2分。

9.劝曹丕趁刘备伐吴之时一起伐吴+4分。

10.刘备败后劝曹丕不要伐吴+2分。


11.料到曹丕伐吴时孙权不会亲自来,+2分。

12.劝早伐公孙渊+2分。

13.史书有传而算无遗策+3分。

14.升官封侯+2分。

总计2+2+2+4+4+2+2+2+4+2+2+2+3+2=35分。

刘晔劝曹操取汉中后趁势灭刘备、劝曹丕趁刘备伐吴时一起灭孙权,都是改变鼎立局面的大好机会


,可惜英明如曹家父子也未予采纳。

三十二、董昭:

很多人对他没什么好印象(更多人似乎是对他没什么印象……汗一个),因为他劝进曹操尊魏公魏王。各为其主嘛。

1.助袁绍平定巨鹿对抗公孙瓒,+4分。

2.用间破魏郡贼,+2分。

3.料到曹操必胜袁绍,+2分。


4.伪作曹操书结好杨奉+2分。

5 劝曹操移驾许昌,+2分。

6.孤身入河内劝降张杨部众,+2分。

7.劝曹操不要放走刘备,+2分。

8.劝曹操进魏公、魏王,+2分。

9.劝曹操告知关羽孙权会偷袭,欲令二强相攻+2分。


10.两劝魏军不要轻入吴境+4分。

11.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2分。

12.升官4次,封侯+2分。

总计:4+2+2+2+2+2+2+2+2+4+2+2=28分。这又是一位寿星,活了八十一岁。

三十三、郭嘉:

终于到天生郭奉孝了,诸位久等。其实三国谋士中人气最高的,是诸葛亮、郭嘉、贾诩、陈宫、田丰。再等而下之还有法正庞统。而其中与诸葛亮对抗最厉害的,当属奉孝!


1.看出袁绍是个废物,+2分。

2.为曹操提出和袁绍相比的“十胜十败”论,+4分。

3.坚定曹操灭吕布的决心,认为应该一鼓作气灭之,+4分。

4.劝曹操不要杀刘备以归天下之士,+2分;劝曹操不要放刘备以免贻害一方,+2分。对于刘备的态度,曹操过于宽,程昱等人过于紧,惟有郭嘉拿捏到位。

5.料到征讨刘备时袁绍不会袭击后方,+2分。

6.料到孙策会在官渡之战前死于小人之手+2分——这也太神了吧???当时所有人都看好小霸王,惟有郭嘉不把他放在眼里称其“必死于匹夫之手”,眼光精准独到特别鼓励再+1分。


7.劝曹操假装回征刘表,以使袁家兄弟自相残杀从而坐收渔利,+4分。

8.料到刘表不会趁机袭击后方,+2分。

9.劝曹操扔下辎重,轻兵奔袭蹋顿,+4分。

10.升官1次,封侯,+1分。

11.一开始就看好曹操,+2分。

12.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2分。


13.死后多次为曹操提起,且视为接班辅弼,再+1分。

总计:2+4+4+4+2+3+4+2+4+1+2+2+1=35分。

三十四、程昱:

程昱是个倔老头,其智慧也属曹营佼佼:

1.设计破黄巾保全家乡东阿县,+2分。

2 料到公孙瓒会输给袁绍,劝刘岱不要助公孙瓒+2分。


3.张邈叛乱时程昱主持大局,独完三城,曹操感激道:“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4分,特别鼓励+1分。

4.在曹操兵微将寡之时不要投奔袁绍,又是一项力挺曹家大业的建议+4分。

5.劝曹操杀刘备,后承认“诚不及也”,失算-2分。

6劝曹操不要放走刘备,弥补前过+2分。

7.料到袁绍不会进攻自己镇守的城池,谢绝曹操的援兵,又是一个心理战的范例+2分。

8.料到孙权不会杀刘备反会资助之,+2分。


9.劝曹丕在留守后方之时违制不诛降者+2分。

10.自知性格过于刚戾,功成身退以全其身,+2分。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程公既知人又自知,这份明智足可傲视三国同畴。

11.一开始就看好曹操,刘岱数征不至,曹操一召便来,眼光高明独到+2分。

12.升官四次,封侯+2.5分。

总计:2+2+5+4-2+2+2+2+2+2+2+2.5=25.5分。

三十五、贾诩:


谋鬼贾诩,深沉有智,是我最喜爱的谋士。

1.遇叛兵假装段熲外孙,躲过杀身之祸,+2分。

2 董卓死后劝凉州兵杀入长安挟天子,+4分。此举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3.两次拜辞李傕的封官以保身,多次化解凉州军内部争斗,+2分。

4.设计为献帝削弱李傕势力,+2分。

5.劝阻李傕杀害大臣,暗中护卫天子安全,+2分。


6.料到离开段煨归张绣可以既保全家室又荣耀己身,+2分。

7.料到刘表是个废物,+2分。

8.贾文和料敌制胜:先劝张绣不要追曹操,张绣不听,败;又料到曹操无备劝张绣追之,胜,+4分。对手是曹操这样的顶尖高手,特别鼓励+1分。

9.料到曹操能战胜袁绍,劝张绣归曹操,+2分。

10.为曹操设计大败袁绍,+2分。

11.劝曹操不要忙着进攻江东,应该先养力,眼光高明之极,+4分。曹操不听,果有赤壁之败。


12.进献离间计,离间韩遂、马超,+4分。

13.以袁绍、刘表父子故事讽喻曹操立长子,+2分。

14.料到三国鼎立之后是持久战的到来,更多的是国力的比拼,劝曹丕不要轻易征伐+2分。

15.明哲保身,不结高门;从不主动进献计策,+2分。所谓大隐隐于朝,文和之谓也!比程昱又高明不止一筹了。

16.升官至三公,封侯,+2分。

17.史书有传算无遗策,+2分。


18.未能保全张绣势力,-2分。算是苛求一下贾诩吧!

总计:2+4+2+2+2+2+2+5+2+2+4+4+2+2+2+2+2-2=41分。

贾诩能智、能愚、能言、能为,陈寿评为“良、平之亚”,堪称笃论。”

三十六、荀攸:

荀公达早慧,七岁就显示出过人才华。相比之下,贾诩小时侯估计基本上是个笨小孩。 &n

1.十三岁辨出杀人犯,+2分。


2.谋划刺杀董卓,谋泄,饮食自若而脱身,+2分。

3.劝曹操缓兵以灭张绣,不可急攻,+2分。

4.料到进攻吕布时张绣、刘表不会偷袭后方,+2分。

5.劝曹操急攻吕布,不令其喘息,+2分。

6.设计斩颜良+2分。斩大将,+1分。

7.劝曹操以辎重诱敌,破斩文丑,+2分。斩大将,+1分。


8.劝曹操劫袁绍粮草,+2分。

9.劝曹操听从许攸之计,+2分。

10劝曹洪收留张郃+2分。

11劝曹操先南后北,先灭二袁再灭刘表,大战略+4分。

12前后为曹操画奇策十二,没有记载下来。数数前面的,顶多九个。剩下三个总加5分。

13升官3次,封侯,+2分。


14史书有传算无遗策+2分。

总计:2+2+2+2+2+3+3+2+2+2+4+5+2+2=33分。不禁恼恨钟繇,知道荀攸的十二奇策却不记下来,使后世无复所闻。陈平似乎也有类似情况。

三十七、荀彧:

王佐之才荀文若,曹操目之为“孤之子房”,是曹营当之无愧的首席谋主。

1.料到颍川会多战乱,搬家冀州+2分。

2.料到袁绍成不了大事,去袁投曹+2分。


3.料到董卓会“以乱终”,+2分。

4.张邈叛乱时保全三城,+4分。

5.劝曹操暂时不要进攻吕布,先收熟麦,+2分。

6.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战略,+4分。

7.推荐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及各地州守,+4分;所荐严象、韦康不称职,-2分。没办法,谁让严象遇上了孙家而韦康惹毛了马超呢?

8.为曹操提出与袁绍比较的“四胜”,+2分。


9.劝曹操派钟繇安抚关西马超、韩遂,+2分。

10.官渡之战前,指出袁家诸将缺点;战时留守许昌,坚定曹操信念,+4分。

11.劝曹操先北后南,+2分。

12.劝曹操出轻兵出其不意下荆州,乃降刘琮穷迫刘备,+4分。

13.阻止曹操称魏王不成,忧死;一说自杀。总之在此问题上没有顺应时代潮流,做了汉家的孤忠臣子,-2分。

14.升官、封侯,+2分。


总计:2+2+2+4+2+4+4-2+2+2+4+2+4-2+2=32分。

至此,三分智士已尽数评完。按分数高低,排名如下:

1. 贾诩 41分。

2. 鲁肃、司马懿 36分。

3. 郭嘉、刘晔 35分。

4. 诸葛亮(前半生) 34分。


5. 荀攸 33分。

6. 荀彧 32分。

7. 沮授 31.5分。

8. 蒋济 29分。

9. 董昭 28分。

10.庞统、程昱 25. 5分。


11.张纮 24分。

12.田丰 23分。

13.法正 22.5分。

14.张昭、蒯越 21.5分。

15.陈登 21分。

16.黄权 20分。


17.顾雍 19. 5分。

18.陈宫、许攸 19分。

19.诸葛瑾 18分。

20.杨阜 17.5分。

21.步骘 17分。

22.桓范 16分。


23.辛毗 15.5分。

24.李恢 15分。

25.审配 14分。

26.阚泽 12分。

27.阎圃 11.5分。

28.刘巴 10分。


29.马良 9分。

30.逢纪、张松 7分。

31.郭图 3分。

前十强中(截至蒋济),曹魏7人,蜀、吴各1人,诸侯军1人;后十弱中(辛毗起),诸侯军5人,蜀汉3人,吴、魏各1人。三国形势,强弱如何,由此也可见一斑。当然,这个排名也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算进了许多无关谋略的政治、军事成绩,并且大谋与小谋拉开分差不明显。行文至此,才发觉排名确实不好搞,也才明白为什么每年的高校排名都招来争议一片。在此排名中,呼声较高的陈宫仅在十八名,田丰在十二名;而不为人注意的蒋济、刘晔全入十强。


转自铁血网!!

给三国的谋士排出名次绝非易事,比如说像“鬼才”郭嘉,三十来岁就死了。徐庶,到了魏营也未出一谋。孟公威、石广元这些隐士未必就会比诸葛孔明差多少。所以很难论出个高低。但本人心中对此也有个名次,说的不好,纯属娱乐。
1、诸葛亮
2、鲁肃
3、郭嘉
4、司马懿
5、贾诩
6、程昱、荀彧、荀攸
7、庞统
8、田丰、沮授、李儒
9、徐庶
10.祢衡
诸葛亮排名第一是无可厚非的,我之所以将鲁肃和郭嘉排第2和第3,因为鲁肃在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就已经向孙策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想,单凭这一点,足见子敬兄智谋过人。至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志中鲁肃的宵小形象只是为了突出周瑜的智谋和关羽的义胆,而并非真实的历史。况且三国志66回的“单刀赴会”究竟是谁赴谁的会还有待考证。
至于郭嘉,那就更不用说了。魏王曹操击退袁绍80万雄兵是谁的功劳?郭嘉生前,曹孟德未尝一败,直至今日,三国迷们都妄想武侯诸葛亮与鬼才郭奉孝,到底谁更厉害一些。
虽说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单单6出祁山就可以减掉他一些分数了。但能在乱世中让一个光杆英雄成就一番伟业,最后三分天下,第一之位,非他莫属。
魏营五大谋士之一的贾诩之所以排名高于荀彧、程昱,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魏书,贾诩传。
司马懿确实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军事奇才,可惜此人目的不纯,扣分。
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之所以排名第7,因为我觉得此人争胜心太重,刘备讨伐益州,诸葛亮已经将权利让给你了,可是为什么还要与诸葛亮争一时之长短呢?落凤坡的下场,难道是偶然的吗?自视过高,看扁敌人(张任),用高人之词形容他,未免过于高估。
荀彧、程昱、荀攸三人老谋深算,虽然也称得上天下名仕,可惜太过市侩,赤壁一战,虽然大家都看出了铁索联船的弊端,却不深劝曹操,自我保护意识太浓,世俗味道太重,扣分。
田丰、沮授、李儒三人虽然聪明绝顶,可惜不识名主,大大扣分。
徐庶,虽然与汝南隐士孟公威、石广元二人齐名,本应当是大谋略家才对,可惜单单被程昱一封造假的家书骗回了魏营,不仅让刘备痛失良才,还葬送了母亲的一条老命。虽然此后不为曹操出一谋一计,但又有什么用?
祢衡是个非常知名的学者,可惜实在太不会做人。曹操与刘表待他如上宾,居然口出妄言,实在令人讨厌。最后被打军阀黄祖杀掉,岂不可笑?
这里我之所以不把周瑜排进去,因为周郎虽然智谋过人,但从三国志以及三国史书来看,周瑜只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而并非身披锦袍的儒士。如果单单把他成为谋士,我觉得过于狭隘,所以我将其刨除此外。
另外罗贯中先生的三国志固然写的好,可惜实在误导学习历史的朋友们。尤其是这段比较乱套的群雄割据阶段。由于过度虚化某些人物,使得像刘备、孙权、鲁肃等一些人物过于平凡。所以大家想了解更深一些的历史,不妨去看看真正的历史。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写的不好,请大家见谅。

1.郭嘉(虽然38岁就死了,可是他也出过不少计,每次都能把计谋用对地方,无一差错,所谓不战而胜乃是最高明的赢法,在辽东未让曹操动用一兵一卒便将辽东取下)
2.贾诩(出场的次数不多,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他好像从没有用计失败,每次都胜,只不过是用兵打胜,所以排第二)
3.周瑜(在演义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他是死于疾病。三国之中,他料事如神,每次都能把敌方打得晕头转向,有一次在孙策正面与敌人交锋时,他突然从山后杀来,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4.陆逊(不仅熟读兵书,而且统率很高,在夷陵之战把他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5.荀彧(实际上他应该和周瑜、陆逊一个等级,他不仅是个出色的战略家,曾用“二虎竞食”、“驱虎吞狼”等计谋让刘备多次陷入危境)
6.沮授、田丰(他们俩我实在不好分出上下,个人认为他们的智力决不低于上述三位,如果袁绍能听他们俩的话,也不至于在官渡大败,后来含恨而终)
7.沮授、田丰是两个人,所以第7就不评了。
8.姜维(他确实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打仗,也会用计,不过这里评智力,所以排第8,不要说我低估他了,实际上没有,在三国演义的“八伐中原”里,他是胜多败少,即使是败,也是败中有胜,历史上是十伐,而且是败多胜少,不过也不是全因为他,蜀国当时国力毕竟也很微弱了,而魏国确实人才倍出,就连他自己也是从魏国拉拢过来的,不过他是出生在蜀国)
9.鲁肃(实际上鲁肃的综合智力也很高,只不过是体现在政治和外交上,所以这里排第9)
10.陈宫(他的智力甚至可以进前5,如果当时吕布听他的话,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照他说的,多造栅栏,挡住曹操去路,吕布又亲自镇守,怎么可能败?但是,由于在东汉末年的早期就死了,缺乏战绩,只好屈居于这里,想必如果听到我这么排,他也会死不瞑目吧)

诸葛亮在演义里很厉害,但是历史上只不过擅长政治而已,不是很会用兵,庞统什么计谋也没出过(别告诉我那什么铁链锁船的计谋是他出的,实际上是曹操自己锁的),楼主说不要凭历史的,说演义里的,那这样不就没有意思了?演义里许多是假的,而三国志可是最早记载三国的史书啊,魏略的内容和它记载魏的内容也差不多

嗯。可能是罗贯中没有注意到楼主说的这一点
还有个可能是因为诸葛亮不是把徐庶臭骂了一顿吗,所以很生气没有想到。
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三国演义的这段与正史完全不同,作者也不太好改变
排列:军事上1郭嘉
2贾诩
3司马懿 诸葛亮
4荀彧 庞统 陆逊
5周瑜 荀攸 李儒
6吕蒙 程昱 徐庶
8鲁肃 田丰 沮授
9法正 刘晔
政治上:1诸葛亮
2曹操
3荀彧
4鲁肃
5沮授
6贾诩 法正。。。。

我觉得是这样的(运筹帷幄的):
1.诸葛亮
2.郭嘉,司马懿,贾诩,庞统
3.周瑜,陆逊,法正(略微被人遗忘的能人),徐庶,曹操
4.荀彧,鲁肃,荀攸,陆抗(陆逊的儿子,吴国最后的才干),姜维
5.田丰,程昱,沮授
6.杜预,诸葛恪(可惜空有一身本事,却成为孙綝谋反的牺牲品,可惜饿~),羊祜,邓艾,钟会,吕蒙

如果治国型也算的话么,还有张昭,蒋琬,顾雍,张纮,陈群等也都是不错的人物

以我对三国历史的了解 我是这样排的
1 诸葛亮(虽然三国演义神话了他,他没有那么神乎其神,但他的能力绝对是三国里面顶尖的)郭嘉 贾诩 (老易把他们放在同一档次 我还是认可的)
2庞统 (与诸葛齐名 能力应该没问题)
3司马懿 周瑜
4徐庶 鲁肃
5陆逊 姜维 邓艾 钟会
( 其他的的了解仅来自演义 就不排了)
谋士不像武将 谁武力高打一架就知道了 这个 仁者见仁 智着见智

三国十大谋士排行和详细介绍
答:2 司马懿:和诸葛亮抗恨多年,又智夺大权,为西晋建立和统一三国开创了基业。3.贾栩:就谋士地位来说,可为第一。4.郭嘉:曹操最器重和痛惜的谋士,极其多智。5.庞统:老诸和其并称 卧龙 凤雏,自然不俗。6.陆逊:可谓东吴第一高人,吕蒙死后中流砥柱。7.徐庶:老诸的朋友,可西屈事曹操,不得其志。8. 程昱:此...

真实三国中,谋士的排名??
答:1. 曹家: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辛毗、杨阜、桓范、司马懿。2. 孙家:张昭、鲁肃、张纮、顾雍、诸葛瑾、步骘、阚泽。3. 刘家: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刘巴、马良、李恢。4. 袁绍: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许攸、郭图。5. 刘表:蒯越。6. 吕布:陈宫、陈登。7....

三国谋士排名三国谋士排名顺口溜
答:私以为三国演义八大谋士排名:第一位:郭嘉,第二位:贾诩,第三位:司马懿,第四位:周瑜,第五位:庞统,第六位:荀_,第七位:陆逊,第八位:戏志才。第一位:郭嘉字号:奉孝,生地:颍川阳翟,官职:司空军师祭酒主要成就:助曹操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定辽东;《十胜十败论》,才策谋略,世之...

在你心中三国谋士排名前五的都是哪五位?因为什么?
答:郭嘉,司马懿,庞统,法正,郭图。我们都知道,三国时代,群雄辈出,这段历史,在中国千百年来的文明史中都堪称绝无仅有。因为,它是一段谋臣,猛将数之不尽的“英雄史诗”。堪称荡气回肠,让人读之难忘。尤其是那些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天才军师们,他们几乎在用一己之力左右着天下格局的...

三国中谋士前五排名应该怎么排?
答:鲁肃可以说是三国里最被低视的人物了:榻上策,提出二分天下的设想;联刘抗曹,为赤壁之战打下政治基础;总结鲁肃的定位和荀彧一样,同样是极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都把谋天下做到了极致。通过对谋人、谋己、谋天下的考量,以上便是我心目中最强的三国五大谋士——贾诩、郭嘉、荀彧、法正、鲁肃。

三国谋士你认为如何排名,我的排名是:
答:NO.6 陆逊 陆伯言 评价值 8.5 (接吕蒙出任大都督,后任丞相!少年英才,大将之风。献计吕蒙,白衣渡江,击杀关羽;临危受命,火烧连营,气死刘备!东吴后期的中流砥柱!)NO.7 荀彧 荀文若 评价值 8.5 (曹操五大谋士的首席谋士,杰出的政治家。早期为曹操定下了政治蓝图,战官渡时又力劝曹操...

三国中十大谋士排行榜应该是怎样的?
答:如果评比的话,我认为排在前十的分别是:曹魏帐下的郭嘉、荀彧、荀攸、贾诩、司马懿、陈宫;蜀汉的诸葛亮、庞统、徐庶;东吴的周瑜。谋士,是国家的栋梁,特别是在战乱纷飞的时候,他们以惊人的谋略和智慧,能够极大提升军队整体战斗力,为战局胜利奠定坚实根基。三国时期若评选出十大谋士的话,我认为分别...

《三国》中著名的谋士有哪些?
答: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白衣渡江,智夺荆州。)第九名:法正(夺取益州,制定法令,安抚民心,智激黄忠,为刘备第一信任之谋士,可惜胸怀不广,终不如诸葛亮。)第十名:鲁肃(东吴除周瑜外最有远见之人,管理东吴内政、外事皆井井有条,鲁肃在日三国鼎立,鲁肃死后,所谓三国名存实亡。)...

我的三国谋士排名
答:司马懿应该在郭嘉之后,不说能力,司马懿野心太大,根本不适合给别人当小弟,更别说优秀的谋士了.郭嘉在死前还为曹操出谋划策,取下袁氏兄弟的脑袋,而司马懿将死时已经把曹家江山攥在自己手中了 还有周瑜,你太贬低他了,他是死于病,而非死于心,周郎周郎,江东才俊之首,怎可能那么心胸狭窄.荀yu,能力不...

三国谋士排名
答:徐庶的才能堪比诸葛亮,曹操的大谋士程昱谦虚地说徐庶的才能是他自己的十倍。曹操了解倒徐庶为人至孝,把他的母亲带到许都并模仿了徐母的字迹,将徐庶骗到了许都,结果徐庶的母亲自杀身亡,徐庶从此也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满身才气不得施展,湮没在人才辈出的三国历史中。徐庶的结果是令人惋惜的,曹操是真的求贤若渴。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