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咏春拳多久才能防身?学到哪个阶段?学完小念头行吗?

咏春拳可以自学吗?怎么样学?~

一。参考教材:

书籍:书魏峰,梁廷(魏峰的书加入太多散打的东西,梁廷的书也有不少夸张的技法,要在未来学会自己判断,但仍不失为入门好书。还有其他书籍,但大多解说太少,不适合以此为初学教材)

光盘:这就多了。要有“少就是多”的观念。在判断能力不足前,不要看太多。专注一套就可以。(能在网络视频看就在网上看).初学者建议视频以讲手王-黄淳梁的教材为主。或是自行找一套解说比较完整的DVD。比如:彭南咏春拳体系的光盘...。

以上建议的重点不在体系的好坏,而是以教材解说是否充分,适合作为自学之用为考量。

自学的重点不在哪门哪派较好,而在那个体系的资料较为完整,可以供你自学时详细查考。(每个体系都好,重点在个人的努力。别把时间花在寻求所谓的正宗上,现在没人能是正宗了,因为拳到现在,全都被改过了)

二。设备:

A.吊式沙袋或挂墙式的沙袋一个;
习练“寸拳”及各种击打时使用。
B.适当重量哑铃一组;
习练负重日字冲拳及其他手法时使用,当然并非必备。
C.木人桩一套;
自学咏春拳者最好想办法弄一套木人桩来,否则难以练好咏春拳。后续会加以说明。

D.咏春拳友同好至少一名;
我把”人“算成设备了,呵呵。了解我意思就好,开开玩笑。这不用解释了。
咏春是实战型武术,且咏春拳的灵魂在于“粘手对练”。没这些练习,咏春拳就跟体操无异。
所以自学者尽快找到跟你一样的咏春拳自学爱好者。

E.差点忘了,最好有全身镜子一面

以上这些设备最好都逐渐补齐。自学已是条件输人一半了,如果再往后的日子再没这些设备让你用来观照自身的动作及锻炼,那就容易陷入“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实上却错误百出的困境,届时身法已错,想改就得花更多的精力了。

三。咏春拳自学系统观:

接下来的说明才是我们要谈的重点,如何进行咏春拳的自学安排。
传统习练咏春拳一定是依照小念头,寻桥,标指,中间穿插粘手训练,再到木人桩
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然后再依兴趣来进入八斩刀及六点半棍的锻炼。

这里我们不谈兵器的学习。坦白讲我也不建议学兵器。兵器乃拳之延伸,现代人练拳都难以练好,更何况兵器的使用。不过,要当成娱乐,我个人倒是不反对,如果你时间过多,拳也练的够好的话。

在自学系统的安排上,个人的建议是:

1.选择一套自己可以理解的教材:
依样画葫芦。慢慢的练,细细的思索。举一反三。从基本动作开始练起,二字钳羊马,日字冲拳,进退步,转马等等,逐一好好的扎好基础。

2.习练以下几个定式:
A.摊手;
B.伏手
C.空扯日字冲拳
D.膀手
E.圈手练习

以上几个动作要先以站桩的方式来多站,对着镜子站,修正自己的各种角度。务必做到一起手就能精准的摆到对的位置。以左右交换的动作来练习。

3.这是较会引起大家争议,但我非常建议的一点。“开始加入木人桩”及“双人对拆”的锻炼:

一般木人桩都被摆到高级阶段才来习练,这非常合理。但对自学者却极为不利。以木人桩来作为修正手法的测量器及调整器,将更有利自学者时时修正身手的变换。而且也比较能保持兴趣,不会因太过枯燥导致半途而废。

此时可以开始以叶系116式或是佛山彭南系116式为教材,开始练习木人桩的打法。以会打能连贯为主要目标。

4.小念头:
开始进入小念头的学习阶段。此时会对各种手法更加理解,并将小念头所学的正确手法反应到修正自己的木人桩可能错误的手法调整上。
也因为提早接触木人桩,所以在习练小念头时,跟容易了解小念头在打法上的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加深理解及体会。

5.粘手及对拆训练:
开始进入各种基本粘手及对练的阶段。细节我就不用过多说明。教材上的都可以用来实践。

6.寻桥,标指:
不管习练任何套路,以上所说的动作都必须时时加入锻炼。不能因习练新套路,就不再练了。
寻桥,标指的手法在木人桩及粘手上更具实战性,所以也跟小念头一样,必须加紧练习。

7.多与人交流,切磋:
这是必须的。就不再说明。实践再实践,才能精益求精。

以上粗略的说明自学咏春拳的流程与步骤。至于个细项要如何寻求适当的法度,以后会有更详细的帖子分享给大家。

  咏春是一种练柔为刚的南拳(与太极拳练刚为柔的理念恰好相反),其技击理念是“消打”,讲求快、准、狠的防守反击,发劲迅猛、反应快速方为上乘。叶氏小念头初入门宜松、宜慢,其目的有二:一是防止毫无基础的人将劲练蛮了,以后再也难以发出迅猛的寸劲、弹抖劲(弹簧力);二是延长站桩时间,练习下盘稳定力(南拳很讲究下盘的稳定,此为发劲时所谓腰马合一的根源)。
  也就是说,松、慢只是初级的咏春,快捷刚猛、寸劲和弹力十足的才是高级的咏春。你看到的姚氏小念头发的是很大的“劲”而不是很大的“力”,对南拳有一定基础和水平的人都知道“劲”和“力”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另外,我估计你看到的叶氏小念头是入门示范套路,所以松、慢,但绝非一些人瞎吹的“越轻松、越没劲,就证明小念头打的越好”,这纯粹扯谈,千万不要相信,以免误入歧途!!你可以看看叶问生前在其香港居所示范的那段小念头录影,其桥手进出同样是快捷迅猛、干净利索的,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寻桥发劲可以沉稳一些,但到了标指则一定必须要发出迅猛、暴烈的寸劲,否则练成废拳,有姿势无实际(就像空姐练咏春一样)!
  如果你纯粹自学且主要目的是打斗防身,但没有什么南拳基础的话,我建议你学练叶系香港梁挺咏春,简练、实用,容易上手。

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
如果你想要有所成就的话需要20年起码的,不过你要防身的话,只要每天认真学就行了,大概1,2个月就行了,不过不能停,还有咏春不是用来打架的,要想用咏春来防身可以,如果打架的话1,2个月就等于没学。
如果你能练好小念头的话足够了,它是咏春拳的精华!小念头是如此的基本和重要,所以也有“学好小念头,就等于学会了一半咏春拳”的说法。
练习小念头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放松,绝对不能全身绷紧的去打。事实上除了日字冲拳以外,其他动作最好都先放慢地去打,特别是“一摊三伏手”这个锻炼手腕灵活和卸力的动作,更要缓慢、松沉地去打。这样长期下来,意念引领练习,自然就能练出咏春拳外松内紧、由外透内的功力了。
每招都是靠自己的念力去出拳的,完成的。所以你要放松的话小念头足以~!
或许你可以试试散打,散打的破坏力大。
希望你能坚持,选我吧,

自学恐怕永远都无法做到防身。

武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 有没有好的老师教导至关重要——因为,有好的老师教,等于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没有老师的话,你跟着书本或者视频学,自己基础动作做错了也难以自知,结果把错误的动作练成了习惯,要纠正都很难。
而且没有人和你对练,光是对着空气练招式,是完全没有用的。

武术一定要经过和人实战对练,求教老师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加以改进,再练,再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进步。 书本和视频是无法教你这些的。

这个想要练到防身关键不是套路,而是练习对练,尤其是近乎实战的对练,这样再遇到紧急情况时才不至于慌神。

我有个师兄(自由职业,几乎就是整天练拳)练一年就练到木人桩了

差不多得一年吧,学的越多越好,有时间到我们网站看看。专业的

练好了咏春拳就可以防身么!
答:你把咏春拳练得再熟练也不行的!防身是一种无规则限制的格斗,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的!你应该找个格斗经验丰富的教练,学习自卫格斗术更适合你!

咏春拳打人厉害吗?要学多久才能实战
答:咏春拳,是防御性拳法,不擅长攻击,包括日子冲拳,也都是以迷惑为主,但是永春有着很强的杀伤力,因为打击点是中线要害,一般小念头三年,寻桥三年,标指一年,加上木人桩训练,就可以实战了。

在中国哪里有教咏春拳?厉害吗?不知道要学多久可以到防身的地步?》
答:咏春拳确实很累的!而且传统功夫,见效可没那么快 呵呵 我现在已经满打满算练了3个月了,自己感觉打一般人没问题了,不过练家子的我肯定没戏 咏春的实战性嘛,肯定非常强!但是要看你练到什么程度,体会到什么程度了。...

永春拳多久能学好啊?
答:你要是为了打。半年到一年都有可能。香港讲手王黄淳梁半年就出师了,叶问的儿子叶正30岁学,不过三个月。学会了咏春的原理,有了入门的感觉,打拳干脆,这就行了。如果你要真的学会咏春,可能要很久,学完三个套路肯能就要...

咏春拳学起来难不难?需要多久
答:只要找人比试,你就会知道自学的咏春完全不是那会事!咏春拳的运用,绝不是看教学视频,读拳理、心法就能学得到,能找到同伴一起边学边对练情况会好一点,有机会学到一招半式的运用,原因咏春拳运用的技巧必须要执手扶身的...

咏春拳快速入门技巧教程
答:咏春拳对拆训练法整个训练过程是在掌握调身及部分技术手法后,通过先辈在多场决斗 经验 中 总结 出来的几个核心对拆手法来进行技术训练上身定型。其训练分成几个阶段,为实现自身求得中心、重心的把握,结构体的定型到对对手的步避、身靠...

咏春要练多久才能够学成?
答:三年一小乘,也就是说能掌握咏春拳的基本技术,五年通常达到中乘,技术熟练运用自如,能参加比赛的水平,再往上就是大乘,可以做教练开馆校的程度,至于上乘,那就是大师级的人物了,如黄淳良、梁挺等等,要说最上乘,...

咏春拳好练吗?
答:咏春套路好练,但如果想像叶问那样打的游刃有余,就需要些功底了,咏春其实很微妙,光是它的马步就很牢固,仔细体会吧

咏春拳学完 小念头,寻桥,标指后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街头打斗?我是防身用的...
答:我小念头就练了三年

咏春拳打人厉害吗?要学多久才能实战
答:这主要看人,也看师傅怎么教 有的师父严格点的,都要求一直练基本功,这样就估计要等半年之后才有一些实战能力 有的教的比较快 三个月就能具备一定的格斗技能 八个月的时候突飞猛进 两年之后功夫就差不多已入无相了 不过...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