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法 退一赔三 什么是欺诈

~

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经营者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1、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  

2、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3、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4、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5、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  

6、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7、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8、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9、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  

10、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11、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12、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  

13、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  

14、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  

扩展资料:

欺诈消费者的法律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果有欺诈行为,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新消法规定消费欺诈3倍赔偿是获赔的最低限度。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定惩罚性赔偿仅是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高限度。  

倘若经营者与消费者明确约定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条款,不违反立法本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