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赏析与注解

~

郑伯克段于鄢

(隐公元年)

【题解】

作品通过对郑庄公的狡诈以及阴险,其母姜氏的偏袒、蛇蝎心肠和其弟共叔段的贪得无厌、愚钝蛮横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郑国统治者母与子、兄与弟之间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激烈斗争。本文语言简短精炼,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很具有文学色彩。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1],曰武姜[2]。生庄公及共叔段[3]。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5],公弗许[6]。

【注释】

[1]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前770年—前744年在位。申:春秋时国名,姜姓,在现在河南南阳一带。

[2]武姜:郑武公之妻,“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

[3]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段后来逃到共。叔为长幼次序,次于伯。

[4]寤生:倒生,出生时足先出,是难产的一种。寤,通“啎”,逆,倒着。

[5]亟(qì):屡次。

[6]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译文】

很久以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名叫武姜的妻子。武姜给武公生了两个儿子,他们就是庄公和共叔段。因为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武姜受到了惊吓,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并因此而讨厌他。武姜从小就喜爱共叔段,故而一心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她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同意。

【原文】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7]。公曰:“制,岩邑也[8],虢叔死焉[9],佗邑唯命[10]。”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1]”。祭仲曰:“都城过百雉[12],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13];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14],非制也,君将不堪[1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16]?”对曰:“姜氏何厌之有[17]?不如早为之所[18],无使滋蔓[19]。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20]。”

【注释】

[7]请制:请求以制邑作封地。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阳县西北。

[8]岩邑:地势险要的城邑。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9]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10]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11]京:地名,在现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大(tài):后来写作“太”。

[12]都城:都邑的城墙。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13]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参,同“三”。国,国都。

[14]不度:不合制度规定。

[15]不堪:有所不利,受到危害。

[16]辟:同“避”。

[17]厌:满足。

[18]早为之所:及早做好打算。

[19]滋蔓:滋生蔓延。

[20]姑:姑且。

【译文】

等到庄公当上君主之后,武姜又请求庄公把制邑分给共叔段作为属地。庄公回答道:“制邑是个地势险要的地方,从前东虢国的国君就死在那里,如果封给他其他城邑,我都没有意见。”于是武姜就请求改封京邑,庄公答应了,接着共叔段就住在了那里,人们都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进谏说:“假如分封的都城城墙超过三百丈,那么它将会成为国家的祸根。先王的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可是现如今,京邑的城墙违反了先王的规定,这样的事情本是不允许发生的,因为这样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失的。”庄公说:“姜氏一心想要这样,这哪里是想避免就能避免的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的贪心是没有止境的!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让祸根滋长蔓延。等它长到枝叶茂盛的时候再想对付就晚了。蔓延开来的野草尚且很难铲除干净,更不用说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寻死路,你暂且等着看吧。”

【原文】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1]。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23];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24],将自及[25]。”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27]。”公曰:“不义不暱[28],厚将崩[29]。”

【注释】

[21]鄙:边境。贰于己:此指背叛国君,听从自己的管辖。贰,两属,属二主。

[22]若之何:怎么办?若,如。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件事。

[23]事:动词,事奉,听他的命令。

[24]无庸:用不着(这样)。

[25]将自及:将要自己走到毁灭的地步。及,至。

[26]廪延: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延津县北。

[27]厚:指所占的土地扩大。众:指百姓。

[28]不义不暱(nì):指上不尊国君是不义,下不亲兄长是不暱。

[29]崩:山塌,这里指垮台、崩溃。

【译文】

没过多长时间,太叔段命令原来属于郑国西边和北边的边邑同时听命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是不能有这种两属的情况出现的,如今您准备怎么办?假如您想把郑国送给太叔,那么就请您答应让我去侍奉他;假如不给的话,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管他,他会自取灭亡的。”没过多长时间,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并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现在可以采取行动了!若是一味地让他扩大土地,他将会得到民心。”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即使是土地扩大了,但他最终还是会垮台的。”

【原文】

大叔完聚[30],缮甲兵[31],具卒乘[32],将袭郑。夫人将启之[33]。公闻其期[34],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35]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36]。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37]。

【注释】

[30]完聚:修治城郭,囤积粮食。

[31]缮甲兵:整修铠甲和兵器。

[32]具:准备。卒乘(shèng):步兵和兵车。

[33]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开门、引导方向,此指做内应。

[34]期:指段袭郑的日期。

[35]帅车二百乘:率领二百辆战车。帅,率领。乘,古代军队组织的单位。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36]诸:“之于”的合音字。

[37]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

【译文】

太叔修整城郭,囤积粮食,修缮盔甲以及兵器,同时也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准备偷袭郑国的国都。武姜则准备为太叔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听说了太叔起兵攻打郑都的日期后,说:“现在可以出兵攻打他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攻打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太叔,太叔于是逃到鄢城。庄公接着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又逃到共国。

【原文】

书曰[38]:“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39],故不言弟;如二君[40],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41]。不言出奔,难之也[42]。

【注释】

[38]书:这里指《春秋》经文的记述。

[39]不弟: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

[40]如二君:如同两个国家的国君战争。

[41]郑志:郑庄公的本意。

[42]难之:谓史官下笔有为难的地方。

【译文】

《春秋》上说:“郑伯克段于鄢。”大意是说太叔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就像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称之为“克”;把庄公称为“郑伯”(意为大哥),是讥讽他对弟弟有失教诲;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内心想法,不写共叔段被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原文】

遂寘姜氏于城颍[43],而誓之曰[44]:“不及黄泉[45],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注释】

[43]寘(zhì):同“置”,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城颍,地名,在现在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44]誓之:向她发誓。之,代武姜。

[45]黄泉:地下的泉水,这里指墓穴。

【译文】

于是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向她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永不再见面!”可是没过多久庄公就后悔了。

【原文】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46],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47]。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48],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49],请以遗之[50]。”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51]!”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52],隧而相见[53],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5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注释】

[46]封人:管理边界的小吏。封,疆界。

[47]食舍肉: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旁。舍,放。

[48]小人:谦称自己。

[49]尝:品尝,这里是“吃”的意思。

[50]遗:赠,送给。

[51]繄(yī):语气助词,用在句首。

[52]阙:同“掘”。

[53]隧而相见:挖个地道,在那里见面。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

[54]融融:同下文的“洩(yì)洩”都是形容和乐自得的心情。

【译文】

有个名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他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就找机会向庄公敬献了一些东西。庄公赐给他饭食,他在吃饭的时候,把肉挑出来单独放在一边不吃。于是庄公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颍考叔回答道:“小人的母亲还健在,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但是她却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带回去孝敬我的母亲。”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唉,可我却偏偏没有!”颍考叔说:“请恕我冒昧地问一句,您为什么这么说呢?”庄公就对他说明原因,并且告诉颖考叔他现在已经后悔了。颍考叔答道:“在这件事情上您没什么好忧虑的。只要您掘地挖出泉水,然后挖个隧道,在那里与你母亲见面,谁敢说不可以这样呢?”庄公接受了他的意见。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身在大隧之中,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身在大隧外,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就恢复了以往的母子关系。

【原文】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55]。爱其母,施及庄公[56]。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57]。”其是之谓乎[58]?

【注释】

[55]纯:真纯,笃厚。

[56]施:推广,扩展。

[57]锡:通“赐”,给予。

[58]其是之谓: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译文】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的的确确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还把这种孝心影响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可以永远地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针对颍考叔这类孝子而说的吧。

【评析】

本文以武姜厌恶他的儿子郑庄公开始,以武姜、郑庄公“母子如初”结尾,从而把两个主要人物贯穿其中。武姜是郑武公的夫人,是申侯的女儿。尽管她对两个儿子爱憎态度让人一看就明了,然而实际上两个儿子都是她偏心行为的受害者。作品的结尾写道武姜和郑庄公在隧道中相见,这对于武姜来说是相当难堪的,她所说的乐也只能是勉强装出来的。郑庄公在公元前743年继位为郑国国君,作为一名政治家他是合格的,但是作为儿子和兄长他则是有缺失的,所以他的形象不能一言以蔽之。共叔段是武姜的宠儿,他在开始阶段依仗母亲的偏爱骄横跋扈,政治野心迅速膨胀。和郑庄公相比,他在政治上的稚嫩、简单轻率,表现得很是充分。他是政治上的失败者,是母亲不成气候的宠儿,同时作为幼弟的他也是兄长的手下败将,集多种角色于一身。

文章结尾,郑庄公母子之所以能采纳颖考叔设计的见面方式,就在于当时的大局已经确定下来了,郑庄公的江山固若金汤,武姜废长立幼的企图也无从谈起。在这种境况下,大隧相见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唯一且体面的选择。文中把郑庄公的家庭矛盾和政治纠葛放在一起进行叙述,最终家庭矛盾服从于政治利益。郑庄公可以选择放弃弟弟,然而对君主之位却割舍不下。武姜的宠儿已经成为昔日黄花,尽管她对身边的郑庄公不是一般的厌恶,然而最后却不得不依靠他。只有在政治纷争偃旗息鼓的前提下,武姜、郑庄公这对“慈母孝子”才能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
答:《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顺叙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左丘明 〔先秦〕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及翻译
答:原文: 《郑伯克段于鄢》 【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

《郑伯克段于鄢》(《谷梁传》)古文和翻译
答:作者或出处:《谷梁传》 古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

古文赏析——郑伯克段于鄢
答:公元前722年,在郑国统治者内部发生了一件骨肉相残的事件,这就是《春秋》上所谓的“郑伯克段于鄢”。《公羊》、《谷梁》都提到这件事,发表了一些议论。但从事件的叙述、人物的刻画方面来说,《左传》的文字写得最具体精彩,历来脍炙人口。姜氏厌恶其子郑庄公,始于郑庄公出生时的难产。可是她对于...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
答:郑伯克段于鄢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的一个片段,却俨然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文章把发生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这一历史事件,具体可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仿佛真的进入了时间隧道,面对面地聆听历史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一事件的缘起、发生、发展和最后结局。从而,不仅让我们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音
答:古文《郑伯克段于鄢》的原文注音如下:1、第一段:chū,zhèng wǔ gōng qǔ yú shēn,yuē wǔ jiāng。shēng zhuāng gōng jí gòng shū duàn。zhuāng gōng wù shēng,jīng jiāng shì,gù míng yuē “wù shēng”,suì wù zhī。ài gòng shū duàn,yù lì zhī,jí q...

郑伯克段于鄢_左丘明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答: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我整理的郑伯克段于鄢_左丘明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郑伯克段于鄢 先秦左丘明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

姜氏欲之 焉辟害翻译
答: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原句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的一个片段,却俨然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注音
答: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suì zhì jiāng shì yú chéng yǐng,ér shì zhī yuē:" bù jí huáng quán,wú xiāng jiàn yě。" jì ér huǐ zhī。yǐng kǎo shū wèi yǐng gǔ fēng...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注音
答:隐公之年(公元前772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的一个片段,却俨然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文章把发生在两千七百多年前...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