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次序最详细的~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十六国: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鸿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夏、商、周、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汉、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扩展资料:

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如孔子说过“丈于朝”,中文所谓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义。在政治上用来引用当政者政权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权治天下 ” 的观念。 因此“朝”类似现在所说的“国家统治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的政府),而并非等同于现代定义的“国家” (国在中国古代从部落联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诸侯国”,是一种地方政权管理单位 );“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 “朝代” 理论也都不是近代学者发明的,也是古代官方为了区分某政权的历史时期所定的既有划分法则。

最明显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只一个“朝”,而是由多个不同政权,如晋朝、五胡十六国 、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与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为划分标准。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 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迭, 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王朝的国祚相重迭,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的概念, “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炎黄→尧唐→虞→夏→有穷→寒→夏→商(殷)→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楚→

汉【西汉】→新→汉【玄汉、东汉、蜀汉(曹魏、孙吴)】→三国【魏(蜀汉、东吴)、蜀汉(魏朝、东吴)、东吴(蜀汉、魏朝)】→晋【西晋(东吴)、东晋(北魏)】→

南北朝【南朝【刘宋(北魏)、南齐(北魏)、梁(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陈(北齐、北周、隋)】、北朝【北魏(刘宋、南齐、梁)、东魏(西魏、梁)、西魏(东魏、梁、北齐)、北齐(西魏、梁、北周)、北周(北齐、陈)】】→

隋(陈)→唐→武周→唐→五代【后梁(辽)、后唐(辽)、后晋(辽)、后汉(辽)、后周(辽)】→宋【北宋、(辽、西夏、金)、南宋(西夏、金、大蒙古国、元)】→

元(南宋)→明(后金、清)→清(明、大顺)

扩展资料:

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

“朝代” 理论也都不是近代学者发明的,也是古代官方为了区分某政权的历史时期所定的既有划分法则。最明显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只一个“朝”,而是由多个不同政权,如晋朝、五胡十六国 、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与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为划分标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朝代



中国在世界上以历史悠久而闻名,在曾经的四大古国里,只有中国的文明没有出现断裂,就单凭这一点足以让我们自豪。

我国上下五千年起源定义,是以黄帝来计算的。历经的朝代大体是:夏朝-商朝-西周-东周(西周皇室)与春秋战国乱七八糟的-秦朝-西汉-东汉与三国鼎立-西晋-魏晋南北朝乱七八糟-隋朝-唐朝-五代十国乱七八糟-宋与辽、金、西夏、蒙古-元朝-明朝-明与后金(清朝前身)-清朝,然后民国到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个只是传统的说法,事实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来说这个五千年是从大禹治水那时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证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了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 夏商周断代工程己经取得突破性成就。专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帝至夏一千年左右。这样算来,从黄帝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一般讲文明史,是以城、青铜和文字为标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作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计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专家认为这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的一座古城遗址中又发现了一种与甲骨文差别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个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字,其余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匀,笔画纤细。科学家还发现山东大波口文化中晚期 "陶文"与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脉相承的迹象,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

专家们还发现了河图和洛书。河图刻有一到十个自然数排列图形,洛书刻有一到九个自然数排列图形。这些图形是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龟甲上,人称 "河洛文化"。有人称这是中华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坛。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证实中国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顺序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拓展资料

歌诀

第一种

[大陆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大陆苏教版历史教材]、[香港版]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三种

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这个高中历史课学过,哈哈,具体如下: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另外有很多总结的朝代顺口溜口诀可以快速记忆,具体如下:

口诀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口诀2、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秦两汉成, 蜀魏吴争晋南北,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口诀3、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顺便给你记五胡十六国的: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和起止时间
答: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西汉:前206年至公元25年;东汉:25年至220年;曹魏:220年至265年;蜀汉:221年至263年;孙吴:222年至280年;西晋:265年至317年;东晋:317年至420年;刘宋:420年至479年;南齐:479年至502年;梁朝:502年至557年;陈朝:557年至589年;北魏:386年至534...

正确的中国从古至今的朝代排列顺序是什么啊?
答:夏,商,周(西东),春秋,战国,秦,汉(西东),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北南),元,明,清望采纳、谢谢

中国朝代的顺序表是什么?最好是口诀
答:顺序口诀: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是什么?
答:各朝代年份顺序表: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汉--公元前206年-...

中国历史朝代按时间顺序怎么排列
答: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秦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晋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南北朝 ...

中国的各个朝代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
答:1、2、3、4、5、

中国的历史朝代有哪些,按顺序排列。
答:历史上共有过60个朝代,列表排序如下:1、2、3、4、5、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顺序,从古到今的顺序,越详细越好
答:夏、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分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国)]、隋朝、唐代、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中国的朝代怎么排的?
答: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夏、商、周、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汉、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
答: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是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楚、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朝、元、明、清。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有争议)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争议)3、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