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要教育科研吗]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   青年教师要教育科研吗?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们不得不要“做”教育科研。没有论文与课题,职称上不去,骨干教师评不上,青年教师不得不做着伪科研。但事实上,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在很多场合不遗余力的抨击着现在的教育科研,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生产学术垃圾。当然在我心里,也清楚地知道教学与科研两者相互促进。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两者有着天生的矛盾。那我们到底要不要教育科研呢?我想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一所农村初中教初一年级做班主任。那个时候我怎么教书的呢?别人怎么做我亦步亦趋,你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从来如此,年轻气盛都想拼出一番天地。但是,我忽视了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没有任何自己的思考。有这样一个例子:那时,我要求学生很早到校早读,这样也逼迫自己比学生来得更早,因为这样学生就没有空闲时间来吵闹,结果弄得我在,学生很乖,我不在,他们压根不知道干什么,更别说自学了。没办法,怎么办?别人又说:“你可以安排几个‘卧底’监视他们的早读。”于是我做了……可是,我又失败了,“卧底”背叛了。后来,我反思了自己做班主任一系列做法,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我什么事情都包办,这些班干部还用来干嘛呢?学生犯了一点小错误我就上纲上线,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时间一长“教育”还有用吗?没有办法,我想做个合格的班主任,于是我买来一些教育书籍,如《爱心与教育》《爱的教育》《班主任兵法》,照着书上兼顾自己班级的实情,实验下来,班级学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他们长大了。尝到甜头的我,真的想要静下来思考思考了。李敖曾在大陆说过一句话:“你要相信他是真的,并为之努力,她才可能是真的。”我相信教育科研能让我变得更聪明。那么青年教师该怎么做教育科研呢?
  一、摆好心态: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应有的素养
  为什么把“摆好心态”放在第一位。很多青年教师想要通过教育科研成名、成家。但是,翻开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履历,哪位“大家、名家”是一蹴而就的呢?他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坚持着走下去,最终获得成功的。青年教师必须相信“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有超于世俗的高远追求,不用功利性的眼光对待教育科研。青年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应具备六大基本科研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要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永葆进取心;要探索创新,要敢于怀疑习惯行为和常规做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要成为精明细心的人,善于留心观察生活,善于从细小的行为中寻求其带有普遍性规律;要脑勤、手勤、眼勤;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不夸大其词;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有这些素质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搞好教育科研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白天忙于教学工作,很少有空闲的时间进行阅读,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我常常在晚上九十点钟以后看书,渐渐地养成了睡前读一会儿书才入睡的习惯。有时读着书感觉自己对某个观点有话可说,即使很晚了还会从床上起来,把自己的一些思考通过电脑记录下,甚至很多时候忘记了时间。第二天一大早又起来,洗把冷水脸,早早来到学校。在这种“枯燥”的生活中,我学会了坚持。这种坚持也使我受益匪浅,很多发表的文章都是在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形成的。
  二、理论学习: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的可靠基石
  青年教师想要从事科学教育科研,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等,能在实践中恰当地运用,了解教育动态,掌握一些新的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开阔视野,吸收先进的国内外教育教学经验,更新、充实、优化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对照自己的薄弱之处,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研究中提升自己,形成新的见解与观点,获取教育科研的成果,并把教育科研成果的获得视为自己工作实践的一种目标与动力。“书到用时方恨少”、“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的确,这些话都是至理名言。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读一些理论的书籍可能会比较难懂,但是只要你把半懂不懂的书读过了,你就进步了。关于读书,我不认为只读一遍就能读出多少精髓多少内涵来,读书是需要慢读深思咀嚼出来的,在读书时还要写点读书心得。现在,我在研究课题时把阅读理论与实践参照着,在阅读中感悟着教育科研的点点滴滴,效果很好。
  三、尝试写作: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的必由之路
  世事都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教育科研也是如此。作为教育科研的“新人”,青年教师应该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并积极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使教科研不再遥不可及。由于青年教师理论功底相对较少,因此,可以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撰写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育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提高的过程。经常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力,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领悟能力,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年,为了使自己适应学生的需要,我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把许多感悟通过文字记录了下来,投给了报刊杂志,结果有了稍许收获。先后在《教学与管理》《中学外语教与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基础英语教育》《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参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了一百多篇、近十万字的教育教学论文。2011年破格被评为吴江市教科能手,吴江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我从事教育科研的兴趣,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情趣,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念,促使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总之,青年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增强教科研意识,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以前瞻的眼光去观望教科动态,以开放的姿态去感受教育新潮,以求真的态度去探索教育规律,我相信青年教师一定能在教育科研这条路上走出璀璨的明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松陵第三中学)
  责编/张 鹤

注重教育科研的创新与实效_学校教育科研实效性研究
答:它有一种凝聚力、开发力、引导力和提升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它既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障,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条件;既是增强学校凝聚力,办出特色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培养名师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教育科研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答:3、使我校青年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又能开展教科研工作,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 四、具体 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学 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是教师培养的首要工作。目前,对教师的师德要求...

培养青年教师的步骤和途径及成效
答:培养青年教师的步骤和途径及成效如下:1、增强教学能力。通过系列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成为合格的教学者。2、塑造良好的教育理念。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3、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学习和交流,深化对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成为...

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答:大学必须对其所处的整个现实环境开放,必须投身于真实的生活,必须整个地融入外部环境。这说明大学不仅需要科研还需要扩大社会接触,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 力。作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只有通过参加不同层次的实践和科研活动才可以了解掌握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掌握对于一个实际工程来说具体的施工顺序 是...

论提高教研实效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答:[论文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化 发展 课例研究 [论文摘要]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其专业化发展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要立足于自身实际,通过提高教研实效、开展课例研究、加强教育科研力度等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校本资源。我们着眼于...

教师怎样做好教育科研
答:通过赛课,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探索热情,一些青年教师在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周期。6.举办课题研究实验班。为搞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确定四(1)为实验班级,抽调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相关研究人员要及时做好...

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答: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才能搞好教育科研?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 我们的许多老师只所以至今还没有加入到教育科研的行列中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学专家的事,与我们一线教师无关,我们一线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二是搞教育教学研究太难了,没有条件。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美国...

青年教师对教育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答:将青年教师纳入教育系统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平台。青年教师身处于职业发展初期,他们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通过安排适当的岗位轮换和交流合作,青年教师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给予他们相应的评价和奖励制度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

什么是提升教师科研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
答:以建设学科为中心,在教师中明确“教为基础,研为发展”的思想。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认清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只有教师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两大支柱的真正提高,学科才算得到真正发展。因此,发展学科建设在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要抓住学科建设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

青年教师(新教师)如何提升教学水平?
答: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或新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您的个人成长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下是关于如何提升教学水平的建议。1. 持续学习:认真阅读教育科研领域的文献,并积极参加教育培训课程。定期参加会议和研究研讨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在与同行进行互动讨论中汲取更多经验和知识。2. ...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