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型发展史03」难逃三代而亡的命运:小米Note、Max系列盘点

~ 作为国内重要的手机厂商之一,小米带给了我们许多优秀的产品。其中的小米数字系列以及后来的Redmi系列都出现了无数经典的、性价比极高的产品。而其实在这之前,小米也曾有两个系列的产品:一个寄托了小米冲击高端的愿望、一个则开拓了特殊的用户群体市场。它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后来却都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这两个系列就是小米的Note系列和Max系列。下面就让我来带大家看看,这两个系列是如何逐渐走向消亡的。

首先是Note系列:

2015年1月,小米推出了旗下首款冲击高端旗舰的产品:小米Note。小米Note采用玻璃后盖+金属中框材质,并在背板玻璃上加入曲面工艺,使整个机身无论观感还是握持手感都有巨大提升。并且还有当时比较热门的竹制后壳版本。

这次小米一共发布了两款产品:即小米Note标准版和小米Note顶配版。其中标准版小米Note采用5.7英寸1080P LCD屏幕,宽6.9mm,重161克。小米Note标准版处理器搭载高通骁龙801,支持4G双卡双待,内存为3G,存储为16G/64G,后置1300万像素摄像头,搭载3000毫安时电池,并且内置独立HIFI芯片。

3月底,小米又推出小米Note女神版,女神版的外形和配置均与标准版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增了樱花粉配色。

5月份,小米Note顶配版上市。小米Note顶配版的外形与标准版相同。屏幕由1080P升级为2K分辨率,处理器升级为骁龙810,内存由3G升级到4G,其余配置与标准版完全相同,售价2999起。

一代小米Note无论在颜值还是配置上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还有极为罕见的HIFI芯片,可以说小米第一次冲击高端是有很大机会成功的。而小米Note的标准版确实也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不过最可惜的还是顶配版,毁在了那颗发热功耗极大的芯片:骁龙810上,当年搭载了高通骁龙810处理器的手机几乎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即便小米为搭载骁龙810做了许多优化和散热措施,但也无法避免翻车的结果。总体来说,小米Note第一代有许多亮点,配置和价格上也都是诚意十足,可惜顶配版败在了芯片这一客观因素上,但标准版还是赢得了许多好评。

2016年10月,小米发布了Note系列的第二款产品:小米Note2。小米Note2采用一块5.7英寸1080P OLED曲面屏,也是小米第一款搭载曲面屏的手机。机身和后盖则依旧是金属中框+玻璃后壳材质。硬件配置上,小米Note2采用高通骁龙821处理器,内存4/6G,存储64G/128G,后置2256万像素镜头,电池容量4070毫安时。并在正面Home键集成指纹识别。

小米Note2身上几乎集成了所有最顶尖的硬件,曲面屏也带来了超高的正面颜值。但小米Note2可谓是成也曲面屏,败也曲面屏,LG的曲面屏幕显示素质过差,有很强的抹布感,直接劝退了许多消费者。最终导致小米Note2冲击高端又一次失败。

2017年9月,小米发布了小米Note3。这次Note3不再延续之前的旗舰定位,没有采用当时顶级的骁龙835处理器,而是采用了定位中端的骁龙660处理器,产品定位也随之降低。

小米Note3的外形和材质工艺与小米6完全相同,屏幕增加到5.5英寸,材质为LCD屏拥有4G/6G内存,64G/128G存储,电池容量3500毫安时,正面Home键集成指纹识别,前置摄像头支持红外人脸识别。后置为1200万像素主摄+1200万像素长焦镜头的双摄组合。

虽然小米Note3的外形十分不错,这样的配置放在中端也完全说得过去。但这款产品主打线下市场,且2499的价格有点略高,所以销售成绩很不理想,也直接导致小米Note系列被砍,此后再也没有Note系列产品的出现。

接下来是小米的Max系列:

2016年5月,小米发布了小米Max。小米Max定位中低端市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一块超大尺寸屏幕以及超大容量电池,为喜欢超大屏幕的用户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小米Max采用一块6.44英寸屏幕,分辨率为1080P,电池容量达到了4850毫安时。处理器分为标准版和高配版,分别采用了高通骁龙650和骁龙652,拥有3G/4G内存,64G/128G存储,支持后置指纹识别,主摄1600万像素。

小米Max的高性价比、超大屏长续航定位,为小米Max这款产品赢得了不少好评,骁龙650/652处理器的性能放在2000以内的价位几乎没有对手,因此小米Max也获得了非常不错的销售成绩。

2017年5月,小米发布了Max系列第二款机型:小米Max2。小米Max2依旧延续了一代的定位:6.44英寸超大屏幕,骁龙625处理器,更大的5200毫安时电池,全金属一体化机身,后置指纹识别。

小米Max2的改进主要提升在外观上,三段式金属机身升级为一体化金属机身,而在其他方面则并没有什么提升。反而骁龙625处理器在性能上还不如一代的骁龙650/652,但625的超低功耗和Max2更大的5200毫安时电池带来了近乎变态的续航体验,同样受到不少好评。

2018年7月,小米发布Max3。小米Max3的外观相对前两代改变较大,背面还是全金属一体化机身,正面从6.44英寸16:9显示屏升级为6.9英寸18:9显示屏,电池容量也增加到5500毫安时。其他配置上,小米Max3采用高通骁龙636处理器,后置1300万+500万双摄像头,支持前置人脸识别和后置指纹解锁。

小米Max3相比前代虽然各方面都有了提升,但骁龙636处理器在性能上还是无法完全超越一代的652,万众期待的骁龙670/710没能搭载在这款机型上,1699/1999的价格也略微偏高,所以这款机型最终的成绩并不是很好,导致Max3之后就再也没有了Max系列的产品。

其实在了解完这两个系列的机型后,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出它们为什么会从初始的高光走向后来的暗淡,最终消失在手机发展的长河中。

小米Note起初的配置都是向旗舰机看齐,虽然一代经历了火龙810的洗礼,但标准版还是建立了不错的口碑;二代则是毁在了屏幕上,风头还被一同发布的MIX全部抢了去,冲击高端又一次失败;三代则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小米Note在小米家族中的定位,这也直接导致了Note系列走向灭亡。小米似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Note系列的销量越来越差,所以并没有选择坚持下去,而是及时止损,Note系列最终消失。

如果说Note系列被砍掉是外部因素占主导的话,Max系列则是由内部因素而消亡:Max系列最初的高性价比、超大屏超长续航的定位确实拥有相当一部分客户群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Max系列却没能跟上节奏,配置一成不变,甚至还有退步,价格却在一点点提高。如果能适当加强一些配置,提高Max系列的定位,那么或许这个系列就不会出现三代而亡的情形了。

总之,这两个系列在小米的产品线上都是曾经比较特殊的存在,它们也都获得过不小的成就,我个人对这两个系列都是比较认可的,但最终没有坚持下来确实比较可惜。不知在日后还有没有相似定位的产品来代替它们,尤其是Max系列,超大屏手机其实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有非常多的潜在用户,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出现这样的机型!

计算机的发展史?
答:这时的计算机的基本线路是采用电子管结构,程序从人工手编的机器指令程序,过渡到符号语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计算工具革命性发展的开始,它所采用的二进位制与程序存贮等基本技术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以冯·诺依曼为代表。 折叠编辑本段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的出现使计...

「机型发展史01」不将就还是不讲究?一加手机盘点
答:3个月后,一加发布了旗下第三款机型一加X。一加X是一款小屏旗舰,屏幕5英寸,分辨率1080P,处理器搭载...2016年6月,一加3正式发布,一加3的设计语言较前两代有了明显改变:放弃了个性化的竹制后壳,采用全金属

机器人发展史
答:8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大厂家应用机器人的技术日臻成熟,第一代机器人的技术性能越来越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美国开始生产带有视觉、力觉的第二代机器人,并很快占领了美国60%的机器人市场。尽管美国在机器人发展史上走过一条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应用开发研究的曲折道路,但是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

智能手机的发展史?
答:第一代智能手机现在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看了这么多有关智能手机的故事,您一定会问起智能手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那么请接着看下去,下边就是一部简略的智能手机发展史。说到智能手机的兴起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末叶。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在1999年岁末推出了一款名为天拓A6188的手机,可不要小看这款...

一代到三代技术更新发展史怎么写
答:代表性的计算机是1946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与他的同事们在普林斯顿研究所设计的存储程序计算机IAS。它的设计体现了“存储程序原理”和“二进制”的思想,产生了所谓的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结构体系,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⑵ 从1958年到1964年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二代。其特征...

华为手机发展史及经典机型
答:2003年7月,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手机业务部。发展历程:2004年2月,作为中国第一款WCDMA手机参加法国戛纳3GSM大会,并在大会现场进行了丰富的业务演示。2005年6月,华为第一款3G手机U626被查尔顿媒体集团评为“最佳3G手机奖”。2009年2月,华为在西班牙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首次展示了其首款Android智能...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答: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发展,一般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习惯上称为四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从1946年到50年代后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础器件。代表机型IBM公司的IBM650。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采用的主要器件逐步由电子管改为晶体...

跪求电脑的发展史
答:编辑本段【发展阶段】 历史上,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重要阶段。 ⒈大型机阶段 大型机(Mainframe)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是计算机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⒉小型机阶段 小型机(Minicomputer)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

中国飞机历史
答:而事实是,由于所采用的气动布局,尤其是三角形机翼,限制了歼八的进一步发展。 历史上,美、欧、苏等国装备了许多三角翼飞机。美制F-102、F-106,法制幻影...歼八Ⅱ自投产以来,已经大量在海、空军中服役,是继歼五、歼六、歼七以后的我国第四种主力战斗机,也是我国第二代战斗机中的最后一个机型。产量大大超出歼八及...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