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科学家数不胜数,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有几位?

当代有哪些活着的著名的科学家~

有很多,数不胜数。如:1、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该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一代物理学家重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 、李政道, 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另有同名之国际著名免疫血液学家,中国HLA专业的奠基人,现任台湾慈济骨髓捐献资料中心主任李政道。

3、崔琦(英文名:Daniel Chee Tsui)是在中国河南出生并长大的美籍华人,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从事电子研究工作,成就斐然。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其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人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

4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为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曾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0.牛顿(1642-1726年)



牛顿是一个博学的人,他对数学、光学、物理学和天文学在内的一系列学科进行了研究,在1687年出版的《数学原理》中,他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解释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9.巴斯德(1822-1895年)



对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狂犬病、炭疽和其他传染病的治疗提供了方法。还发明了巴氏灭菌法,使牛奶更安全饮用,他挽救了更多的生命,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8.伽利略 (1564–1642年)



创造了最早的现代望远镜之一,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成功地证明了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反过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为动力学和材料强度的科学奠定了基础,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7.玛丽·居里(1867-1934年)



波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发现元素钋和镭,并帮助将其应用到x射线领域,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她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和物理学奖,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6.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年)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现代物理学,于192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发现了光电效应,从而形成了量子理论的基础,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5.达尔文(1809-1882年)



在被怀疑的背景下,始终坚持他的“进化论”,他收集了20多年的证据,并于1859年发表了关于物种起源的结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4.哈恩(1879–1968年)



哈恩是一位德国化学家,于1939年,他发现了核裂变。他是放射化学领域的先驱科学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和核同质异能,他于1944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3.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年)



其在研究电磁和交流电流的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拥有许多从电力到无线电传输等方面的多项专利,并在现代电力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来源于此,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2.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尔(1831-1879年)



在研究电磁方面有重大贡献,他在电力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量子物理学的基础。爱因斯坦对麦克斯韦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作品永远地改变了世界。”是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 前322)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伟大的早期希腊科学家,他在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气象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做过许多研究。还创办了逍遥学派,是科学的先驱者,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有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司马光等。

1、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

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

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3、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4、范晔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

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迁宁朔将军。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将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随从孔熙先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5、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固



  中国十大历史学家及理由

  1、 左丘明

  2、 司马迁

  3、 班固

  4、 陈寿

  5、 范晔

  6、 刘知几

  7、 杜佑

  8、 司马光

  9、 章学诚

  10、梁启超

  1、理由一,左丘明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奠基人、先秦史官文化时代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史学家、相传他所著《左传》与早前的《尚书》相比,应是中国第一部完备的编年史、堪称中国史学形成的标志;理由二,《左传》与五经中的《春秋》有明显的互文性联系,其记人叙事不但更清晰完整,而且史料更丰富,范围远超出一国一地,对社会重大发展变革更加敏锐,典籍专家孔颖达特别指出“传实经虚”以示区别;理由三,《左传》作为纪传史学的最早范本,具有很高史学文学价值,尤擅战争描写,许多场面已成为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和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人物性格鲜明,夹叙夹议手法简洁,述评公允,对人事的预言精准。

  2、理由一,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西汉史传文学泰斗,他的史学地位在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世界上也堪称一流大师;理由二,作为中国第一部通史的《史记》对汉族与周边多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一视同仁,首开记录社会经济的范例,不但有耿直犯颜的公义勇气、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拨乱反正的调查研究,而且,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叙事的整体构思、对史实因果关系的精辟分析、层次分明而五种类型相融的体例编制所具的原创性,都堪称千古典范;理由三,《史记》既是史家之绝唱,又是无韵之离骚,表现出发愤著书的顽强毅力,其人物之鲜明丰满、叙事之简洁老练、语言之丰富多彩都代表了中国史传文学的最高成就。

  3、理由一,班固是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学家、中国断代史学第一人,传世名著《汉书》作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经班氏家族门生四人之手历数十年呕心沥血而成;理由二,班固治史意在追述西汉帝业,“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体例仿效《史记》而有所增删,内容因事命篇,述及五朝70余年大事,开创了以群雄夺权为始,以篡权贼臣被诛告终的断代记述新格局;理由三,班固叙事规模宏大,内容广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内外征战与国际关系、物质生产与文化交流,以五行灾变说来取代司马迁的兴衰规律论,观念有蜕化而体例有改进,对后世官方正统史学影响深远。

  4、理由一,陈寿是西晋时代最重要的史学家,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其史学名著《三国志》属首次撰述的当代史书;理由二,陈寿以天下大事分合有律的史学理念整体观照纷争战乱,魏、蜀、吴三书贯通编撰,既相对独立、各有君臣朝纲,又相互勾连、浑然一体,宏伟地展现了从群雄割据到三足鼎立再到西晋统一的全过程,开创了以帝王年号划分史界的先例;理由三,陈寿治史,首先确保史料的原真性,同时又带入忌讳与美饰笔法,详略主次褒贬取舍合度,力避“讳败夸胜”,编撰特点在于突出英雄的谋略作用,文臣优先于武将,其优美文笔和精彩纷呈的战争权谋描写,直接影响了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5、理由一,范晔是南朝首屈一指的史学家、纪传史学的代表作家、种类繁多的东汉史之集大成者和佼佼者;理由二,他“详观古今著述”,自成一格,“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纪传体例虽非他独创,但因他而成熟完备,列传叙事,以类相从,所述广泛涉及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许多民族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理由三,他的《后汉书》力图“正一代得失”,其主观史学特点鲜明,猛烈抨击外戚后妃干政、军阀权贵暴乱的现实,多有真知灼见,作者自称其文采杰思为“天下之奇作”,但叙事过于简略,引起许多史家为其作注,今本《后汉书》即加入了司马彪《续汉书》志30卷为补注。

  6、理由一,刘知几是中国史学走向自觉时代的伟大史学家、唐朝史学泰斗,他打破了学术界独尊皇家正史的局面,私撰《史通》代表了盛世史学的最高成就;理由二,作为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巨著的《史通》,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千年史学的成果,突出了纪传体史学的正统主流地位,其学术范围“上穷王道,下谈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指斥史界弊端,以为鉴戒,为史书规范化和史学史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他最重要的史学思想是“实录直书”与“激扬名教”的对立统一,既注重史料考据核查,又强调公义之名、教理之善,并把义理置于真相之前,他对中国史学方法论和史官制度的成熟具有指导意义,并发展出史学评论分支学科。

  7、理由一,杜佑是中晚唐时期最重要的史学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奠基人、社会风俗史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通典》建立了认识社会结构的新体系和历史编纂的新系列;理由二,他治史的超前性在于率先从政体入手“探讨礼法刑政”,从过去对个人作为的描述兴趣转移到追寻社会制度变革的因果关系,他著名的“理道”说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论发展为对历史兴衰规律的“政理”掌握,堪称史学创举;理由三,他以社会进化观反对是古非今论,力主“随时立制、既弊而变”,启发了经世致用史学思想萌芽,他重视以家庭为细胞的经济基础与礼仪伦常关系的考察,开创了社会风俗史研究的新范畴,预示了史学发展的新趋势。

  8、理由一,司马光是西汉以后千年一现的史学大师、不但代表了宋朝史学的最高成就,而且把中国编年体通史发展到巅峰状态;理由二,他的不朽巨著《资治通鉴》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多人协力的集体智慧,皇帝御赐书名并提供思想指导,其书规模宏伟、结构严整、秩序井然,纵览1362年史实,范围也超越了治乱兴衰,开创了社会文化史学的新思路,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通鉴学派;理由三,它首次将“国家兴衰” 与“生民休戚”并列的先进史学观意义重大,对历次农民起义给与了更多关注与反省,其感慨论评虽为权谋之术,体现了正统保守观念,以资当朝借鉴,但其民本之思、法制之识、和平之意、用贤之策,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朝政及史家。

  9、理由一,章学诚是中国传统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清王朝盛极而衰时代史学界的领头羊;理由二,他博闻强记、著作等身,30年心血写成“性命之文”《文史通义》,以臻不朽,立意纠正“世俗风尚”之偏颇,校勘文史诸论之讹误,主张文与史互通互义,复兴先秦跨学科融汇的优良传统,并脚踏实地建立起庞大的学术体系;理由三,他以主客观辩证统一的理念发展了司马迁“述往事,思来者”的精神,充分发挥史学叙事论理、经世致用的功能,认为六经诸子皆为史,可通用通变,他在修正整理旧史、考证史书体裁演变源流、提倡方志专修、强化学术基本功训练方面的贡献均直接影响到近代和现代史学。

  10、理由一,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之交杰出的学术大师和史学家、史学革命的发动机、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奠基人;理由二,他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在哲学、文学、艺术、教育、比较文化等学科多有建树,是引进宣传西方文化及史学并用以改造国学的旗手,新世纪之初接连发表重要史论《中国史叙论》(1901)《新史学》(1902),终结了近代旧史学,拉开了现代新史学的序幕;理由三,他清算了两千年中国官方史学的弊端,批判“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倡导以进化论为指导的人民史观,他把史学革命推广到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领域,其史学救国论震惊朝野,深刻地影响了五四运动,平心而论,他对史学的破坏性贡献要大于建设性。

  1、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3、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4、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今属山东省)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很多,毕竟人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比如:明朝的郭守敬《授时历》,对天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宋代的沈括《梦溪笔谈》,地磁偏角;现代的侯德榜,“联合制碱法”,让大家都买得起纯碱;屠呦呦提纯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很大贡献;英国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和牛顿三大定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和《相对论》……历史上的科学家真的是数不胜数,他们都为世界的发现做出了伟大贡献。

有很多啊,像是郭沫若,翦伯赞

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谁?
答:三、瓦特 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他发明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他在天文学和物理学上的发现,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他还发现月球表面不是光滑的,而是有洞穴,他证明了哥白尼所说的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远见卓识的智者之一,为什么这么说?
答:关于我们人类自从进入新时代以后,现在的一个发展历史也已经进行了5000年之久,在这5000年当中,我们人类社会也诞生了很多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这些伟人让我们对于人类社会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也多亏这些伟人让我们能够体验到现在社会带来的福利。那么作为人类史上最聪明的一个人:爱因斯坦,他被誉为人类...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和文艺家?
答:还有汉代的董仲舒,宋代朱熹,明代王阳明都是哲学家。 科学这个词是舶来品,中国封建 历史 上还没有那个人自称或被世人称为科学家的,当然建国后的那批伟大的科学家名垂千古! 文艺确切不应该叫家,文艺的领域太广了,中国 历史 上大文豪数不胜数,书法家汗牛充栋,画家也是如此。由于文艺领域太广名家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黑人科学家
答:2、乔治·华盛顿·卡弗 美国非洲裔,大约1860年出生于密苏里州的钻石丛镇(Diamond Grove),双亲是黑奴;当他还是婴儿时,父亲被杀身亡。卡弗的母亲及小孩们均遭匪徒绑架,主人摩西·卡弗(Moses Carver)以一匹值美金300元的马换回病重的乔治·华盛顿·卡弗。在宣告解放黑奴后,他在主人家又住了数年,...

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家?
答: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科学家!拜托哦~~~有急用!... 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科学家!拜托哦~~~有急...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创建了火箭、导弹等方面的一整套新专业,这些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改名高士其,弃仕途旁和金钱旁不要,立志不做官,不爱钱,以科学家造福...

历史上有哪些"有才无德"的科学家
答:要知道菜布尼茨在当时可是风头正盛的大数学家,牛顿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段和权力整倒他,可见弗拉姆斯蒂德的天文台数据以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科学家和学者更无法逃过牛顿的魔掌,可见艾萨克牛顿这位科学大神的人品德行也是为人所不齿的。除了艾萨克牛顿、福里兹哈珀、其实爱迪生以及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家秦九韶...

历史上有哪些科学家为捍卫真理而牺牲了自己?
答:1. 布鲁诺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葬者。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2. 阿基米德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

历史上有哪些“有才无德”的科学家?
答:正如现在很多人说,有智商没情商的人很多,有学历没道德的人也很多,而在历史上,有才而无德的科学家其实也不少,尤其一些还是很著名的大科学家,毕竟才与德并不是一起的。牛顿 每个人从小学的时候,如果说到科学家,基本会想到牛顿和爱因斯坦两个人,当然我们这边不是说爱因斯坦,也放心,爱因斯坦并非...

放眼整个科学发展史,排在前五的科学家都有谁?
答:整个科学发展史,可以排在前五的科学家有麦克斯韦;法拉第;马克斯·普朗克;艾萨克·牛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纵观古今,才华横溢放入科学家、物理学家数不胜数,他们都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没有大小之分的。如果非要分个大小的话,那么在我们心里一下科学家、...

历史上被埋没的的伟大科学家
答:如:直流电不利长途传输,每隔1公里则要增设发电站,但交流电却可利用变压器变压作为长途输电;使用直流电价钱较为昂贵,并且效能也远远不及交流电。基于利益上的冲突,爱迪生便极力打压特斯拉的发明。在此之前特斯拉为伟大科学家爱迪生共发明了24项新设计,包括直流电发电机的设计,并由爱迪生取得专利,加以...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