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代)里说的“一两”是多少克?“一钱”是3克吗?

古时中医所说的一两是多少克,一钱呢.~

1斤=16两=500克。
1两=10钱=30克。
1钱=10分=3克。
1分=10厘=0.3克。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
  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说明古代度量衡单位,需要追溯一下我国古代度量衡的起源。最初,人们都是以自然物体,如用黍、粟或以人的体重、身长、手指关节的长度等,作为长度、重量、容量等的基本计算标准的。

古人把100粒黍排列起来,取它的长度作为1尺的标准,这就叫做“黍尺”。纵向排列,称为纵黍尺;横向排列,称为横黍尺。过去造房子用的营造尺,便是纵黍尺。医书上一般不分纵黍尺或横黍尺,而是单称“尺”。历代尺的标准长度不一样。秦代和西汉的1尺,相当于27.65厘米;东汉的1尺,相当于23.04厘米;魏和西晋的1尺,相当于24.12厘米;东晋1尺相当于24.45厘米;唐、五代和明代的1尺,相当于31.10厘米;宋、元的1尺,相当于30.72厘米;清代1尺,相当于32.00厘米。总的说来,从周秦开始,尺越来越长。

古代的容量单位,也是以黍作为基本计算标准的。
圭,也称做刀圭,是一种玉器。古代制作这种玉器,有统一的标准。圭的形状是一头尖,另一头方的长方形玉器,中间凹陷。古人用它来抄取散药。一刀圭的散药容量是多少呢?大约可容纳64粒黍。计算标准圭容量的方法是,抄取一满刀圭,轻轻摇动,以不再散落为度,数一数其中黍的数目。多少抄取,把总数加起来,取其平均数,一般是64粒。

撮,也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1956年,在河南陕县的隋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西汉末年铸有玉莽“始建国”(公元9年)年号的铜撮。撮长11.5厘米,高1.22厘米,口径2厘米。它的容量是现代的2.1亳升。一撮可以容纳四个刀圭的黍,合起来一撮的容量是256粒黍。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的序上说:“一撮者,四刀圭也。”就是这样折算的。

王莽在中国度量衡的统一和标准化方面,是有贡献的。王莽时期铸造的“始建国铜撮”的铭文也说明,这种折算是标准的。

匕或方寸匕,也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匕就是匙。方寸匕,为体积正方一寸的容量,相当于10粒梧桐子大。量散药时,以摇晃后药末不再散落下来为准。一刀圭是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

另外,容量单位龠、合、升、斗、斛,也都是十进制。秦和西汉,1升相当于342.5毫升。王莽时期和东汉,1升相当于198.1毫升。魏晋时期,1升相当于202.3毫升。唐和五代,1升相当于594.4毫升。宋代1升相当于664.1毫升。元代1升相当于948.8毫升。明代1升相当于1073.7毫升。清代1升相当于1035.5毫升。总的来说,从秦汉至明清,升的容量也是越来越大。

古人还把100粒黍的重量,作为一铢的标准重量。但是一铢究竟有多重,古人也是说法不一的。有人说,一铢是96粒黍的重量。也有人说,是144粒粟的重量。24铢重为一两。十六两重为一斤。唐代以后,两以下不用铢,改用十进制的钱、分、厘等单位。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古代将圭也作为重量单位,一圭等于十粒粟的重量。一铢等于十圭。换句话说,一铢是100粒粟的重量。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古代很多,据考证汉末仲景时是15.625g为一两,清为37g一两 ,3.7g一钱。 “合”字也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当它读“葛”音时,那就是容量单位,如市制“十合为一升”。这里的“合”字不能读“何”音。

汉朝期间, 1合相当于如今20毫升。唐朝期间,年夜量制 1合相当于如今60毫升; 小量制: 1合相当于如今20毫升。明清期间, 1合相当于如今100毫升。
查了许久也没有查好,见谅

古代药方里的一两是多少克
答:古代药方中的一两是现在的31.25克。古代一斤为16两,又因为一斤为500克,因而一两为31.25克。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表述:“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意思是十六黍等于一豆,六豆等于一铢,二十四铢等于一两,十六两等于一斤。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

古代中医中药的重量 一钱啊,一两啊都是多少g啊
答:1两=10钱=50克

重量的换算,古代药方中的一两是现在的多少克?
答:现在是一两是50克。不过,中药沿袭古制,一斤是16两,1两是10钱,1钱是3.125克,那么一两就是31.25克。中药材以市称计算,即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钱,十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国务院在1979年指示全国中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一律采用g为单位的公制。现将十六进制与公制计量单位换算率附如下:1...

中国古代的一两是多少克呢?
答:4. 作为东汉人的张仲景,其方剂中的剂量应以东汉的标准计算,即1斤=220克,1两=220克÷16=13.8克。5. 因此,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记载的“一两”,现代 equivalent to approximately 13.8 grams.6.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古代文献中的一两都等同于13.8克,例如明代的一两约为3克,清代...

中国古代的一两是多少克呢?
答:张仲景准确来说是东汉人,所以他使用的剂量应该是东汉的剂量,也就是1斤=220克,1两=220克÷16=13.8克。所以,张仲景在《伤寒论》记载的一两,就相当于现在的13.8克。但是请大家记住,不是所有古代医学著作中的一两都等于13.8克,比如明代医学著作中的一两等于3克,而清代的一两等于30克。...

一两是多少
答:一两,是一个汉语词语,作计量单位,也指少数。中医中药的剂量,是根据不同年代的度量衡来确定的,不同的朝代采用不同的剂量度衡。所以,中药的方剂要看它的作者、出处、年代,才能确定具体用量。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1两等于0.05公斤,一两是计量单位,现在以一斤的十分之一...

古代药方里的计量单位有的用:钱,两;升,合。斗,石。同一个药方,有的用...
答:即1斤=16两=160钱。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的配用须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近似值进行换算: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 合gě 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一合就是一百毫升。一升就是1000毫克 ...

中药的一两是多少克,一钱是多少克
答: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从1979年1月1日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两、钱、分”等。换算如下:1、十两为一斤,一斤为500克,故一两为50克;2、十钱为一两,一两为50克,故一钱为5克;...

中医中的一两是多少克
答:中医中的一两是多少克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谦和且轻柔的小奇异果7207 2019-10-14 · TA获得超过2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31.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

古时方剂里一两是多少克
答: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现代科学技术为方剂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和剂型研制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临床应用方面,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