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8首以上的诗(分两类) 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有关诗的知识~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是诗人对现实观念或世俗理念的不认同而感发的愤怒和不满。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扩展资料诗歌流派:
1、现实主义诗学认为
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歌唱。
2、浪漫主义诗学认为
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
3、形式主义诗学认为
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诗人对美的追求,趋向于形式的自主创造。形式的自主品质,意味着诗人有批判社会现实、开拓美的世界的自主权力。在极端的形式主义诗学看来,诗只是一种语言工艺。
4、心理分析主义诗学认为
做诗犹如做梦,诗就是诗人的“白日梦”。常人做梦,是人的本能情欲等在社会道德和人的理性意识压抑下得不到满足,转移到梦中去发泄。诗人做诗,是把他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本能情欲等,转移到幻想的世界中去加以宣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

  诗词,是指以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并出现了新国风等重要诗词流派。

  目录

  一、概述1、简介
  2、“诗词”出处
  3、诗和词
  4、基本概念
  5、诗词简介
  6、词的起源
  二、诗词格律1、词牌集录
  2、绝句律诗格式
  三、诗词佳句选摘
  四、大型诗词书籍一、概述 1、简介
  2、“诗词”出处
  3、诗和词
  4、基本概念
  5、诗词简介
  6、词的起源
  二、诗词格律 1、词牌集录
  2、绝句律诗格式
  三、诗词佳句选摘
  四、大型诗词书籍
  展开 编辑本段一、概述
  1、简介
  词目:诗词   拼音:shī cí    释义:古体诗、近体诗以及格律词的总称。
  2、“诗词”出处
  宋 梅尧臣 《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 明吴应箕《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3、诗和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绿绿,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毛主席的光辉诗词。”
  4、基本概念
  所谓诗词,即诗歌与词的合称。   诗歌是一种主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或者叙事、说理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5、诗词简介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文言诗词,在近代新月诗社力求较好地继承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但新月派的理论及作品,未曾获得读者的普遍认可。按照文体背后的意识形态不同,又可分为新诗(西洋诗)与古典诗词(中国诗)。   诗词在当今现代社会生活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它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学上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山水情人语)


  6、词的起源
  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2010年5月,作家网络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国学大师》系列丛书,目前该丛书已经出版《中国诗词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中国姓名学研究》、《郭瑞琳诗文讲座》、《十大元帅诗词研究》等5部郭瑞琳著作105万字。
  编辑本段二、诗词格律
  1、词牌集录
  暗香97字 二郎神105字 八声甘州97字   长相思36字 采桑子44字 翠楼吟101字   捣练子27字 点绛唇41字 蝶恋花60字 定风波62字 洞仙歌83字   更漏子46字 甘草子47字 桂枝香101字 过秦楼111字 豆叶黄31字   浣溪沙42字 画堂春47字 贺圣朝49字 河 传61字 何满子74字   黄河清慢98字 贺新郎116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锦缠道66字 江城子70字   浪淘沙54字 临江仙60字 离亭燕72字 六州歌头143字   蓦山溪82字 满江红93字 满庭芳95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南歌子52字 南乡子56字 念奴娇100字   卜算子44字 菩萨蛮44字 普天乐46字   清平乐46字 鹊桥仙56字 青玉案67字 沁园春114字 青门引42字   如梦令33字 人月圆48字   十六字令16字 生查子40字 诉衷情45字 苏幕遮62字 水调歌头95字   双双燕98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霜天晓角43字   调笑令32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 踏莎行58字   唐多令60字 天仙子68字   乌夜啼36字 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   相见欢36字 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 谢池春66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谒金门45字 忆秦娥46字 虞美人56字   一落索46字 阮郎归47字 一斛珠57字 玉楼春56字 一剪梅60字   渔家傲62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醉花阴52字 鹧鸪天55字 祝英台近77字 昼夜乐98字 烛影摇红96字
  2、绝句律诗格式
  五绝:仄起 平起   五律:仄起 平起   七绝:仄起 平起   七律:仄起 平起


  大型诗词书籍
  1、《全唐诗》   2、《全宋词》   3、《唐诗三百首》   4、《宋词三百首》   5、《玉台新咏》   6、《乐府诗集》   7、《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1—4卷)   8、《百年绝句大典》   9、《百年律诗大典》   10、《当代中华诗词选》


  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元曲,实际上在这里谈到的曲是广义的戏曲。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逊于诗、词和赋。 谈及戏曲,人们难免就会联想到一个“俗”字。当然,这里所说的“俗”,并不是指俗气、鄙陋,它们相对于高雅、雅致的“雅”而言,是指通俗、质朴。戏曲不只有俗的一面,同时也有雅的一面,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   元曲与唐诗、宋词和汉赋并称为中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最绚丽多彩的四株奇葩。在经历了宋元时期的繁盛后,明代的戏曲出现了“雅化”的趋势,由于创作中心的南移和南戏的再度兴盛,明代杂剧和传奇的发展都呈现出南曲化的倾向。尤其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昆腔代弋”的变化更使得戏曲的创作走向案头,逐渐成为一种文人文学形式,步入典雅的道路。清代由于地方戏曲的兴盛,传统意义上的杂剧和传奇都由盛而衰,但是也出现了洪?N和孔尚任这样的大家。到清代后期,地方戏曲的发展更是一曰千里,中国戏曲最初源于民间,最终亦在民间再度勃兴,形成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形式。

著名的诗词曲是唐诗宋词元曲,代表人物有初唐四杰、 李杜、小李杜 等都是唐诗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是宋词的代表人物、元曲白朴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金缕衣 杜牧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诗词曲有关知识
  一、格律诗的类别
  格律诗一般有三类,即律诗、排律和绝句。就字数来说,一般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六言律诗也有,但后来很少用,已基本淘汰。

  律诗:八句,以每两句为一联进行声律和词性的对仗,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尾字必需用同韵群的字押韵,即八句四韵,也有首联起句就入韵的格式,叫首句入韵式,即成八句五韵。颔联和颈联除了声律的交替和对仗外,词性也要以对偶句形式对仗;首联和尾联词性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排律:以律诗的要求,十句以上的格律诗叫排律。

  绝句:四句两联,首句入韵式三韵脚,首句不入韵式两韵脚。绝句最初叫截句,即截取律诗四句单独成诗之意。一、二句词性不对仗,三、四句词性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前半部分;一、二句词性对仗,三、四句词性不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后半部分;一、二句和三、四句词性都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中间部分。后因为截句再不可加句,只能是四句,就改称为绝句。

  二、对联的基本原理
  对联是由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形式单独提出来而成的一种联体。它完全遵从律诗颔联或颈联的格式,包括声律的交替、对替和词性的对仗,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的定律。所以说对联是律诗中的精华,也叫诗中之诗。现代对联发展有九言以上的中、长联,但它基本的声律交替、对替、词性对仗、字数相等、内容相联、结构相称、节奏相应的六条就是律诗颔联或颈联定律的延续。

  三、词、曲的律格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每首词都有词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6)已经固定下来的词调,有专门的词谱,最著名的和权威的是清代汇编的《钦定词谱》,汇聚了近千种词牌。但比较常用的词牌也只不过百多种而已。如限用平韵的词调有:《十六字令》、《南歌子》、《渔歌子》、《忆江南》、《捣练子》、《浪淘沙》、《江南春》、《忆王孙》、《江城子》、《长相思》、《醉太平》、《玉胡蝶》,《浣溪沙》、《巫山一段云》、《采桑子》、《阮郎归》、《朝中措》、《眼儿媚》、《人月圆》、《柳梢青》、《太常引》、《少年游》、《临江仙》、《鹧鸪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阵子》、《行香子》、《风八松》、《八六子》、《满庭芳》、《喝火令》、《金人捧露盘》、《水调歌头》、《凤凰台上忆吹箫》、《汉宫春》、《八声甘州》、《扬州慢》、《高阳台》、《锦堂春慢》、《寿春楼》、《忆旧游》、《夜飞鹊》、《望海潮》、《沁园春》、《多丽》、《六州歌头》等。
  限用仄韵的词调有:《如梦令》、《归自谣》、《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点绛唇》、《霜天晓角》、《伤春怨》、《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忆少年》、《忆秦娥》、《烛影摇红》、《醉花阴》、《望江东》、《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淡黄柳》、《锦缠道》、《酷相思》、《解风令》、《青玉案》、《千秋岁》、《离亭燕》、《粉蝶儿》、《御街行》、《祝英台近》、《蓦山溪》、《洞汕歌》、《惜红衣》、《法曲献 仙音》、《满江红》、《天香》、《声声慢》、《黄莺儿》、《剑器近》、《醉蓬莱》、《暗香》、《长亭怨慢》、《双双燕》、《宴山亭》、《念奴娇》、《绕佛阁》、《绛都春》、《桂枝香》、《翠楼吟》、《霓裳中序第一》、《水龙吟》、《石州慢》、《瑞鹤汕》、《宴清都》、《齐天乐》、《雨霖铃》、《眉妩》、《永遇乐》、《二郎神》、《拜星月慢》、《西河》、《西吴曲》、《望远行》、《疏影》、《摸鱼儿》、《贺新郎》、《兰陵王》、《六丑》、《夜半乐》、《宝鼎现》、《莺啼序》等。
  有些词调可以押平韵,又可以押仄韵,但若押仄韵则必须是入声、不可用上、去声。如《霜天晓角》、《庆春宫》、《忆秦娥》、《庆佳节》、《江城于》、《柳梢青》、《望梅花》、《声声慢》、《看花回》、《两同心》、《南歌子》等。
  还有些词调是平仄韵转换格,即词牌中既有平声韵,又有仄声韵,互相转换。如《菩萨蛮》、《南乡子》、《虞美人》、《清平乐》、《昭君怨》等。

  曲:“曲”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含意,唐人所谓曲,即我们现代的词,元人所谓词,才是后来的文学曲。在文学史上,以元代的曲地位最高,有唐诗宋词元曲之称。元曲的盛行,一方面是由于宋末的词过于典雅,脱离了民众。女贞和蒙古民族相继进入中原,他们的音乐随之输入,于是金元之乐与民间的俗谣俚曲相结合,成为新的文学形式——曲子。后来文人纷纷创作,造成了元曲创作的盛况。散曲中最先产生小令,由小令合调,再变为套曲,加上动作,说白,安排情节,搬上舞台,就成为戏曲。元代戏曲的发展,又促成了元曲的辉煌。

  另一方面,也是词的发展已至顶峰,难有人能超越和突破,新的和薄弱领域的创造,成功和成名的机率比超越顶峰而成名的机率大的多,那个文人能不懂这个道理?更何况元代戏剧的发展需求大量的戏曲去服务和支持,因此形成了元曲的发展,创造出了中国韵文学的第三个辉煌和顶峰。

  曲通常分为南曲和北曲,是与词的体裁较相近的一种长短句式的诗。但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有些曲牌还可以增句,用韵与近体诗(格律诗)和词不同,语言较通俗,接近口语。曲分为戏曲(即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散曲两类。曲牌有南北都有的曲牌和南曲牌、北曲牌共百多个,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感谢你们啊,回去可以交差了!

何超~~~~~,是不是你 吖 ??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