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催菇及出菇管理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杏鲍菇出菇管理阶段应控制好哪些环境条件?~

当菇蕾形成至玉米粒大小、呈淡灰色时即可进行出菇管理。出菇阶段应控制好温度、湿度、氧气、光照四个环境条件,称为出菇“四要素”。
(1)温度应保持在8~20℃范围内,最好控制在16~18℃,切忌超过22℃以上,否则会造成幼菇蕾萎缩死亡。杏鲍菇的不同品种因其来源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其温度特性不同,故造成幼菇死亡的临界温度也有所不同。通常,温度较高子实体生长快,菇体小,开伞快,产品质量差。因此在大棚利用自然条件栽培时,应于中午前后气温高、光照强烈时结合喷水、通风进行降温处理。早春或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时(8℃以下)适当关闭门窗,晚上加厚覆盖物,以提高栽培大棚内的温度。有条件的可采用人工加温措施。
(2)湿度管理是子实体发生和生长阶段重要的措施之一。初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当子实体菌盖直径长至2~3厘米时,湿度可控制在85%左右,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延长菇体采摘后的货架期。当气温高、空气湿度低于80%以下时,应适当喷水增湿,但切忌重水和把水喷到菇体上,以免引起子实体黄化萎缩,严重时感染病菌而腐烂死亡,降低产量,影响质量。生产上常用细喷、常喷方法来保湿,也可于喷水前用地膜或报纸盖住子实体,待喷水结束后拿掉覆盖物,以减少喷水造成的不良影响。当一潮菇采收结束后菌袋失水较多,宜用注水法和浸水法给菌袋补水。若采用的是覆土栽培方式,则可减少补水的烦琐。
(3)通风良好是出菇阶段不可忽视的措施之一。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始终保持棚内空气新鲜。通风差还会引发病虫害。但也要防止强风直接吹到子实体,使菇蕾萎缩死亡。通风要与控制温度、湿度统一管理,做到既能通风良好,又能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
(4)光照是影响杏鲍菇质量的重要条件。光照弱,易形成无头菇;光照强,则子实体柄短、盖大、易开伞,而且菌柄弯曲严重,降低商品品质。杏鲍菇菇蕾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无光或光线过暗的环境中不分化,或虽分化但不形成正常的子实体。在子实体八分成熟即菌盖未展平前,子实体向光性不明显,而以后就会有明显的向光性。根据杏鲍菇的这一特性,在催蕾阶段要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保持在100~200勒克斯之间(相当于每平方米放置一只25~40瓦的白炽灯)。菇蕾形成后就要逐步降低光照强度,至子实体八分成熟期,光照强度要降至50勒克斯以下。

(1)基本原辅材料
杏鲍菇属木腐菌类,性喜偏硬质的基质材料,一般生产中多以棉籽壳为主料,或配以阔叶木屑类。近年来,由于棉籽壳涨价幅度过大,部分地区菇农使用玉米芯等秸秆类原料作为替代,效果尚可。辅料多以麦麸、米糠等有机材料为主,适量添加部分无机材料作为补充,并采用三维精素予以补充微量元素,生产效果很好。
(2)料袋制作
①基本配方:配方一:棉籽壳200千克、木屑30千克、麦麸20千克、豆饼2千克、石灰粉3千克、复合肥2千克、石膏粉2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20克。配方二:木屑160千克、棉籽壳40千克、麦麸30千克、玉米粉20千克、豆饼4千克、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3千克、复合肥3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20克。采用木屑原料时,应在拌料后进行堆闷,短则数小时,长则3天左右,令其吸水软化。
②基料装袋:一般以扁宽16~20厘米规格的为宜,每袋装干料400~500克。采用一头出菇时可选择折底袋,两头出菇时将聚丙烯筒截断即可。袋口套塑料颈圈、加棉塞或直接扎口均可。装料要均匀、松紧一致,不可松紧不一,否则松处菌丝易断裂,且易发生边壁菇等,紧处则通透性不好,这样易致发菌不匀,出菇不齐,难以统一管理。建议使用装袋机由专人进行操作,以便于掌握。利用装袋机进行操作的另一优势是工效较高,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作业,以使尽快进入灭菌工序,避免料袋置于高温条件下长时间不能进行灭菌,造成基料酸败,耽误生产,造成浪费。
③灭菌:方式以高压灭菌为佳,或高压蒸汽常压灭菌,但大多数生产者没有该种设备。因此,生产中可采用常压灭菌方式,一般料袋达到100℃后保持6~12小时即可,如果不是流水作业,可令其保温一夜,灭菌效果更好。
(3)接种发菌
①接种操作:料袋冷却至30℃以下时,即移入接种室,药物熏蒸杀菌40分钟后,即可进行接种。一般每500毫升瓶或750毫升瓶菌种可接15袋左右,使用折底袋单头接种的可接30袋左右;菌种尽量取块接入,减少细碎型菌种,以加速萌发,尽快让菌丝覆盖料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提高发菌成功率。
现一般多使用接种净化机进行接种操作,开机10分钟后即可进行接种。这种方式废止了药物熏蒸的传统做法,降低了生产成本,杜绝了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以及残留,并且大大提高了接种操作的工作效率。
②发菌管理:培养室(棚)启用前应进行严格消杀工作,一般可使用百病傻和赛百09分别喷洒1次,并密闭2天,门窗及通风孔均封装防虫网,以防虫类进入。接种的菌袋移入后,置培养架上码3~5层,不可过高,尤其气温高时更应注意,严防发菌期间菌袋产热;室(棚)内采取地面浇水、墙体及空间喷水等方式,使室温尽量降低,冬季发菌则应尽量使室温升高并维持稳定,一般应调控温度在15~30℃,最佳为25℃;湿度70%左右,并有少量通风,尽管杏鲍菇菌丝可耐受较高浓度二氧化碳,但仍以较新鲜空气对菌丝发育有利;此外,密闭培养室(棚)使菌袋在黑暗条件下发菌,既是菌丝的生理需求,同时也是预防害虫进入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40天左右,菌丝可发满全袋。
③后熟培养:菌袋发满后,尽量降低温度,再维持15天左右的菌丝培养期,即可达到菌丝后熟,为出菇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1)催菇管理

杏鲍菇如果第一茬菇出不好,将影响第二茬的正常出菇,因此,首批菇蕾培育尤为重要。菌丝满袋后,须继续培养10~20天才能催蕾出菇,并掌握宁迟勿早的原则。菌棒培养完成后,排放在菇棚内,呈南北向,每个菌墙两排,出菇端向外,菌墙间留出管理道(图4-40)。催蕾要在较低的温度(10~15℃)及适当的散射光的刺激下进行。

图4-40 杏鲍菇墙式栽培

虽然催菇效果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但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湿度,特别是在冬季或冷库、山洞生产时,湿度往往达不到要求,导致第一批小菇蕾形成后,由于湿度太小或通风过量,将袋口料面吹干造成菇蕾死亡,再增加湿度也很难弥补,常在料面形成无规则的疙瘩,随后在棒的四周也形成畸形菌蕾,很难正常生长。所以,菌棒出菇时先不要全部开口或将两头多余的塑料割掉,要将湿度稳定在85%~95%时再开口,并先开一个小口,以免料面干燥。有必要时,在菌墙上罩上塑料薄膜,并适当通风换气,保湿促蕾出菇。为使菇出得整齐一致,也可采用搔菌措施。当气温高于20℃时不宜开袋。

(2)出菇管理

经过5~7天的覆膜促蕾,当菇蕾长至黄豆粒大小,菌盖呈淡灰色时,即可开袋,并根据菇形,进行疏蕾,每穴留3~4个。如不进行疏蕾,商品率很低,严重影响产量。同时,根据菇的大小、数量适当加大通风量,配合通风,把菇棚温度控制在10~18℃。温度低于10℃,原基难以形成;高于18℃时,子实体生长突然加快,品质下降,小菇蕾因缺少养分供应而萎缩,原基亦停止分化;持续在20℃以上时,原有子实体菇柄和培养基表面组织块会变软、萎缩、腐烂。同时,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0%。在水分管理上,尽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特别在气温升高时,容易使子实体发黄,严重时还会感染细菌,造成腐烂。

(3)采收与转潮管理

杏鲍菇采收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而定。出口菇要求菌盖4~6厘米,柄长10厘米左右;国内市场要求不严格,一般当菇盖张开、平整、边缘微内卷、孢子尚未弹射为采收适期。

第一潮采收后,清除老菇根、残菇,控制通风,适当提高温度,促进菌丝恢复,积累营养,利于转潮,同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春季温度上升很快,各种害虫增多,严防高温、高湿,以免二潮幼菇死亡霉烂。冬季菇棚应适当加温,确保正常转潮。

一般第一批菇于接种后50~55天采收,头潮菇产量约占总产量的40%~50%。采收后15天左右可采第二潮菇,整个生长期可采收2~4潮,后几潮菇质量相对较差。目前生物学效率可达60%~70%,覆土栽培可达80%左右。



杏鲍菇栽培的温度要求 杏鲍菇栽培技术要点
答: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珍稀菇类,栽培方式主要有瓶(箱)栽、袋栽、覆土栽培三种,较为适用的是袋栽和覆土栽培。下面我们杏鲍菇栽培的温度要求,以及杏鲍菇栽培技术要点。一、杏鲍菇栽培的温度要求 当菇蕾形成至米粒大小、淡灰色即可进行开袋、出菇管理。先以较低湿度刺激原基形成(10~15℃),然后...

想要了解杏鲍菇出菇技木到哪里找
答:做好这一项工作还可以促进杏鲍菇的子实体增长,缩短催蕾期。第三个就是催生幼菇,当原基形成的时候就成了幼菇生长期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对于菇棚中的通风工作一定要做好,促进杏鲍菇菌柄的分化,而且还可以为幼菇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条件,而且还可以抑制菌道内的原基生长过多。第四个就是抑...

杏鲍菇出菇管理阶段应控制好哪些环境条件?
答:(3)通风良好是出菇阶段不可忽视的措施之一。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始终保持棚内空气新鲜。通风差还会引发病虫害。但也要防止强风直接吹到子实体,使菇蕾萎缩死亡。通风要与控制温度、湿度统一管理,做到既能通风良好,又能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4)光照是影响杏鲍菇质量的重要条件。光照...

怎样才能栽培好杏鲍菇
答:五、排床出菇: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是高产、优质的关键。在菇房内按架层式排放发好菌的菌袋,每架5-6层,层距25厘米。排放好后,袋面覆盖报纸。保持相对湿度80%,温度15-18℃。15天左右揭开报纸,每天喷水1-2次,保持相对湿度85%-90%。大棚栽培湿度大时,可揭膜30分钟。冬季还要...

杏鲍菇的种植技术
答:5.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即将菌袋搬入菇房或温室大棚,出菇场所要认真消毒灭菌,将菌袋直立排放,也可墙式堆叠。出菇前要进行催蕾处理,加强通风拉大温湿差,刺激原基形成,待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已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解开袋口,将袋膜向外翻卷下折至料面2cm为宜。出菇期菇棚温度应控制在13-18℃,空气相对湿度保...

杏鲍菇在现蕾期的管理技术
答:杏鲍菇现蕾期管理主要有温度控制在15-18℃。空气湿度85%-90%之间。适量的光照。良好的通风换气环境。

杏鲍菇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答:采用一头出菇时可选择折底袋,两头出菇时将聚丙烯筒截断即可。袋口套塑料颈圈、加棉塞或直接扎口均可。装料要均匀、松紧一致,不可松紧不一,否则松处菌丝易断裂,且易发生边壁菇等,紧处则通透性不好,这样易致发菌不匀,出菇不齐,难以统一管理。建议使用装袋机由专人进行操作,以便于掌握。利...

杏鲍菇种植方法杏鲍菇种植方法简单介绍
答:接种用食用菌无菌接种器,在接种操作平台上两人配合全开式打开袋口接入菌种,每750克瓶装杏鲍菇栽培种可接料袋40~60袋。接种后置清洁卫生的室内发菌培养,保持温度在20℃~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每天通风1-2次,保持空气新鲜,大约30天左右菌丝满袋。4、排菌床:出菇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直立...

杏鲍菇的产地有哪些?香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答:杏鲍菇是一种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可使用的菌类,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在我国,它的主要产地是河北石家庄和保定唐县,除了这两个地方以外,在湖南、山东、福建、浙江等地也有培育。二、香鲍菇高产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杏鲍菇属中温偏低的菇类,一年可生产两季,在春季、秋季出菇,即1月-2月或8月...

杏鲍菇栽培袋采菇后如何进行管理?
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下,适当提高棚内温度,使菌袋休养生息。采用单面菌墙出菇的菌袋,也可掉头出菇,重新垒垛。将已出过菇的一端朝里埋进土里,原来在土里的那端朝外作为出菇面。这样管理后再长出的菇个大、产量高。杏鲍菇栽培袋一般出2~3潮菇,但其产量主要集中在前两潮上。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