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堂教学的读写结合

如何指导小学生读写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一、教师要有“读写结合”的理念
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以前的语文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只需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背诵的背下来就行了。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写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能够关注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的方法,诸如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等,要在读的同时读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我以后写这类文章要怎样才能写好。这样,读文章就仔细认真多了。平时,我还经常提醒孩子们,你看到一篇文章,自己先想一想: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也就是学习审题。如果让你来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鼓励孩子养成一边读一边提笔在手,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这样琢磨咀嚼,会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孩子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
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如我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时,让同学们学习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运用总分总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来写,并用上“总之”一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结合季节写花儿盛开的情景,有的联系品德课上学到的知识,从不同方面写了祖国的变化……效果相当好。
2.读写结合,还应为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情感,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裁,独树一帜。如我教《渔歌子》一词时,针对这首词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抓住词中描写到的景物及色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还会有怎样的美景,然后把自己想象中的情景写下来,注意动静结合。时值春节,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再加上平时的积累,很快,一篇篇如诗般的美景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想象,不仅发展了语言,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也检测到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情况。
三、及时地评讲必不可少
读写结合,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写了,还差得很多。要想真正提高效率,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还要注重及时评讲。评讲宜及时。在学生动笔习作的时候,教师要在巡视过程中寻找写得好的、有代表性的练笔作为范例。当大部分学生完成时,开始交流、点评。除了学生积极主动交流、点评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进行细致评讲,让学生在评讲中或开阔思路,或积累语言,或学会修改……
总之,只有教师心中有“读写结合”的理念,定能够想出更多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高招,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定能在逐日的训练中得到提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一、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读写结合做法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
1、读写自然结合。文章读多了,自然就能写了。“劳于读书,
易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章”等等。这都是传统的看法和做法。
2、读什么,写什么;读一篇,写一篇,读的目的是为了写。有
的教师为了突出这种读写结合,甚至阅读课上时间都平分秋色,一般的时间进行读,另一半时间进行写,读写完全按比例的结合。
3、以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积累,读写有要求,但是不机械,又形式多样。如课后小练笔,有添写空白,有续写,有仿写等;单元安排的读写练习,紧扣学生生活,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
二、阅读课教学过程中的读写结合
阅读是一个过程,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过程,是通过书面语言理解别人思想感情的一个过程,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中的感知对象和识字中的感知对象不同,它们不是一个个单字和词,而是由有连贯性的词、句子、段落而组成的篇章。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通过反复默读、朗读等形式感受,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认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联想”等思维过程以及兴趣、注意、情感、意志、记忆等心理活动过程,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
 1、巧妙模仿课文,进行仿写练习。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也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学习《少年闰土》《金色的鱼钩》等课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指导抓特点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班上同学的外貌。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可要求学生在写的时候不写出人名,只写特征。在集体评改时,让全班同学猜猜写的是谁。还可以着眼于整篇文章,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如表达中心、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安排顺序、真情实感等方面。如学习了《桂林山水》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 、挖掘课文空白,适时进行读写训练。
我们可以挖掘课文空白,指导学生读写实践。如《大瀑布的葬礼》一课,学生在多层次研读课文中描写今昔瀑布变化的段落,通过文字想想画面,阅读课外有关的瀑布信息等,感悟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通过看画面,对比朗读,感悟今日瀑布的“枯竭”。然后,教师借助文本中的空白点,提供了一份没有结尾的巴西总统的演讲词,请学生补充结尾,发起号召,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练习。孩子们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此刻他们已经完全与文本融为一体。孩子们在写的过程中,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无疑升华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升华了自己的感情。
还有的课文,在不影响主题和主人公的形象下,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空白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补白”。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抱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他挖了36小时,历尽艰辛,终于救出了儿子。学生通过品读很容易就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而儿子的伟大,学生的感觉并不那么强烈。因父亲的伟大作者是“浓墨描绘”的,而相对来说儿子的伟大作者是“轻描淡写”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父亲在废墟上“挖”的情节想象儿子在废墟下“等”的具体画面进行练笔训练,如儿子会想些什么?会和同学们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来感悟儿子的伟大之处。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阿曼达最先镇静下来,他想爸爸一定会来救自己的。因为父亲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想:一直这样下去不就是等死吗?这可不行,我要消除大家的恐惧。他对大家喊到:“同学们,别害怕,我爸爸会来救大家的,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一定和我在一起!你们一定要相信我父亲!同学们渐渐地静下来吧,我提议我们来轮流讲故事吧!“于是大家围坐在地上讲起了故事,完全忘记了恐惧。有的学生写到:“我们一定会获救的,因为爸爸曾说过一定会和我在一起,爸爸不会放弃救自己的儿子的。”阿曼达说:“我们不要哭闹、大叫,否则会很快让自己丧失体力而不能等到被救的那一刻。我们不能放弃生存的勇气,要有耐心,要保持体力,静心等待……”“我们一起来轮流讲幽默故事,看谁讲得最精彩!”这时有人提议了。通过挖掘课文空白,补充课文情节的练笔训练,使学生对儿子的零散的、模糊的认识提炼出来,深入体会到了儿子面对灾难的沉着与冷静,心目中儿子了不起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了,促使了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验。
3、延伸课文情节,转化内在语言。
 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练笔,延伸课文情节。如《穷人》全文讲完后,教师即时提出:①渔夫看见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是怎样的?②第二天,孩子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两个孩子有什么反应?③桑娜和他的丈夫是怎样关心照顾两个孩子的?④两个孩子长大后怎样对待桑娜夫妇的?围绕这四个问题,学生展开想像,当堂练笔。
教材中还有一些课文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具体内容要由读者去领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情和理解。如教《詹天佑》时,课文里有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我们可以这样引导的:“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出“轰动”的情景吗?学生这样描述: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是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要把习作看成是语文园地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巴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实现新可改的要求,学生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实现爱读写,会读写,且能读写得好的境界。

如何培养小学生读,说,写能力
答:一、形式多样――强化“听”正常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规律一般是先听后说,先听后读,先听后写。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不善于听懂别人说话的人,其读说写能力不可能很高。小学阶段课堂教学占据学生听话训练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要特别珍惜课堂教学中的听话训练,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如读听记的...

怎样实现小学高年级高效教学的读写结合
答: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

小学三年级课堂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点是什么?
答:所谓“读写结合原则”就是要在“读”中求“学”,在“学”中求“写”,初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首先把握住朗读环节,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技巧、方法的教育,达到读书育人之目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吸收语言,借鉴写作技巧。(二)找准读写的结合点,科学训练。 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
答:通过研究,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如下: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如何在...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答: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有方法,有目的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步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由于一些教师把阅读能力等同于识记能力,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因为教学中只注意抓字词、语法和...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答:儿童学习外语,一定要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儿童要有大量听的机会,应以多种形式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接收有声英语信息,再逐渐要求他们会说。整个小学阶段侧重把听、说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英语理解与表达的形式。1.首先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英语听说认读环境中,自然...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答:儿童学习外语,一定要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儿童要有大量听的机会,应以多种形式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接收有声英语信息,再逐渐要求他们会说。整个小学阶段侧重把听、说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英语理解与表达的形式。1.首先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英语听说认读环境中,自然...

如何提高小学听说读写能力??
答:三、加强读的训练,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在小学阶段,要加强朗读训练,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但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有片面的理解,他们认为读就是对课文的读,这种见解失之偏颇。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读,我认为也有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在课内,在学习时,引导...

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答:一、让学生会“听”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样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平时常用的有Good morning/afternoon,boys and girls。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我觉得称呼小学生boys and girls 更亲切,而在下课时用Goodbye ,boys and girls.这句作为结束语。Let’s begin ....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答:1、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往心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所以在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习惯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 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断的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2、读写结合,读书的习惯和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