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的节气和人有关系,请你列举出五个相关人物?

中国历史的几个有节气的人物至少五个 人名~

1、伯夷、叔齐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儿子,顾竹君死后,叔齐不想即位,想让位给兄长伯夷,可是伯夷也不想做国君。
他们两人都离开了居住的地方,在路上听闻周文王有仁德,得到人民的拥戴就入周投靠。等到周武王继位,起兵伐纣王,伯夷和叔齐认为诸侯伐君王是不仁,因此极力劝谏。
周武王一心要伐纣王,执意灭商,伯夷和叔齐对周武王嗤之以鼻,决意不作周朝的臣民,也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隐居在首阳山,靠采野果为生。

2、陶渊明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在41岁,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郡里派督邮来了解县里的情况,有人跟陶渊明说:你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的去迎接,因为那是上面派来的人。
陶渊明听完,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意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的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罢,就辞官回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当过官。
陶渊明是中国文人傲骨的代表,后人多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激励自己不依附权贵之高贵的气节。陶渊明为了获得心灵的自由,获得人格的尊严而辞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成为楷模。

3、文天祥
文天祥是江西庐陵人,开庆元年文天祥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文天祥尚未就职,建策建方镇分地防守,从民兵中选精兵,破格选用将帅。并请除杀动摇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纳,辞官回乡。后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书左司郎官等职。
德祐元年元军沿长江东下,宋守将多降。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今杭州)。在各地抗元义军和人民支持下,攻江西,于雩都击败元军,收复兴国及赣州、吉州的属县,但最后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厚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后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最后文天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是南宋末伟大的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

4、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

5、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1947年1月12日 ,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
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毛主席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胡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屈原投江,
苏武牧羊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淘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郑板桥、 陈然、
方志敏、
刘胡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宋 岳飞

苏武、文天祥、邓世昌、刘胡兰、岳飞。

1、苏武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2、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四月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

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

3、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为纪念邓世昌的伟大牺牲,人民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以歌颂其英雄壮举,还有多处纪念馆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4、刘胡兰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别名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抗日游击队队员。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2] ,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 ,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小英雄。

5、岳飞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

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

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1、苏武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2、朱自清

1920年大学毕业后至1925年,朱自清先后在杭州、扬州、吴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教书,并与俞平伯、叶圣陶共同创办《诗》月刊。

1925年8月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26年亲身参加了“三一八”大请愿大游行,这次游行遭到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当场死亡47人,200多人受伤。惨案发生后,他接连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等三篇文章,记录了惨案的经过,痛斥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暴行。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填写了一首《和李白〈菩萨蛮〉》的词,这首词鲜明地表达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国共合作、分共、清党的反对态度,从此,他同国民党长时间的反动政策始终保持着应有的距离。

正在这时,国民党当局为收买民心,对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实行笼络政策,他们看重朱自清的声望,几次请他到当时的重庆政府中去做官。

如果接受这种高官厚禄的收买和拉拢,全家的经济状况和地位马上可以得到改善,但是朱自清还是“闭门拼自守穷铿,车马街头任往还”,毫不犹豫地一一拒绝了这些要他放弃自己原则立场、出卖灵魂才能改善生活境遇的邀请。

3、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为纪念邓世昌的伟大牺牲,人民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以歌颂其英雄壮举,还有多处纪念馆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4、徐悲鸿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徐悲鸿在洋人面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他20岁成名,被法国犹太富翁看中,专邀他到“哈同花园”画像,在优厚的待遇面前,他断然拒绝,保持了“江南布衣”的本色。

在赴法留学专攻美术期间,他遭到了洋学生的歧视,被诬为“生就的当亡国奴的材料”,徐悲鸿面对挑衅,义正词严地予以回击,并以虚心好学换来了一个个优异成绩,折服了对手,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回国后,徐悲鸿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也不被政治上的高压所屈服,坚决拒绝为蒋介石画像。他坚持走自己的路,用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祖国服务,为中华民族争光。

5、陶渊明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中国古代一共有二十四节气,很多的节气都跟历史人物有关,比如寒食节就是跟介子推有关

文天祥:死不降元;
陆秀夫:南宋最后一名丞相,抗元失败在崖山同小皇帝投海而死;
商朝叔齐:不食周栗死于首阳山;
苏武:在匈奴牧羊数十年,坚贞不屈;
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英勇就义。

林则徐,岳飞,闻一多,戚继光,杨靖宇,刘胡兰,朱自清,鲁迅,文天祥,陶渊明,梅兰芳,伯夷,叔齐,苏武,屈原,丁汝昌,辛弃疾

中国的24节气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节气能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答: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农业生产在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农业的发展也让人们对于气候、天文的研究十分深入,汉族人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归纳了有关气候与农事相关的经验,并将其命为便于记忆力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历经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反映...

古人留下的“密码”24节气,充满哲学意味,你知道哪些节气的密码呢?
答: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下的一串密码,在劳动人民解读自然规律的同时,贵生意识、阴阳五行思想、天人和谐理念等中国特有的哲学理念成为万能的密码本,为中国人理解世界提供广泛的灵感。即使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二十四节气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文章,了解二十四节气背后的中国哲学。

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民俗文化必修课?
答: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民俗文化必修课?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样的传统文化瑰宝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传承,2017年节气又被编入小学二年级的课程里,也成为了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必学的内容。对此我还有以下看法:一、二十四节气包括了哪些?在古代,通常将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之间的...

中国的古代人民是如何发明归纳出农历二十四节气的?
答: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文化成就,其中有不少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我们喜欢将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四个发明称为四大发明,以此来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巅峰,实际上还有一些科学成就完全不亚于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二十四节气很多人更多的把他认为是传统文化,更多人多他的认知停留在文化和习...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建立的人与自然的具体联系吗
答:二十四节气不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建立的人与自然的具体联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 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 通过审议,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

节气和气节有关系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答:节气和气节是没有关系的,节气一它是指指导农业生产的一种气象规律,而气节是个人的一种品格。

中国所有传统节日的来历
答: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基本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节气、祭祀神灵与祖先等要素有关。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例如 惊蛰打雷 清明下雨 谷雨与仓颉?
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中国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表示温度的节气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表示降水的节气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大部分在春播和秋播季节,强调水分对农业的重要作用。雨水节气表示降雨开始和雨量开始增多两个含义,在这些节气中白露、寒露和霜降虽是降水现象,但温度...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答: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

中国历史上有节气的人和事(要具体点)
答:中国历史上有节气的人和事(要具体点)  我来答 8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 闲置在角落 2012-09-24 · TA获得超过33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有很多的啊岳飞[宋](1103~1142) 字鹏举...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