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为什么要背叛曹操?魏国有哪些知名人物选择叛变?

~ 虽然魏国山好水好,但也还是有人会选择叛变,这其中有自己的原因也有曹操的原因,毕竟魏国的内部斗争还是非常激烈的。相比之下东吴和蜀汉叛变的也就只有些小人物,毕竟大家都是出身入死过的兄弟,所以不会为了一己私欲就选择叛变。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魏国比较知名的叛将,当然姜维投降后也成了蜀国大将,但在魏国是并没有那么受到重用。

曹操南征北战三十余年,身边曾聚拢起大批的谋士良将,绝大多数尚能“从一而终”,但也有投敌叛逃、转换阵营者。其中有五位叛将让曹操伤透了心,若他们不反水,都将成为曹魏的开国元勋。

1.张邈

张邈跟曹操、袁绍都是好朋友,官至骑都尉、陈留太守。曹操起兵后,张邈立刻追随,并支持他当上兖州牧,对其极度忠诚。曹操跟张邈有托妻献子的交情,在征讨陶谦前曾对家人讲,万一自己战死沙场,他们便去投靠张邈(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三国志·卷七·吕布张邈臧洪传》)。

张邈是曹操的至交好友,最终还是背叛了他

然而,曹操擅杀兖州大名士边让、无辜屠戮徐州十余万百姓,让张邈对老朋友失望之极,最终决定跟他决裂,与陈宫共同拥立吕布为兖州牧,一度害得曹操几乎失去全部根据地。曹操对张邈的背叛愤怒无比,所以在击败吕布后,便屠杀张邈留在雍丘的家眷。张邈后随吕布投靠刘备,在率兵向袁术求援途中被部将所杀。

布东奔刘备。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邈诣袁术请救未至,自为其兵所杀。引文同上。

2.陈宫

陈宫为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轻时与海内名士相互结交,跟曹操颇有交情。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后,陈宫积极游说多方,让曹操成功地接任州牧,由此被后者倚为心腹谋士。在曹操讨平兖州黄巾军期间,陈宫又积极献策,帮助前者艰难获胜,立功极多。

陈宫原是曹操的大谋士,最终还是背叛他

然而,曹操擅杀兖州大名士边让、无辜屠戮徐州十余万百姓,让陈宫对他失望之极并与之决裂,与张邈共同拥立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人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尽管把陈宫视为头号谋士,但总是和他对着干,最终导致无可挽回的败局。吕布兵败被杀后,陈宫慷慨赴死,临行前请曹操照顾自己的父母、妻儿,后者含泪应允,时在建安三年底(199年初)。

及天下乱,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下邳败,军士执布及宫,太祖皆见之...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见《三国志·卷七·吕布张邈臧洪传》注引《典略》。

3.毕湛

毕湛是曹操担任兖州牧期间的别驾,总理州府事务,地位非常高。毕湛之所以离开曹操,缘于张邈、陈宫在背叛后劫持他的家人,威胁他转投吕布。曹操听到毕湛家人被劫的消息后,便让毕湛去投奔张邈,后者却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绝不背叛,让曹操感动的流泪。结果没多久,毕湛还是偷着去投奔张邈。

毕湛曾担任曹操的别驾,后投靠张邈、吕布

吕布、张邈被击败后,毕湛被抓捕归案,众将都以为他必死无疑,可曹操却认为毕湛是个孝子,不仅把他释放,还任命他为鲁国相。虽则如此,毕湛还是失去曹操的信任(“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於其亲者,岂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见《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4.魏种

曹操对魏种有知遇之恩,对他的忠诚度也很自信。所以张邈、陈宫叛变时,曹操便对众人讲:“别人我不敢保证,魏种绝对不会背叛我!”结果不久魏种背叛的消息便传来,曹操气愤地说到:“魏种如果不逃到南越或是北胡,我就一定不会放过他!”(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见《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曹操对魏种有知遇之恩,后者还是背叛他

等到曹操在射犬城擒获魏种后,却出于惜才的心理,不仅命人把魏种释放,还任命他为河内太守。虽则如此,魏种同样也失去曹操的信任。(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引文同上)。

5.于禁

于禁原属济北相鲍信,在鲍信战死后转投曹操。于禁为将坚毅庄重,曾在张绣突袭曹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溃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被曹操称赞可媲美古代名将(“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见《三国志·卷十七·张乐于张徐传》)。

于禁追随曹操近三十年,可惜晚节不保

于禁随曹操征战四方,因功拜左将军,封益寿亭侯。襄樊之战期间,于禁被关羽俘获后投降,旋归孙权,令曹操大失所望,哀叹其气节竟不如降将庞德(“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引文同上)。曹丕称帝后,于禁被孙权遣返,备受同僚嘲笑,最终竟羞愧而死。

三国曹魏名将于禁为何会晚节不保?
答:于禁回到魏国,须发皆白,形容憔悴,曹丕接见了于禁,虽然表面上没有责怪于禁投降变节,还安慰了于禁,封于禁为安远将军,但是,暗地里却派人在曹操的陵墓里,画上关羽战胜,庞德不屈,于禁投降的画像,并让于禁去拜谒曹操陵墓,于禁到了曹操陵墓里,一看画像,羞愧难当,不久就病死了。《三国志 于禁传...

三国历史上于禁,究竟是怎样的人?
答:之后他的好朋友反叛曹操,于禁奉命攻打,很快就逼得对手放弃抵抗投降。本以为有多年的交情,投降后可以保得一命。但于禁却依据曹操在被围困重压下投降的人不能赦免的法令,一句“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挥泪斩了朋友。于禁因此进一步成为了守护法律和节操典范,也更加受到曹操的信任。自此以后...

三国降将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于禁和糜芳背负了骂名?
答:不过从日后 曹操话语中并未看出来),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令人无法谅解的。第二,如果是单单于禁投降还好说,关键是和他一起被俘的还有一个怒骂关羽宁死不降以身殉国的副将庞德,同样是被俘,两人截然不同的选择,这个对比太过强烈,连曹操都说“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于禁为何追随曹操?于禁是怎样衷心与曹操的?
答: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以忠勇闻名于军中,却又因为一些原因,背叛了忠字,成为了人们的笑柄和不齿的对象。那么,于禁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忠心耿耿的于禁会投降?于禁,出生年月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

于禁只打了一次败仗投降,为何被魏蜀吴三国羞辱?
答:最终导致全军覆没,而且樊城的城墙也遭到了破坏,就连庞德也再次殒命。而这一次的失败,也差点导致曹魏国运的失败,就连曹操都差点打算迁都,而于禁的投降也招来了魏蜀吴三国的嘲讽。后来于禁被敌人遣返回国,不仅没有人来安慰他,而且还被曹丕狠狠的羞怒了一顿,最终于禁也因为这件事情羞愧而死。

三国降将中,为何只有于禁成为了耻辱?
答:后来吕蒙占领了荆州,于禁就从蜀汉的俘虏变成了东吴的俘虏。东吴出于示好曹魏的心理,将于禁放回魏国。可是为何于禁回去之后曹丕还是要羞辱他呢?作为一名跟随曹操三十年的老将,曹操对于禁的了解可谓是深至骨髓。想必他可能会猜忌庞德是否会因为马超的关系阵前投敌(这也是庞德抬棺出战的重要原因),可他一定...

三国深受曹操器重的名将于禁,为何结局如此凄惨?
答:在这件事之后,曹操对于禁更加的信任了。而他在惩罚青州兵士上,被其他人诬告,但是曹操还是相信他。这就体现了他在曹操心目中的位置。是他深受曹操的信任,为何会落到如此下场?第一个原因是在樊城之战中,他率领部队去增援曹仁,但是由于天气的原因,下了很多雨,而于禁带领的是步兵没有任何的水上...

三国曹魏大将于禁:因为被俘被魏文帝曹丕羞辱致死
答:更因为关羽成了关老爷,这个于禁就更是大大的有名,只不过,这个“名”是为了成全关老爷而出的。其实,于禁对于曹魏政权来说还是很有功劳的,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否则,他也不会成为大将而和关羽对垒。 于禁是泰山郡巨平县人,原来属于鲍信的兵士,后投奔曹操,经过王朗的推荐,被曹操任命为军司马。在曹操攻打陶谦、吕布...

于禁作为驰名三国的“道德偶像”,最终为何羞愧而死?
答:在他回到魏国后,大家早已知晓他投降关于苟活的事情,曹丕虽然一时没计较反而恢复他的官职,但在祭拜高陵曹操时曹丕却派人画下了他投降关羽而庞德不屈而死的内容,于禁羞愧不已,他本来就承受不了众人对他的冷眼,自己投降的行为连自己也说服不了,可以说这张壁画就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禁一生只打了一场败仗,就被彻底踩入泥潭,曹操为何如此绝情呢?
答:身份地位过高,缴械投降存有怀疑于禁在公元前219年以前,无疑是曹操手下的头号将军,影响力之高,独一无二。特别是追随曹操30余年的老年人,没想到在危亡紧要关头,在反映尽忠仁义时,选了缴械投降。尽管缴械投降这样的说法许多,可是缴械投降绝对是客观事实,这也是东吴和曹魏等上都不能原谅,乃至瞧不...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