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曹操安排乐进守城,是因为什么?

逍遥津之战曹操安排乐进守城的原因?~

因为曹操知道张辽和李典之间有矛盾,但是曹操也无法彻底解决,而乐进是中立的。曹操也知道张辽是崇尚进攻的,如果让李典守城,搞不好会公报私仇。因此守城这个最重要的事情就只能交给乐进了。
望采纳。

逍遥津之战,胜利者是曹操,之所以说他损失惨重的原因是这一战他损失两大战将乐进和李典,一个重伤不治,一个受伤永不出战。
经过逍遥津之战后,李典重伤不治身亡,而乐进受伤后一直在养伤,后期乐进再也没有出战就是因为这次受伤太重,没过几年也去世了。
所以说曹操这一战虽然胜利了,但是损失了这两员得力的大将,也算是损失惨重。

逍遥津之战是曹操和孙权为争夺合肥而挑起的,吴国和魏国一共在逍遥津有过五次战役,题目里说的曹操虽胜但是损失惨重的是第二场战役。
经过第一次战役,曹操征战孙权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就在合肥留下李典、乐进和张辽带领七千精兵驻守,曹操在孙权发兵前就给张辽等人送函,告诉张辽等人,如果孙权来犯,就令张辽和李典出战,而乐进守城,因为张辽和李典本就不合,所以他两并不会互相帮助,所以不能留二人中一人守城,所以此战中,李典和张辽尽释前嫌,两人互相扶持,出战是也是相互照应,两人联手斩杀孙权军中数位大将。

此战中还有一个插曲,张辽被围,但是张辽仅带领数十位将士杀出去,但是其他将士仍然被围,张辽为了救这些将士再次冲进重围,这一战杀的吴军溃不成军,自此吴国军民传言张辽是魔鬼。

演义里的此战中,乐进被甘宁射落马下时受的伤,而李典,很可能是在追击孙权的时候受的伤,据记载,当时孙权战败逃亡之时,侍卫拼死厮杀方使孙权脱险。
所以此战曹操是胜利者,但是在这场战役里却损失了两员大将,至此之后李典再也没有出现过,就连曹操封赏的时候都没有他,应该是没过多久便病死了,而乐进也是一直在养病,再也没有出战过,三年后也去世了。

因为当时合肥一共四个重要人物:
1.张辽,五子良将之首,跟过吕布,勇谋兼备,个性豪爽,擅长并州式的骑兵突袭,适合进攻。
2.李典,兖州离狐县、乘氏县李氏豪强的族长,论功劳可以和同为五子良将的乐进媲美。在吕布扰乱兖州的混战中,与张辽结下血仇。为人好学持重。依据他跟张辽性情相反且有仇的特点,如果他和张辽一起出战,可以起到“李云龙配赵刚”的效果。
3.薛悌,兖州寒族出身,后任九卿尚书一级官员,大半辈子干的都是强悍型文官,为人不苟言笑,基本不懂军事。但是老曹欣赏他执行力高。此次作战,他是作为特使+护军前来管好武将们的。
4.乐进,五子良将之一,兖州平民出身,擅长打苦战。跟张辽和李典都说得上话—跟李典都是兖州人,且很早就跟老曹混了;跟张辽一道封侯(还有于禁),待遇远高于一般将军了。
由于当时孙权大概6-7万,合肥大概8千,老曹主力部队在汉中,因此老曹判断:如果打守城战,这么高的敌我力量比,很可能会输,但是救援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只能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趁敌人没安营时,打他们一个搓手不及;但是这么干的风险也不小。综上所述,老曹决定这么办—让张辽和李典一起出去,利用张辽擅长突袭的优点,让他冲击敌阵;然后让李典给他压阵,以防他过了头;如果他们平安回来,当然最好,如果回不来,乐进打守城血战最合适了。



逍遥津之战张辽一战成名,为何孙权有十万兵马却惨败于七千守兵?_百度知 ...
答:第一个阶段:张辽突袭战逍遥津之战发生在公元215年,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远征汉中张鲁,曹军主力跟随曹操西征,当时曹魏占据的合肥城仅有七千兵力,守将是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位将领。孙权就是在这个时候趁机攻打合肥城的,不得不说孙权的时机选的很好,曹军主力无法东顾,合肥城只有七千守军,孙权亲自率领了...

先登之虎——乐进(二)
答:在先前的兖州之战中,李典的叔父李乾因为不肯投降吕布,被吕布的手下所杀,而彼时的张辽作为吕布的下属应该也有参与此事。曹操知道李典与张辽之间的矛盾很深,他为了防止二人因仇怨而导致不利之境,于是命令乐进守城接应。而之后李典与张辽也公而忘私,加上乐进的守城接应,三人在逍遥津之战紧密配合,大...

逍遥津之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究竟谁是主将?
答:乐进虽然是曹操元从旧部,但他是一位冲锋陷阵的先锋悍将,指挥作战能力比不上张辽,如此关键的一场大战更需要张辽这样的帅才来指挥。第四,战后曹操论功行赏,《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明确指出张辽得以升迁就是因为他在逍遥津之战中的赫赫战功。《三国志-乐进...

逍遥津之战孙权大败,为什么说曹操的损失也很大?
答:所以说曹操这一战虽然胜利了,但是损失了这两员得力的大将,也算是损失惨重。逍遥津之战是曹操和孙权为争夺合肥而挑起的,吴国和魏国一共在逍遥津有过五次战役,题目里说的曹操虽胜但是损失惨重的是第二场战役。经过第一次战役,曹操征战孙权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就在合肥留下李典、乐进和张辽带领七千...

逍遥津之战,孙权为何败得如此之惨呢?
答:对于孙权来说,乘曹操被刘备在汉中缠住脱不开身的机会,如果能拿下合肥这个北上的桥头堡,"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如果合肥被曹操控制,“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所以,这一战双方都输不起,东吴更是志在必得。从大的战略方面来说,逍遥津战役也可以...

逍遥津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双方采取了哪些行动?后世如何评价逍遥津之战...
答: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名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将陈武战死,孙权逃奔山顶。战至中午,吴军皆披靡溃败、闻风丧胆。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以分兵毁桥的战术,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 。逍遥津之战,可以算得上三国时期的经典战役了,这也是一场由东吴以十万人马...

张辽的八百破吴军十万,是真的吗?
答:《三国演义》让逍遥津之战闻名,但是在正史里,张辽以八百死士破孙权十万大军其实应该是合肥之战的初期,而逍遥津之战是发生在合肥之战最后阶段,两者并非一场战斗。八百破十万之战建安二十年,曹操亲自率军去进攻汉中,孙权趁机发兵十万攻打合肥,此战东吴可谓精锐尽出,吕蒙、徐盛、甘宁、凌统、丁奉、...

曹操在逍遥津之战中,他那方的伤亡损失有多大?
答: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有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后人谈到此战往往津津乐道的是张辽如何生猛威震江东、孙权如何大败而返又是如何狼狈等等,可是曹操的损失有多大你却未必知道,那么逍遥津之战曹操的伤亡有多大?两大虎将一个重伤,一个不治而亡,我们来看一下。曹操麾下能力最全面的有张辽、乐进、...

求张辽逍遥津一战的战果及经过
答: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孙权率10万大军攻合肥未下,军还,为曹操守将张辽所袭。孙权退至此地,津桥已被拆除,孙权乘骏马飞越淝水脱险,后人名此桥为飞骑桥。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05 09:13 张辽威震逍遥津:八百骑破十万军!以少胜多的合淝之战。又称逍遥津之战。双方实力对比:曹魏守方, 张辽,李典,乐进,薛悌,...

合肥只有七千兵,张辽是怎么大破孙权十万大军打赢逍遥津之战的?
答:为了掩护孙权突围,陈武战死,凌统三百亲兵全部阵亡,凌统身受重伤侥幸逃脱。“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孙权运气不错,“敌已毁桥”的千钧一发时刻,孙权的马救了他,“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孙权骏马飞过断桥 至此逍遥津之战以“...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