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猪咬尾症

猪咬尾和嚼耳症是怎么回事?~

猪咬尾和嚼耳症是猪的一种恶癖行为,现在已成为许多养猪场的一个重要问题。咬尾的情况是最常见的,且常常成群地发生,特别是以断奶公猪最多。至于嚼耳,发生较少,一般限于刚刚断奶后和生长期开始的小猪。目前,本病发生的原因还不大了解,但根据发病现象分析,可能与环境、气候条件、营养和其他疾病的继发有关。猪群密度太大、拥挤,吃食受限制,抢食,圈内没有垫草,会使发病率增高。有人证明,降低温度和干燥、多尘的环境,某些气体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均能使咬尾的发病率增加。许多营养因素如维生素、铁、铜、钙、磷、镁、食盐和纤维素的缺乏,以及蛋白质品质不良,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许多临诊与亚临诊疾病,如体内外寄生虫病也常被认为是本病的病因。
咬尾常常先从一两头小猪吸吮或咀嚼其同窝其他小猪的尾巴开始。当尾巴被咬烂后,被咬者就会感到疼痛。被咬烂的尾巴常常吸引同群中其他小猪,于是这种恶癖就在猪群中传播开来,最后造成大多数小猪的尾巴都被咬掉,剩下一个粗糙而流着血的断端。尾内有骨骼,被咬后很快发生感染和脊髓炎,椎骨塌陷,脊髓压迫及瘫痪。病菌易发生经血液和淋巴系统的转移,转移到肺形成出血性梗死,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或脓毒血症,引起死亡;造成部分或全部胴体废弃。耳朵被咬伤,大多是双侧性的,主要发生在两个部位,即耳叶与颊相连的耳基部和耳尖。轻度病例,伤势轻,病变很快愈合,但有些可能会失去整个耳朵,偶尔会对猪有致命危害。
防治方法
如发现有咬尾和嚼耳现象,应立即分析有何激发因素,并迅速予以纠正,通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限制光照可能有帮助。如圈舍设计允许,放垫草可能是有用的。为防止烦躁,可提供一些玩物,如链条、电线、装饰品、纸品袋、罐头盒和小木头片等,让其啃咬。据说在饮水中加一些食盐、镇静剂,也有一定效果。伤口涂沫一些药剂,如碘酊、氯化亚铁溶液、紫药水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感染。在出生后头几天进行断尾,是被普遍接受的预防措施。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所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应采取以下八项措施。

  一、猪的营养需求要满足。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

  二、猪的组群要合理。从外地购进大批苗猪时,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毛色、性情等方面差异大的猪组合在一圈饲养,如有因运输中碰破皮等外伤的猪,应及时分开饲养,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

  三、饲养密度要适宜。猪的饲料密度一般应根据圈舍大小而定,原则是以不拥挤,不影响生长和能正常采食饮水为宜。一般以每群饲养10—12头为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严格的按2—3月龄的猪每头占地面积为0.5—0.6平方米,4—6月龄占地为0.6—0.8平方米。

  四、育肥猪应早去势。育肥仔猪提早去势不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而且还有利于避免因公母在相互爬跨而引发咬尾症。

  五、卫生环境条件要良好。猪对卫生环境很敏感,尤其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猪场,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以及温度调控、粪便处理等一整套设备。使猪舍达到夏季能防暑降温,冬季能防寒保暖的标准。

  六、要定期驱虫。在猪的一生中,应定期驱除体内寄生虫2—3次;即分别在猪30—40日龄、70—80日龄、100—110日龄时各驱虫1次。同时要注意马铃薯除体表虱、疥癣等。否则会因寄生虫影响而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七、单独饲养有恶癖的猪。猪咬尾症的发生常因个别好斗的猪引起。因此,如在圈中发现有咬尾恶癖的猪时,应及时从猪群中挑出单独饲养;对特别好斗好咬又无圈单独饲养的猪,可每头用氯丙嗪80—100毫克、20%硫酸镁20毫升进行肌注或者灌取安眠药3—4片,保持安静。

  八、治疗方法。对轻微咬尾现象的猪群,可采用白酒或汽油稀释后对猪群进行1—2次喷雾,能起到有效的控制;对被咬伤的猪应及时用高锰酸钾液清洗伤口,并涂上碘酊以防止伤口感染,咬伤严重的可用抗菌素治疗。

  应激与猪咬尾症的发生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发生咬尾症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20%以上,也能发生感染死亡或降低肉质,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猪咬尾症及其危害
  猪的咬尾症,是任何引起猪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造成关节红肿和跛行,降低胴体品质,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集约化猪场如发生猪群的咬尾症,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制止。

  2、应激与猪咬尾症的关系
  Selye(1936)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对向它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应答,将与刺激源关系不大的非特异性变化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凡能引起机体出现GAS的刺激源称为'应激源'或'激源'。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影响猪正常生理活动的应激源日趋增多,动物受应激源作用后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性机能紊乱,严重时可引起一系列应激综合症,如苍白性松软渗出性猪肉、干燥坚硬色暗猪肉、成年猪背肌坏死、猪的急性胃溃疡、猪咬尾症等。可见猪咬尾症为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病理表现。

  3、 诱发猪咬尾症的应激源引起猪咬尾症的应激源多种多样,而且往往是不同质的,主要可分以下几种: 3.1、品种和个体差异:
  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常出现互咬现象。如长白猪和新淮猪生活在一起,因品种及生活特点差异,相互矛盾,相互争雄而发生撕咬。个体之间差异大,在占有睡觉面积和抢食中,常出现以大欺小现

  现象。

  3.2、环境:
  猪舍环境条件差,不符合猪的正常生理机能,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的蓄积,天气突变,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等因素,使猪产生不适感或休息不好引发啃咬;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燥不安,也会引起咬尾;猪生活环境单调,特别是仔猪活泼好动,于是互相'玩弄'耳朵或尾巴,最终导致严重的食肉癖。

  3.3、营养:
  舍饲条件下,生长猪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靠饲料供给。当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营养需要,可造成猪咬尾,如缺乏蛋白质、饲料的粗纤维过低均可导致咬尾症的发生;另外,日粮中的各种营养成份不平衡,如一些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不足及比例不协调,均可出现咬尾症。
  3.4、管理:
  在猪群中社会地位低下者不能得到槽位;猪群密度过高及同栏猪数过多、秩序混乱;槽位及饮水器不足、地面喂食;猪活动频繁,无法充分休息,而变得烦燥;猪因荷尔蒙的刺激导致情绪不稳定;卫生状况不良或并栏饲养,猪群整齐度不佳等,均可诱发咬尾症的发生。

  3.5、疾病:
  猪患狂犬病、严重腹泻、缺乏Ca、P、Fe等引发的营养代谢紊乱,均会诱发猪的互咬。有的猪尾被咬伤后,会导致群起而攻之,波及整个猪群。猪患有虱子、疥癣等体外寄生虫时,可引起猪体皮肤刺激而烦燥不安,在舍内磨擦而导致耳后、肋部等处出现渗出物,对其它猪产生吸引作用而诱发咬尾;猪体内寄生虫病,特别是猪蛔虫,刺激患猪攻击其它猪,发生咬尾现象。

  4、 防制猪咬尾症的综合措施:
  引起猪咬尾症的应激原不同,应激反应又是非特异的,因此这种异常行为的起因是多方面的,且发生于不同的饲养阶段。可见防制猪咬尾症的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并应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始终。 4.1、培育抗应激猪品种:
  咬尾现象在长白猪、哈白猪较多,民猪少见。可见不同猪的品种对应激的敏感性不同,这与遗传基因有关,因此利用育种方法选育抗应激猪,淘汰应激敏感猪,可以逐建立抗应激猪种群,以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应激问题。用氟烷测验可从猪群中剔除氟烷阳性个体,经过几个世代就可大大降低应激敏感个体的比率。丹麦用氟烷法检查了兰德瑞斯、约克夏、杜洛克及汉普夏猪,在丹麦汉普夏猪中没有发现氟烷基因,只检出一头杜洛克氟烷阳性猪,兰德瑞斯氟烷阳性猪已降低3%左右,约克夏猪降至1.5%。国内有些地方进行了这方面工作,选择杜洛克、大白猪、约克夏、汉普夏与本地猪杂交的第一代列为抗应激补充猪,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繁殖体系。

  4.2、改善饲养管理
  在集约化畜牧业中,人们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往往在饲养管理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猪的生存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与其自然生存环境相距甚远,所以现代化管理措施有些同时可能又是应激因素。因此,要想防止或减轻应激造成的影响,有效防止集约化生产中猪咬尾症发生,必须在猪的饲养、购销、运输和屠宰的全过程中改善饲养管理,为猪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4.2.1、满足猪的营养需要
  饲粮营养水平要能满足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喂给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不喂不霉变质饲料,饮水要清洁,饲槽及水槽设施充足,注意卫生,避免抢食争斗及饮食不均。当发现咬尾现象时,应及时对饲料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针对营养不足的部分尤其是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要及时补饲,以消除营养应激诱发的咬尾症。

  4.2.2、给予良好的环境条件
  猪舍建筑工艺(场址选择、场区布局、猪舍类型)和环境工程设计(通风类型、粪污处理方式等)以及舍内设施选择(饲槽、饮水方式选择等)都要符合猪正常生理要求,尽量为猪的生长创造比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以避免酷暑严寒、贼风侵袭、粪便污染、空气浑浊、潮湿等因素造成的应激。

  4.2.3、合理组群
  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似的猪组群饲养。每一猪群头数的多少,应依猪舍设备,圈养密度以及饲养方式等因素而定。在自然温度、自然通风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工厂化养猪条件下,每群也不宜超过50头。同一群猪个体的体重相差不能过大,在小猪阶段群内体重不宜超过4~5kg,在架子猪阶段,不超过7~10kg为宜。分群后要保持猪群的稳定,除因疾病或体重差别过大,体质过弱而不宜在群内饲养而加以调整外,不应任意变动。

  4.2.4、适宜的饲养密度
  猪的饲养密度以不影响猪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又能合理利用猪圈面积。一般猪场一头3~4月龄的肥育猪所需要圈栏面积以0.6m2为宜,4~6月龄为0.8m2,7~8月龄和9~10月龄则分别为1和1.2m2。但因我国南北气温相差较大,圈养密度也应因地制宜。

  4.2.5、仔猪断尾
  在仔猪生下当天,在离尾根大约1cm处,用钝口剪钳将尾巴剪掉并涂上碘酊或在仔猪生下1~2d内结合打耳号时,用钢丝钳子在尾下1/3处连续钳两钳子,两钳距离0.4cm左右,将尾骨和尾肌钳断,血管和神经压扁,皮肤压成沟,钳后7~10d,尾的下1/3即可脱掉。该法简便,不出血、不发炎,效果好。对仔猪断尾是控制咬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4.2.6、其它管理措施
  饲养人员要固定,禁止无关人员参观,不允许其它动物进入畜舍;对育肥的杂交仔猪去势,既可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又可防止咬尾的发生;将咬尾恶癖的猪及时从猪群中挑出,单圈隔离饲养,还可肌注镇静剂;对被咬伤的猪及时隔离并用0.1%高锰酸钾清洗消毒,并涂上碘酊,以防化脓感染;对咬伤严重的,还可用抗生素治疗,以防感染。根据环境条件、寄生虫种类及发育规律,对所养猪要定期驱虫,以防制寄生虫诱发的咬尾症。

  4.3、药物防治
  为防止应激诱发猪咬尾症的发生,可通过饲粮和饮水或其它途径给予抗应激药物。这些药物一般分为三类:即应激预防剂、促适应剂、对症治疗药物或应激缓解剂。
  应激预防剂能减弱应激对机体的作用,通常有安定止痛剂(氯丙嗪、嘧哌嗪、三氟拉嗪、氟哌啶醇)、安定剂(氯二氢甲基苯基苯并二氮杂卓酮、溴氯苯基二氢苯并二氮杂卓酮)和镇静剂(苯纳嗪、溴化钠、盐酸地巴唑)。促适应剂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从而提高抗应激能力,有参与糖类代谢物质(柠檬酸、琥珀酸等),缓解酸中毒和维持酸碱平衡的物质(NaHCO3、NH4Cl等)、微量元素(锌、硒等)、微生态制剂、琼脂组织制剂、中草药制剂。维生素制剂(维生素C和E效果最好)已广泛应用于养禽业,对猪的抗应激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应激缓解剂有杆菌肽锌等。上述抗应激药物对于防治猪咬尾症的有效性尚应给予更多关注。

在从事养猪事业中都发现过猪咬尾现象,为什么猪会去咬尾呢?
答:猪喂给充足且营养平衡的饲料,猪病通执业兽医师建议使用大厂家的饲料。但是维生素容易氧化分解失效,所以不管是全价料还是配合料建议定期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猪咬尾症可由任何影响猪机体不适的因素引起,如果不及时处理猪的咬伤部位会引起伤口感染造成跛行,更甚者死亡,尤其在集约化猪场发生该症会造成严重...

猪咬尾巴是怎么回事
答:问题一:猪咬尾巴怎么办?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所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应采取以下八项措施。 一、猪的营养需求要满足。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应在饲料中添加一...

猪咬尾巴怎么回事啊?
答: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所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应采取以下八项措施。一、猪的营养需求要满足。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矿物质和...

籽猪咬尾巴怎么办
答:4:猪舍环境因素 猪舍条件差,如舍内温度,饲养密度大,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光照过强等会猪烦躁不安,惊吓应激等均能引发咬架。5:体内外寄生虫 如果您猪场的小猪患虱子、疥癣等体外寄生虫时,引起猪皮肤刺激而烦躁不安,便会引起全圈猪相互咬尾、咬耳,甚至延续扩散到整个猪舍内的猪相互咬架。二、...

猪群咬尾咬耳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1)营养因素:在舍饲条件下,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的供应,当饲料营养不平衡时,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咬尾咬耳。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饲料配合不科学;育肥前期饲料中蛋白质质量不佳;维生素、铁、铜、钙、镁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即可导致咬尾咬耳症的发生。(2)环境...

猪咬尾巴怎么解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答:猪圈要定期进行驱虫工作,一般可以选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等药物。在驱除体内寄生虫的同时,要注意驱除猪体表虱、疥癣等,否则会因寄生虫影响而导致咬尾症的发生。二、猪咬尾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猪舍环境不适 猪舍氨气过重,猪体有异味,圈舍卫生条件差引起应激综合症,都会导致猪咬尾现象的发生。...

猪咬尾应怎么办
答:针对以上原因可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咬尾症。1 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 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供给全价的配合饲粮。育肥猪前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或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育肥后期适当增加饲粮粗纤维的含量;其次,湿拌料存放时间不宜太长,饲喂要定时定量,忌喂发霉...

猪尾巴的长短与什么有关
答:猪是又进化了吗?还是人类挑选出来的新品种吗?我可以告诉您,不是的,是因为人在猪很小的时候把它的尾巴给间断了,所以猪的尾巴就是现在咱们看到的那么短,为什么要给猪断尾呢?断尾真的对猪有好处吗? 今天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为什么要给仔猪断尾?1、防止咬尾症。猪的咬尾症是猪在受到许多...

猪打架还咬尾巴是怎么回事
答: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所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对猪咬尾症应采取以下八项措施:一、满足猪的营养需求。二、猪的组群要合理。三、饲养密度要适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四、育肥猪应早去势。五、卫生环境条件良好。六、要定期驱虫,注意马铃薯除体表虱、疥癣等。七、单独...

很多养猪户都把猪的尾巴割掉,这是因为什么?
答:锌、铜等微量元素。如果不把尾巴割掉,很容易咬破造成病菌感染,有的还会感染破伤风或者猪蹄疫等疾病,因此,一般情况下,在小猪仔的时候就要进行剪尾。咬尾症在同群猪中一般发生率可达20-30%。被咬伤的猪只极易感染坏死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引起生病。剪掉尾巴,避免一下自然就是不错的选择了。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