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染之浙东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①
  送鲍浩然之浙东②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③
  山是眉峰聚。④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⑤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译文:
  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
  山就像美人的秀眉相聚。
  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
  江南山水美好的样子。
  我在东京刚刚送走春天,
  又要送你到浙东去。
  如果到了江南,你赶上春天,
  千万留住春天。
  。疑难点注释:
  ①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宋仁宗朝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职。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词十六首。《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韵脚为ǖ 〔YU淤〕,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于:到。 ③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④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⑤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赏析点拨:
  此词构思新巧,笔调轻快,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作者】
  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宋仁宗朝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 职。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词十六首。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②鲍浩然:生平不详。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③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④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⑤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品评】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 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 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 句中。

景色和心情
鲍浩然

一看标题就知道所感的是一首送别词,但与一般写的凄切所不同的是他的感情基调是欢快和向上的。

上片写出了浙东的美景。下片则点明了送别时节——暮春季节。

送友人也送春,并幻想友人在江南能赶上春天。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愉快心情以及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美好祝福。

词中写江水也是写离别的心情,写送春也是写友人之间的惜别之情。整首词语言生动、简练,情景交融,构思新颖,比喻贴切,不落俗套。

这首词,通过劝告友人惜春,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鲍浩然离别的依依不舍、惆怅的情感

这首词,通过了写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一、《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无限眷恋,不忍分别的思想感情和对春天的喜爱和眷恋。 抒发诗人送别情怀。二、扩展知识:1、原词欣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出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原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作者:王观 朝代:宋 翻译: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要是到...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怀。还有《芙蓉楼...
答:《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题目一作《别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原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诗意
答:诗意: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原文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烟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词人将景和人巧妙相连: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和眼波.表达了词人的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卜算子① 送鲍浩然之浙东②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③ 山是眉峰聚。④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⑤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译文: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山就像美人的秀眉相聚。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江南山水美好的样子。我在东京...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春天的喜爱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诗意是什么?
答:《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一首词。全文的字面意思:水像美人的眼波脉脉传意,山像美人的眉头紧紧蹙起。问你这回远行去向哪里?正是山水钟秀的江浙之地。告别春天的日子才屈指可数,又依依送你登上了归途。你回到江南,赶上春的脚步,可得陪春天一起好好同住。全文如下:水是眼...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朝代:宋代作者:王观 全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词...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