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如何优化升级

中国制造业如何提升质量?~

13日举行第四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全国人大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继双表示,新技术、新业态正成为传统制造业的新动能:“我们建立了沈鼓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实现了为用户及设备施行在线监测、远程诊断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我们现在的服务型制造的收入已经占总收入的30%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表示,近五年是传统工程机械行业技术进步最快的五年。在互联网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装备制造业怎样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梁稳根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第一、它的核心业务必须全部在线上;第二、它的全部管理流程必须靠原件;第三、它的产品必须高度的智能化、它的管理流程必须高度的信息化。”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丕恕也表示,近五年,中国信息产业取得飞速发展,部分企业已经从跟跑、伴跑到实现局部领跑。这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以及中国巨大的市场为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沃土。
孙丕恕表示,下一步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这个倍增器来改造和提升实体经济,有几方面工作要做:“第一,首先要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实现工业互联网的畏难情绪,他们感觉云技术、大数据是高大上的,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比较害怕,要解决他们的畏难情绪;第二,实体经济的应用千差万别,要根据各个企业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个性化的研发;第三,要打造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

孙丕恕强调,信息技术企业一方面要加速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打造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中小企业插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翅膀,推动中国由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转变。

持续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在现有的经济发展阶段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需求,需要在充分适应生产力阶段性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转变传统的投资驱动,从而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增长动力。前些年我国GDP高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产业规模,与此同时高投资和高成本也造成了产业结构失衡、产业同质化、产业分布不均等问题,由此可见,传统的投资性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化和创新化进军,其产业投资形式也应转变为以创新投资为驱动的方式。通过市场化培育产业创新主体,充分利用市场、政府、企业提升产业发展的创新力。
不断优化产业价值链。就我国的产业价值链而言,在市场资源配置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要求实现产业价值链的优化和重构。首先,积极重构产业价值链。按照区域发展的新要求,深切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不断推动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而实现我国产业空间布局的重构,以此来完善整个产业价值链,保证区域内产业经济的利益协调。其次,积极融入国际产业分工。通过改进我国加工贸易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方式,实现我国产业附加值和国际制造业地位的提升。
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现阶段,产业边界的模糊以及产业分工的深入,为产业融合发展造就了必然之势。制造业的智能化、服务化、信息化发展,需要其与服务业的深入融合。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首次超过第一、二产业,由此形成了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核心力量。服务业的不断进步,也为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服务业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如缺乏创新知识、核心技术等,这对实现制造业产业战略升级比较不利,因此应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打造生产性服务业。
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政策的产业效应。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的今天,区域经济政策由均衡向非均衡的转变是一种必然结果,使得产业资源配置成功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配置结构,打破资源产业以及区域间的流动壁垒,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双重目标,提升区域统筹的实效性,实现区域产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政策的产业效应,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产业政策的区域化、区域政策的产业化,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如建立自贸区、“一带一路”经济区等。根据经济发展目标的变化,对经济政策及时进行改进,从而使得区域产业发展更加合理化。

针对当前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动其转型升级,有如下建议:

首先,增加研发投入力度。

一方面,需要从国家整体层面上加大研发投入总量,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方式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供支持,鼓励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例如,对企业研发投入资金给予税收优惠,引进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改革创业板、完善科创板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企业的研发投入。

其次,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人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既需要科研人才,也需要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在科研人才的保障方面,建立灵活的科研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人才配置效能,创新人才鼓励和激励机制,通过项目补助、平台资助、人才奖励等方式激发科研人才创造力。另外,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更要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针对高技能人才尤其是青年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要着力完善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措施,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增加对技工院校的经费支持。通过税收补贴、专项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培育高技能人才,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培育更多的企业定向技能人才。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之间良性互动的技能人才培训机制。

最后,应不断提高产品标准体系,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环境保护管理,进一步提高治理标准,完善污染物排放监测,增强绿色发展推动力。二是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既着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更着力于优化产业链分工,提升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梁泳梅



制造业转型升级指什么
答: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指制造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智能制造系统等,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2、管理创新:实施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绿色制造等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关键领域?
答: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创新技术和研发能力:中国制造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研发和应用新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推动产业升级。关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智能制造和自动...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有哪些?
答:一呼百应创始人戴森在2018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中谈到,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中流砥柱,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得到提质、转型、升级,即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的转移...

分析制造业企业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应怎样实现自身转型升级
答:1、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2、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3、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制造业企业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纯制造模式向现代创业型模式转化。产业转型...

中国制造应向什么方向升级
答:1.中国制造业应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发展升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示中国在制造业中的世界地位。2.提高中国制造产品在世界上的地位,要追求工匠精神,也就是把产品当作艺术品来打造,在细节处也做得完美;从硬件上说,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鼓励创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显然,以工匠...

我国制造业如何发展才能实现转型升级呢?
答:1、要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2、要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重塑制造业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形成日益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使中国制造业从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低水平扩张转向精益、清洁、高效的...

制造业如何智能转型升级
答:其次,在重复动作中可以保持较高精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第三,机器人可以连续工作,投资回收期较短。最后,机器人的使用成本较低,且便于控制,可以削减昂贵的人工费用,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智能装备正支撑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市场对机器人的强劲需求始终保持较高增速,相关数据显示,到...

要以什么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答:立足新发展阶段,只有保持战略定力、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才能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魅力,央企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再立新功。智能制造系统的技术 ...

如何全面推动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
答: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1、不断提高研发投入。2、注重原始自主创新。二、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1、对不同产业实行不同政策。2、产业转移与科学发展观其相结合。3、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三、推行扁平化组织变革;还要进行流程再造,提高管理效率。四、制造企业服务化;1、依托制造业发展服务业。2、...

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答:实现弯道超车。第二,以创新设计引领中国创造,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经验证明,工业设计对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芬兰绝大部分传统产业使用创新设计,其中纺织服装和皮革、家具、玻璃、制陶行业等传统产业有80%以上使用设计师,金属制造、机械制造、电子设备、计算机相关产业及电器零部件、...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