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有四个儿子,个个贤明,却为何把皇位传给了弟弟?

~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不假,可是这“个个贤明”从何说起?宋太祖的嫡长子滕王赵德秀在宋太祖尚未开元建国之前便夭折了,连赵德秀这个名字都是后来宋徽宗赵佶给他追赠滕王爵位时临时取的!宋太祖嫡三子舒王赵德林的情况和赵德秀一模一样,名字也是宋徽宗给他追赠舒王爵位时临时取的,同样是夭折了!真不知道提问者从哪里看出这两位连名字都没有的皇子“贤明”的……


事实上,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开元建国之后,他活着的儿子只有两位,即事实嫡长子、嫡次子燕懿王赵德昭和庶出的儿子、第四子岐康惠王赵德芳。 至于这二位是否“贤明”,历史根本没有给他们机会证明!所谓“八贤王”赵德芳不过是野史、小说的杜撰罢了,和真实历史上的岐康惠王赵德芳根本不能划等号,当不得真。从赵德昭跟着北征将士起哄,最后被三叔宋太宗赵光义连训带吓最后自尽身亡来看,这个人和“贤明”二字恐怕沾不上什么边。

史籍对他的记载是“城府颇深,喜怒不形于色”,可见赵德昭的心机还是非常深的。赵德昭为北征将士出头讨赏,很可能就是为了收买人心。只可惜,此举犯了他三叔宋太宗的大忌,转头宋太宗甩给他一句“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啥意思?“你这么急着收买人心,想干嘛?迫不及待想接班当皇帝了?!”就这一句话,直接把赵德昭给吓得自杀了……至于赵德芳,二十二岁便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就更加与“贤明”二字扯不上关系了。


由此可见,历史并没有给赵德昭和赵德芳太多发挥空间,他俩是否真“贤明”,恐怕只有老天爷知道了……那么,宋太祖为什么有两个儿子,最终却把皇位交给了胞弟宋太宗呢?是兄弟情深?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恐怕未必!但是,“烛影斧声”之说,个人也并不赞同。宋太祖并不是傀儡,是实权皇帝,而且是武将出身的皇帝!

宋太宗自己亲自动手“弑君”,还要能够全身而退,难度相当大,基本上不可能完成!那么,宋太宗是“合法”即位了?恐怕也未必!如果宋太宗是合法储君,即位名正言顺,宋太祖去世之后开宝宋皇后哪来的胆子派人迎赵德芳入宫,企图制造赵德芳即位的既成事实?同时,开宝宋皇后此举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赵德昭也不是“法定继承人”!那么,宋太祖属意的继承人到底是谁呢?


个人认为,应该还是事实嫡长子赵德昭。赵德芳是庶出,中国古代嫡庶之别就是天壤之别,有嫡子存世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是轮不上庶出之子的!更何况,赵德昭年纪比赵德芳长、城府也颇深,宋太祖似乎没有理由放弃嫡出的赵德昭而选庶出的择赵德芳。那么,和宋太宗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还有从“陈桥兵变”说起。


宋太祖并不是理所当然的皇帝,他的皇位是因为后周政权“主少国疑”,通过军事政变抢来的!在五代十国那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代,扯下一面黄旗往身上一裹,军阀们就敢自称皇帝!周太祖郭威是这么干的,宋太祖也是这么干的。换言之,虽然后来宋王朝成了所谓正统王朝,但是在建隆年间,宋王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政权区别并不大!面对周世宗郭荣年未满四十便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妇,造成“主少国疑”的局面,让宋太祖有机可乘的前车之鉴,宋太祖不得不有所警醒。

这个时候“国赖长君”并不是一句空话,是有着现实意义的。一旦宋太祖有什么不测,自己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难保不会步周恭帝郭宗训得后尘!于是,“备胎计划”应运而生了,这个“备胎”便是宋太宗。不久之后,周世宗即位前的那套行头全部被宋太祖套到了宋太宗身上——晋王兼开封府尹,而这在五代十国时期实际上就是“无冕储君”!


宋太祖之所以没有给宋太宗明确的储君身份,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备胎计划”。晋王兼开封府尹,我认你是储君你就是,我不认的话,你什么也不是!后来随着宋太祖两个儿子渐渐长大,更换储君被宋太祖提上了日程。但是,这个时候,宋太祖发现,因为宋太宗顶着“无冕储君”的光环,群臣早已私下站队,宋太宗已经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因为自己年纪并不大,宋太祖并没有急于易储,很可能是希望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削去宋太宗的权势,而这也符合宋太祖一向的处事原则,宋太祖不是明太祖朱元璋,这个人历来不喜欢动刀子解决问题!


但是,开宝年间宋太祖病了,这让宋太祖有些始料未及,不得不加快了易储的步伐。但是,宋太祖毕竟不是明太祖,他并不喜欢用刀说话!个人认为,所谓“烛影斧声”很可能就是宋太祖上演的第三出“杯酒释兵权”。只可惜,皇位的诱惑实在太大,宋太宗根本不愿意主动退出!兄弟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年近五旬的宋太祖本来就身体肥胖,属于“三高人群”,加之本就有病在身,这一争执、酒精再一催化,心脑血管疾病突发身亡,什么心梗、脑梗、脑卒中、冠脉性猝死……一切皆有可能!

在那个没有现代医学的时代,这些疾病无疑都是致命的,宋太祖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了,临死还硬生生给胞弟宋太宗送上了一口“弑君”的黑锅!个人始终不认为宋太祖是被宋太宗弑杀的,且不去说宋太宗如何弑杀了宋太祖后全身而退,单就一点,无论是动刀还是用毒,宋太祖的死相都不会好看。第二天开宝宋皇后发现后,宋太宗是第一嫌疑人,宋皇后完全可以以此追究宋太宗弑君,将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而不是匆匆派人迎赵德芳入宫制造既成事实,不是吗?就这一点,足以洗脱宋太宗的弑君嫌疑!




因为赵匡胤认为他的儿子都不堪大任,反而弟弟却是帝王的不二人选。

因为他是一个大孝子,他的母亲遗言要他传位给弟弟,所以他就这样安排了。

因为赵匡胤的母亲希望他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赵匡胤又对母亲非常孝顺,所以最后赵光义继位。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为什么寿命都不长?
答: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本来可以很好地传递帝王血脉,但由于家族争权,他们的寿命都没有多长。说起赵匡胤,在民间也算是一个传奇的存在,他可是宋朝的开辟者,本来喜欢打拼的赵匡胤由于周世宗去世了,就想着自己来一统天下,达到一个太平盛世,就这样一个全盛时期的宋朝就这样建立了,而且将这个满是战乱的...

电视剧中的八贤王是宋朝哪一个历史人物?
答:赵匡胤突然驾崩,两个儿子命运发生变化。先来说赵德昭,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兵败返回汴梁,赵德昭见其未对功臣论功行赏,便跟宋太宗提及此事,宋太宗极为生气将其训斥一顿,赵德昭退朝后便自杀而亡,年仅28岁。接着,两年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德芳离奇病亡,年仅23岁。宋太宗得知赵...

宋太祖赵匡胤亲子,八贤王赵德芳为何不继承皇位?
答:八贤王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赵德芳,还有一个是赵德昭,赵德芳版本的要相对比较流行,赵匡胤有四个儿子,其中赵德秀和赵德林死得比较早,在赵匡胤死后,还有赵德芳与赵德昭两个儿子。那为什么会叫赵德芳为八贤王呢?按道理说,赵德芳并不是排行老八,在一些戏曲作品,有过解释,比如一种说法是说宋...

赵匡胤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四个儿子其后又有什么样的命运
答:2 赵匡胤早年为谋夺柴家江山,曾重用自己的弟弟。使得赵光义在军政两界拥有很高的威望和实力,又处于领导层的核心位置。太祖皇帝有鉴于此,不得不传位于其弟。3 北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政局动荡。这种困难时局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团才能巩固宋朝,而这绝非是毫无阅历的儿子们所能左右的。生在...

赵匡胤的儿子分别叫什么名字?
答:儿子 长子 滕王赵德秀,早亡 滕王赵德秀: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早亡。宋徽宗时,追赐名及爵位。次子 燕懿王赵德昭,其九世孙为宋理宗赵昀。赵德昭(948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赵匡胤次子 ,母孝惠皇后贺氏。乾德二年(964年),任贵州防御史。开宝六年(973年),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宋太祖的四个儿子,为何都寿命不长?
答:从陈桥兵变披上黄袍开始,先后灭南唐等割据政权完成全国大部的统一 ,两次杯酒释兵权解决了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使宋朝逐渐走上经济发展的道路。在位十几年却没有指定接班人,导致后来“烛影斧声” ,也使得儿子们没有什么好下场。赵匡胤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都是在其登...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怎样对待他4个儿子的,他们结局如何?
答: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当时赵匡胤的4个儿子只有次子赵德昭与四子赵德芳还在世,其他两位皇子已经去世,赵光义继位后,赵德昭没多久就自杀了,而赵德芳没几年也病逝了。赵匡胤一生有四个儿子,但是到他去世后他只有赵德昭与赵德芳两个儿子在世,当时赵光义继位之后,对赵匡胤的这两个儿子还算比较...

上打昏君,下惩佞臣,手持金锏的赵德芳,历史原型是谁?
答:历史上真的有八个英明的国王吗? 他是什么样的人? 北宋八王赵德芳(959 -- 981) ,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当太祖去世时,宋太后(952 -- 995)紧急命令他的助手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 如果没有意外,宋太宗就不会是赵广义,而是赵广义的第四个儿子,赵德方。然而,王继恩拿着诏书去找金赵广义...

在戏曲演义中常常出现的八贤王赵德芳,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答:你们再看剧的时候,是不是跟我一样看得很激动啊。那么,话说回来了,这样霸道的影视剧人物在历史真的存在吗?会是赵德芳吗?那我们先来说说历史中真实存在的赵德芳,他作为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基本上没有被重视,才能也没有得到体现,赵德芳在他才二十三岁的就因病去世,也算是英年早逝啊!如果...

真实的“八贤王”到底如何?
答:“胤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清史稿》在康熙眼中,胤禩有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未更事、罹罪、其母亦微贱。在这三条缺点中,生母卑微是无法改变的,但满人倒也并非就全然根据嫡庶之别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至于说胤禩未曾经历世事,则多半是...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