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鲁迅和沈从文的作品谈谈中国现代文学是如何塑造“农民”和“农村”的,以?

鲁迅和沈从文代表了哪个文艺派别~

在上世纪30年代群星璀璨的文艺家中,鲁迅和沈从文分别是“为人生”派和“为艺术”派的杰出代表。他们差不多在同一时段居住在北京和上海,可彼此从未谋面,从未交往,且多次有过误会,发生争论;但是在波谲云诡的文坛斗争中,也有过默契,有过声援,还以非常确定的语言互相肯定彼此的文学成就。这种时有论辩而又彼此认同的微妙关系,跟他们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政治态度和文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鲁迅公开承认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和参与社会改革进程的作用。鲁迅小说的第一关怀是国民精神的改造,他的小说突出了“改革国民性”的文学主题。“启蒙主义”文学思路的形成跟他少年时代“家道中落”的人生体验密切相关,“从小康坠入困顿”的经验使他较早地感受到世态炎凉,深刻地悟彻“人性恶”的一面,他从“逆子贰臣”的角度看取人生,批判现实,就像瞿秋白所形容的那样:“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他从他自己的道路回到了狼的怀抱”。
沈从文在山高林密、蛮野荒僻的湘西边城度过了人生的金色岁月,血管里流淌着汉、苗、土家族的血液,苗族好侠尚义、勇武强悍的民风让他心仪。山水自然的风华将沈从文塑成只为生命沉迷与痴狂的歌者,他希望释放所有的生命热情和创造力,为“神性”的生命著书立传,像伟大诗人但丁和曹雪芹那样,能用文字,为“神性”的生命而歌唱。他以“乡下人”的眼光看世界,一再声称他“对政治无知识,对生命极关心”,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是沈从文艺术创作的终极关怀。
倘说鲁迅是启蒙主义者或许并不全面,事实上鲁迅和沈从文一样,同是生命意志和悲剧生命的探究者。鲁迅早年接受过尼采、叔本华“生命意志”学说,极为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特别强调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能动性、创造力。他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提出了“生命第一义”的观点:“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后来在《两地书·二十四》中,他用“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相消长”来描述自己在“五四”退潮期的思想矛盾。所谓“个人主义”,绝非狂飙时代要求人性解放、个性自由的昂扬意识,而是充满了黑暗与虚无的生命体验和“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的悲怆情怀。鲁迅的文学创作既是直面人生的启蒙文学,也是直面自我的心灵自传,他的创作并没有停留在启蒙理性的认知层面,而是向生命美学层面突进了。
沈从文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也有所肯定。他并不认为文学可以脱离人生,只是不肯苟同“为人生”派强调文学对人生的绝对制约作用,不能赞同作家要抱着为人生的目的去创作。和“为人生”派作家偏重于表现人的社会生活状态不同,沈从文着意于表现人的自然生命状态:“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
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的艺术观是超功利的,却不是超现实的;他要求文学挣脱“政治”、“宗教”和“商业”束缚,追求人性的美好和人类生存价值的明悟。他所憧憬的艺术,是高于人生、超脱人生的生命艺术;是一种把实用人生转化为审美人生,和人生接触又从人生中升华起来的人类精神想象的艺术。
沈从文视文学为人生的感悟和解脱,反对将文学作为实用工具,却不否认文学具有美善人的情操,提升人类道德的社会作用。他明确提出用小说进行“民族品德的重造”,还希望自己的工作“在历史上能负一点儿责任”。苏雪林从他的作品看出了拳拳爱国之心和挥之不去的社会责任,肯定他“想借文学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们兴奋起来,年轻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的权利”。
诚然,沈从文给出的通常是“生命”、“人性”、“爱”和“美”这样一些抽象原则,他渴望兴起一场“美与爱”的新宗教以激发青年人对于生命“神性”的搜寻,他对于人类美好未来的种种设计,带有人道主义的空想色彩,在那个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代,他的文学梦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沈从文自己也看出这剂药方不过是一个过于认真的“傻头傻脑的乡下人的打算”,他时常嘲弄自己好像“发了疯”,“简直是在同人类本来惰性争斗,同上帝争斗”。
鲁迅与沈从文都是有“梦”的作家,鲁迅“国民性改造”的“梦”和沈从文“民族品德重造”的“梦”相互辉映;鲁迅经历过“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的痛苦,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沈从文通过“现实和梦境两种成分的混合”,书写自己爱与美的理想。不管他们在文学思想和政治态度上有多大距离,并不妨碍他们对彼此艺术造诣的欣赏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共同的对于“生命意志”的张扬和对于生命价值的关怀,他们共同的对于“人性解放”的向往和对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揭露,他们对于30年代海上文坛“商业化”弊端和浮靡、虚伪风气的抨击,还有他们一脉相承的对于乡土文学的开拓、探索与创新,表明他们在文学寻“梦”的道路上总是大方向一致,文心相通。可以说,鲁迅和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异途同归”的寻梦者,他们不仅给中国文学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也给新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极为有益的思考。

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先生一生中,有着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

扩展资料: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
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学中乡土文学就是来写农民及农村的。鲁迅笔下的农村大多是愚昧 贫穷 萎靡的,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就是鲁迅写辛亥革命之后的农村现状,代表农民人物闰土是个愚昧的,麻木的喊“老爷”的一个典型农民形象。更具讽刺意味。

而在沈从文笔下的农村和农民却和鲁迅截然不同。沈从文大多写湘西农村,他笔下的农村是风景秀美,一派恬静安逸的景象,让人读完只觉太美了。他笔下的农民也是善良美好 淳朴的,更具浪漫色彩。田园牧歌。比如他的小说《边城》,美好的人性体现无疑。

结合鲁迅的作品谈谈对鲁迅思想的理解,不多于200字
答:《呐喊》中,鲁迅提到自己父亲生病,中医误人,机打的刺激鲁迅。而有去仙台学习西医的想法。因为鲁迅在1904年9月到1906年3月曾去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在这期间,他经历了许多事情:他最初在东京求学,因看不惯清国留学生的作为,于是转到仙台,在仙台期间,他因是中国人而遭到匿名信的侮辱,后来...

通过鲁迅、胡风、巴金、沈从文的作品,分析新文学建设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答:同样,这种情况也出现在现代文学中。我觉得,鲁迅身上 破和立的矛盾与统一最为明显。他始终甩不开传统的影响,比如语言方面,包括所描写的历史背景大环境,他是现实主义,要反映生活,所以必然要反映传统,这也体现在内容方面。但另一点,塔索用的技巧是新的,所表达的主题是新的。再比如沈从文,他的“...

从鲁迅先生的作品读出他是怎样的人?200字
答:“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至今没有人能达到鲁迅的高峰,后期创作的《故事新编》也体现了他的创新,将英文和白话文混合,将神坛上的人物归于普通人来描写,都使人耳目一新。敢作敢当的“好汉”鲁迅希望他针砭时弊的杂文和他同时灭亡,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到现在为止,他...

比较鲁迅小说与沈从文小说中的乡土特色
答:所以他的作品中多是清新婉丽的形象,看不出丑恶和残忍。鲁迅用写实的手法描画当时社会的真,揭示人的“奴性”,沈从文用浪漫的笔法抒写当时社会中还存在的“美”,揭示人的本性。 两位作家,两种风格,缘于对生活的两种态度,两种眼光,缘于他们的两种使命感。鲁迅先生不是看不到美,但他却只写故乡的萧条和冷落,百姓的...

结合作品分析鲁迅表现的深切
答:《祝福》中写的是封建礼教这颗社会毒瘤对普通百姓的摧残,作者却讲述了一个在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故事,一个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女人"祥林嫂"的悲惨一生。真真切切的做到了以小见大,以部分代整体。 (二)格式的特别 第一,鲁迅小说中的结构模式独具特色。小说结构严密,不像大多数五四早期那种浪漫主义...

分析鲁迅、沈从文和赵树理描写农民的不同之处
答:鲁迅幼年常跟母亲到乡下外婆家,和农民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农民淳厚,朴实的崇高心灵,他们的可悲遭遇和理想希望,对鲁迅都有极深刻的影响.在后期的写作中,尤其是小说,写出了农民的愚昧和奴性。沈从文伤口中的农民有着天真、纯朴的个性,同时也将统治阶层的残暴不仁逐一展现。赵树理小说中,对农民的语言最为...

请结合作品谈谈鲁迅小说的现代性
答: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

怎样评价沈从文这个人,作品?
答:如果读过沈从文很多作品的人一定会觉得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写的小说都非常的富有诗意。但是在语言上。他的文字都非常的古朴、简单、单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描写湘西文化的小说占大多数。他的作品都能让读者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当今社会的思考,让人受益匪浅。就《边城》...

37、同样是写农民与农村,鲁迅与沈从文的小说在写法上有何差异
答:鲁迅的小说中的农村、农民,是比较客观的,同时,比较注重刻画人性中的冷漠、隔膜;沈从文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农民,他出生于官宦宽裕之家,少年无忧无虑的求学,然后出门当兵,进京写小说、做学问,对农村、农民,沈从文更多的是旁观,文章中多是自己主观地对农民、农村的解读、想象。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是从...

鲁迅、沈从文的文笔风格,相互对比差异
答:鲁迅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九十年代后沈从文被列为仅次于鲁迅的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尽管他们的创作风格南辕北辙,艺术主张差异很大,但他们在改造和重建中国国民性精神上殊途同归。鲁迅的小说“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沈从文小说则使“读者从作品中接触了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