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是哪四宝?各发明于什么时候?谁发明的?

文房四宝分别是谁发明的~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补充: 其一:笔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发现的史前 彩陶 花纹 、商代的 甲骨文 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 来书 写。湖北省 随州市 擂鼓墩 曾侯乙墓 发现了 春秋 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 湖南省长沙市 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 云梦县 睡虎地、 甘肃省天水市 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 长沙马王堆 、湖北省 江陵县 凤凰山 、 甘肃省武威市 、 敦煌市 悬泉置和 马圈 湾、 内蒙古自治区 古居延地区的汉笔, 武威 的 西晋 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根据未经刀刻过的 甲骨文字 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 燕国 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秦始皇 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传说,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 蒙恬 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 中山 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 野兔 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 弯弯 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 石灰 质,经 碱性水 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今日简写作“笔”)。 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 黄羊 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 猩猩 毛、 鹅毛 、鸭毛、鸡毛、雉毛、 猪毛 、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 兼毫 。从 笔管 的质地来分,又有 水竹 、鸡毛竹、斑竹、 棕竹 、紫擅木、 鸡翅木 、 檀香木 、 楠木 、 花梨木 、况香木、 雕漆 、绿沉漆、螺细、 象牙 、 犀角 、牛角、麟角、 玳瑁 、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其二: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 中国书画 奇 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 墨龟 (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 千阳县 ,靠近 终南山 ,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其三:纸 中国古代 四大发明 之一 , 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 传统的 手工纸 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 龟甲 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 青铜器 上铸刻铭义,即“ 金文 ”或“ 钟鼎文 ”。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 石鼓文 ”。 西汉初年, 政治稳定 ,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 应运而生 。从迄今为止的 考古发现 来看, 造纸术 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 新疆 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东汉的 蔡伦 改进造纸术,使得书写工具得以普及,也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卓越的贡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 考古 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 汉中 期的 灞桥 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 墨迹 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其四:砚 砚,也称“ 砚台 ”,被古人誉为" 文房四宝 之首"。 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 石刑 则是砚。 其中有陶、泥、 砖瓦 、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 名山大川 ,自然有多种石头。产石之处,必然有 石工 ,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 端砚 、安徽的 歙砚 、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 澄泥砚 。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 纹理 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如端砚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虽同出一地,其石质也有所不同,如有青花、 天青 者、 蕉叶 白、 鱼脑 冻、冰纹金星、 罗纹 、眉子、红丝、燕子、 紫金石 、龟石、等。石佳还须工精,砚台的雕工制作早已形成了一门艺术,从取石、就料、开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运其 匠心 。有的精品砚已不实用,以其名贵只能 作古 董观赏、珍藏,而舍不得濡水发墨了。砚的名贵,有以石质贵者,有以制作贵者,有以名人用而贵者等等。 砚需常洗,不得与沾染,每发墨必须砚净水新。墨锭则愈古旧愈好,因时间愈久其胶自然消解,但水不能储旧,而必须加新。如恐沾油,洗时可用 莲蓬 或旧茶叶刷涤。加水以微温为好,切勿以滚水价值加之,以防爆裂。所以 书家 不但应懂得用砚,还应会养砚。 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 书法艺术 。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笔掭:又称 笔砚 ,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采纳哦

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毫无疑问,纸是最后发明的,因为没有纸的时候人已用毛笔在竹笺写字了,因此,笔墨是最早发明的.至于笔墨祥细顺序,不好说,都有可能.砚么,就是一种石头,用在书写上应该不大早吧.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起源传说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今日简写作“笔”)。 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一般认为毛笔是蒙恬发明的,但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在蒙恬以前就有毛笔了;究竟是谁发明的,目前还没有考证出来。 最早的墨,当然是锅底的油烟了,只要颜色深,在石板、竹片、丝织品等材料上写作,就是墨的起源了,究竟是谁第一个制作了这种黑墨,尚有待考证和研究,起码在三代时,就已经出现了墨了。 到了秦汉以后,笔墨砚已经广泛运用了。 宋代制墨业在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油烟墨的创制是最突出、最值得骄傲的成就。在宋之前,中国制墨都采用松烟为主要原料,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宋代晁贯之在《墨经》中这样描述:“自昔东山之松,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品惟上上,然今不复有,今其所有者,才十余岁之松。”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写道:“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在严重墨源匮乏而用墨需求日增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制墨原料已迫在眉睫。 徽墨的创始人叫奚廷圭,他是河北易州(即今河北省易县)人。奚氏父子发现这歙州地理环境非常适宜于制墨业生产,不但有许多黄山松树可以取得高级松烟,而且更有澄清见底的练江溪水可以保证和料时的纯净,于是,他们就定居下来,并且很快就生产出了第一批墨,人们都把它称为“新安香墨”。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喜文弄墨的皇帝。他一方面封歙州砚工李少微为砚务官,专门为他制作龙尾砚;另一方面又封歙州墨工奚廷圭为墨务官,专门为他制作新安墨。随后,他又以他的金口布下玉言,赐给奚廷圭以国姓“李”,表示他对新安墨的特别珍爱。从此以后,人们都把“奚廷圭”叫做“李廷圭”,把他制作的“新安香墨”又称作“李墨”了。到了一百五十年后的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改为“徽州”,才把“李墨”和徽州各地生产的墨统称为“徽墨”,一直沿袭到今天。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 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简)和竹片(又称牍)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公元 105 年(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年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公元121 年,东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牵扯到蔡伦,汉安帝刘祜命令他投案。蔡伦耻於受审,即洗浴全身,换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后服毒自尽。 公元8 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的 1000 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今天,我们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难以预测。因此,蔡伦(还有四大发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发明者毕升)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於首席的位置

文房四宝指(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
答:文房四宝 指笔、墨、纸、砚。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它的名字起源什么时期?2.中国的四大名砚分别...
答:1.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纸 相传蔡伦造纸.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毛笔 毛笔起源于...

文房四宝和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答: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胶泥活字印刷术。注释: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

文房四宝有哪些
答: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答:1、纸,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以千万计,但“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纸寿千年”的声誉。2、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

文房四宝是什么国画四君子是什么文人四艺是什么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答: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文人四艺:琴棋书画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火药,活字印刷

文房四宝是什么?
答:“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房四宝”的含义屡有变化。例如,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歙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到了宋朝,“文房四宝”则是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

我国的文房四宝分别是什么
答:文房四宝分别是指笔、墨、纸、砚。在南唐时,“笔、墨、纸、砚”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答: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书画中所用的主要工具,指的是笔、墨、纸、砚。中国书画用的笔,是以竹、木等材料做圆管,以羊毛、黄鼠狼毛等做笔头而制成的毛笔。墨则有松烟墨、油烟墨和抽松墨三种,其中以用松树和桐油燃烧后遗留的烟灰所制的油烟墨最为常见。中国书画用纸是一种专用的名为宣纸的柔韧纸张。砚是研墨的器...

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答: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笔墨纸砚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2、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