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寺院殿堂是如何配置的?急急急!!!!!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一般都是进寺庙先是护法店,就是四大天王、韦陀菩萨、弥勒佛。
然后是大雄宝殿,然后是藏经阁。其他钟鼓楼,斋堂都在两边。

浅谈我国汉地佛教寺院格局

我国是东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璀璨,其中古代建筑文化也是一大特色。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古代建筑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而在众多建筑类型中,我国的佛教建筑是一大瑰宝。

佛教兴起公元前5-6世纪,起源地在今尼泊尔,创始人释迦牟尼。大概在公元前后开始在中国流传,所谓佛法东传,白马西来。现存最早的佛教寺院是洛阳的白马寺。此外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都有大量的佛教建筑群。当然还有中岳的少林寺,也是威名赫赫。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建筑而言,刚开始只是带来了“塔”的概念。当时又叫浮屠,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用七级高的塔比喻其人的功德之高。不过那时的“塔”其实就是佛教徒的坟冢,常埋的是他们的骨灰。因为佛祖火化成的舍利子就是工蜂在八座塔里,后阿育王为推广佛教,就取出舍利子再分成许多份派使者到各处建塔供奉。因此,塔就成为教徒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建筑。受印度佛教建筑的影响,中国佛教建筑最初的寺庙也把塔放在中心位置。据说,白马寺的中心建筑是一座大方木塔,周围建有殿堂、廊门(可惜我没到过,想必已经变了)。

随着佛教日应中国化,建筑也 向中国化。以塔为中心向以殿堂为中心演变。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华夏大地自殷周至唐代的一千多年中、王府、署衙、宅第等,逐步形成以殿为主,由层层院落组成的传统建筑模式。在这种建筑群中,殿的位置是崇高的、神圣的、威严的,是帝王议论国家大事、举行大典的地方,也是祭祀天地,社稷、神灵和祖宗牌位的地方。因此在佛教寺庙中,供奉佛像、礼佛、诵经的地方也应该是殿,这是中国人早已习惯并经常采用的形式。二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王公、贵族、富商、甚至皇帝,出于对佛教的崇敬,往往“舍宅为寺”。这些宅第都以大殿为主体建筑,改成寺庙后,对佛教寺庙建筑布局和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鉴于以上原因,中国汉地佛寺的建筑布局,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采取了中国古代官署和传统院落的形式。同时,一寺之中可以有若干院,建筑规模较小的寺也叫做院。比丘尼住的院多称为庵。

这种佛寺布局,一般是坐北向南,山门和各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是基本对称的廊屋。我国保护最完整的一处禅宗寺院是四川新都宝光寺,宝光寺创建于唐代,以后历代迭经培修和重建。但至今仍保存了我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这种布局在全国众多的佛寺中已很难见到了。

若我们游览汉地较大的佛教寺院,一般会是如此路线:

山门——寺庙的大门,山门一般有三道门,象征佛教“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内,两侧龛中各有一尊执金刚杵护持佛法的天神,名叫金刚力士。

天王殿,殿堂两边塑着身材魁梧高大的“四大天王”,殿堂正中一直塑的是弥勒佛,因此也有把天王殿叫作弥勒殿的。弥勒佛背后,多设龛供奉护法韦驮像,正对大雄殿。

到大雄殿的路上两旁一般会有钟鼓楼,佛教寺院敲钟击鼓是有仪规的。早晨,钟声继以鼓点;迟暮,鼓点继以钟声。“钟敲鹤起,鼓击龙飞”;“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寺院不仅把钟鼓作为实施佛教礼仪的重要法器,还在钟鼓声中注入了深沉的佛教教义。论其作用,这是寺院以外的钟鼓所远远逊色的。

大雄殿或称大殿,即寺院的正殿,殿中塑像各寺院略有差异。中间:有的塑“一佛二弟子”,中为释迦牟尼说法坐像,左右分别为迦叶、阿难尊者侍立像。有的塑“横三世佛”,中为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有的塑“纵三世佛”,中为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的迦叶佛、有为未来的弥勒佛;

两侧:多塑十八罗汉,壁间也有塑五百罗汉的。

背后:有的塑阿弥陀佛,他左手下垂,接引众生,右手当胸,掌托莲台。有的塑“弥陀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若另设殿堂则叫弥陀殿)。有的塑观音菩萨,通常为“海岛观音”。她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伽山海之间;两边还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其后壁塑《普门品》中观音菩萨救八难的景象(若另设殿堂则叫观音殿)。有的塑“三大士”,中为骑吼狮的观音菩萨、左为骑青狮的文殊菩萨、有为骑白象的普贤菩萨(若另设殿堂则叫三大士殿)。



说法堂、藏经楼一般都是堂楼结合,具有两种功能的宏伟建筑。下面是说法堂,堂中设有高大的法座,法座的板屏上画着勇猛的狮子,因狮子吼象征佛说法。法堂左右设钟鼓,以备法师说法时叩击。



上面是藏经楼,庋藏着佛教经、律、论三藏典籍及其它法宝、法器,此楼除了特许“阅藏”者外,一般僧人是不得随意上去的。



.较大的寺庙在主体殿阁两侧,仿宫殿廊院式布局,对称排列若干个较小的院落。如菩提院、般若院、塔院、方丈院、法堂、祖师殿、罗汉殿等。现在在回廊中基本设置有五个部分,即所谓“五大堂口”:禅堂、客堂;库房、大家(厨房)、衣钵寮。

佛寺中,广植花木,或松或柏,或菩提或紫荆、藤萝。有的庭院内掘有荷花池,叠假山,并同建筑有机结合,成为理想宗教场所,又是安全舒适的生活区。若是有文化沉定,更加是香火鼎盛。

一、汉地寺庙一进大门首先是“天王殿”,天王殿正面供奉“弥勒菩萨”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弥勒菩萨背后是韦陀菩萨。
二、出了天王殿,再往内映入眼帘的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的院子的两侧有些寺庙会供奉“珈蓝菩萨”与“地藏王菩萨”或者“虚空藏菩萨”与“地藏王菩萨”。大雄宝殿之内正中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佛,两侧随侍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或者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这横三世佛。
释迦摩尼佛后背一般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
三、再往内是“三圣殿”,供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此三尊被称为“西方三圣”或“长寿三尊”。
四、有些大寺院还有内进,或有“华严殿”,供奉“华严三圣”,正中“毗卢遮那佛”,两侧是文殊、普贤。
五、再往后可能是后山和藏经阁。

在网上搜一下《寺院巡礼》。比较细,不过基本只是一家寺院为例。

补充上楼的,有的过了天王殿后还有钟楼和鼓楼

阐述汉帝佛教寺院的基本构成、结构和布局特点
答:殿堂传统建筑群中的位置是崇高的、神圣的、威严的,因此中国人在传播佛教的过程中,把这种结构也赋予在寺院当中,把寺院中供奉佛像、礼佛、诵经的地方置放在殿堂中。二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王公、贵族、富商、甚至皇帝,出于对佛教的崇敬,往往“舍宅为寺”,这些宅第都以大殿为主体建筑,改成寺院后...

佛教建筑的一般布局
答: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东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寿堂等。...

我国寺院的基本结构及其供奉的神像
答:中国主要殿堂,如佛殿、法堂、毗卢殿、天王殿、方丈等,一般建于寺院的南北中心线上,其余斋堂、禅堂、伽兰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则作为配屋而建于正殿前后的两侧。古代佛殿中像设如何布置,记载缺乏,难以详考。只可从现存古刹遗物中见其一斑。如唐大中11年(857),五台山佛光寺佛殿存有...

中国完整的佛教寺院一般为伽蓝几堂
答: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追问 ...

四大宗教的建筑特点分别是什么?分别有哪些代表?
答:佛教:中国的佛教寺院殿堂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通常由数进四合院组成,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主要殿堂通常采用庑殿式或歇山式屋顶。纵轴上的主体建筑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佛塔和经幢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代表作: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道教:道教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

旅游中常见的寺院殿堂配置及其功能
答: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核心殿,寺庙举行重要佛事活动的场所和平常寺院僧人颂经作课的地方.殿内供奉释加摩尼三世佛, 释加摩尼佛,饮光如来佛和蓬隆即世佛分别代表现在未来和过去.在释加摩尼三世佛两旁是十八罗汉,佛教传入中国时是只有十六罗汉的,但康熙皇帝为了丰富自己国家的偶像崇拜,分别加了两名中国的神将降龙....

寺院一般分为几重殿?
答:5、罗汉堂:是供奉罗汉的殿堂因为佛教后来分成许多支派,在小乘佛教里,凡是信奉小乘佛教的人,按小乘佛教的教义进行修行达到的最高境界,就叫做“阿罗汉果”,简称罗汉。罗汉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之多。在一般的寺庙里,在大雄宝殿两侧塑十八罗汉,而在规模较大的寺院,则专门建有罗汉堂,内塑...

阿弥陀佛是极重要的佛,大家都知道念阿弥陀佛,但是为何中国极少有...
答:国传统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一般依次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各个寺院的布局会有不同,以下简要介绍常规布局。山门殿是寺院的大门,一般三个门,又称三门殿,供奉两大金刚,俗称哼哈二将。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佛,也有单独设弥勒殿的。左右供奉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

佛教寺院的结构?
答:中国的佛寺结构,因山因地有所不同,时代的先后也有差异。但大体是:进寺的大门称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主要殿堂,多数寺内有放生池。山门或天王殿门外两侧有青狮、白,天王殿门口左右两边有哼、哈二将,殿内正中朝外供的是弥勒佛,弥勒背后供的是韦驮菩萨,两旁是四大天王。...

阐述佛教房屋的建造结构
答: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山门一般有...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