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押韵时,古人都是怎么做到完美押韵又有意境的?

古诗的押韵是怎么一回事。~

 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伤 宅  
  [唐]白居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 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有青烟。
  洞房温且清, 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腐败肉,库有朽贯线。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 园?  

  (“边”、“延”、“烟”、“钱”、“年”,先韵;   “园”,"干”、“栏”、“丹”、“官”、   “寒”,"环”、“山”、“间”,押an。)

  在我们汉语拼音中有四种音调,分别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中第一、第二声为平声,第三、第四声为仄声,在古诗中的押韵病不是很讲究平仄,在对联中才比较讲究平仄。你可以看一下这首诗,都是仄起平收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词义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需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折叠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一般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首押韵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用韵
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对照表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
十三辙
又称“十三道大辙”,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 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 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特别指出的是,十三辙中每 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 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1、 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 〔注:绕口令〕
2、 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举例: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 〔注:出自评剧《珍珠衫》,曾被马三立先生在《三字经》中当作学校的校歌〕
3、乜斜辙:韵母包括ê、ie、üe。
举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 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岳飞《满江红》〕
4、 一七辙:i、ü、er。
举例: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注:俗语〕
5、 姑苏辙:韵母是u。
举例:出南门,走七(步),拾块麂皮(补)皮(裤)。是麂皮,(补)皮(裤),(不)是麂皮,(不)必(补)皮(裤)。 〔注:绕口令〕
6、 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举例: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注:刘若英《后来》]
7、 灰堆辙:韵母是ei和uei(ui)。
举例:你的心情总在(飞),什么事都要去(追),想抓住一点安(慰)。你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徘(徊)〔注:在流行歌曲中“徊{huai(二声)}”有时唱作“hui(二声)”〕,你最害怕孤单的滋(味)。 〔注:《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8、 遥条辙:韵母是ao和iao。
举例:(一)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注:《天安门诗抄》中的两首诗〕
9、 由求辙:韵母是ou和iou(iu)。
举例:六十六岁的刘老(六),盖了六十六间好高(楼),买了六十六篓桂花(油),养了六十六头大黄(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注:绕口令]
10、 言前辙:韵母是an、ian、uan、üan。
举例:我的儿汾河湾前去打(雁),天到了这般时,不见回(还)。将身儿坐至在窑门以外,等我儿他到来同把饭(餐)。 〔注:传统相声《汾河湾》〕
11、 人辰辙:韵母有en、in、uen(un)、ün。
举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注:《唱支山歌给党听》〕
12、 江阳辙:韵母有ang、iang、uang。
举例:梦下园林草木(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奄奄不起(床)。 〔注:京韵大鼓《黛玉焚稿》〕
13、 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

不用楼上说得那么复杂
上古时代,大概比较复杂,也不太统一
到了后来作诗被引入了朝廷考核,后来更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项目,就逐渐产生了全国统一的韵书用来作诗押韵。
最早的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唐朝将其精简整编为《唐韵》,正式作为朝廷考试和读书人作诗的标准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清朝,所以一直到1949年以前,作诗押韵都是以唐韵为基础的,不管朝代和地区,几千年来一直如此。
只不过后来使用的韵书是宋朝人编的《平水韵》,这是根据唐韵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现在专业人士写诗还是根据平水韵而不是汉语拼音。
平水韵只是对唐韵做了一些合并和编辑,并没有做字词的改动,所以从南北朝一直到1949年以前,诗人们写诗用韵都是一致的,细微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押韵的类型:
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登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
一般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只要是诗词,还是应该有韵律的,有韵律的诗词才能算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诗词。但诗词作者对押韵的方式却是有一定的选择的

因为他们当时那个时代的要求,他们要做到这一些才下完美的诗词

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 要求。

总觉得这是古人的一种能力,而现在我们是完全做不到的。

宋词怎么押韵?十八韵是否只针对唐诗?十三辙却只为宋词? 小子求解...
答:说宋词格律之前,先说什么是词牌。最初的词是用来歌唱的曲调的歌词,曲调的名称称为“词牌”,也许来源于最早的作曲者取的名字。后人用的词牌名跟词的内容已经没什么关系,故又另取了词标题。比如陆游的《水调歌头·咏梅》,“水调歌头”就是词牌名,“咏梅”是词标题。下面是部分词牌的格律。大家最好...

...词人文学家在写诗词赋的时候,是如何做到押韵的呢?
答:楼上大错特错 古人写诗也是根据口音入韵,但是后来写诗成了朝廷考核项目,逐渐统一,隋朝出现了定型的韵书,唐朝的唐韵正式确定,宋朝人编辑成型,就是平水韵,一直沿用到清末,韵书的形式有变化,但是内核没有变化,所以至少从隋朝到清末读书人都是根据同一部韵书也就是字典来押韵的 ...

古体诗的押韵规则?古体诗除了要押韵还有什么要求?
答:押韵的字要求是在同一韵部里的,但首句押韵中首句的韵脚要求宽些,可以用相邻韵部的。具体可以看看王力的《诗词格律》,网上有下,就清楚了。很多东西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明白的。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

诗词如何押韵?
答: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押韵:即是在句尾使用同一个韵的字,并通过周期性循环,达到...

写诗什么叫押韵.怎么才能做到押韵?
答:押韵注意事项: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 首诗中...

求简介古诗平仄 和押韵
答:诗中的对仗,主要是字面相对,不一定句子结构也完全一致(当然结构相同更好,只是有时难于做到而已),一联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同,意思相类、相关或相反.出句、对句的字,尤其是同一字位上的字和句尾押韵的字不能重复(相同). 律诗和绝句是非常讲究对仗的.如王之涣(唐)《登鹳雀楼》的首联: 白日依山尽...

怎样查古诗的押韵?
答:古代诗词押韵常识 一、诗词押韵的一般规则 押韵,也称协韵或叶韵。押韵是同韵母的字在相同(按:说“相应”为好)位置上重复出现。在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的同韵母字,自然称为韵脚。第一个韵脚的出现,称为起韵。古代诗韵是怎样押韵的呢?在隋唐以前,是从当时口语的近似音中选择韵脚字。在隋唐以后,...

古诗的押韵要怎么押啊
答: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2、【只押平声韵】: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

既然古代的语言发音跟现代不同,那诗词如何做到押韵
答:这些成就,为之后近体诗在押韵和平仄上是要求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近体诗的出现和发展。在有了押韵和平仄等这些要求之后,诗歌押韵,是按照写诗当时的时代的“韵部”来押韵的。我曾在 “古代中文与现代中文的读法相同吗?”的答案当中提到过“韵书”。这些韵书在记载汉字发音时的归类纲目即是“韵部”。现在的...

古诗押韵方法
答:简单说,“押韵”指诗词格律规定的“韵脚字”使用同一韵部或相通邻韵的字。古人用的韵与普通话存在差别,可以通过韵书查找。古韵主要用《平水韵》,新韵用《中华新韵》。所有韵书已经将押韵字分成“韵部”详列,写诗时可直接查找。上面说的两部韵书可以在网上下载。“古诗”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无法...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