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戒 自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 自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 自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众 既然佛说

宗教佛教~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扩展资料: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
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

你把皈依理解错了!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依靠什么?是要弄清楚的。六祖慧能大师解释三皈依,他不用佛法僧,因为用佛法僧解释三皈依很容易让人迷惑。他用觉正净来解释。皈依佛就是皈依自性觉,皈依法就是皈依自性正,皈依僧就是皈依自性净。
那么,三皈依就是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觉悟,从邪知邪见回头依靠正知正见,从染污回头依靠清净心。
《了凡四训》、《感应篇》虽然不是佛经,但是这两本书都是讲因果的,劝人断恶修善的。与佛讲的是相应的。因此,印光大师对这两本书极力提倡。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十六字是佛法的法印。
你读一读这两本书,看看是不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只要我们不执着,就与佛经无二无别。《感应篇》印光大师写了一段序文,他说此文虽然止乎成仙,但是我们用大菩提心来学习,就可以成佛成菩萨。这就是说,虽然不是佛讲的,我们用大菩提心来学习,就能得菩提。与外道学这两本书大异其趣。
明了因果就是觉悟,肯断恶修善就是正知正见,再能自净其意,就是皈依觉正净,这是真正三皈依。否则,你虽然读的是佛经,依然迷惑颠倒,依然邪知邪见,心也不清净,你绝对没有三皈,形式而已。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一点儿没有用。

这都是方便说,了凡四训和太上感应篇这些东西是绝对不可以皈依的。这都是外道典籍。但毕竟还是善法。对于没有皈依佛法的人是应该学的。大德高僧们讲这些应该是给那些还没有信佛的人学习的。至于学佛了也已经受持三归五戒的最好不要看。这是破誓言罪。末法就是这样,很多貌似高僧的人他讲解的佛经都是可以学习的,但是他们还穿插着一些外道的东西来毁坏佛法。只要你坚持正见就不会被外道所吸引以至于堕落。其实太上感应篇里的那些东西绝大多数都是戒禁取见,是不可学也不该学的。这种可以把佛法与外道混淆起来的东西最好远离。至于为什么还有一些祖师大德讲解这些东西,那是因为世界的人们就连这些算得上是善法东西也都做不到了,所以祖师们为了净化社会,没办法也只好现讲些这一类的善法然后再引导到正法中来。

佛法无边, 即然无边,处处皆是法啊。 你说天下有什么东西是不在觉性中的?
就拿宇宙来说,你眼所见处,耳所听处,即是宇宙 ,只要你六根不死,识性不改,觉性不变,那处处是宇宙 ,又何必计较这文字上的区分呢。

好比 壹+壹=贰 和 one + one = two ,虽然有中文和英文的区别,但是终归我们都明白还是1+1啊。。

又好比,谢谢你,你很开心,我谢谢你全家,你觉得我在骂你呀! 文字本是名相,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套进来就是 若见文字非文字,即见文字意!

再说,好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呀。

比如,佛说,色法是四大及四大所造诸色,云何四大,地、水、火、风,中国的五行讲 金、木、水、火、土,归结一下,木和风是一类,土和金是一类,这五行和四大又有何分别。同样的道理,易经上讲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分别对应 天水山雷风火地泽 你再归类一样,这八样东西,又和四大有何区别?

再比如,儒家讲,格物致知,道家讲道在屎腻,佛家叫生活即是禅,这不都是在讲平常嘛。又有何分别呢?

大道至简,利通天下!

因<<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与佛法的知见相近,可作为辅助参学,不作为依止。

佛额无边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