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极其关联的事件内容.

在《三国演义》中,你有佩服的人物吗?说说你佩服的原因。~

赵云,常山真定人,平文丑,杀高览,败张合,长板坡七进七出,杀死曹营将领五十余员,半席杀将惊马超,汉水独败张合徐晃,七十力斩五将,无疾而终,为蜀虎威将军,封顺平侯。

有诗云:一吕二赵三颜丑,马张许典皆平手,五庞六黄寿亭侯。

其实我们不用讨论什么《三国志》,因为我们之所以喜欢赵云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关张赵马黄也只有因为小说才会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国古代乱世很多,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武将我们最为熟悉,还不是因为一部《三国演义》。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闲暇时看看三国,三国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有我们儿时的偶像,就够了。

赵云是三国武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智勇双全,个人认为,赵云是三国第一武将!(当然,我的依据是《演义》看正史的同志们别理我,就当我没说好了)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三国中武艺最高强的人是吕布,更可气的还有人认为是关羽、张飞,甚至有人说是张辽等。那么他们凭什么认为这些人的武艺最高呢,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完全是因为一种印象,不排除其中还有某些人抱着哗众取宠的目的。这些人说,关羽斩过多少名将,吕布曾经力敌刘、关、张,张辽威震逍遥津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这些根本不能说明他们的武艺有多高强,一次战斗的结论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下面将对这些比试逐一分析,另外同赵云的一些战役做比较,从而就可以得出赵云武艺三国第一的结论了。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同类战斗典型列举比较法”。

一、与著名武将交手战斗的分析

大家常说,关羽能温酒斩华雄,能斩颜良诛文丑,好像杀死了许多名将,赵云似乎没有这么有名的战役,赵云杀的绝大多数是很一般的武将。其实,一个武将能够战胜或者杀死其它著名的武将,除了同这个武将自身的武艺有关以外,还和他的机遇有关,如果他没有机会去和那些著名武将交手,他当然不可能杀死这些名将,从而使自己成名。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这个武将自己武艺不高的证据。当然,赵云也有和成名武将交手的经历,让我们来比较一下:

赵云刚出道时,演义上称“少年将军”,曾和文丑战过五十余合,杀退文丑,而关羽也曾与文丑交战,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据此说关羽的武艺比赵云高,其实非也,且听我慢慢道来。演义中说有过这样的描写“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可见徐晃是打不过颜良的。可是后来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时,演义中又有这样的记载,“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徐晃能和关羽打八十余合不败,却只二十余合就败在颜良手下,据袁绍说文丑的武艺还要强过颜良。以此来看,并不能说明赵云能五十余合杀退文丑就是不如关羽。

其实关羽斩颜良是仗着马快,“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各位有听说过用刀刺的吗?似乎关羽自己也没料到赤兔跑得那么快,还来不及举刀,只好用刀头来刺了,呵呵。诛文丑也是马快,文丑准备不及,只好绕河而走,结果被赶上,“脑后一刀”。这样看起来,关羽全是靠的偷袭,要说真有功劳,也是赤兔马的功劳,他不过到地方了挥挥兵器,简单就赢,怎能和赵云相比?

二,与一般武将交手战斗的分析

这种战役对三国许多武将来说,都是很常见的。一个武将之所以能够成名,主要还是这些一般武将的白骨帮助他积累出来的。既然关羽是三国中公认的斩杀名将最多的武将,那么我们就找一个很类似的,分别是关羽和赵云战胜各自很弱的武将的战斗,来比较一下。

赵云刚刚出道的时候,杀死的第一个人,是袁绍手下大将鞠义,当时袁绍“令颜良、文丑为先锋,各引弓弩手一千,分作左右两军。……。再令鞠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可见,鞠义也算是袁绍手下一员大将了吧,而且鞠义在此战中立了第一功,“鞠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到。公孙瓒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可是碰到赵云呢?“鞠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抢跃马,直取鞠义。战不数合,一抢刺鞠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可见,赵云杀象鞠义这样的大将,只需要数合。而类似的情况是经常出现在赵云的战斗中的,“手起一抢”,“战不三合”,可见赵云的技击技巧是多么高超。

那么我们再来看关羽,在“刘皇叔北海救孔融”那回,关羽与管亥交战,那管亥乃是一个山贼,本没有什么武艺,可是关羽与之交战,“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竟然打了数十个回合。可见主要凭借力气大,刀沉马快的关羽,见到这种也是凭借蛮力的山贼,数十个回合才能拿下,那么他与赵云的武艺孰高孰低,可见一斑。

三,在受到暗算的的战斗中表现的分析

古时候打仗,难免受到别人的暗算,诸如冷箭啦,飞镖啦等等。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将,躲闪这些暗器的功夫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在乱军丛中,就难免不被伤害。那么赵云躲避暗器的能力又如何呢?我们还是拿关羽与其比较。

1、躲飞叉:“赵子龙计取桂阳”一章中,陈应迎战赵云,“两马相交,战到四五合,陈应料敌不过,拨马便走。赵云追赶。陈应回顾赵云马来相近,用飞叉掷去,被赵云接住,回掷陈应。……”,由此看出,赵云反映之机敏,动作之灵活,躲避暗器的本领实在出类拔萃。

2、躲弓箭:凤鸣山一战赵云已七十有余,“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

3、我们再看他躲避众多弓箭手的战斗,仍是袁绍战公孙瓒那一段,“正说之间,忽见赵云冲到面前。弓箭手急待射时,云连刺数人,众军皆走。”可见,赵云面对众多的弓箭手,仍然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再看关羽

1、千里走单骑时,来到洛阳,斩了牙将孟坦,可是那只不过是马快,否则之前就已经中箭了。即使如此,关羽仍然没有躲过这一箭,“关公勒马回来,韩福闪在门首,尽力放了一箭,正中关公左臂。”。

2、取长沙时,“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前面军齐声喊起。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

3、打樊城时“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公急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要不是碰上华佗帮忙关羽的小命当时就交待了。

由是观之,关羽躲避暗器的本事实在不如赵云远矣。

在三国诸多武将中,赵云躲避暗器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

四,在以寡敌众的交战中

这里的以寡敌众,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同时迎战多个人,并不是杀入重围那种。在三国演义里面,最著名的就数“三英战吕布”了。其实这在战场并不是很少见,但是大多数是要失败的,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啊。可惜的是,赵云的以寡敌众的战斗并不多,而对付几个高手的情况更少,不过还是有一次的,那就是“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一回。

这次,我们拿来和吕布比较一下。

先说三英战吕布,第一个出马的是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第二个出马的是关羽,结果是“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问题的,就是在第一部分解释过,关羽的特点是刀沉马快,可是如果没有机会占到这个便宜的时候,就不见得怎么厉害了。而在多人交战的时候,技巧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两人交战的时候。因为即要攻击敌人,又要注意同伴,光凭一时之猛力恐怕不是很奏效。何况关羽杀一个管亥还要数十合,所以吕布能坚持三十合,是很可能的,只要比较有力量,技击技巧比较高,再加上吕布的赤兔马非常块,灵活,所以是完全可以的。其实三十合过后,吕布可能已经觉得比较费力了,这时候刘备看到了便宜,就冲了出来,其实没有刘备,二英也完全可以战胜吕布,刘备的出马只不过成全了吕布战三英的名声。而且,吕布正是从刘备这儿打开了缺口,逃走的。所以,三英战吕布虽然使吕布名声大震,但是吕布并不能取胜,而且只要二英,吕布也就完蛋了。

再来看赵云这一次,赵云前去搭救黄忠,首先一抢刺死文聘部将慕容烈,然后又一抢刺死魏将焦炳。冲入敌阵后,看到黄忠被张颌和徐晃两人的士兵围住,《演义》里描写的是:“云大喝一声,挺抢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云。张颌,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赵云一人杀入,张颌、徐晃连迎敌都不敢,可见三国演义中已经将赵云的武艺描写得多么高超。众所周知,张颌曾经大战张翼德,徐晃曾经与关羽交手八十合不分胜负,那么赵云也算得上间接同张飞和关羽交手了,结果是他们“不敢迎敌”。而且,在三国演义中,很少直接描写武将的武艺,唯一对赵云是个例外,这正是因为赵云的武艺实在太高超了,所以在并不是以描写武艺为主的三国中,仍然用极为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赵云的枪法。虽然这同“三英战吕布”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从中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到,赵云的技击技巧绝不在吕布之下。

五,对长坂坡一战的分析

长坂坡是赵云的成名之战,但是类似长坂坡的战役别的武将是基本上没有了,只有在后三国时期的文鸳有一次单骑退雄兵,勉强可以一比。不过这样很难说明问题,因为我们主要要和前三国时期的武将进行比较。所以基本上无人可比了。但是我仍然觉得长坂坡是赵云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不能不谈。巧的是,吕布有一次曾经单骑负女想杀出重围,这同长坂坡比较类似,就比较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张飞,他是要去寻找赵云,并准备杀死他的。“张飞曰:‘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玄德曰:‘休错疑了。岂不见你二兄诛颜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张飞那里肯听,引二十余骑,至长坂桥。”可是他到了长坂桥之后呢,却“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并没有冲入敌阵。当然,他不冲进去是对的,毕竟他只是带了二十余骑么,可是以张飞之勇猛,不敢直接过桥杀入,可见曹兵当时势力之大。

赵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杀入重围去寻找阿斗的。由于长坂坡一战,三国演义中已经描写得非常详细,而且家喻户晓,所以我并不过多的摘引了,但是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赵云是“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之后,在“怀抱阿斗”的条件下,“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抢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在救出阿斗时“阿斗正睡着未醒”。这需要多么持久的体力和多么高超的技巧,其难度要远远大于文鸳的“单骑退雄兵”。

而吕布则不然,且看三国第十九回:

“次夜二更时分,吕布将女以绵缠身,用甲包裹,负于背上,提戟上马。放开城门,布当先出城,张辽、高顺跟着。将次到玄德寨前,一声鼓响,关、张二人拦住去路,大叫:休走!”布无心恋战,只顾夺路而行。玄德自引一军杀来,两军混战。吕布虽勇,终是缚一女在身上,只恐有伤,不敢冲突重围。后面徐晃、许褚皆杀来,众军皆大叫曰:“不要走了吕布!”布见军来太急,只得仍退入城。玄德收军,徐晃等各归寨,端的不曾走透一个。吕布回到城中,心中忧闷,只是饮酒。”

这说明,在万军从中,同样身有负担,但是吕布的本事却不及赵云也。不要总觉得赵云没有碰到什么名将,其时许褚、徐晃、张颌等都在战场,赵云对付的绝对都是些一流高手。否则作者怎么能说“杀死曹营名将”呢?

由此可见,赵云的武艺其实是在吕布之上的。长坂坡一战,基本上奠定了赵云三国第一武将的基础。

六,年老时战斗的分析

三国武将中,能够以七旬以上年纪,上阵杀敌,并且立下大功的,恐怕只有黄忠和赵云了。实际大家都可以分析得到,一个年纪老迈的人,怎么可能和那些年轻人在力量上相提并论呢,即使是赵云,是黄忠,也不可能。其实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年纪很高的时候战胜敌人,主要是靠技巧,高超的技击技巧是他们能够取胜的最主要原因了。

我们可以看一下赵云是如何以七十之高龄,连斩五员大将的:“时有西凉大将韩德,善使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引西羌诸路兵八万到来;见了夏侯懋,懋重赏之,就遣为先锋。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班。韩德带四子并西羌兵八万,取路至凤鸣山,正遇蜀兵。两阵对圆。韩德出马,四子列于两边。德厉声大骂曰:‘反国之贼,安敢犯吾境界!’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云拖枪便走。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砍赵云。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韩德曰:“杀吾四子之仇,如何不报!”纵马轮开山大斧,直取赵云。云奋怒挺枪来迎;战不三合,枪起处,刺死韩德于马下”

这比黄忠靠着法正的计谋趁敌人疏忽之时刀劈夏候渊要厉害多了。

“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从上面这几段描写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赵云以一敌三,拨落暗箭,引弓发箭,生擒敌将,实在是令人荡气回肠,钦佩不已。黄忠虽然英雄了得,到底还是不及赵云。

赵云身为三国第一武将,几乎已无疑义。呵呵!

周瑜
周瑜文武双全,在统帅、文学方面较突出。在赤壁大战中,他立了大功。但他痛恨诸葛亮,“既生瑜,何生亮”是他的临终感言。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这一段故事发生在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谋臣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曹操嘴上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实则还是有所顾虑,刘备之仁义天下知道,而关羽、张飞都是虎狼之将,于是就发生了曹操对刘备的考验,
那日,风雨变化,天外龙挂,用现在的话说,发生了龙卷天气,于是曹操指天为题,以龙的变化、升隐来暗指英雄的行为,这正指刘备的痛处,刘备就是担心曹操把他当做对手,就是怕曹操把他当作英雄。如果那样,别说刘备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连人头都会不保。于是在曹操追问他天下英雄时,他假装糊涂,处处设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来搪塞,比如袁绍、袁术、刘表等。以刘备的胸怀,这些碌碌为用之人,又怎么能入他的眼睛?而这些搪塞之语都被曹操寥寥简略的评价一一驳回,针针见血。
曹操是不是言过其实、过于自负了呢?从三国演义后面的情节来看,曹操的这翻话充分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袁术淮北称帝后,被曹操所破,带玺欲归其兄袁绍,被刘备截杀,落魄惊恐而忘,临死想喝蜜水都不能如意。袁绍空自兵强马壮,先自毁长城,拘丰田于狱中,关沮授于军营,躯许攸于阵前,终被曹操破于官渡,十余年内,其三子先后被曹操所灭。刘表枉称六俊,忧虑焦思而亡,而其子更不如他,后人写词如此道:刘景升子,豚犬耳。而孙策空称江南小霸王,死在许贡三门生下。看这些所谓“英雄”的结局,曹操的眼光是许等超前?
短文的高潮发生在最后,刘备在曹操面前使用韬晦时,曹操却不买他的帐,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一言而石破天惊,枭雄如刘备者也变了颜色,匙箸落于地。能如此看透刘备胸怀,天下无二人。而天不灭刘备,忽传惊雷,刘备这才掩饰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好个急智的刘备。
老天是眷顾刘备的,此时若无惊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刘备的内心世界。两人虽同为英雄,在境界上还是有差别,想到曹操献七宝刀行刺董卓的从容应对,刘备靠的还是天的眷顾啊!但假设刘备真死于此地,诸葛亮就不会出场,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就嘎然而止!
这段描写,总共732个字,如此短小的篇幅,却把两个人物活然于纸上。一个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曹操的措辞是何等张扬,“我必擒之,非英雄,何足为英雄?”等等。而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没到,羽翼未丰,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又能急中生智,巧度难关,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曹操简介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故事典故
  曹操一个人喝着闷酒,想了半天,请刘备来喝酒聊天。刘备很高兴,曹老大请我喝酒,不容易啊;另一方面心里也发毛,为什么请我喝酒?喝酒时最容易漏嘴,得小心点。
  有些人虽然一度贫困潦倒,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大贵之气,刘备就是这样的人。老曹跟刘备聊得很开心,问了刘备一个问题:“哥们儿,你说这年头谁是英雄?”
  刘备心里想:“我肯定是英雄,只是现在不得已。”但刘备不敢说,说了,要被曹操宰。刘备想了想,就跟曹操打起了酒官司,顾左右言其它。
  绕了半天,曹操有些不耐烦,端起一杯酒喝完说:“别绕了!这年头真正的英雄人物就是你跟我。”
  天上“轰隆”一声打了个巨雷。刘备呆呆地看着曹操,筷子掉到了地上,一支筷子在地上弹了一下。
  曹操正用袖子擦胡子上的酒,听到了筷子落地又弹起的声音,就问刘备:“怎么啦?”
  刘备赶紧把筷子捡了起来,顺口说了句:“这么大的雷,吓死我了。”老曹哈哈一笑:“大丈夫怎么可以怕雷呢?”刘备赶紧接口:“孔子是圣人,他也怕打雷,别说我了。”
  此时张飞关羽两人怕曹操会杀刘备,闯了进来。见刘备没事,关羽连忙掩饰说自己来舞剑助兴。曹操说:“这又不是鸿门宴。”然后斟酒让他们压惊。后来三人一起出来,刘备说:“我在曹操的地盘上天天种菜,就是要让他知道我胸无大志,没想到刚才曹操竟说我是英雄,吓得我筷子都掉了。又怕曹操生疑,所以我就说自己怕打雷掩饰过去了。”关羽张飞佩服得不得了。
  刘备的演技
  曹操是老大,刘备也是老大,但此时的刘备,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在曹操公司混口饭吃。为了打消曹老大的疑虑,刘备在许昌特意种了点菜,天天在那里盘弄着菜地。
  其实菜地没什么好弄的,如果曹操真顾虑刘备,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把刘备杀掉,也不会向东汉公司的董事长献帝推荐刘备了。只是曹操实在爱才,非常渴望刘备能够为曹操公司出力,一方面派人监视刘备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不给刘备真正的任务做,憋着刘备,希望时间久后,刘备能够真心实意地为曹操公司出力。
  为了增强与刘备的感情,曹老大采取怀柔政策,请刘备喝了这场英雄酒,并直截了当地指出刘备是英雄。曹操的渴求之心已经摊上桌面。这个时候如果刘备还继续种菜的话,曹操也不会说什么,你去演你的戏吧,只要你不跟我做对,什么都好说。这点曹操比谁都清楚。
  寄人篱下肯定不舒服,实在佩服刘备的演技,在曹操手下种菜也是门艺术,种几年菜能够丝毫不松懈,本身就够得上天才。在对手公司谋活,稍微不小心,漏出点破绽,露出想跟曹操作对的念头,曹操还是要杀人的,这方面一点疑问都没有。
  刘备也知道自己的这点演技,曹操是明白的,演了这几年戏,曹操没吭声。但现在曹操把话放出来,说刘备是英雄,那味道可有点不对了,演员生涯就此打住,于是有了刘备出走徐州的后事发生。

曹操——阴险狡诈;刘备——心计高,假仁义;诸葛亮——睿智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空城计

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最后,诸葛亮大开城门,让几个仆人在城门前扫地,自己和两个童子在城楼上弹琴吓走魏军。

三绝”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一、诸葛亮——智绝(“智”的代表)
第35回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 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寻章摘句之流,非经纶济世之才也。”这经纶济世之才就是诸葛亮。
(一)诸葛出山
1、第34回蔡瑁捏造刘备反诗:“数 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2、第35回引苏轼古风一篇, 单咏跃马檀溪事。诗曰: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 零落飘红絮。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马蹄蹄碎青玻 璃,天风响处金鞭挥。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 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 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3、水镜曰: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 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毛宗岗评:“泥中龙”、“池中龙”、“波中龙”,凡写无数“龙”字,总只为引起“伏龙”一人而已。
毛宗岗:读《三国志》者,必贪看孔明之事,乃阅过三十五回,尚不见孔明出现,令人心痒难熬。(至36回“元直走马荐诸葛”中才由徐庶亲口说出“伏龙”即诸葛孔明。)
(二)三顾茅庐
见单福作歌而以为孔明;
闻报水镜来而以为孔明;
见崔州平而以为孔明;
见石广元、孟公威而以为孔明;
见诸葛均、黄承彦而以为孔明;
毛评:正如永夜望曙者,见灯光而以为曙也,见月光而以为曙也,见星光而又以为曙也。又如旱夜望雨者,听风声而以为雨也,听泉声而以为雨也,听漏声而又以为雨也。《西厢》曲云:“风动竹声,只道金佩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玄德求贤如渴之情,有类此者!孔明即欲不出,安得而不出乎?
此卷极写孔明,而篇中却无孔明。盖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写其人如闲云、野鹤之不可定,而其人始远;写其人如威凤、祥麟之不易睹,而其人始尊;且孔明虽未得一遇,而见孔明之居,则极其幽秀;见孔明之童,则极其古淡;见孔明之友,则极其高超;见孔明之弟,则极其旷逸;见孔明之丈人,则极其清韵;见孔明之题咏,则极其俊妙。不待接席言欢,而孔明之为孔明,于此领略过半矣。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毛评:淡泊宁静之语,是孔明一身本领。淡泊,则其人之冷可知;宁静,则其人之闲可知。天下非极闲极冷之人,做不得极忙极热之事。后来自博望烧屯,以至六出祁山,无数极忙极热文字,皆从极闲极冷中积蓄得来。
(三)隆中对——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 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 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 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 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 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将军欲 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 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四)赤壁之战
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到第50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小说用了8回的篇幅写“赤壁之战”。这既是为了充分的表现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突出这场战役在“三国鼎立”中的关键作用;也是为了充分展示诸葛亮的“智绝”。
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定计火攻,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
周瑜只是诸葛亮的侧面陪衬,蒋干中计、苦肉计都被诸葛亮识破,此后三气周瑜,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五)七擒孟获
毛宗岗评:孙权之兵,曹丕所欲借以攻蜀者也;孟获之兵,亦曹丕所欲借以攻蜀者也。孔明之通吴,非注意于东,而注意在北;孔明之征南蛮;以非注意于南,而注意在北也。
“七擒孟获”是北伐的前奏。
(六)六出祁山
骂死王朗;空城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造木牛流马;上方谷地雷阵;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等。
司马懿屡屡称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吾不如孔明也”。
诸葛亮临终前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
作者的理想是仁政、明主、贤相、英才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但这个理想在强大的“天意”面前被击得粉碎,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幻灭,道德的失落,价值的颠倒所感到的一种困惑和痛苦。诸葛亮最后壮志未酬,饮恨而终,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在诸葛亮身上,寄予了作者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演义》也是一部悲剧。

二、关云长——义绝( “义”的化身)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
下邳降曹:曹操赞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
华容释曹:后人诗赞:“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如日,名誉震乾坤”;“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

三、曹操——奸绝
曹操“奸绝”表现之一:政治上玩弄权术
�6�1 黜袁术僭(jian)号之非而愿为曹侯,则有似乎顺;
�6�1 不杀陈琳而爱其才,则有似乎宽;
�6�1 不追关公而全其志,则有似乎义;
�6�1 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异于王莽之显然弑君;
�6�1 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儿,胜于刘裕之急于篡晋;
曹操“奸绝”表现之二: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6�1 坑杀降卒;血洗徐州;“衣带诏”株连家族,勒死孕妇;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6�1 ○疑而杀人: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6�1 ○梦中杀人:贴身侍卫
�6�1 ○佯醉杀人:乐官师旷。
�6�1 ○借刀杀人:名士祢衡
�6�1 ○伺机杀人:行军主簿杨修
○借“物”杀人:管粮官王垕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个性
答:1、赵云 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 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截江夺阿斗,赵子龙计取桂阳 2、关羽 性格;正气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 关云长刮骨疗毒,玉灵泉关公显圣,汉寿侯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败走麦城 3、张飞 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自有哪些特点?
答:3. 关羽的人物特征: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4. 张飞的性格特征 : 张飞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张飞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张飞虽是...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特点?
答:《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分析 1、赵云 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 2、关羽 性格;正气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 3、张飞 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 4、刘备 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 5、诸葛亮 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

求 三国演义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事件。 20篇
答: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见木象魏都破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三国演义》10个人物性格及故事如下:1、刘备。事迹: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礼让徐州,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西川称帝,东征伐吴,永安托孤。性格特点:宽厚,仁慈,爱民如子,礼贤下士,后期刚愎自负。2、曹操。事迹:孟德献刀,挟天子令诸侯,讨伐张秀,煮酒论英雄,白门楼斩吕布,官度之战,赤壁...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1、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2、刘备: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3、关羽: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4、张飞: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5、赵云: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主要事件有哪些?
答:1、孙权的性格特征: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主要事件:坐领江东,赤壁之战,东吴称帝,公孙渊降吴闹剧。2、周瑜的性格特征: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他性格中也有着嫉...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伦理色彩,你知道的有什么?
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关羽的性格;令人敬畏。张飞的性格;刘备的性格;体恤民情,与人为善,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却成就大业;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能,爱护百姓,却多谋少断。曹操的性格;狡猾、自私残忍、鲁莽、任性、不急不躁、野心勃勃、飞扬跋扈、眼光敏锐;冒险、自负、固执、自信、冷静、...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什么品质
答:鲁迅曾说,刘备被写得过于仁厚而“近伪”。5、曹操-奸雄 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国演义》的长与短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三国演义》人物分析---赵云 ...

说说我喜欢的三国人物15个,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人物特点
答:主要人物性格 曹操:阴险,多疑,奸诈,不过有大志大略,军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创出自己的事业,是实干家,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在历史上是英雄!司马炎:虽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不过貌似他没什么能耐,在三国中纯属龙套角色……刘备:《三国演义》推崇的人物,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