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明知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为何还留他性命?

~

曹操是东汉末期一代枭雄,说起东汉末期和王莽篡汉还有一定的区别。王莽篡汉的时候,天下人对汉朝的忠贞并未改变,我们可以看到割据势力都是在扶持皇室后代。

不过因为有前车之鉴的缘故,曹操要比王莽更加聪明,他并没有毒杀幼帝,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其他的割据势力就失去了政治资本,你总不能另外立一个皇帝吧?天下人也不会答应啊。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听说是荀彧给出的主意。

果不其然,其他的割据势力果然没有寻找皇室后代推举,天下人至少名义上还是尊奉汉献帝为正统。经过连年的内战,人心早已经被打散了,大家对汉朝的思念几乎没有多少凭借了。尤其是三国局势的形成,已经完全瓦解了汉朝的民意基础。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魏国诞生了,曹操也老了,他发现有一个人具有狼顾之相,很可能对将来的政权有威胁。因为那个年代大家还是非常迷信的,曹操自然也不例外。可是当曹操验证后,只是大笑而已,这是为何呢?

因为曹操大概将自己比喻为老虎吧,狼再厉害有什么屁用呢?还不是老虎的对手啊。但是随着年岁的增加,曹操也深感自己年岁不多,对魏国的未来更加忧惧。有一天晚上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个槽,于是顿生杀心。

可是司马懿很会说话,且表现的相当谦卑、与世无争的无能样子。曹操一时也找不到杀死他的理由。当然这个肯定不是主要的原因。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曹操认为曹氏宗亲已然做大,需要对立的人才进行制衡。当他百年之后,这些宗亲也必然不怎么把曹丕放在眼里面,他也意识到曹丕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来实现这种制衡。

当然,在与吴蜀的交手之中,他也深感国家的安危在于民力、兵力以及将帅,他的这些曹氏宗亲虽然骁勇,但是与吴国、蜀国对战中并没有取胜的把握,何况那个蜀国还有一个令他吃瘪的孔明在,放眼整个魏国,似乎只有这个司马懿可以与之匹敌。识人无数的曹操,这点眼光应该还是有的。

另外,他也相信曹丕是可以控制这个司马懿的,而且应该比这个司马懿要长寿一些。不过这个判断曹操却是失误的,他的两个重要的儿子,曹丕、曹植均死于四十岁。比他这个老子还少活了二十多年!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曹家辛辛苦苦一辈子的基业最终还是做了司马氏的嫁衣。



因为曹操这个人是惜才的,虽然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但是曹操不忍心去杀司马懿,毕竟这只是曹操的判断,而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一些让曹操觉得地位受到威胁的事情,曹操是不可能因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就直接杀掉司马懿这个人才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时曹操围住了吕布的城池,其实曹操刚开始是不准备杀吕布的,因为吕布是一个将才,至少在三国里面是最厉害的将才,而最后只是因为刘备的怂恿才杀掉吕布的。而很明显司马懿这个人的才华是得到曹操的欣赏的,不过曹操并不敢重用司马懿,毕竟一旦重用了司马懿,曹操的担忧就很有肯能会成为现实了。

而在后来曹操死去了,司马懿果然就成为了一个权臣,毕竟曹操之后的曹丕等人都没有足够的才华了,这个时候就必须仰仗司马懿了,司马懿被重用之后也渐渐有了谋逆之心,最后魏国终于成为了司马家的魏国。



我最近也一直都在看那部关于司马懿的电视剧,可以说这部电视剧让我个人对司马懿的看法改变了许多,现在在我心里也认为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要聪明,准确的来说是精明。

其实曹操不止一次想要杀掉司马懿,觉得司马懿这个人太过于精明,一个用不好的话那说不定就会引火烧身,然最后曹操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曹操也爱才,虽然说晚年的曹操更多的是猜忌,但不得否认的一点是曹操真的是惜才。

第二点,就算曹操不太喜欢司马懿的为人,就凭司马懿和曹操他儿子的关系那曹操也不能杀了他。

第三点,司马懿真的是太精明,每次做事都是点到为止,从来都不会做的太过火,因为司马懿非常准确的能衡量曹操的心情,当曹操有杀自己心思的时候那司马懿就软了。



曹操在的时候,司马懿又不会夺曹操的江山,曹操指司马懿的狼顾之相无非是指司马懿好色,天下哪一个男人又不好色呢,这个很正常,除非曹丕一辈子不嫁人。是一个男性就有这一方面的想法,即使曹丕找一个比自己身份高,地位高的男人,未必没有狼顾之相,只要司马懿适可而止就好,对得起曹氏家族就行。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司马懿狼顾之相是后人放大了,其实曹操对谁都有防备之心,包括对自己家族的人,用外人来牵制家族的人也是良策,只是没想到子孙通通早死,自己家族的人又不给力,给司马家族篡权的机会了

曹操明知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为什么不杀了他?
答:可见其审时度势的本领之强。曹操死前,其实就发现了司马懿有雄豪志,而且身兼狼顾之相,一直对司马懿多有防范,他曾对世子曹丕说过,司马懿不会是那种甘为人臣的人,一定要多加提防,否则曹魏必有大祸。只可惜司马懿是何等老奸巨猾之人,他见曹丕为世子的事已定,于是想方设法的讨好曹丕,因此...

曹操早就看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为何不在其生前除掉司马家的...
答:我觉得可能是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而曹操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然而司马懿这个人实在是太能忍了,忍了一辈子,最终等来了建立司马政权的时机,于是反叛了曹魏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曾经有史书中记载过,曹操早就看出了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并且在当时曹操对司马懿也...

曹操明知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为什么在临死前还不杀掉他?
答:”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公安,关羽被其俘杀,樊城之围自解.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洛阳自知时日无多, 留下《遗令》对于司马懿这位“有雄豪志”,又有“狼顾之相”,的人,曹操知道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因此留言说,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一但发现反心,可速诛之...

曹操看出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为何不趁早除他以绝后患?
答:事实上,很多人总是抱有这样一种想法,因为后来的司马懿篡夺了曹魏的江山,所以就习惯姓的觉得他特别牛,一直是野心勃勃,而所谓的鹰视狼顾之相也特别灵验,但其实,这种观点就叫扯淡!因为,如果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就去世,那史书上的司马懿,也就是个路人甲和路人乙的角色;如果司马懿在曹丕时代去世,那...

司马懿被看出有鹰视狼顾之相,曹操已经看破,为何却不杀他?
答:”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王朗奏曰:"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司马懿野心勃勃,又深谋远虑,如果不除,必有后患。这里大家是不是也发现了,在曹操在位期间,就已经发现了司马懿的狼子野心,那么,既然曹操已经发现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

明知司马懿有狼子野心的曹操,因为哪几个原因没杀他?
答:可是随着时间的一长,曹操似乎发现司马懿有狼子野心之兆,史料中记载,曹操认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恐有狼子野心,将来对曹魏不利。以曹操的性格来说,这样的危险人物自然要将其赶快杀掉,以免后患无穷。可是虽然曹操动过很多次的杀心,但却至死都没有杀司马懿,这是为何呢?主要原因...

曹操明知道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不除掉他的原因会是啥?
答:曹操对司马懿更有想法,随着司马懿官当得越来越大,在曹操身边待的越来越久,曹操开始发现了司马懿的不一般,这个人不太像是个好好做臣子的人。《晋书•宣帝纪》里记载道:“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意思就是说曹操觉得司马懿有雄心壮志,不仔细看还好,一仔细看的话就是...

曹操明知司马懿是鹰视狼顾之辈,为啥还是要留下他呢?
答:还有如司马氏的“三马同槽”、司马睿的“牛继马后”,李渊的“十八子,得天下”等预言,还有如王莽篡位之时的祥瑞、预言、天意之类的,所以,所谓的“狼顾之相”,不过是篡位成功后,神化皇权的产物。而司马懿当时的身份,没有谁可以看出他日后会成为宰辅,会造反,他一个六百石的小官,不值得曹操杀...

历史人物故事之“狼顾之相”司马懿...
答:三国时期,曹操听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为了检验真假,曹操故意让司马懿走在前面,然后大喊一声:“仲达,请等一等!”突然,司马懿显出“狼顾之相”,脸正向后,身体却不动。曹操大惊,从此起了杀心。他对曹丕说:“司马懿必不甘于为人臣,今后一定会干预我们的家事。”但是曹丕非常信任司马懿,...

为什么曹操明知司马懿是鹰视狼顾之辈,还要留下这个祸患?
答:对于这样的人,曹操实在没法下手,如果莫须有杀了司马懿,必然会使很多属下人心涣散。通过以上三点分析,个人认为还是司马懿的个人素质过硬才能躲过曹操的屠戮。毕竟在曹操手下做事,能够善终的实在不多。如果不是司马懿的能力异于常人,当年朝堂上的“鹰视狼顾”事件,估计已经将他送到九泉。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