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安全特性表

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由于氢气(hydrogen,H2)是一种密度较低的气体,把氢气注入气球内,便可以使它飘浮在空中。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是0.0899克,比空气轻得多)。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另外,在101千帕压强下,温度-252.87℃时,氢气可转变成无色的液体;-259.1℃时,变成雪状固体。常温下,氢气的性质很稳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当条件改变时(如点燃、加热、使用催化剂等),情况就不同了。a. 可燃性:氢气燃烧时是无声的,同时会产生蓝色的火焰 氢气是一种很有用的燃料。在煤气中就含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氢。 氢气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足以把金属熔化。工业上常用氢气切割或焊接金属。氢气在空气里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里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2H2+O2=2H2O这一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热放出,是相同条件下汽油的三倍。因此可用作高能燃料,在火箭上使用。我国长征3号火箭就用液氢燃料。不纯的H2点燃时会发生爆炸。但有一个极限,当空气中所含氢气的体积占混合体积的4%-74.2%时,点燃都会产生爆炸,这个体积分数范围叫爆炸极限。用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然后用燃着木条放到试管口,如果听到轻微的“噗”声,表明氢气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这时需要重新收集和检验。 如用排气法收集,则要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使试管内可能尚未熄灭的火焰熄灭,然后才能再收集氢气(或另取一试管收集)。收集好后,用大拇指赌住试管口移近火焰再移开,看是否有“噗”声,直到试验表明氢气纯净为止。b. 还原性我们先来看一下以下的动画实验:氢气与氧化铜反应以上反应的实质是氢气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水,使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金属铜。CuO+H2=Cu+H2O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氧化铜被还原了,即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夺取含氧化物里的氧,使它发生还原反应是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我们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氢气有什么用呢?根据氢气所具有的燃烧性质,它可以作为燃料,可以应用与航天、焊接、航天、军事等方面;根据它的还原性,还可以用于冶炼某些金属材料等方面。附.氢能源(Hydrogen energy)在氢气的多种用途中,把氢用作能源是最重视的。氢能源有许多优点: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水,无污染;氢来源于水,资源丰富,氢气可以管道输送;通过燃料电池,氢气燃烧反应的能量容易转换为电能,等等。作为理想高能燃料的液氢,目前已在宇宙火箭、航天飞机、导弹、燃料汽车等方面应用。此外,氢元素中的重氢(又称氘)是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它们的原子核聚合到一块所释放的聚变能很大,1kg氘通过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与1。2*10t标准煤相当,比核电站反应堆里发生的裂变反应的能量大4倍!海水里含有几十万亿吨氘,按世界上目前的能量耗水平均计算,海水中的氘可供人类使用几白亿年。目前,氢能源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这里因为在制造、贮存、运输氢气等方面都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这些领域进行研究。现代社会的能源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和煤。使用这些燃料,尤其是燃煤,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在 地球上这些资源是有一定限度的,按现在的产量一直开采下去,终有一天这些资源会趋于枯竭。因此,开发新能源,尤其是开发氢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很有意义的。94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分子结构:一氧化碳分子为极性分子,分子形状为直线形。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2CO2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CO+CuO=Cu+CO2 CO+ZnO=Zn+CO2 在炼铁炉中可发生多步还原反应: CO+3 Fe2O3= 2 Fe3O4+CO2 Fe3O4+CO= 3 FeO+CO2 FeO+CO=Fe+CO2 一氧化碳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从面出现缺氧,这就是一氧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轻度中毒 。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二是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三是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一氧化碳的后遗症。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一氧化碳的生成机理一氧化碳是大气中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污染物,也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大气中的CO主要来源是内燃机排气,其次是锅炉中化石燃料的燃烧。CO是含碳燃料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一种中间产物,最初存在于燃料中的所有碳都将形成CO。CO的形成和破坏过程都是受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所控制,是碳氢燃料燃烧过程中基本反应之一,它的生成机理为: RH → R → RO2 → RCHO → RCO → CO 式中R为碳氢自由基团。反应中的RCO原子团主要通过热分解生成CO,也可以氧化碳氢基团R后生成CO。燃烧过程中CO氧化成CO2的速率要比CO生成速率低,因此在碳氢化物火焰中CO的基本氧化反应为: CO + OH → CO2 + H2 CO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之一。若能组织良好的燃烧过程,即具备充足的氧气、充分的混合,足够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滞留时间,中间产物CO最终会燃烧完毕,生成CO2或H2O。因此,控制CO的排放不是企图抑制它的形成,而是努力使之完全燃烧。 研究表明,碳氢燃料和空气的预混燃烧火焰中,由于CO的生成速率很快,在火焰区CO浓度迅速上升到最大值,该最大值通常比反应混合物在绝热燃烧时的平衡值要高,随后CO浓度缓慢地下降到平衡值。因此,从燃烧设备的排气中检测的CO含量要比在燃烧室中最大值低,但明显地大于排气状态下平衡值。这表明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着CO的生成和破坏。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705.htm

实在是弄不到表格,对不起呀

氧气物理性质
①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标准状况下1.429克/升(比空气密度略大)
③不易溶解于水
④-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218℃时变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熔点:-222.80℃(标准状况)<-218℃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沸点:-182.97℃(标准状况)-183℃无色无味
密度:1.429g/L(略大于空气)

氢气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09克/升(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在-252 ℃,变成无色液体,-259 ℃时变为雪花状固体。
分子式:H2
沸点:-252.77 ℃(20.38 K)
熔点:-259.2 ℃
密度:0.09 kg/m3
相对分子质量:2.016
生产方法: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分解反应)、裂解、煤制气等
三相点:-254.4 ℃
液体密度(平衡状态,-252.8 ℃):70.77 kg/m3
气体密度(101.325 kPa,0 ℃):0.0899 kg/m3
比容(101.325 kPa,21.2 ℃):5.987 m3/kg
气液容积比(15 ℃,100 kPa):974 L/L

氮气物理性质
氮气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通常无毒。氮气占空气总量的78.12%(体积分数),在标准情况下的气体密度是1.25g/L,氮气难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只溶解0.02体积的氮气。氮气是难液化的气体。氮气在极低温下会液化成无色液体,进一步降低温度时,更会形成白色晶状固体。在生产中,通常采用黑色钢瓶盛放氮气。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剧毒,熔点-207℃,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1.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易溶于水。
气体状态气体密度:1.977g/L
液体状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
密度:1.816kg/m3

甲烷
颜色 无色
气味 无味

熔点
-182.5℃

沸点 -161.5℃

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祝你学习进步!
如有疑问请追问,愿意解疑答惑。
如果明白,并且解决了你的问题,请及时采纳为最佳答案!O(∩_∩)O

一氧化碳(co)是 一种对血液,与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二价铁的呼吸酶结合,形成可逆性的结合物。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与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正常情况下,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将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氧血红蛋白(o2hb)被输送到机体的各个器官与组织,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比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很多的一氧化碳将进入机体血液。 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百~3百倍。 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解离速度,只是氧血红蛋白(o2hb的1/36百。 一氧化碳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 的浓度与机体吸收高浓度一氧化碳空气的时间长短。一氧化碳中毒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含量与空气中 的 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关系,中毒的严重程度则与血液中 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有直接关系. 此外,机体内 的血红蛋白(hb)的代谢过程,也能产生 一氧化碳,形成内源性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 正常机体内, 一般碳氧血红蛋白(cohb)只占0.4~1.0%,贫血患者则会更高 一些. 心脏与大脑是 与人的生命最密切 的组织与器官,心脏与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 的反应特别敏感. 因此, 一氧化碳中毒导致 的机体组织缺氧,对心脏与大脑的影响最为显著后,人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可达到2%以上,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反应,例比如,行动迟缓,意识不清. 比如果 一氧化碳浓度达到30ppm,人体血液内 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可达到5%左右,可导致视觉与听力障碍;当血液内 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达到10%以上时,机体将出现严重 的中毒症状,例比如,头痛.眩晕.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等. 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脏也能造成严重 的伤害. 当碳氧血红蛋白(cohb)达到5%以上时,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cohb达到10%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25%,心肌摄取氧 的数量减少,导致某些组织细胞内 的氧化酶系统活动停止. 一氧化碳中毒还会引起血管内 的脂类物质累积量增加,导致动脉硬化症. 动脉硬化症患者,更容易出现 一氧化碳中毒. 2.5%,甚至1.7% 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就可能使心绞痛患者 的发作时间大大缩短. 由于 一氧化碳[在]肌肉中 的累积效应,即使[在]停止吸入高浓度 的 一氧化碳后,[在]数日之内,人体仍然会感觉到肌肉无力. 一氧化碳中毒对大脑皮层 的伤害最为严重,常常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 美国卫生部门把碳氧血红蛋白(cohb)不超过2%作为制定空气中 的 一氧化碳(co)限值标准 的依据. 考虑到老人.儿童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我国环境卫生部门规定:空气中 的 一氧化碳(co) 的日平均浓度不得超过1毫克/立方米(0.8ppm); 一次测定最高容许浓度为3毫克/立方米(2.4ppm). 人体内正常水平的cohb含量为0.5%左右,安全阈值约为10%. 当cohb含量达到25%~30%时,显示中毒症状,几小时后陷入昏迷. 当cohb含量达到70%时,即刻死亡. 血液中 的cohb含量达到30%~40%时,血液呈现樱红色,皮肤.指甲.粘膜及口唇部均有显示. 同时,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甚至突然昏倒. 深度中毒者出现惊厥,脑与肺部出现水肿,心肌受到损害等症状,比如不及时抢救,极易导致死亡。
一氧化碳(CO)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几乎不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故可在大气中停留2~3年之久。如局部污染严重,对人群健康有一定危害。 污染来源 大气对流层中的一氧化碳本底浓度约为0.1~2ppm,这种含量对人体无害。由于世界各国交通运输事业、工矿企业不断发展,煤和石油等燃料的消耗量持续增长,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多。据1970年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一氧化碳总排放量达3.71亿吨。其中汽车废气的排出量占2.37亿吨,约占64%,成为城市大气日益严重的污染来源。采暖和茶炊炉灶的使用,不仅污染室内空气,也加重了城市的大气污染。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和地震等灾害事件,也会造成局部地区一氧化碳浓度的增高。吸烟也会造成一氧化碳污染危害。 危害和机理 随空气进入人体的一氧化碳,经肺泡进入血循环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和含二价铁的细胞呼吸酶等形成可逆性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因此,一氧化碳侵入机体,便会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从而阻碍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但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只是氧合血红蛋白的1/3600,因而延长了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时间和加剧了一氧化碳的毒作用。一氧化碳中毒的轻重,呈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吸入的一氧化碳浓度越高,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碳氧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也越高,达到饱和时间就越短。从图可以看出,吸入浓度为0.01%的一氧化碳,过8小时后,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约为10%,无明显中毒症状;但当吸入浓度为0.5%的一氧化碳,只要20~30分钟,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就可达到70%左右。中毒者就会出现脉弱,呼吸变慢,最后衰竭致死。这种急性的一氧化碳中毒,常发生在车间事故和冬季家庭取暖不慎时。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是否会造成慢性中毒,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血液中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可以逐渐解离,只要脱离接触,一氧化碳的毒作用即可逐渐消除,因而不存在一氧化碳的慢性中毒;另一种认为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能引起慢性中毒。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对健康是有影响的,主要表现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S.M.艾尔斯等人发现,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为8%时,静脉血氧张力降低,从而引起心肌摄取氧量减少和促使某些细胞内氧化酶系统停止活动。P.阿斯特鲁普等还证明,一氧化碳能促使大血管中类脂质沉积量增加。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达15%时,能促使大血管内膜对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并促进胆固醇沉积,使原有的动脉硬化症加重,从而影响心肌,使心电图出现异常。②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脑是人体内耗氧最多的器官,也是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动物实验表明,脑组织对一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明显高于心、肺、肝、肾等。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大脑皮层和苍白球受害最为严重。缺氧还会引起细胞呼吸内窒息,发生软化和坏死,出现视野缩小,听力丧失等;轻者也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症候群,并兼有心前区紧迫感和针刺样疼痛。③造成低氧血症。出现红细胞、血红蛋白等代偿性增加,其症状与缺氧引起的病理变化相似。④对后代的影响。通过对吸烟和非吸烟孕妇的观察,吸烟孕妇的胎儿,有出生时体重小和智力发育迟缓的趋向。 防治措施 制定和执行一氧化碳的卫生标准。美国在考虑到劳动强度的情况下,规定接触8小时的一氧化碳标准为9ppm,接触1小时为35ppm。中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居住区大气中最高一次容许浓度为3毫克/米3,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1毫克/米3,车间连续接触8小时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毫克/米3。此外,改进汽车燃料和改革工业生产工艺,使燃料能完全燃烧;加强冬季采暖管理,使居室通风,在取暖炉灶上安装通风排烟设备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嗅、无毒、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氟、氯、氧、一氧化碳以及空气混合均有爆炸的危险,其中,氢与氟的混合物在低温和黑暗环境就能发生自发性爆炸,与氯的混合比为1:1时,在光照下也可爆炸。氢由于无色无味,燃烧时火焰是透明的,因此其存在不易被感官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向氢气中加入乙硫醇,以便感官察觉,并可同时付予火焰以颜色。氢虽无毒,在生理上对人体是惰性的,但若空气中氢含量增高,将引起缺氧性窒息。与所有低温液体一样,直接接触液氢将引起冻伤。液氢外溢并突然大面积蒸发还会造成环境缺氧,并有可能和空气一起形成爆炸混合物,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一氧化碳特性和防护常识
答: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可燃气体,日常生活中,常因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产生,吸入对人体有十分大的伤害。一氧化碳中毒会损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产生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会发生爆炸吗?为什么?什么气体混合在一起才会发生...
答:不会发生爆炸,因为发生爆炸的条件是:1: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 2:要达到爆炸极限 3:要遇到明火或达到着火点 一氧化碳和氢气若是在高温下反应1和3都达到,但是爆炸的发生必须三个都达到,所以不能爆炸。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性气体(如甲烷CH4氢气H2一氧化碳CO)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爆炸...

co和氢气的闪点比较
答:1、co闪点低于零下50度,一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氢气的闪点低于-253摄氏度,氢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范围很广(4%至75%),在标准大气温度下的浓度范围很广(15%至59%),都是易燃的。闪点是在特定条件下外加小火焰引致挥发性可燃物质(如石油产品)上方之蒸气在空气中发生一闪即逝的...

作业空间内硫化氢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的安全值分别是小于多少
答:硫化氢受限空间检测硫化氢气体标准值是<6.6ppm。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采取通风措施。一氧化碳<16ppm。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氢气小于0.4%、柴油小于0.2%。二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3。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相同性质
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相同化学性质是:1。可燃性 2。还原性

请问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会爆炸吗?
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不会爆炸;但是混合气体与空气或者氧气混合,点燃或者遇明火,就有可能会爆炸。

氢气与一氧化碳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的质量只有空气的1/14。在0 ℃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 g/L。所以氢气可作为飞艇、氢气球的填充气体(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安全性不高,飞艇现多用氦气填充)。氢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主要用作还原剂。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强调与水的反应。
答:2.难溶于水 因此不和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 3.无色无味,气体 甲烷: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可燃和无毒的气体。沸点为-161.49℃。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少,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在通常...

一氧化碳和氢气动火指标一样吗
答:一氧化碳和氢气动火指不一样。1、动火分析标准:使用测爆仪时,被测对象的气体或蒸汽在空气中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2、氢气的爆炸下限为4%,动火作业要求周围可燃气体含量在1%以下,与氢气浓度无关。3、一氧化碳的爆炸下限为12%,动火作业要求周围可燃气体含量在2%。

设备和管道动火需作动火分析一氧化碳+氢气应小于等于多少?
答:设备和管道动火需作动火分析一氧化碳+氢气应小于等于0.2%浓度,这是根据GB 30871-2014 第5.4.2条,按照氢气爆炸下限小于等于4%得出的偏安全的建议,一氧化碳的爆炸下限是12.5%。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