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用户总被割,车企却喊冤,问题到底出在哪?

~

新车刚买没多久

突然某天就降价

少则几千

多则几万

你是否也有看过关于这样的新闻,或者自己也遇上过这类情况,某天起床之后,就看到新闻xx车企或者xx车又降价了!而且有时候降价幅度还挺高,昨天刚提车,现在就整这出,一下子降了2万元,对比自己只有5000块的工资,相当于白打4个月工了,想想还真挺来气的。

不过汽车市场价格变动也很正常,像以前2000年的时候买个雅阁帕萨特也得30多万,现在这些合资B级车起售价都砍半了,价格变动也很大。但为何这几年,特别是在新能源市场中,价格变动会如此频繁呢?而且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你以为价格下跌是因为车企良心发现,不想赚你这么多钱了吗?似乎也不是,放眼看去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处于巨额亏损状态,甚至有些车企是卖一台亏一台。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就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点:现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中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是赚钱的,其它厂家都是在亏钱,即便是理想现在销量这么高,它也不赚钱。

还有其它车企高管也说,自己造新能源车,就像是给电池供应商打工。既然是赔本买卖,为何还会有这么多企业入局造车行列呢?为何赔本买卖,还要降价销售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新能源车的出现,所伴随着最终要的问题就是充电速度和续航能力,从原先最普通的直流充电技术到现在的800V高压平台,充电速度确实是比之前提高了不少。而续航能力方面,从八九年前的第一代普及的新能源车,实际200-300公里左右的续航能力,到现在基本上达到500-700+公里,甚至有些车型已经有突破1000km公里以上的续航能力,这些变化都是在最近短短几年之间发生。

除了补能与续航之外,科技配置和高阶自动驾驶辅助等配置也是新能源车出圈的主要原因,而且相比传统燃油车,在使用成本、使用场景、行驶质感等方面都更有优势。现在的汽车市场变革与10多年前,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之间的变化还是很相似的,并且产品更新周期更快,研发效率和进程都在不断缩短,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就越发地激烈。

以前在传统燃油车的年代,一款汽车一般在2-3年会进行一次小改款,比如换个包围、换个灯组啥的,在5-7年之间就会推出一款换代更新车型,整体内外的设计、配置标准、动力总成等,都会有较大的变动。一般来说欧洲车在动力系统上更新会更快一些,而日系车则比较“守旧”,他们更愿意在一款动力上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让它更加完善、更经久耐用。

再看看新能源车,每年都会推出新款车型,2-3年直接换代更新,更新速度简直跟现在的手机一样,每年定时开发布会,发布新款产品。除了单一车型产品以外,为了让自己品牌旗下的产品获得消费者青睐,新产品更是一个接一个地发布、推出,可能以前一个品牌下就那么五六款车,现在一个品牌旗下多则数十款车,且还衍生出多个子品牌,主打一个“多生孩子好打架”。

就我身边的朋友来说,不管是新购、换购还是增购新能源车的都越来越多,今年的上海车展展出的新能源车数量也已经超过燃油车了。巨大的市场前景摆在眼前,这就是造车行业吸引着其它行业巨头进入的主要原因。不管原本是做家电的、做手机的、做相机的、做两轮电动车的,都纷纷宣布入局。


最早一批冲着补贴而造车的车企已经陆续出局了,现在市场中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产品受众,获得市场认可的品牌,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被边缘化,最终就是出局。而继续入局到造车行列中来的,都希望推出几款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继而让自己在汽车界站稳脚跟的产品。此时,除了产品本身以外,更重要的就是价格了。

诚然,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头部位置,正是比亚迪和特斯拉稳坐榜首,理想推出了L系列之后销量暴涨,而广汽埃安最近也跃至头部。因此,头部选手的价格出现变动之时,便会影响着整个行业的价格波动。早前,特斯拉涨价,国内一众车企纷纷宣布因原材料供应价格上涨,因此调价。而当特斯拉降价的时候,不少车企也都开始下调价格。

为什么明明是在亏损,但依旧要下调价格硬抗呢?为的就是行业地位,为的就是保住销量,为的就是要让产品保持竞争力,其实这说起来也挺无奈的。

同样的原理,为何新势力造车总是有人进入而有人退出?成熟的车企有着雄厚的技术储备,有着较强的行业前瞻性,因此每年都能拿出一定的更新,不管是技术更新还是设计更新。而后来入局的车企同样也需要适应这样的快节奏更新,可实际上可能供应链都还没能优化好,功能也还没调试完,就只能匆匆忙忙赶鸭子上架,然后用户就等着OTA升级吧。

头部产品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效率、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有降价的空间,便做出价格的调整。而其它厂家,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竞争力,烧着钱也只能跟着队伍走,如此反复每一年,每一年都会有新能源用户被割“韭菜”,而厂家却也无奈地表示冤枉。说到底,不是冤枉,而是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懂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传统车企如何破局电动化?一汽-大众给出最优解
答:上海车展期间,“华山论剑V”采访近30位车企高管,尽管大家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具体占比数据有所差异,但“油电共存”和“内卷加剧”已是普遍的共识。 正如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英如所说:“从市场占比来看,未来还是油电并进的格局,燃油车依然是用户需求的主流,电动车的占比会稳定在30%-35%的比例。

用户运营,并不能治愈车企的精神内耗!
答:王蔺履职近2年后离职,尤其是在首款新车交付前的重要时刻离职,这充分说明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的用户运营工作并不好干。这引发了笔者对车企用户运营工作的一些浅显思考。自从中国的汽车从2018年开始增速减缓,由原来的增量市场竞争变成存量市场竞争之后,用户运营的风气就逐渐盛行起来。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

北汽蓝谷因亏损遭灵魂拷问!再融60亿续命一年
答:北汽蓝谷经理代康伟表示,北汽蓝谷亏损的原因有:受整车成本上涨、品牌渠道、用户运营及产品技术研发投入加强等,这也是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情况。现实情况也是如此,今年一季度国内能够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仅有比亚迪和理想两家。随着亏损的持续增加,资金储备似乎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刻。数据报显示,今年一...

转型失意者丨产品、利润、市场,长城被拖累的电动化转型
答:今年前4个月,长城汽车全系销量为31.3万辆,同比下滑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3万辆,总渗透率约13.6%,整体落后于大市13.4个百分点。2022年,电动化落后叠加燃油车销量下滑,彻底击碎了长城汽车“最赚钱的民营车企”光环,今年Q1,长城汽车单车净利润再度降至0.08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2亿元。这进一步打击了市场...

日系车为啥抵触新能源?
答:而在中国大陆市场,国产品牌也长期被合资车压制。 随着油价上涨和环保压力增加,各国都意识到了新能源车的重要性。但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时不对本土企业加以保护,那么新能源时代最大的受益者可能还是日系车。这是因为日本是资源非常稀缺的国家,它比任何国家都更想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所以日本车企一直在钻研新能源技术。 早...

两年倒下24家车企,“韭菜们”的自我修养
答:除了越来越高的修车成本,破产的车企还给车主留下了一个让人扎心的蝴蝶效应,那就是二手车价的暴跌。 易车二手车平台显示,像JEEP、三菱这样的二手车普遍比竞品车型低3万元以上。 倒闭的新能源品牌二手车就更难卖了。 某二手车网站的2023年数据显示,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仍低于燃油二手车,1年、2年、3年保值率均值分...

生意难做、价格越卖越低!盘点车企造车,如何砍成本?
答:一些厂家会用工业回收材料制作所谓“黑心棉”充当隔音材料,填充在汽车内部。这样的材料会不断释放有害气体,并且在太阳高温曝晒后会释放更多有害物质,威胁车主特别是孩子的健康。这些降成本的地方还是一些老把戏,随着时代发展,车企的花招变得多了起来。3.新能源新玩法,科技幻境迷人眼球 新能源车的崛起...

新能源格局大变!头部自主车企夺回阵地,肉搏战一触即发?
答:为打造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也让更多用户享受到科技普惠带来的高价值新能源产品。【结语】新能源汽车爆发初期,传统车企的转型速度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快,这使得其成为追赶的一方,甚至被初生牛犊的造车新势力们一路赶超。不过,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后,吉利、长城和长安的崛起,证明...

并非人人皆「李想」,也有打「嘴炮」很难翻盘的车企
答:自主品牌的迅速成长发展,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首先挤掉的便是市场定位重合的韩系车。而且丰田和大众等强势合资车企的产品价格下探,进一步分割走了韩系车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电动化智能化技术迅速迭代与进化,消费者也更加追求智能科技配置,但是直到今年 2 ...

2020年,新能源车企会比想象中更凄凉
答:企业的裁员和收入降低都将成为中产阶级担心的事情,这一顾虑将大幅降低中产阶级的支出,类似于电动车这样非必需的“负债”就会成为第一排除的选项。一旦原来的豪华车潜在群体不消费电动车,这些新能源车企将损失掉大量的私人用户,整体营收受到很大影响。可能相对影响较小的车型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者增程式混...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