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解决

大家认为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会持续多长时间~

这次金融危机本质上是由次贷危机引起的,但是金融危机是否形成了经济危机还为时尚早。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金融危机是虚拟经济的衰退、萧条,而经济危机则是指实体经济的衰退和萧条。

这次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一般认为,金融部门的萧条会在2010年以前过去,甚至更早。这是因为危机的消退取决于1.居民的消费信心2.企业投资的信心。目前世界各国的生产能力仍有实力,存在的问题是对未来融资渠道抱有担心,企业和居民手中持有的债券和股票缩水,降低了对未来消费能力的预期。这两个问题只要政府采取得力措施,比如救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就可以解决,所以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时间不会很长,2年是最长的预期。

金融危机对开放程度较大的国家和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会有影响。比如美、日、英国,法国和德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俄罗斯和印尼。这是因为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外资进出更容易,这些国家的银行、企业和居民更方便持有美国的债券股票,在金融危机到来时,他们的损失会更显著,这样危机便会轻易的由美国传染到这些国家。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和部门则不会太大,仅限于比如金融部门、与FDI相关的本国制造业、服务业。拿英国来看,英国的金融服务业一向是竞争力很强的产业,金融危机时期,其裁员和减薪程度非常巨大,此外英国的制造业由于融资渠道的阻塞也会遭受一定影响,但是因为总体上英国的制造业并不属于有竞争力的产业,而且产值占英国GDP一直很小,只有百分之十几,因此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多的是对英国的金融服务业的影响。部门影响较大,特别是各类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各类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等,

中国所受到的影响与英国类似,但有不同,也有机遇。中国在美国的资产会有损失,比如中国政府所持有的外国股票和债券,这是最重要的影响,这部分影响非常小。中国的公司不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融资渠道受阻,是目前遇到的问题之一,但国家已有应对措施。其二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关的产业受到影响,比如motorola、摩根斯坦利、福特这样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缩减在中国的业务,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第三、制造业是中国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对中国来说,跨出国门去收购外国公司,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危机过后的世界经济秩序一般来说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体作用是越来越明显,中国大量持有的美元外汇和美国债券,是确保世界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参与国际谈判的一张大牌。但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目前仍然是关注解决国内问题,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在美日欧,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私有,这跟我国情况不太一样,要有所区分。历次经济危机中迅速倒下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业;而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有垄断力的企业和公共事业则影响较小,比如商品连锁店,电信公司等等。一个企业、产业能否在危机后崛起,则比较复杂,而且这是一个长期过程,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依照其不同程度,其恢复有赖于政府政策,然而一般来说,投资和就业是政府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比如1929年的大危机后的罗斯福新政,政府选择了复兴、救济和改革三大战略,首先是复兴银行,限定工资,限制垄断,救济小企业,增加就业水平。因此如果一个产业或者企业有利于就业的增加,那么它就应当时首先崛起的产业,同时银行也是必须是首先崛起的。

一个企业长期屹立不倒,那么他一定是有垄断性质的,因为只有垄断才能够制定自己的价格,维持自己的利润。中国的大企业都是国企,因此他们是绝对不会倒掉的。

  个人认为还是国民经济学前景比较好
  要了解国民经济学,首先要知道国民经济的概念。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突出强调经济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赵如林等.市场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这个观点突破了将国民经济局限于国家各经济部门的构成总称的限制,在内涵上大大扩展社会经济活动的领域,包括了经济环节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经济层次即: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各层次;经济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通讯、文化、教育、科研等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经济地区即:国内不同经济区域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区域和国际性区域,较为全面而翔实地阐述了国民经济涵盖的内容。

  由此,我们来看国民经济的定义,国民经济学应“从属于应用(宏观)经济学,实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原理与行政管理学及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应用宏观实证经济学。”(顾海兵.关于国民经济学科建设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5.4)

  我国大学现在所讲的国民经济学,一般是经济学科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所属的研究生专业。

  目前,国内拥有这个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校有辽宁大学、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
  1.国民经济管理是中国人民大学 MPA的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是为各级政府的综合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方向的毕业生要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和技术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规划和政策建议,能够及时高效地处理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方向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负责建设并承担主要教学任务。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方向开设五门课程,课程设置主要依据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规划方法与模型》、《社会发展的宏观管理》、《实用经济监测预测方法》和《市场与价格管理》。


  四、社会需求分析

  (1)MPA 国民经济管理 专业方向毕业生需求的方向: 各级政府综合经济管理工作,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领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领域、社会政策的制定与管理领域、市场管理领域等。

  (2)MPA 国民经济管理 专业方向适用的工作部门: 政府的发展计划与价格管理部门、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市场管理部门和主要的产业管理部门以及公共事业单位等。

  (3)MPA国民经济管理 专业方向毕业生胜任的工作活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政策研究工作和 日常业务。

  (4)MPA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方向毕业生的素质结构需求: 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在处理现实经济问题时,具有战略眼光、全局观点,统筹能力。

  (5)MPA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方向毕业生知识结构需求:熟悉经济学和管理学,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和预测方法,具有行政学、政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

  (6)MPA国民经济管理 专业方向毕业生的能力结构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7)MPA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心理素质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胸怀宽广,具有较强的处理重大经济问题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8)MPA 国民经济管理 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其他综合素质需求:协调能力强,写作能力强、动手能力强。
  投资经济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在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房地产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期货管理机构、股份制公司以及任何其他从事证券期货投资的法人机构担任管理人员、经纪人或分析师等实际工作,以及在大专院校从事本专业教研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英语、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股份公司组织与管理、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公司理财学、房地产经营、项目评估、投资技术分析、证券公司会计、国际投资学、信托与租赁、应用数量经济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应用等。

  经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掌握基础经济理论、专业理论和方法,有宽厚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经济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证券与期货投资的理论与实务,能进行实际操作;熟知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掌握投资项目可行性和评估的技能;开展投资技术分析,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管理水平;熟练计算机操作和对相关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外语水平。

  毕业生适宜在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房地产公司、股份公司及各类投资管理机构从事管理、咨询、经纪人和分析师等工作,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 李欣欣

2002年4月26日

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建议和评论。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去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虽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1.9个百分点。按以往的经验,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走势均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况。近年来,消费品市场所能呈现出的平稳增长态势,其中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的因素主要还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仍不明显。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作用,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若排除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将会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危机。当前,城市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已在明显减弱。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扩大了5个多百分点;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拉动,并且主要依赖于政府增发国债和由国债投资而带动的贷款所拉动,社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2.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9.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1%。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据统计,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农户等其他投资同比仅增长了8.3%,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4.5个百分点,城乡集体、个体、农户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渡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若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今年,尽管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利好”消息已经在酝酿和实施中,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一个过程,社会投资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目前价格走低的具体表现:居民消费价格从去年第四个季度开始走低,到今年1月已连续3个月下跌,为近两年来的首次;工业品出厂价格于2001年4月开始再次下降,之后降幅逐月加大,今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加大,同比平均下降4.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001年比上年下降0.8%,2002年1—2月降幅进一步加大,同比下降1.5%,已连续9个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2001年同比下降了0.2%,2002年下降幅度明显加大,1—2月同比分别下降4.8%和4.6%;房屋销售价格虽在2001年增长了2.2%,但全年的价格走势前高后低、逐季下降,特别是第四季度增速回落明显,预计今年我国的商品房价格增速将不会有大幅度上扬;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在2001年虽同比增长了0.4%,但涨幅比上年却低0.7个百分点,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开始下滑,2月比1月下降了0.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我国加入WTO后,全球性生产过剩、价格下行的影响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我国。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上升的态势。因此,预计我国在短期内价格走低的趋势不会改变。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从去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的增速已呈下降趋势,今年贷款增幅继续下降,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下降了19.8%,其中工业短期贷款额少增了67亿元,导致短期贷款当月减少。此现状说明工业贷款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已更加突出。此外,还有几种金融现象应引起注意:一是现金净投放量增幅下降。从去年开始,我国现金流通量的增幅已呈现出同比逐月下降的趋势,今年1月,M0出现了几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增幅为-1.7%;今年1季度,M0同比增长8.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根据一般经济规律,在管制利率条件下,经济体系中的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是否适应的主要标志。目前,现金净投放量增幅的下降,可以说明商品和劳务市场的萧条。二是M1的增速慢于M2。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出现了M1的增速慢于M2的趋势。2001年底,M1的增速为12.7%,M2的增速为14.4%。今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大,1季度M1的增速为10.1%,M2的增速为14.4%。按一般经济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如果M1增长率在较长的时期中始终慢于M2增长率,则说明经济的增长势头开始放缓。

6、就业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对下岗、失业、待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全国的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近几年,为缓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压力,我国政府在增加就业岗位、加大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尽管下了很大的力气,但就业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从中可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某些体制性的弊端,如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问题、任用干部的标准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所有制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投资结构问题、教育结构问题等等。这些诸多问题如得不到缓解,或者导致失业问题的加剧,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良性运行,而且可能引发政治问题。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电话:86-10-63071372,传真:66079391,信箱:zdjun@263.net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温家街2号,邮编:100031,

  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12年下半年起明显下滑,到2014年第一季度下降到谷底,但从2014年第二季度起扭转了下滑趋势,开始逐季回升,走出了一个标准的V字形反转,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
  2、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目前,总体上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总体上也缺乏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与此同时,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严重,而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又面临就业压力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制约。不仅一些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3、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
  一方面,从劳动力供求总量看,一定时期内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也还很大。
  另一方面,在就业上又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用工短缺情况。2010年新春伊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就出现了“用工荒”问题。
  4、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
  一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很大。
  二来,农业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尚不健全,其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不足。
  三来,粮食连续6年 实现增产,粮食生产基数不断提高,农业种养的比较效益又偏低,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亦较大,粮食持续增收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都在加大。
  四来,农村各项公共 事业的发展还很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保护耕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等。
  5、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及时、果断地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一揽子计划,有效扩大了内需,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趋势。但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财政金融风险。2014年货币信贷超常增长,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这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和滞后的消费物价上涨产生了很大压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发展,潜伏的财政信用风险不容忽视。
  6、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是我国社会矛盾凸显期。以改善 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另外户籍改革、养老保险、反贪反腐、司法公正、民主监督、网络问政等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受到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而 被选为前十大热点问题。
  二、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
  1、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
答:面对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等问题,我们要努力保持我 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同时, 我们也必须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分析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积极应对。 第一,调整...

如何认识当前经济社会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答:(二)三大不平衡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一、居民收入不平衡 “收入不平衡”主要指居民收入和财富严重分化,以及住房、医疗、社保等资源的可得性在不同人群之间差异过大。首先,中国收入分化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居民收入差距悬殊。截至2015年,前1%人口收入在全社会当年总收入中的占比为11.4%,前10%人口收入占...

如何辩证看待我国经济发展?
答:2、用辩证的眼光深入挖掘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城市智能化改造等都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对数字技术更加广泛多样的需求。疫情还对消费习惯改变、商业模式创新等产生深远影响,无在线消费、居家办公、远程视频会议和线上医疗健康、在线教育培训等快速成长,...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阶级性特征?
答:在军事上叫抢占制高点。抢占制高点对于克敌制胜十分重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要。依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发展任务、发展条件以及科技进步趋势,当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制高点有五个。http://www.nbmarine.com/hangye/2009811104631.htm ...

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
答:同时通过货币升值打压出口,像中国这种经济发展极大程度依赖出口的经济方略,正中这些金融家的下怀。出口受到打击。而人民币升值必然大量外国热钱涌入。出口受打击。国内消费又因通货膨胀受打击。货不单行之下。国内实体生产企业必然大受打击。这样国外热钱和国内实体生产企业因为不搞生产而多出来的钱,加上央行...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答: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如下:1。体制结构仍然不合理,长期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2、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东海岸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
答: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时期,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矛盾,有些矛盾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没有遇到的。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把握大局,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政策,化解矛盾,所以我们的经济社会仍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总体经济社会形势
答:经济发展的“里子”,是各项民生指标继续明显改善,主要体现为老百姓“有活干、有钱挣”。“有活干”,是指就业情况总体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惠民生成效显著。201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长...

求论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答: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