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法国的历史建筑最多?比英国和美国都多?是因为上海当时法租界最大吗?

二战中法国都被德国侵略了,为什么中国上海还有法租界?~

法国被德国打败后,有个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国流亡政府,还有一个亲德的傀儡维希政府,所以法国怎么算都没彻底亡国消失,那么人家还有政府管海外领地。

你先搞清楚一件事情,英国和美国有过法租界么?如果没有,为啥他们要有很多法国的历史建筑?这些其实都是耻辱的象征。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

  随着中法文化交流年———“法国年”系列活动的展开,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在这个春天正被日益浓烈的“法兰西”氛围所笼罩。

  在上海,许多法式老建筑,虽历经多年,却仍以完美的姿态掩映在绿树丛中。长假里,如果你有闲心,不妨借着法国文化年的气氛,让自己的目光好好享受一顿正宗法式建筑“大餐”,听听那些老房子带来的经典故事。

  国泰电影院:老克勒当年追女孩

  这座在张爱玲笔下屡屡被写到的电影院,处在淮海路茂名路拐角上,原名国泰大戏院,于1930年开始建造,次年年底竣工。它占地面积155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采用紫酱红的泰山砖,白色嵌缝,其特色与锦江饭店同出一脉,属法式建筑。

  建筑内部,富丽堂皇,整个放映大厅无任何立柱,空间显得异常宽阔,观众无论在哪个座位观看都非常舒适,加之影院冷暖空调及舞台左右两条竖立的灯柱,场内左右梯式直横相间的碗盏灯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气派。

  1932年1月1日,国泰电影院正式对外营业,当天登在《申报》上的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之大成。影院起初专映米高梅公司的影片,启幕当日的上映影片是《灵肉之门》(FreeSoul)。至1933年6月,投资一百多万元改建后的新大光明电影开幕后,米高梅的片权为大光明所夺,国泰改映华纳和哥伦比亚公司的影片。

  看电影是当年的时髦活动,用请看电影来追女孩子是当年的“老克勒”们常用手段,国泰因地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而备受青睐。

  上海音乐厅:上海第一家开冷气的影院

  始建于1930年的上海音乐厅,数十年来以其良好的建声效果和西欧古典风格的建筑特色,被誉为“上海的巴黎歌剧院”。上海塌简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1949年改名为北京电影院,是上海第一家放映外国影片的戏院,当年首映的是美国环球电影公司的歌舞片《百老汇》。1959年,它正式改为上海音乐厅。

  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当年的南京大戏院是由美商怡怡公司投资、中国设计师范文照先生设计的。范文照曾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主修建筑设计。南京大戏院是中国设计师打造西方古典式建筑的一个精美范例。

  这座大戏院堪称当时一流电影院中的佼佼者,巴洛克式建筑的立柱、西班牙式的线脚,仿罗马式的柚木门窗,门厅、楼梯、回廊等全都使用大理石装潢。还是上海第一家开放冷气的影院。

  东平路9号:蒋介石题名“爱庐”

  位于东平路近衡山路口的这栋楼,曾是蒋介石、宋美龄的新婚洞房旧居,是宋子文送给宋美龄的陪嫁。这幢法式花园洋房,由一座主楼与两座副楼组成。现在这幢建筑及花园已经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一部分。东侧副楼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主楼东侧二楼原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及卫生间,且有一秘密暗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从暗道直达楼外。现在卧室与卫生间已打通,成了学生们练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

  主楼南面花园的假山石上,镌刻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两个大字。蒋介石把庐山牯岭别墅称为“美庐”,把杭州西湖的别墅称做“澄庐”,把上海这所住宅称做“爱庐”,可见他对这幢洋房的喜爱。

  “爱庐”周围有10多栋花园别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陈立夫、陈果夫留下的,路口上有一栋如今开了酒吧,还有些附属建筑开了店,那里有现煮的咖啡、瑞士的火锅、法式大餐、雪茄和葡萄酒,还有被落地窗切割成一条条的阳光。

  常德公寓:张爱玲上海故居

  张爱玲于上世纪40年代的故居“常德公寓”,日前被挂上铭牌,成为一座名人寓所获得了保护。

  这幢位于常德路195号的法式公寓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原名爱丁顿公寓。张爱玲曾在这里的605室生活了7年。

  1941年底,张爱玲从香港来此居住,正式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张爱玲在此完成了小说《运拦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封锁》、《心经》、《花凋》等一系列作品,这里也是她在上海住得最久的公寓。

  据常德公寓居民介绍,这些年来,经常有海内外张爱玲迷前来拜谒。很多读者和游客因不能上楼在张爱玲寓所小坐、不能感受她当年的生活气息而感到十分遗憾。不少人只能在常德公寓门前拍个照团悄裤作纪念。随着公寓被保护,日后将在楼下张爱玲常去喝咖啡的地方再建一家咖啡馆,同时建一条介绍张爱玲生平的画廊,以给“张迷”们多一点想象和缅怀的空间。

  南京西路兄弟楼:永安公司老板旧宅

  位于南京西路1400号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事务办公室(简称“外办”)的办公楼,与波特曼大酒店相邻。两幢风格相近的三层法式建筑,当年分别是原上海永安公司老板郭乐和他的小弟郭顺的住宅,人们习惯上把这两幢楼称作“兄弟楼”。

  郭乐是广东人,在澳洲某水果批发行任职,而批发行老板马彪,就是日后开在永安公司对面的先施公司老板。郭乐后来从香港到上海,注册了永安公司,并选址南京东路浙江路口建造了大型百货公司环球公司,又在对面建造了永安公司。那块地当年是哈同的地产,郭乐由此与哈同保持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在为自己造寓所时,也就从哈同的爱俪园对面时称夏家宅的地方取得了土地。

  兄弟楼的设计交给了公和洋行,他们曾设计、监造了外滩4号联合大楼和汉口路工部局大楼。“兄弟楼”的外貌颇具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但因业主和营造商都是中国人,所以多少还带有中国传统的三间二厢平面。现在,它已被列为上海市近现代优秀保护建筑。

  崇尚冲突之美

  法国建筑讲究点缀在自然中,并不在乎占地面积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内在联系,让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不过,有时也有意呈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因此,法式建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

  法式建筑风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建筑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比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蓬皮杜艺术中心、贝聿铭的金字塔以及德方斯,便是这一风格的典型代表。

  法式建筑十分推崇优雅、高贵和浪漫,它是一种基于对理想情景的考虑,追求建筑的诗意、诗境,力求在气质上给人深度的感染。法式建筑是经典的,而不是时尚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筛选和时光打磨留存下来的。像巴黎等城市的建筑,无不经历了数百年的建筑时代,凝聚了无数伟大建筑师的天才与智慧。法式建筑的风格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甚至更远。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式建筑风格随着欧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由南而北全面复苏,成为楼市的一大景观。

  链接

  汾阳路法国洋房汾阳路150号的法式洋房,最初由一个法国富商委托当时著名的美国克利建筑事务所建造,风格沿袭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

  1919年开始设计兴建,直到1930年才完工。当时人们称之为“毕勋路(今汾阳路)的法国洋房”。“毕勋”是当时驻华法国领事的名字。这栋法式洋房,曾是白崇禧的府邸,后来成为上海中国画院,60年代成为上海越剧院,现在里面还开了餐厅。

  汤公馆现四川北路2023弄35号。上世纪20年代建造。为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外观典雅、气势恢宏。抗战后成为汤恩伯寓所。

  其他沪上著名法式建筑还有瑞金宾馆、陕南村、花园饭店、锦江饭店、大公馆以及法式园林的代表作品复兴公园。

上海只有两个伏此租界,一个是公共租界,另一个是法租界。公共租界里英宴猛国、美国、日本德国、俄国等国的侨民、外交人员混杂,因此建筑物和建筑风格并不统一;而法租界由于管理和聚居相对单一,法国的文化和管理机构聚集,在建筑上也就表现得比较风缺祥迅格化且群聚化

你先搞清楚一件事情,英国和美大伍隐国有过法租界么?如果没有,为啥他们要有很多法国的历史建筑?这些其实橘搏都是耻辱的象滚厅征。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答:外滩那里有旧上海的欧洲建筑,不过那都不算历史久远。 真正历史久的,在郊县,比如青浦的吉云禅寺塔(青龙塔),建于唐代821~824年嘉定的南翔寺砖塔建于五代市区徐汇的龙华寺建于宋代977年,这是在市区最古老的建筑松江方塔建于宋代1068年,1094年完工,这是很有名的一座塔其他还有沉香阁,东林寺大殿,都是比较悠久的。

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分别是什么风格的建筑,用处是什么?怎样才能进去...
答:万国建筑群优秀建筑有:亚细亚大楼、有利大楼、日清大楼、中国通商银行大楼、电报大楼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是百年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鳞次栉比地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

为什么说法国巴黎万神庙是法国18世纪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建筑典范...
答:法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据点,也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法国大革命前后已经出现了像巴黎万神庙(Pantheon,1775~1792)这样的古典建筑,它是由苏夫洛(J.G.Soufflot)设计的。万神庙是祭祀巴黎守护者圣什内维埃芙的教堂,1791年成为国家重要人物的公墓,改名为万神庙。它是法国18世纪最...

简述外滩万国博览群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

上海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它们是上海迅速发展的什么?
答:最有名的四座历史性建筑: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国际饭店、上海大厦、大世界。1、上海海关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是上海外滩的地标性建筑。1864年清政府于现址设江海北关,负责对外贸易实务,前身为市舶司,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1845年,最早的上海海关大楼建成,被称之为“江海北关”,是一幢...

上海外滩建筑的特点
答:开埠之初,8家洋行构建了沿外滩最早的一批建筑。到1949年,新建的洋房已在沿江连接成片,加上上海道设立的江北海关和英领事馆,最初的外滩界面形成了。 这一时期的建筑大多没有专业建筑师设计,图样由外国侨商自行绘制,又为了适合中国的环境而经由中国营造商加以修改,房屋结构,图样都极为单纯,使早期的外滩建筑显得单调朴...

世界上有最多著名建筑的国家是什么
答:世界上有最多著名建筑的国家是法国。1、巴黎凯旋门 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 2.埃菲尔铁塔 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不用多说、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3.卢浮宫 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后华裔...

为什么只有上海把近代老建筑保存了下来,而东京香港却很少有近代老建筑...
答:2、分析一下这几个城市的历史沿革、性质和职能。以我个人的理解:上海曾作为20世纪初堪比东京的大上海滩,那个时代的老建筑风格独特,吸收了世界各国的精髓,比如说日本和英国。而近代各种规划对其的保护力度也很大。东京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有历史保护价值的老建筑理应不少,但考虑日本国情,地少人多,...

法国古典式建筑与中国建筑的比较
答: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

介绍“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建筑风格,历史
答:在临外滩的屋顶上设计了屋顶亭,形如远洋巨轮上的了望台,这种设计使此楼成为上海为数不多的仿生建筑之一。 外滩29号东方汇理大楼 又名:东方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14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入口拱门上方有一卷涡状的断山花...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