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的资料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资料~

禁毒作文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对每一个人而言,这决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有些路,永远不能走;有的错,永远都不能犯!
有资料表明,吸毒人群的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短10—15年。25%吸毒成瘾者会在开始吸毒后10—20年后死亡。国外资料估算,每年海洛因吸食者的死亡率可高达16%—30%。据联合国的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以上,毒品蔓延的范围已扩展到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全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人数已高达2亿多,其中17~35周岁的青壮年占78%!这么多惊人的数字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是否也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呢?现在毒品正在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这八个字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毒品对生命健康的危害。“毒品”这个可怕的字眼,它使无数的家庭破灭。“毒品”这个可怕的字眼,它扼杀了无数鲜活的生命。你是否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了呢?我们青少年又该怎么做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是啊!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肩负着老师的期望,我们肩负着父母的期望。但由于我们青少年的思想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抗拒不良诱惑的能力差,所以常常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所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提高警惕,我们要树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不给不法分子侵害自己的机会。在做好这些的同时,我们也有义务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做宣传,让他们也远离毒品,因为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我更想对那些吸毒者说“也许无数无辜生命的毁灭不能让你醒悟,也许无数人的残酷命运不能让你为之惊叹。 但你必须静下心来,听听命运之神的劝告: 如果继续吸毒, 受伤的只会是你自己,只会是你的家人!”所以为了他们远离毒品!!!为了健康远离毒品!!!不做那只愚蠢的飞蛾,不扑向那毒品的火。
现在“6.26”禁毒宣传日到来之际,我在此呼吁:尊敬的长辈,亲爱的少年朋友,为了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抵制毒品诱惑,宣传毒品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让更多的家庭幸福美满!

资料


生命,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生命,在有些人眼里甚至比父母还重要;生命,在有些人看来却一文不值。这些人就是吸毒的人。吸毒的人每时每刻都在“吞食”自己的生命,在吸毒时,根本没有想到过生命的价值。
毒品,在我们小学生的眼中,是吞噬生命的恶魔,是拆散美好家庭的凶手,是让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变成“瘾君子”的魔鬼,是……在我的脑海里,常听大人说起的毒品有:鸦片、冰毒、海洛因、K粉。在我的记忆中,最可怕的是冰毒和K粉,冰毒只要服用几粒,K粉只要服用几毫克,便会至人死亡,这是多么的可怕呀!虽然说,我们还小,只读五年级,基本不可能接触到毒品,但我觉得,毒品无处不在。在我们的学校门口,有两条小路,我从来没有走过,因为我不敢走,为什么呢?因为听别人说,小路里吸毒的人很多。还有更可怕的,我九岁那年,我去奶奶家旁边的公共厕所去上厕所,在里面,我借着灯光,看见了几个人在吸毒,她们看了我一眼,我急忙跑了出来。我在报纸上还看见,一个八岁小孩因为吸毒,最终导致死亡。我看了心里想:“为什么人们要吸毒呢?难道生命对于他们来说不重要吗?”
吸毒的下场会是什么呢?偷家里的钱;导致妻离子散;导致死亡。但世上没有后悔药的,这句话会让吸毒的人知道,一点细细的粉末,一片小小的药丸、药片,会毁掉你的一生。因此,我要提醒吸毒的人:吃进去的是一点、一片、一粒小小的毒品,但吐出来的是你那宝贵的生命。
“毒品无处不在,请珍惜生命”这句话应该贴在学校的门口,让所有小学生知道,毒品无处不在,保护好我们宝贵的生命,不要让毒品接触到那朵美丽而脆弱的“生命之花”。在此,我要提醒同学们做到五个“不要”:
一、不要认为毒品是一种“时尚”的“食品”而去接触它。
二、不要有太强的好奇心,比如:有的人会想:“毒品是什么味道?我要去尝一尝”。同学们千万不能抱有这样的好奇心。
三、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饮料和食品,他会诱导你去吸毒。
四、不要认为毒品是一种“药品”,能治病,就去尝一尝。
五、不要虚荣,认为只有有钱的人家才吸得起毒而去吸毒。
这五条如果都能做到的同学就不会去吸毒。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要牢记在心,永不忘记。要让吸毒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让美丽的中国变得更加美好。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青少年版
毒品: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诗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
一、青少年是新型毒品预防教育重点对象
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青少年已经日益明显地成为最容易受这类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之一。由于年轻人精力充沛:追求新奇、寻找刺激,非常容易受到这类新型毒品的诱惑和俘虏。歌舞厅、迪吧等娱乐场所是青少年群体乐于消费的地方,同时也是新型毒品泛滥的场所。许多青少年处于好奇或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始接触毒品,毒贩们也常采用各种招数诱惑孩子们吸毒。因此我们需要动员社会的各种资源、采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关注点主要集中于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和精神来预防新型毒品滥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
  二、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诱因
  1、无知和轻信: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中的情况下吸食毒品。有80%以上是在不知道新型毒品危害。
  2、贪慕虚荣、赶时髦:错误的人生观导致许多年轻人误将吸毒视为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最终断送了他们本来美好的前程。
  3、借助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一些青少年试图借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这种不积极的心态,其结局只能是登上“死亡快车”。
  4、交友不慎:许多年轻人染毒是来自周围的不良影响,坚决拒绝这种不良影响是唯一的选择。
5、赌气或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干,我偏要试试”的逆反心理,不服气、不甘心、不认同的较劲心理,在许多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你说毒品可怕,我就不怕;你说毒品难戒,我就吸一个给你看,正是这种逆反心理,促使一些年轻人自己跳进了火坑。
6、追求刺激和享乐;
  7、受毒贩引诱;
  8、在特定环境下使用新型毒品三:如何提神,学生在考试前服用止咳水。
  三、如何防范青少年吸食毒品
  1、学校如何防范新型毒品
  (1)力口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新型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渠道与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特点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2)讲解有关正确对待青春期、提高自尊心、调节情绪、面对压力、对待挫折等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不借毒解闷、借毒消愁。
  (3)针对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是新型毒品传播高危点的事实,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拒绝进入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远离吸毒人群, 引导学生自觉抵御新型毒品的诱惑。
  (4)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禁毒活动,如“不让毒品进校园”、“禁毒志愿者行动”等等。
  2、家庭如何教育子女不沾染新型毒品
  (1)经常耐心听取子女的意见,和孩子交知心朋友,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随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家长要掌握了解新型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知识,成为子女拒绝毒品的教师。
(3)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更要做榜样,首先进沾染毒品。
  (4)尽量少让孩子去治安复杂场所。
  (5)教育孩子慎交朋友。
  (6)教育孩子从小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7)发现孩子性格和行为有异常表现,应引起警惕。
  3、娱乐场所如何拒绝新型毒品
  对从业人员进行禁毒宣传和教育,督促其自觉履行防毒、拒毒义务。
  组织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公安机关举办的禁毒培训。
  在场所内设定、张贴禁毒警示牌、宣传画和举报电话。
  实时巡查,积极预防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开展禁毒承诺活动,有效推动娱乐场所内部建立禁毒自律管理制度。
  发现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业主以及场所内工作人员应当予以制止和立即报警,并积极保护现场和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查处等。
  4、青少年“自卫防毒”术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拒绝引诱:“吸毒会上瘾,害人害己别害我”
2、金蝉脱壳法: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转拒绝“我,我肚子疼,要去厕所”溜之大吉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例如相约一起游泳、看球赛等。借以转换话题。
4、秘密报案法:如果实在无法脱身,趁其不备,偷偷告诉你信赖的人,或者拨打110.
5、及时告知家长法:当毒贩威胁你,不准告诉家人,否则就要对你或家人下手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jjdp/883146.htm



65e



毒品问题的由来

毒品,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制止毒品泛滥,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惩治毒品犯罪活动,已成为司法机关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研究毒品这个课题,为禁毒的立法和司法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毒品与其他事物一样,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
地球从太阳系独立以后,在没有生物之前当然不存在人类和毒品,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在大地漫生的植物中,逐渐探索筛选一些作为食物而加以栽培,供人类的繁衍。在长期与各种植物的接触中,也偶然发现一些具有麻醉、镇静、致幻作用的植物。据一些国家的典籍零星记载,人类开始种植现代意义上的毒品原植物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人类文明社会的开端——奴隶社会的时候,人们对这些植物就有所认识。不过,那时人们种植、采集它主要是为消遣取乐、医治疾病或用于宗教、部落的庆典活动。至于吸食这些毒品风气的兴起,或者说,种植、贩运它主要是为了满足“瘾君子”的需要,也只是近代社会的事情。
古代阿兹台克人把墨斯灵苞仙人掌的褐色干顶称为皮约特,在庆典中作致幻剂。墨西哥北部的一些部落和北美洲土人,现在还在典礼中使用仙人掌作致幻剂。
裸头草碱真菌曾在古代阿兹台克帝国居民的占卜和巫术仪式中起过重要的作用。重要的宗教祭礼以吃这种真菌为主,称为“圣肉”。它的致幻作用很快,15分钟就开始起作用。90分钟后出现最强烈的吸毒感受。其效力长达5~6小时。时至今日,使用墨西哥裸盖菇举行致幻真菌祭礼,仍然是墨西哥印地安人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
早在公元前的古代文化中就有使用鸦片的记载。人类在新石器时代首先在东地中海地区发现了野生的鸦片罂粟。古代医学文献记载,古希腊医生,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377),古罗马医师加伦(公元129~199)都熟知鸦片的作用。新石器时代,鸦片从其原产地东地中海地区向西扩展到整个欧洲,向东传播到印度和中国。当时,人们把鸦片做成各种制剂服用,以此来取乐和治疗疾病,当然,在那遥远的过去,吸食鸦片并不是出于罪恶的目的。
见诸史籍记载,大约唐代,我国就从域外引进了鸦片。其目的是为了治病,凡有头痛、感冒、肚疼、腹泻的人,服用之后,药到病除。
在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气候温暖的印度更是罂粟繁衍的沃土,从17世纪开始,英国殖民者就把印度沦为罂粟园。不久,又将罂粟种植扩展到当今声名狼藉的“金三角”。
1806年,德国化学家F.W.A.泽尔蒂纳从鸦片中分离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他以希腊神话睡梦之神的名字Mophine(音译吗啡)命名。
1874年英国化学家C.R.赖特最先以吗啡和乙酐合成白色晶体海洛因。从此,世界上开始了由鸦片提炼吗啡,再从吗啡与乙酐合成其衍生物海洛因的历史。
化学家赖特首先在狗身上做生物学试验,观察的结果是,在用了由吗啡和乙酐合成的药物二乙酰吗啡之后,狗立即引起严重的虚脱、恐惧和昏沉现象,并导致轻微的呕吐。赖特明智的决定停止他的试验。
过了约20年,德国科学家得出结论:二乙酰吗啡是吗啡,可待因的非上瘾性代用品。在这个结论的鼓舞下,德国“拜尔化工股份公司”作为麻醉剂生产,并于1898年用Henoin (音译海洛因)为商标名大做广告。拜尔公司要全世界都知道这种新止痛药的威力。1898年,它用十几种语言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的宣传运动。
海洛因以药物形式公开大量引进到许多国家和千家万户,“海洛因”从此名声大震。海洛因被世界各地的专家们称为“灵丹妙药”,并被当作一种非上瘾性万灵药物广泛发放,很快变成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成药。一家圣路易斯药品公司给“内科医生免费提供”触舌即溶的退热止痛药海洛因片剂。1906年,美国医学学会批准海洛因的广泛使用,并建议用它来代替吗啡,以缓解各种疼痛难忍的疾病。
由于医生和药店的无限制售用,造成了海洛因的严重滥用,出现了一批上瘾者。1924年,仅就美国联邦麻醉品官员估计,在美国就有20万名上瘾者。美国纽约市警察局报告,因各种犯罪被捕上瘾者中,有94%是使用海洛因的。日趋恶化的海洛因上瘾现象和犯罪事实,终于使当局认识到海洛因的危害大于其医疗价值。1924年,美国参众两院一致通过立法,禁止生产和进口海洛因。
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生产、滥用海洛因之后,国际医学界终于认识到无限制的使用海洛因的种种危害。《1925年日内瓦公约》对生产和出口海洛因制订了一套严格的规定。《1931年限制公约》规定了生产厂家只能生产用于合法医疗和科学需要的海洛因。
由于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当时的犯罪集团不得不将世界海洛因生产中心从欧洲的合法制药厂转移到中国的上海和天津的地下实验室中。这些实验室被中国极有权势的秘密帮会所拥有和操纵。他们向中国军阀、欧洲犯罪集团、美国黑手党人非法提供大量海洛因。在法国马赛,科西嘉犯罪集团开设了小型实验室,向欧洲市场生产海洛因,并向美国出口。
可卡因是植物古柯树叶中提炼出的一种生物碱。1884年,美籍奥地利医生卡尔·科首次用可卡因作局部麻醉药。古柯叶大约含0.5—1%重量的可卡因。在南美洲安策斯山脉地区,人们将古柯叶卷在氧化钙外面咀嚼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古柯叶可作轻度兴奋剂来抑制饥饿感。世界最大的古柯毒品产区是南美的“银三角”地区。
大麻最早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2800年,中国已出现栽培大麻获取纤维的记载。由于种植大麻很容易,只要有一粒种子,就可以在庭院里、阳台上栽种大麻。现在在北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都有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大麻。在炎热的或亚热带的湿热气候下、生长的大麻、树脂的含量一般较丰富。
毒品的种类很多,有植物性毒品,如大麻、鸦片、古柯叶等,有半合成毒品,如海洛因、二氢吗啡酮等。近年来出现了稍改变受管制药物的分子结构,如稍改变甲基哌啶、芬太尼和安非他明的化学结构而形成新的更毒的变相毒品,有的毒性达海洛因的6000倍,能立即引起死亡。
毒品发展至今,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法学家根据法律条文的规定,把毒品划分为合法毒品和非法毒品两大类。
合法毒品是指根据医疗的需要限量生产、使用的毒品。如临床需要使用的吗啡、度冷丁等。
非法毒品是指非法种植、贩运、销售、吸食的毒品。如非法市场的可卡因、海洛因等。
医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根据毒品作用于人体后的不同效果,改变感觉和意识的情况,把毒品分为抑制剂、兴奋剂、致幻剂、止痛剂和催眠剂。
止痛剂:这种药物用来解除不同程度的痛感,但不使服用者丧失知觉。如鸦片止痛剂等。止痛剂有麻醉性的,也有非麻醉性的。
抑制剂:这类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弱其活动,缩减生命机能,包括反射机能。抑制剂会引起镇静和放松。医学上主要将剂量适当的抑制剂用来镇静和催眠。
催眠剂:能催眠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如巴比土酸盐、安眠酮、水合三氯己醛等。
兴奋剂:这类药物能刺激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可卡因、安非他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致幻剂:这类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情绪和感觉上的变化,从感觉假象到产生幻觉。如大麻、麦角酰二乙胺、苯环呱啶等。
本书中的“毒品”是指这样一类物质,它的性能会引起成瘾之依赖性,无法使用该药物时出现脱瘾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郁,以致造成幻觉,对动作机能、对思想、对行为、对感觉、对情绪造成损害。严重的产生瞳孔异常、神经反应迟钝、骨瘦如柴、偏执疯狂,甚至造成死亡。这类物质称为毒品。
毒品与药物学中的毒物是有区别的。药物学中的毒物是指:凡是一种物质,小剂量的进入机体以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破坏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称为毒物。如砒霜、有机磷、一氧化碳、亚硝酸盐等。
药物、食物、毒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可以相互转化。从本质意义来看,可以作这样的定义:维持或继续正常新陈代谢的就是食物,扰乱或破坏正常新陈代谢的就是毒物,改善或恢复正常新陈代谢的就是药物。毒物、药物、食物在一定意义上相互转化。如食盐是食物,但一次服用15~60克,即有碍于健康,一次服用200~250克,可因其吸水作用和发生离子平衡严重障碍而引起死亡。
毒品的日益泛滥,严重威胁着一些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贻害人民健康,败坏社会风尚,诱发各种犯罪,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敌人。所以1990年2月联合国举行第十七届特别会议,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和《全球行动纲领》,宣布1991—2000年为联合国缉毒的10年。《全球行动纲领》指出,国际社会面临着一个十分剧烈的吸毒及麻醉品和精神药物非法种植、生产、加工、分销和贩运问题,各国无法单独对付这一祸患,因此需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同时采取协同、集体行动。

如何做到远离毒品
远离毒品,是对生命的珍爱,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是民族振兴的需要。
要做到远离毒品,首先要了解吸毒的原因。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